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 毕业论文 (设计 ) 题 目: 海上鸢尾花 浅论舒婷的海洋诗 学 院: 中文系 学生姓名: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指导教师: 起 止 日期: 海上鸢尾花 浅论舒婷的海洋诗 摘要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大海是舒婷一生的初始地和归宿地,在其所有的海洋诗歌中,无不体现出一种“爱”的精髓。舒婷大海诗歌可分为四种类型:理想之诗(包括对祖国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爱情之诗、友情之诗和亲情之诗,每种类型也具有鲜明的时期性,理想和爱情之诗主要是在前期 、友情之诗在中期居多、亲情之诗则常见于后期。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创作中,舒婷海洋诗歌的轨迹也在不断改变,主要写海洋诗歌特点、艺术手法和思想情
2、感的变化。同时其海洋诗歌也有较大的创新,分别从意象由少到多的现代化、思想由小到大的时代化和形式由单调到丰富的艺术化这三方面展开,体现其独特的海洋文化意识。 关键字 舒婷;海洋诗;类型;轨迹;创新 舒婷,这位因一首致橡树而家喻户晓的女子, 这位熏陶着“ 鼓浪屿花朝月夕 ”的女子 ,虽然早已淡退出诗歌创作的行列,笔锋一转“弃诗从文”,但作为中国朦胧诗派的核心人物,其诗歌情感复 杂细腻,善用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表现其思想情感,各种意象填充诗句,独有一种花非花雾非雾的意境。舒婷的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等仍是广袤诗海中最璀璨的星星。 冰心曾叹息:“这么一个古国, 上下数千年,竟没有一个海化的
3、诗人 。” 1舒婷的出现无疑极大地宽慰了这位世纪老人的心。舒婷热衷于写海的情结则源于她生命的栖息地 鼓浪屿,“上帝的旨意”让舒婷虽未生于斯,却长于斯,“ 鼓浪屿已经把我牢牢系在她的衣角上,她甩我不掉,我离她不行。” 2在这样一座肉体与精神都难以割舍的环海小岛上,舒婷挥笔写下了一首首海洋诗歌。正如她所说:“ 不可否认,我的家族,我的认知,我的生存方式,我的写作源泉,我的最微小的奉献和不可企及的遗憾,都已和这个小小岛屿息息相关。” 3张抗抗曾言“ 舒婷是我们中间第一个完成诗意栖居的作家 ” 4,不论玩笑与否,唯一肯定的是若无鼓浪屿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恐怕也不会有舒婷洋洋洒洒的海洋诗歌。 一、 海
4、洋诗歌类型 在舒婷所有出版的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的诗及另一种演奏风格中的约 160 首诗歌,其海洋诗歌(包括带有海洋意象的诗歌)总数约有 76 首,占了舒婷诗 歌总体的将近百分之五十,其数量之大可见一斑。自 1969 年开始断断续续写诗,直到 1997 年基本停笔,这位女诗人在 28 年间完成了她生命中诗歌创作的低谷、高潮到平和的变奏曲,“大海”占据了她的一生,也占领了她诗歌的一席之地,并且随着舒婷诗风的不断变化而肆意改变着自己的角色。大海对舒婷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的海洋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 理想之诗 大海,时而平静时而汹涌,它广袤无垠、波澜壮阔,
