1、第四节 奈瑟菌属,脑膜炎球菌,主线,淋球菌,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三、免疫性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五、防治原则,奈瑟菌属(Neisseria),共性,1、G 双球菌,有菌毛和荚膜,无鞭毛和芽胞,2、专性需氧 营养要求高(巧克力培养基),3、氧化酶(+),触酶(+),4、对人致病只有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 其它均为鼻咽口腔粘膜的正常菌群,5、抵抗力弱,(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奈瑟菌属(Neisseria),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电镜照片),脑膜炎球菌(示意图),脑膜炎球菌(脑脊液直接涂片),(1)营养要求较高:最常用的是巧克力(色) 培养基(2)气体:专性需氧,初次
2、分离时须补 充5%10% CO2(3)菌落特征:露滴状菌落,2.培养特性,巧克力色培养基中露滴状菌落 100,(4)产生自溶酶:及时送检 及时移种,(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荚膜,抗吞噬作用,菌毛,粘附易感细胞表面,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脑膜炎奈氏菌,(三)免疫性,以 体 液 免 疫 为 主,脑膜炎奈氏菌,2.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传染源: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经飞沫呼吸道传播流行趋势:95%以上是A群,(四)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采集,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快速诊断法,床边接种,脑膜炎奈氏菌,(五)防治原则,预防,治疗,A 群和C 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菌苗,带菌者服用抗
3、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略),脑膜炎奈氏菌,淋病奈氏菌,生物学性状,与脑膜炎 不同点球菌相似,菌落特征灰白色,生化反应葡萄糖+,脑膜炎球菌与淋球菌形态对比,淋球菌菌落形态,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荚膜,抗吞噬作用,菌毛,粘附人类尿道粘膜,外膜蛋白,P破坏中性粒细胞膜P细胞间的粘附作用P抑制杀菌抗体活性,IgA1蛋白酶,破坏粘膜表面特异性IgA1,淋病奈氏菌,二、致病性,2.所致疾病:淋病,自然宿主,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人类是唯一宿主,性接触(主要),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间接接触,垂直传播,淋病奈氏菌,急性淋病患者尿道分泌物涂片,新生儿可由母亲感染得淋菌性结膜炎,四、微生物学检查法,采集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鉴定,淋病奈氏菌,五、防治原则,预防,防止不正当的两性关系,治疗,及时、彻底(首选青霉素),婴儿出生应防止脓漏眼发生,1,2,淋病奈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