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化 数字化(两化)体系建设的 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介绍,目 录第一节 推进“两化”系统建设的背景第二节 基本知识第三节 “两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第四节 政府在“两化”体系建设中的主要工作第五节 企业在“两化”体系建设中的主要工作,推行“两化”系统建设的背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年2月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兼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说:回顾“十一五”时期,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四个显著下降”。 一是事故总量显著下降 二是事故死亡人数显著下降 三是重特大事故显著下降 四是反映安全发展状况的四项
2、相对指标显著下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栋梁在2013年1月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上强调,目前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基础薄弱、隐患严重以及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09年7月,原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在全国安全生产视频会上,用这样几句话概括全国安全生产形势: 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依然相当薄弱; 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依然相当低下;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依然相当严重。,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要求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地方人民政府的安全监管职责,
3、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 同年,北京顺义区开始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立工作,研发了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北京市顺义区通过几年的运行取得的成效: 1.建立了以企业分级分类、信息化管理为基础,以企业自查自报为核心,以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报送标准为支撑,以检查考核为手段,以培训教育为保障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把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逐步纳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实现了以政府排查治理隐患为主向企业排查治理隐患为主的转
4、变。,2011年10月26日,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在北京市顺义区召开。 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骆琳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努力把握隐患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的讲话。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做了总结讲话。,2012年1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安委办20121号),决定在全国总结推广北京市顺义区等地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事故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争取用2-3年时间,在全国各地基本建立起先进适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逐步从根本上掌握事故防范和安全生 产工作的主动权。,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圆满
5、成功,反响热烈,有力推动了各地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国约60个单位前往顺义区考察学习。 为贯彻落实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精神,2012年2月29日至3月1日,省安监局李祖新副局长率队到北京顺义区学习考察。此后,省局多次开会,研究在我省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湖北省隐患排查治理 标准化数字化体系的建设情况,湖北省从2007年开始,委托软件公司研发了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软件研发经历了专业研发(07年初着手,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经过5次较大修改和完善)、实践应用(在二个市以及600余家企业试点)、专家评审三个阶段。2009年初,湖北省科技厅
6、组织了对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9SR06210)的科技成果鉴定,确认为“国内领先”的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重大科技成果证书登记号:EK090063)。同年,该系统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获评入选2009年度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项目,批准文号:国科发计字2009579号)。,2012年,湖北省安监局决定采用该系统,提出在原系统较庞大的功能中,重点突出和修改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功能,其它功能,待条件成熟时,再逐步开发运用。 系统更名为: 湖北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标准化数字化管理系统 简称 : “隐患排查两化管理系统”,第一节 基本知识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事
7、故隐患(以下简称隐患、事故隐患或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在事故隐患的几种表现中,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生产过程或生产区域内的物质条件(如材料、工具、设备、设施、成品、半成品等)处于危险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或其他具体行为不符合安全规定;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指生产区域内的环境条件(如噪声、粉尘、采光、地面状况等)处于不安全状况; 管理上的缺陷是指在开展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必须的各种组织、协调等行动存在缺陷。,