5、有人把海洋称为“希望之海”,因为它带给人们希翼与畅想,自小生活在海边的舒婷,与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她最无助最迷茫之 时,是大海给了她理想,给了她冲破枷锁的勇气。舒婷较早的海洋诗歌一直在为“理想”作证, “我们这一代诗人和新生代的重要区别在于:我们经历了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因而表现为更多的历史感、使命感、责任感,我们是沉重的,带有更多的社会批判意识、群体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 5其海洋诗歌创作不仅仅是抒发自身情感,更多的是承载着沉重的现实意识和使命责任感,究其实质,她对未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之烈,渴盼之切, 仍然是追求“美的理想”的一种表现。 对祖国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是舒婷海洋理想之诗的主旨,致
6、大海、海滨晨曲、珠贝 大海的眼泪、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在诗歌的十字架上、船、向北方、献给母亲的尖方碑、岛的梦等都体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和追求自由的深切情感,带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和海洋特色。 舒婷海洋诗歌中,致大海、海滨晨曲、珠贝 大海的眼泪、向北方、远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在诗歌的十字架上等诗歌充满了对祖国的无线热爱,其中前三首是最纯粹的用大海来表现诗人爱国的诗歌。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致大海),此时大海是美好的 ,令无数英雄竞折腰、令无数诗人添怀想,蕴涵着海洋文化外在形式、内涵精神的壮美生命性。但诗人又写下了“咒骂”和“悲伤”,把
7、大海比喻成变幻的生活和现实,正是这变幻莫测的社会现实给诗人带来了希望,在光明的大道上,还是会“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疾飞的海燕”,这些斗士便是创造新生活的勇士。这是海洋文化创新拓展性的一方面的表现,“海燕”体现了海洋勇于进取的大无畏精神,人类克服种种困难后创造的海洋文化成果便是诗人要追求的祖国和平。“一早我就奔向你呵 /大海把我的心紧紧贴上你胸膛的风波昨夜梦里听见你召唤我 /像慈母呼唤久别的孩儿”(海滨晨曲)。祖国的现实在召唤诗人的苏醒,诗中的“我”不单单是诗人小我,更是社会大我,在大海呼唤之时,舒婷就是最忠实的儿女。大海是最慈祥的母亲,她包容一切的耽搁和迟到,这也是海洋文化的包容性,海洋
8、培养了自由的心灵,蕴含着创新追求;养成了人类的价值,积淀着生命哲理。大海是诗人理想的归宿,诗人价值观念的形成受海洋的影响,没有大海的狂风巨浪,就不会有诗人坚强刚毅的性格。 理想之诗中除了爱国的海洋诗歌,还有追求自由的海洋诗,船、岛的梦、小船之歌、白天鹅等则是对自由的渴望与祈求。“一只小 船 /不知什么缘故 /倾斜地搁浅在 /荒凉的礁岸上 /油漆还没褪尽 /风帆已经折断满潮的海面 /只在离它几米的地方 /波浪喘息着 /水鸟焦灼地扑打翅膀 /无垠的大海 /纵有辽远的疆域 /咫尺之内 /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船),折帆的“船”搁浅在礁岸上,难以漂流到咫尺之间的海洋,如同文革时期的知青,“自由”明明近
9、在咫尺,却难以靠近,难以自由翱翔,只能空有满腔热血背负着折翼的理想在边缘流浪。“海上的气息 /被阻隔在群山的那边”(小窗之歌),此时的“气息”是自由解放的氛围,山峰是阻碍者,大海是解放者,阻碍是短暂的,只有自由才是 真理。这两者都是受海洋文化自由性的影响,表达诗人对广袤世界、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既涵盖了海洋的自然性和社会性 ,又涵盖了海洋的文化性和心理性;既美丽而又含蓄,既源于现实的忧伤,又抵达梦想的美好 ,颇具艺术感染力。 (二) 爱情之诗 舒婷爱情诗中的大海却不再是勇敢的斗士,也不再是温柔的母亲,它转而化身成危险凶猛的野兽、黑暗无边的寂寞、犹豫徘徊的弱者,阻碍诗人的幸福,这是在平常大海诗中
