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简称慢粒,临床以脾肿大、粒细胞增多及外周血中出现多量的中幼及晚幼粒细胞为特征。累及的细胞系均可找到肿瘤标记染色体-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最终大多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慢粒约占所有白血病的20,发病年龄大多在2060岁,520岁仅占慢粒10左右,男性略多于女性。,病程分为三期:慢性期CP加速期AP急变期BP/BC,临床表现,慢性期起病缓慢,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最早出现的自觉症状往往是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表现。脾肿大可引起左季肋部或左上腹沉重不适、食后饱胀的感觉。可因脾脏梗塞出现左上腹或左下胸剧痛。白细胞过多的病人,有时可发现由
2、于白细胞在血管内“阻滞”或栓塞而诱发的症状,如视力模糊、呼吸窘迫以及阴茎异常勃起等。在这些病例中,其白细胞计数常远远高于500109L。慢性期一般持续1-4年。,加速期可有发热、虚弱、进行性体重下降、骨骼疼痛、逐渐出现贫血和出血,脾脏进行性肿大,对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无效。急性变期为终末期,与急性白血病类似。,实验室检查,一、慢性期:血象: 白细胞计数常超过20109L ,晚期可达100109L以上,血片中大多为中性杆状核和晚幼粒细胞,其余为分叶核、中幼粒、早幼粒和少数原始粒细胞。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亦增多。早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轻度减少,血小板正常或增加,晚期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骨髓象: 骨髓
3、呈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细胞分类与周围血相似,骨髓片中,可见到各期粒细胞,其中以中、晚幼粒为主,原粒细胞及早幼粒较正常增多,原始细胞10%,嗜酸和(或)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系相对减少,巨核细胞早期常增多,晚期减少。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或阴性。,染色体及融合基因检查: Ph染色体是慢粒的肿瘤性标志,t(9;22)(q34;q11)。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血液生化: 血清尿酸浓度可以增高,尤其在化疗时。 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二、加速期:1、血或骨髓原粒10%;2、外周血嗜碱细胞20%;3、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或增加;4、又出现其他染色体异常;5、粒-单系祖细胞培养,集簇增加
4、、集落减少;6、骨髓活检胶原纤维显著增生。,三、急变期:1、骨髓中原粒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20%;2、外周血原粒+早幼粒30%;3、骨髓中原粒+早幼粒50%;4、出现髓外原始细胞浸润。,鉴别诊断,1其他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2类白血病反应。3骨髓纤维化。,治 疗,治疗应着重于慢性期早期,力争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缓解,一旦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则预后很差。,化学治疗: 1、HU(羟基脲)、 为首选药物,HU开始每日3g,分3次口服。起效快,2-3天白细胞迅速下降,至20109L左右,减半;至10109/L时,给予维持量每日0.51.0g。一般不完全停药,作用时间短,停药后白细胞很快上升。需经常
5、验血调整剂量。,2、BUS(马利兰) 起效慢,后作用长,剂量不易掌握。副作用:皮肤色素沉着,精液缺乏及停经,肺纤维化。现已较少应用。 3、阿糖胞苷、高三尖杉酯碱、 CTX、CLB、6MP(6巯基嘌呤)、砷剂及联合化疗等亦有效,在上述药物无效时才考虑使用。,亦可联合-IFN(干扰素)治疗慢粒。皮下或肌肉注射-IFN300万u,每周3次。常见副作用为流感样症状:畏寒、发热、疲劳、头痛、肌肉及骨骼疼痛、厌食、恶心。可用解热镇痛药对症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45岁以下为宜。,其他治疗: 化疗前如果白细胞数在500109/L以上,可先用血细胞分离机作白细胞除去术以迅速降低白
6、细胞数,避免白细胞过多可能阻塞微血管而引起的脑血管意外的危险。 化疗开始时,特别是用Hu治疗时,宜同时加用别嘌呤醇0.1g每日3次,以防止细胞破坏过多过速而引起尿酸肾病。,加速期治疗: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2、甲磺酸伊马替尼。 3、干扰素联合化疗药物或使用联合化疗方案。,急变期的治疗: 1、按急性白细胞方案化疗。 2、甲磺酸伊马替尼。 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中数生存期3947月;5年生存率25%35%;预后因素:1.预后风险评分;2.治疗方式;3.病程演变;,小结,1.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2.病情进展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以脾大为首发表现;3.发病机制与Ph染色体有关;4.临床分3期: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5.IM和Allo-SCT为首选治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