8、二、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按照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整改时间、投入资金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整改的隐患。 -湖北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鄂安监管协调2010256号),三、重大隐患的分级 重大事故隐患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1、一级重大事故隐患 是指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中毒,下
9、同)或者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且符合下述情况之一的: 1)可能造成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重大社会影响,后果特别严重,整改时限在12个月以上、投入资金超过5000万元的。 2)涉及省外,需要国务院安委会及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2、二级重大事故隐患 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且符合下述情况之一的: 1)涉及两个以上市(州),需要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 2)可能造成市(州)乃至全省范围内的重大社会影响,后果特别严重,整改时限在6个月以上、投入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3)
10、省政府及省安全生产委员会认为需要直接监管督办的。,3、三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且符合下述情况之一的: (1)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且整改难度很大,整改时限在3个月以上、投入资金在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2)可能造成县(市)乃至周边地区范围内的重大社会影响的; (3)市(州)政府及同级安全生产委员会认为需要直接监管督办的。,4、四级重大事故隐患 是指可能造成1-2人死亡或者1-9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且符合下述情况之一的:(
11、1)可能造成事发当地范围内的重大社会影响,且整改难度较大,整改时间在1个月以上、投入资金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2)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需要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对15天以上1个月以下不能完成整改的一般隐患,纳入四级重大隐患管理。,四、事故隐患与危险源 1.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 28001-2001)2.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2、),根据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状态、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等情况。,触发因素是指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3
13、.重大危险源的分级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中规定,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4.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的区别: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存在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状态,在一
14、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一般来说,危险源如果控制得当,不会发生事故,若失控,则容易导致较大以上事故。,第二节“两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需搞清的几个问题(一)什么是“两化”系统 是以分级分类为基础;以隐患排查标准(指南)为依据;以信息系统为平台; 以企业自查自报、部门实时监管为核心;以标准化、数字化为手段的信息平台。用以规范隐患的自查、自报、自改工作,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二)现象: 1.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后措施:召开电视电话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相关行业停产整顿;(一个企业出事,同类企业停产;一人得病,全家吃药) 2
15、.害怕介绍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安全生产工作只有在12月31日晚12时才能说“今年安全抓好了”(如何解决安全生产“心中无数”的问题) 3.认为:越抓得紧、越说得厉害,越容易出事; 4.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只要认真,将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现场,放在隐患的查处上,就可以保证企业实现安全生产。 5.我们的企业不是高危企业,不会发生大的事故。,(三)“两化”期待解决的问题 1.实现安全监管工作全覆盖; 2.掌握企业安全生产基本状况; 3.隐患排查的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有效性; 4.明确监管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实施安全监管; 5.从少数人负责到人人负责; 6.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7.责任追究真正
16、做到口服心服; 8.促进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 9.减少一般事故,遏制死亡事故。10.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二、“两化”体系的构成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生产经营单位要实现“安全第一”,必须做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必须将事故隐患的排查工作由过去的突击式、运动式变为经常性,常态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去检查企业存在的隐患,然后综合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治理各类隐患和问题,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及时排查和治理隐患是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最基本任务和最有效途径。,“两化”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理念、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安全生产监管手段