10、很少见到的,也是舒婷大海诗的一大特点。舒婷用女性敏感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爱情,从渴望爱情到追求爱情,再到为爱情付出努力、树立信念,舒婷的海洋诗歌 很好地进行了演绎。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 /只是两颗泪珠”(思念),诗人一直在等待、注目,希望有人能回应自己的爱情,渴望爱情能藏在重洋中,随海而来,但只有泪珠陪伴着她,“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最后依旧没有达到他的岸边。“梦辐射 /灼热的波浪 /在我们头上连成一片疆域签在旧日历上的备注 /已随记忆的暗潮慢慢飘远 /但 /当你名字的灯塔 /在汪洋之中发出信号 /我的胸口 /便有什么东西 /回答以断裂声”(
11、夏夜,在槐树下),那个夏夜,波浪是灼热的,诗人的心情是冰凉的,因 为心爱之人即将远行,诗人渴求爱情,不希望情人远走,但最终未能实现心愿。诗中的“暗潮”、“汪洋”都在阻碍诗人对爱情的畅想,而“灯塔”则是一种新的希望。暗潮把往事带走了,灯塔在茫茫大海中发射出情人名字的信号,诗人依旧感到悲痛,她所希翼的渴望的爱情,渐行渐远,可她却未曾放弃,一直在等待。 “写那片沙滩 /那夜潮涨 /苹果树一点一滴地收集月光 /你指着海岸线 /邀我 /放开一切 /随你去流浪 /于是 /我牵着你的衣角 /在浅水里走了很久很久 /又在磷光如蚁的礁嘴上 /坐到很迟很迟”(小渔村的童话),诗人从之前的渴望爱情,到此时的寻觅 爱
12、情,当情人朝她发出流浪的邀请时,诗人放开了一切书本、误会、手电筒,跟着情人在浅水、礁嘴上流连。“海岸线”是诗人爱情的彼岸,那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终于有了归宿。“那么 /这是真的 /你将等待我等爱情走到阳光下 /当宽阔的银河冲开我们 /你还要耐心等我 /扎一只忠诚的小木筏走向你 /走向你 /风扬起纷飞的长发 /我是你骤雨中的百合花”(?。!),诗人对爱情的疑惑,怀疑情人的等待是否持久,怀疑情人的忠诚是否坚贞,能让小木筏渡过宽阔的银河,诗人用“?”询问。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时,诗人愿意付出牺牲,穿过暴风骤雨,抓住 自己的爱情。 “黑色的墙耸动着逼近 /发出渴血的 /阴沉沉的威胁 /浪花举起尖利的小
13、爪子 /千百次把我的伤口撕裂 /痛苦浸透我的沉默 /沉默铸成了铁”(礁石与灯标),此时的大海是一道渴血阴沉沉的黑墙,浪花是尖利的,不断撕咬着礁石的身躯。诗人化为礁石,保护着身上的灯标,她从不嘶喊求助,将一切化为沉默,默默为爱人抵挡一切风雨,“灯标”是她生存的动力,奋斗的源泉,诗人从爱情里汲取到了力量与信念,她愿为了身上那一丝光亮勇敢与汹涌的大海做斗争。“低低的云头已有预兆 /北方正下雪 /寒流解散船队如屠杀蝴蝶 /水手们回到陆地聚在岸边” “站在我的肩上 /亲爱的 /你要快乐些 /海鸥还会归来 /太阳已穿过西半球的经纬”,这是舒婷内心最真切的呼唤,即使大海再疯狂艰险,爱情的肩膀依旧坚实。 舒婷
14、诗中全然不同的大海角色依赖于她对海洋秉性的熟谙,海洋灾害是每个海边的人都饱受折磨的,舒婷也不例外,正是这种亲身经历的涉海生活,使她诗中的大海有截然不同的两面性。海洋文化具有冒险性,这是表现在心态文化层面上的,诗人渴望爱情,积极地追求爱情,在爱情中得到战胜一切的力量,大海的凶猛与险恶没有使舒婷退却,反而是诗人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爱人,这与诗人形成的冒险性海洋精神文化 有密切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大无畏的冒险精神,才使舒婷有勇气有胆识写出如此不一般的诗歌。 (三) 友情之诗 有人问舒婷是怎样走上创作道路的,舒婷第一个答案便是 “假如没有友情(我的心至今仍像葵花朝向温暖一样寻觅着朋友)很可能,我不写诗”
15、6,可见友情在诗人心中的分量之重。自小生于大海边的舒婷,她的友情却遍布了海洋陆地,甚至跨越国界,飞到大洋彼岸,舒婷为人温和,点头之交者多如繁星,但要真正成为她的挚友,也需合了她的心境,其海洋诗中有 13首是写给她的朋友们的。舒婷海洋友情诗歌主要从友人如海洋般包容的温情与支持、与友人分 别而隔海思念、因友人离世而感到的震撼和孤独这几方面抒情。 “那江边默默的小亭哟 /可还记得我们的心愿和向往”(寄杭城),这首诗是舒婷写给一位在杭州的朋友的, 他多日与她讨论诗与政治的问题,肯定了舒婷的写诗才能,并告诉她诗要有思想倾向,这些话舒婷一直铭记在心中,这“江”是条令人自信的江,承载了诗人对梦想的期待。“你
16、的笑声是爆竹 /燃点我们相聚的每个周末”“你的眼镜是小小发电站 /满满阳光 /你说你心中没有傍晚”(老朋友阿西),这个善良的、义无反顾支持舒婷写诗的挚友是舒婷坎坷时温暖的回忆,这个在海边长大的男人,包 容了诗人的一切脾气,同时又给予了诗人无限的温情。 总有那么些人是舒婷自小的玩伴精神的慰问者,因各种原由不得已道别,“我知道你是渴求风暴的帆 /依依难舍养育你的海港 /但生活的狂涛终要把你托去 /呵 /友人 /几时你不再画地自狱 /心便同世界一样丰富宽广”(春夜),大海的子女们难以割舍自己的母亲远走他乡,即使渴望外面世界精彩的风暴,却仍然忘不了“家”,舒婷虽然同样不舍得分离,但仍然开解友人,用对友
17、人的鼓励来消解自己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之情。送友出国中“我不相信 /你能舍去蓓蕾永绽的小岛”“不相信分离 /不相信遗忘”,但友 人依旧离了岛离了国,奔向远方,诗人的惆怅无以言表。诗人用海洋来彰显与友人的分别之情,隔海思念之深。 “放逐孤岛 /以童年的姿态 /重新亲近热乎乎的土地”、“偶尔抬头 /送一行行候鸟归路 /纽西兰海域此刻无风 /你的眼睛起雾了”(放逐孤岛);“日蚀虽然数秒 /一步踩去就是永远的百慕大 /最后一棵树 /伸出长臂 /悄悄耳语 /来吧”“一顶布帽 /静静坐在舞台中央 /灯火转暗 /他不回家”(破碎万花筒),同为朦胧诗人的顾城是舒婷多年的朋友,他的猝然离世带给舒婷不小的打击和震撼,
18、“孤岛”“百慕大”是孤独与深渊的象征,这不仅是顾城的寂 寞与沦陷,也是舒婷在知道友人逝世后的孤独与凄凉。不论在国内或国外,舒婷诗中的“海”仍未被取代,从纽西兰海域到百慕大,从顾城的孤岛到不能回国回家的布帽,纪念诗人心中的老友! 舒婷在插队期间,看了不少欧美现代诗,后来也一直沉浸在外国文学著作中,虽然外国诗歌无法在语言上给予她更多的帮助,但是诗中所包含的观念、意象、视角等都给了诗人不小的启发。而当诗人出国参加各种诗会和定居写作时,也将国外的涉海事物毫无保留地运用到了自己的诗歌中,大范围的如百慕大、纽西兰海域、地中海,这些都是海洋文化的拓展性,诗人将中国海洋诗歌带到 了其他国家,有意无意间完成了对
19、中国海洋文化的宣传,同时国外的海洋文化也在不断熏陶诗人并且影响她的海洋诗歌。 (四) 亲情之诗 舒婷坦言 “根据自己的天性与生活准则比较侧重家庭,我清楚我得到什么,失去什么。”7在事业与家庭中,舒婷无疑是坚决站在家庭阵营中的,她愿做一个贤妻良母,不让孩子经历她所遭遇的一切 破碎的家庭。虽然舒婷仍享有了父母齐全的无私的爱与关怀,但那是不完整的家庭的爱,在她心灵留下了最沉重的记忆,失眠神经衰弱怕也源于那时。“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峰),这是舒婷的爱情观 ,也可以成为她的亲情观。 因家变,母亲一手哺育三个儿女,撑起一个支离的家庭,节衣缩食供应份额支援被发配去挖煤的父亲
20、,自己却累的瘦骨嶙峋。“呵 /再没有一条小路 /能悄悄走进你吗 /妈妈 /所有的波涛和星光 /都在你头上永远消失”(读给妈妈听的诗)、“她随着落潮去了 /夜色将尽 /星月熹微她随着落潮去了 /我的妈妈她随着落潮去了 /却不能同潮水一起回归”(献给母亲的尖方碑),这是对逝母的另一种怀念,随着波涛和星光的消失,母亲随落潮去了,逝者如斯,对母亲的念想会永存于心,挥洒不去。“她随着落潮去了”诗人用了反复的 手法一唱三叹,潮来潮去,这是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大海带走了母亲,波涛和潮水再也带不回母亲的莹莹笑靥尊尊教导,只余最后一缕落潮低低叹息。过海求学的二舅舅没有看到外婆的眼泪,等到某天自己的女儿头也不回的上