17、的创新与发展。“两化”体系建设由政府推动,部门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企业实施。 政府:发动、推进、维护,承担监管责任。制作系统软件,制定制度标准、组织调查摸底、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并督促企业细化标准、对企业运行过程进行监控、组织现场核查。 企业:发动、推进、运行、维护,承担主体责任。对各方面存在的隐患进行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的排查,并将过程和结果录入,系统将过程和结果转化为数字和信息,各级政府和部门,通过对数字和信息的监控,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实施督导和监管,保证隐患排查标准的实施以及隐患排查的质量和效果,实现安全生产。,从我省试点情况看,“两
18、化”体系建设大体分为8个阶段:(一)制定方案,宣传发动,动员部署阶段 方案是“两化”体系建设推进的前提,是整个“两化”体系建设推进工作的蓝图,制定的方案是否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决定了“两化”体系建设推进的效果和成败。“两化”体系建设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实施步骤、推进措施等几大部分。 方案制定后,要以政府文件下发,并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利用报刊、电视、广播、政府网站等多种新闻媒体,对推进“两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二)摸清底数,实行分级分类监管阶段 摸清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是开展和推进“两化”体系建设的前提和
19、基础,只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才能有组织、有目的地做好“两化”推进工作。在摸清当地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性质和安全生产状况,由负有安全生产职责政府部门对职责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分级监督管理。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类分级,依级监管”。,(三)开发功能完善的“两化”系统阶段“两化”系统是实现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的基础平台,需围绕各级政府部门安全工作和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需求进行建设,以起到联通政府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桥梁”作用。“两化”系统软件主要包含政府端系统建设和企业端系统建设等两个部分。其中系统从纵向的省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
20、门,到各市(州)、县(市、区)、街道、企业四级平台;横向扩展到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从省、市、县三级,分别实现了纵向到企业,横向到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四)明确职责、建章立制、细化标准阶段“两化”体系的建立和维护需要: 1.明确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的职责,解决职责空缺、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 2.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3.制定“各行业隐患排查标准”的基础上,企业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细化标准,使标准“管用、实用、好用”。(五)教育培训、提高素质阶段 在“两化”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开展 “两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了
21、解“两化”建设的相关知识、了解“两化”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掌握相关工作由“谁来干?干什么?如何干?工作质量有什么要求?”等内容。,(六)隐患自查自报阶段 1.参与的主体是企业的所有人员,包括从领导到一线员工,直到在企业工作范围内的外部人员; 2.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只要有生产经营活动)。 3. 运用企业编制的各类隐患排查标准,通过准备、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制度、全面培训、实施排查、分析改进等步骤,形成完整的、系统的隐患排查机制。,(七)隐患治理阶段隐患治理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1.目的:将自查中发现的隐患消除或使正在实施整改过程中的隐患处于受控状态,防止酿成事故
22、。 2.程序:按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按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3.原则:一般隐患,发现后立即组织整改;重大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八)总结提高,持续改进阶段“两化”软件系统的推进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持续改进的信息资源,反之,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为推进“两化”建设提供了保障。 1.注意抓好对“两化”运行效果的分析总结。“两化”体系建设推进的过程,是安全生产管理沿着更高目标奋进的过程; 2.在推进的每一个阶段,要认真总结经验,反思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做到在巩固推进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改进,推进“两化”体系建设健康发展。,第三节 政府在“