21、学时,“你才体会到外婆每夜窗前的祈祷 /如何被星空和海浪拒绝 /梦已不圆 /各照半边月”(给二舅舅的家书),外婆糊涂时都会心心念念的孩子没有回来,这是外婆的思念。诗中的波涛和海浪都带有无情的韵味在其中,它们带走了诗人挚爱的妈妈,也决不带回外婆思念的儿子,亲人的生离死别在海浪中默默上演,大海没有听到生者的祷告,强行将 人生生分离,它亦是残忍的。诗人将眼之所见与心之所想完美融合在一起,赋予海洋物象更深邃的情感,让大海演奏怀念的诗章。 “孩子的眼泪是珍珠的锁链 /丈夫的脸色是星云图 /家是一个可以挂长途电话的号码”(女朋友的双人房),从 1981 年开始,“家”这个词就毫无预兆地闯进了舒婷的生活,相
22、夫教子成了她平时必不可少的功课,相比于创作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热爱家庭的女人提笔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某一天我起了个绝早 /沿海边跑得轻松又柔韧污秽的沙滩令我联想 /非洲水源枯竭某一天我自觉 /履行联合国秘书长的职责 /为世界和平 操心个不停 /也没忘了 /给儿子做碗葱花鸡蛋汤”(天职),舒婷的诗褪去了往日的激情,呈现出平淡的生活之景,即使归于俗世,她的生活中也永远不会少了大海 这位第二任“母亲”。大海的天职是哺育它周遭的子女,让他们能在自己的怀抱中获得物质的需求与精神的慰藉;诗人的天职是哺育她的儿子,让他在母亲的怀抱中获得关爱与力量,大海教会了诗人用“爱”生活,疼爱子女是父母们的“天职”
23、,没有理由还是愿意去终身实践,舒婷对爱的关怀,在儿子身上发展到了极致。 舒婷自小接受的渔民海洋实践活动对她的诗歌产生了精神作用,同样赞颂亲情的诗歌 ,在舒婷的笔下显得更有海洋性,她不仅只是简单地结合海洋物象写诗歌,而是将自小的海边生活经历与自身的感情相融合,带有豁达的胸怀又不失女性的细腻,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 二、 海洋诗歌轨迹 大海对舒婷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即使后来走过许多高山秀峰,看过许多湖泊江河,赏过许多名胜古迹,依然没有什么能超越“大海”在舒婷心中的地位,大海是她心中不可抹灭与替代的圣地。在这位素有“大海歌手”之称的女诗人笔下 ,大海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厚的海洋文化气
24、息 ,不论是汹涌澎 湃、阴霾晦涩的大海 ,还是宁静安详、慷概激昂的大海 ,都 能在舒婷心中激起层层波浪,余响难息。舒婷一生写了很多关乎于大海的诗歌,“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给花、给海、给黎明”(呵,母亲), “大海”在舒婷眼中不仅仅只拥有广袤无垠的湛蓝与浩瀚,更多的是如同亲人故人般的熟悉与眷恋 。 海洋文化的本质或实质是作为主体的人类与作为客体的海洋在实践中的统一 8,海洋给人类创造 财富,同时人类在征服、改造和利用海洋的实践过程中,也改变了人类自身内在世界,如观念、情感、思想等。舒婷的理想、爱情、友情、亲情之诗随着时代的变化,诗人境遇的变迁而改变,她的诗作也呈现出了鲜明的时期性。 (一) 前
25、期 舒婷终究是何时开始写诗? “生活表面的金粉渐渐剥落,露出凹凸不平的真相来。只有书籍安慰我。” 9舒婷坎坷的童年少年生活未曾消减她对书籍的热爱,反而因着长辈们的熏陶,牢牢抓住了一辈子不曾放手的那份文艺报。 1969 年的舒婷与她的同代人一起, “将英语课本(我的上大学的梦)和普希金诗抄打进我的背包,在撕裂人心的汽笛声中,走向异乡。我在那里上完高尔基的大学。” 10正是在那时,为了被牺牲的整整一代人作证,舒婷拿起了笔;也正是在那时,她的日记书信中开始出现了一行行小诗,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直到 1981年, 舒婷把那束会唱歌的鸢尾花抛给纷纭变幻褒贬不一的社会,不再理会世间的潮涨潮落,只求安静地孕