23、两化”体系建设 中的主要工作推进“两化”过程中,要明确政府与企业的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指导、监督、管理的作用,通过政府监管(管理)职责的落实,推动企业推进“两化”主体责任的落实。 一、主要工作(一)“两化”体系的组织建设 “两化”体系建设是安全生产的一项全新的工作,工作要求高,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是安全监管手段和监管方式的创新,为确保“两化”体系建设的推进工作抓好、抓细、抓实,必须加强“两化”体系推进中的组织建设。,各级政府: 1.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 “两化”体系推进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两化”推进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两化”
24、推进的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的主要工作: 1)负责本辖区“两化”建设的组织、推进工作。 2)通过多种途径(会议、浏览系统、走访调研、实地核查等)掌握和了解运行和推进的情况; 3)运用“两化”系统统计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提炼,发现和总结安全生产相关要素产生和发展(如隐患产生、隐患与事故转化)的规律,提出对策; 4)发现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研究和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推进措施。 5)为政府领导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负责“两化”推进的部门 1.明确推进“两化”体系的管理机构; 2.指定专人负责“两化”系统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 3.负责本行业(系统)“两化”的建
25、设和推进工作。 4.运用“两化”系统统计的相关信息、数据,科学分析、提炼,发现和总结本行业(系统)安全生产相关要素产生和发展(如隐患产生、隐患与事故转化)的规律,提出对策; 5)发现本行业(系统)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研究和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推进措施。 6)为政府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二)“两化”体系的制度建设主要工作: 1.明确政府及部门职责,出台相关规定、办法制度。如:推进“两化”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管理办法和奖惩规定。 有立法条件的,可以将“两化”体系建设工作管理办法、实施意见、企业分类分级监管办法、责任考核与绩效考核评估管理办法等纳入地方性立法。 尚无立法条件
26、的地区,可以以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将推进“两化”的职责、要求、程序、方法、推进目标、绩效评估、考核、激励及约束措施等固化下来。,2.抓“隐患排查标准和指南”的编制。 省: 1)编制了“湖北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行业标准”、“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编制指南”; 2)出版“湖北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数字化(两化)体系”教材; 3)抓好师资培训。 各市州: 1)督促企业细化标准。 2)按照省统一编制的教材、标准,抓好所辖县(市、区)、镇(街)及重点企业师资培训; 3)督促(市、区)、镇(街)抓好单位、企业的培训。,目的: 1.防止遇到工作互相推诿,出现问题互相扯皮、 的情况; 2.解决职责空缺、职责不清、职能交
27、叉的问 题; 3.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管工作的全覆盖 和无缝化管理。,(三)“两化”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主要工作: 1.制定方案: 1)要系统全面,为工作的延伸和扩展留有接口; 2)要按省统一部署,切合实际,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全省:在“两化”体系建设试点基础上,“两化”体系建设推进工作分两批进行(第一批2013年9月开始,第二批2014年底前开始,2015年全面建成全省“两化”体系)的总体安排。 2.实施: 1)召开会议部署,抓好宣传,营造氛围。 2)抓好检查,推进情况的调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推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关注的重点: 1)坚
28、持政府主导。将“两化”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政府抓安全生产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两化”体系建设推进的效果,纳入对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目标考核,形成强力推进“两化”体系建设的氛围; 2)抓住工作重点。把事故多发、危险程度较高的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冶金、机械等行业、领域的企业首先纳入体系,实现隐患自查自报,分步推进,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开。 3)强调部门联动。调动和整合相关部门优势,联合推动“两化”体系建设工作;,4)保障资金投入。在“两化”体系建设的推进过程中,需要配置必要的电脑和移动电脑,需要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须要组织人员到企业
29、采集信息,需要组织培训等等,没有资金保障,将难以推进工作,难以保证“两化”推进和运用效果。 5)保持人员稳定。“两化”体系建设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两化”体系的推进,特别是“两化”系统软件的应用,必须明确熟悉计算机知识的人员专人负责,负责系统的操作、负责数据的录入,负责信息的处理,必须保持“两化”系统操作人员的相对稳定。 6)重视舆论引导。要动员社会媒体宣传“两化”体系建设的意义、作用,方法、步骤和先进典型,形成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四) 调查摸底 与“两化”基础数据的采集 摸清监管职责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数量、企业规模、性质、生产产品、企业重点设备设施、危险源控制情况以及安全生产的
30、基本情况,是开展和推进“两化”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才能有组织、有目的地做好此项工作。 主要工作:,1. 调查摸底,采集相关信息 1)组织若干个工作专班,学习省安委会关于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的文件,掌握分级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2)对辖区所辖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信息逐家逐户进行摸底调查,采集相关信息,包括企业名称、企业代码、注册地点、经营范围、所属行业等基本情况以及安全机构设置、重点部位名称、主要危险、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职业危害等安全生产情况,认真填写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本信息统计表。 3)对采集的信息审核无误后,录入“两化”系统。,4)摸底调查和信息采集的方
31、式: (1)与工商行政部门建立联系,直接获取注册企业相关信息及台账; (2)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分片摸查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信息及台账; (3)直接从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法人库调取相关信息及台账; (4)组织若干个调查组,分赴乡镇、街道采集相关信息及台账; (5)由企业自行注册,然后由镇、街道或行业管理部门确认,安监部门审核确定。,2分类汇总,建立基础台账 1)按行业分类 根据调查摸底和采集的相关信息及数据,按安全监管工作的相似性,将企业划分为工业生产、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开采、工程建筑、道路运输、水上交通、人员聚集和其它九大类进行分类统计,建立基础台账。 2)按监管类型分类 在九大类行业中,
32、分别按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风险和难易程度,分为重点监管、一般监管和自主管理为主三类。,a.重点监管企业: 重点监管企业主要指: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企业以及其它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企业。 b.一般监管企业: 一般监管企业主要指:重点监管企业以外的,风险程度一般的中、小型企业。 c.自主管理为主的企业: 自主管理为主的企业:指风险程度不高的小型、微型企业、经营门店。,3. 应把握的重点 1)在采集企业基本情况前,要组织信息采集人员培训,使其了解信息采集工作的重要性、掌握信息采集的途径、方法、技巧,使采集的数据和信息真实、准确。 2)要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准确地统计辖区生产经营单位,了解生产经营单位的基
33、本情况,只有“摸清家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为推进“两化”做出准确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五)实行分级分类监管 政府作为执法者和监管者,无论从提高监管效能上还是从降低政府对企业干预的角度,都应对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差异化监管。 主要工作: 1.重点企业的分级和监管 将重点监管企业按企业规模大小、风险高低、安全监管工作难易程度分为A、B、C三级。 1)A级企业:,按行业分类由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或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监管; B级企业: 按行业分类由市(州)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或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监管; C级企业: 按行业分类由县(市、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 门或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监管。 自主管
34、理为主的企业: 原则上由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监管。,2重点监管企业的分级监管确认 1)由县(市、区)安办根据企业基本情况调表,对重点监管企业按行业进行分类统计,提出由本级负责监管的企业以及建议由上一级负责监管的企业名单,报县(市、区)安委会研究,认为需要纳入上一级负责监管的,应说明理由,并将建议纳入上级负责监管的企业名单报上一级安委会办公室。 2)市(州)安委会办公室根据县(市、区)安委会上报的意见,提出由本级负责监管、以及建议纳入上级负责监管的企业名单,报市(州)安委会研究确认,市(州)安委会认为需要纳入省级负责监管的,应说明理由,并将建议纳入省级负责监管的企业名单报省安委会办公室。,3
35、)省安办根据市(州)安委会上报的意见,提出纳入省级负责监管的企业名单,报省安委会研究确认。 4)省或市(州)安委会根据市或县(市、区)安委会建议或认为需要直接监管的,可直接纳入本级监管,认为不宜纳入本级负责监管的,由下级部门负责监管。 3.应把握的重点 1)明确由本级或建议由上级监管的企业名单; 2)对管理行业模糊的企业要以政府文件或一定的形式逐一明确企业隶属的行业; 3)要强调属地管理,充分利用属地及行业管理部门监管职能职责,保证企业信息的及时更新,实现企业动态监管。,(六)“两化”体系的教育培训 1.培训对象: 1)各级领导以及承担推进工作的骨干人员; 2)部门及企业具体承担系统操作的信息
36、员; 3)生产经营单位的人员。 2.培训应达到的目的: 政府及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到推行“两化”体系的重要意义、作用,了解“两化”推进的途径、方法、注意的重点环节、工作技巧、工作目标等,了解应该履行的职责,以及应该给予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支持和保障。,企业领导及部门负责人: 认识企业推行“两化”体系对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作用,了解推进的途径、方法、注意的重点环节、工作技巧、工作目标等,了解企业在“两化”推进过程中的应承担的主体责任。 信息员: 了解推进“两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熟悉推进“两化”体系建设的相关安全知识,掌握“两化”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作用,掌握“两化”相关信息和数
37、据的录入和处理。,2应关注的重点环节 1)领导重视是推进“两化”体系的关键。要提高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重视程度,使其在行动上对推行“两化”体系的各项工作予以支持,并在机构上、人力配备上、资金保障上予以倾斜。 2)培训骨干是推进“两化”体系的前提。“两化”建设,需要培养一批热爱安全、懂得“两化”推进的途径、方法、步骤、措施,懂得了推进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的应对,懂得推进的技巧和方法,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两化”推进工作才得以健康发展。,3)高素质的信息员队伍是推进“两化”体系的必要条件。“两化”系统软件的操作和运用,企业“两化”运行中各种信息、资料、数据的录入、处理和上传,上级有关“
38、两化”要求的接收、都需要“两化”信息员来操作。“两化”信息员要从懂得计算机操作、工作认真负责、有敬业精神的人员中选用。经选用的信息员,经过上级部门培训和考核合格后,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七) “两化”体系运行效果的检查与评价 “两化”体系运行质量的好与差,直接决定了体系推进工作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试点单位经验看,“两化”体系运行得好,除了要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激发企业主动抓好“两化”体系建设的内在动力外,还要适时组织抽查,推动企业不断提升“两化”体系建设的水平。一般,“两化”体系建设抓得好的,功效体现在以下方面:,1.“两化”体系建设的推进工作做到了无死角,覆盖了辖区内的相关部门和所有生
39、产经营单位,实现了纵到底、横到边; 2.所有使用“两化”系统的单位,能够准确、及时排查和上报各类事故隐患,能够及时治理事故隐患。经监管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到企业抽查,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效果符合省确定的要求。,2010年11月,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了湖北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整改效果评价办法(鄂安201022号),办法提出,提出,将企业事故隐患排查的效果评价分为A、B、C、D四类: A类:企业隐患排查工作常态化,能自下而上的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将各类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经上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组织复核评价,隐患查出率为零,按计划纳入整改的隐患全部处于受控状态;,B类:企业能经常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对
40、排查出的隐患能及时组织整改,经上级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复核检查,隐患查出率低于10%,按计划纳入整改的隐患全部处于受控状态; C类:企业能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能及时组织整改,经上级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复核抽查,隐患查出率低于20%,计划纳入整改的隐患全部处于受控状态; D类:企业未正常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经上级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复核评价,隐患查出率大于20%,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处于失控状态。,举例1:上级部门到某企业进行安全检查时,随机抽查到某岗位,按企业制定的“岗位隐患排查标准”,该岗位应查项为10项,检查人员查出4条隐患,经核实企业自查和自报情况,企业实际查出4条隐患,且这4条隐患正在整
41、改过程中,也采取了防止事故发生的控制措施,因此,检查组对该岗位的隐患查出率(或差错率)为0. 举例2:上级部门到某企业进行安全检查时,随机抽查到某岗位,按企业制定的“岗位隐患排查标准”,该岗位应查项为10项,检查人员查出4条隐患,经核实企业自查和自报情况,企业实际查出2条隐患,2条隐患正在整改过程中,且采取了防止事故发生的控制措施,因此,检查组对该岗位的隐患查出率(或差错率)为20%。,隐患查出率(或隐患排查差错率)是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按相关检查标准组织的复核评价应查项和实际查出的隐患的比值。即: 隐患查出率=(实际查出的隐患-已纳入整改的隐患)/复核评价检
42、查标准应查项100%,3.单位(企业)或辖区内90%以上单位(企业)“两化系统运行绩效考评”(由系统软件根据应用情况自动生成)在良好以上水平,辖区不合格的单位(企业)数,低于省下达的控制数。 4.通过系统生成的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带规律性的结论,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基础数据。 5.各类隐患处于受控状态。生产安全事故逐年下降,并保持在历史最好水平,各项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处于领先水平。,(八)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两化”的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是推动“两化”各项制度、措施贯彻执行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 1.“两化”体系运行的绩效考核
43、“两化”体系运行绩效的考核是对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两化”的推进数量、推进进度、运行质量、运用效果等指标予以量化细化后,实施全过程的监督考核。 对政府部门推进“两化”工作的绩效考核分为“两化”系统考核和实际检查考核二种。,1)“两化”系统考核。是系统根据绩效考核要素自动生成的考评结果 如:本地企业注册率、“两化”系统使用率、分级分类完成率、隐患排查上报率、必检项目办结率、一般隐患整改率、重大隐患逾期率、督查检查次数比率、隐患排查差错率、伤亡事故指标等), 优点: (1)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各地运行“两化”系统的实际情况,没有人为因素; (2)考评速度快,能随时生成考评结果; (3)可将考核
44、指标进行横向、纵向对比。 (4) 减少了组织考评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缺点:考评准确度取决于各企业数据录入的准确程度。,2)实际检查考核 是根据绩效考核要素,通过组织考评组深入政府部门及企业,实地考评得出的结果。 优点: 通过现场检查,可实地、直观了解和感受企业运行“两化”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防止了弄虚作假。 缺点: 容易使考评结果参杂人为的感情因素,使考评结果偏离实际。另外,实际检查考评需组织大量的人员,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激励与约束 要建立“两化”体系运行绩效优劣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把“两化”体系建设运行的好坏和政府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职责绩效考核、个人政绩考核等结合
45、起来,与各种表彰奖励结合起来,大力宣传和表彰推进“两化”体系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对不重视“两化”体系推进和软件系统的应用工作,不采取措施,督促所辖企业准确使用和上报隐患排查信息和数据的,要采取约谈、通报批评、降低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等次、降低个人政绩考核等次、取消各种评先评优资格等约束措施。,第四节 企业在“两化”体系建设中的主要工作一、主要工作(一)“两化”体系的组织建设 1.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两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员由有关部门、分厂(车间)负责人担任,负责领导企业的“两化”体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两化”推进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兼任, 2.要明确推进“两化”工作的管理部门,明确信息员负责“两化”系统相关信息、数据的录入、上传和处理,保持信息员的稳定。,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