26、育她的新生命,让历史评判公正是非。 舒婷前期( 1969 1981 年)的海洋诗歌,受到当时社会革命、政治风波的影响,主要为理想和爱情而奋斗,这阶段中经历过家变插队批判的舒婷,将这些都或多或少的投射在了她的诗歌中,在舒婷所有 76 首海洋诗中,有 39 首是创造于前期,可想当时的大海对她的影响之大。大海化身成文字潜藏在只言片语中,同时,也伴随舒婷度过了她人生中一道又一道的坎。不合群、苦不堪言的劳作,流言蜚语的毁谤,让舒婷身心疲惫 ,深深感到无助与腐烂,“海,比任何时候都温柔宽广,却也比任何时候都邈远。” 11在海边寂寞、彷徨、幻想,受海的安抚轻慰,再重新整装上阵。 诗人的创作往往与其所处的 年
27、代背景有关, 文革后的国家社会的动乱不安、人心涣散,急需有激情有思想的青年人站出来,摇旗呐喊唤醒茫然无知的人们,舒婷前期的海洋诗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孕育而生的。前期诗歌是理想与爱情之诗的喷薄,是激昂的、满怀战斗力的, “对传统观念产生怀疑和挑战心理。要求生活恢复本来面目。不要告诉我们这样做,而让我想想为什么和要我怎样做。让我们能选择,能感到自己也在为历史 、为民族负责。” 12最终,舒婷将痛苦,上升成为了同情别人的眼泪,理想也因为爱而更加光辉灿烂! 舒婷早期的诗歌受泰戈尔等人的影响较大,“那段时间我迷上了泰戈尔的散文诗和何其芳的预言由于朋友们的强调,我还有意识地读了一些古典作品,最喜欢的是李清照和
28、秦观的词,还有散文” 13,泰戈尔的散文诗以平淡为美、以随意见长、以静穆为大 14,李清照和秦观属于婉约派,他们的词风和散文读带有宛转柔美之风、风花雪月之感,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舒婷在汲取了中西方优秀诗词散文的基础上,舒婷创造出了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海洋诗歌,因受特定年代的影响,舒婷海洋诗歌中少不了爱国的激情诗歌与追求自由的希望诗歌,这些诗歌中充满了昂扬的斗志与夸张的言语;在诉说爱情的海洋诗歌中,舒婷更多的显露了小女人的一面,将海洋意象内心化人格化,仿佛只是在随意地描写怀春少女的内心,在平淡恬静的语言中呈现自己的心思。“朦胧”是舒婷早期诗歌的显著特征,她的海洋诗中,理想和爱情虽然立足于现
29、实的土壤,但都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与大海给人以无限浪漫的联想是难以分割的。舒婷前期的海洋诗歌是其所有写海诗歌中数量最多,歌颂最极致的,可以说到达了舒婷海洋 诗歌创作的最高峰。 (二) 中期 一曲会唱歌的鸢尾花之后,舒婷掇笔三年,这三年,她怀孕生子,从此家庭、生活、丈夫、儿子成了她生活的全部重心, “一个人的的生活有了重大的变化与转折,他的感情和经验也进入新的领域,用以表现感情和经验的艺术作品面临岔口,沉默既是积蓄力量、沉淀思想,在抛物线之后还有个选择新方位的问题” 15所以,在沉静酝酿了三年之后,舒婷复出诗坛,随之复出的是她诗歌的“新方位”。从 1984 年开始,舒婷一直在不断发表诗歌作
30、品,每年的诗歌产量也较为平衡,而到 1990 年后,鲜见诗歌,直到 1995 年又开始恢复 ,所以笔者将舒婷的诗歌中期范围划为: 1984 1990 年。 笔者从纵向进行比较,中期的海洋诗歌较前期有了明显的减少到 24 首,其中一首定稿于1985 年的电视诗银河十二夜是于 1981 年初稿的;并且包括两首写于 1990 年后的诗歌:安的中国心( 1992.12)和破碎万花筒( 1993.10)。但从横向看,舒婷的海洋诗歌在中期发表的约 45 首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大海并未走出诗人的视野,她人活跃在它那不可忽视的如同大网般的张力下。 舒婷中期海洋诗作中,虽然少了较多的涉海事物,海也逐渐开始成为她
31、生活的一个陪衬,但 诸如“浪”“潮”“礁”之类的词依旧是她诗中必不可少的音符,海洋意象的逐渐减少也说明舒婷对大海的关注正在逐步减弱或内心化。若说数量和意象的变化只是外在的改变,那么“海”在舒婷诗中蕴意的变化则是内在的改变了。此时的海开始从激情斗争中挣扎出来,不再用它善变的脸孔面对众人,而是退居到了二线。诗中少见了前期高昂激情满怀希翼的演奏,逐渐归于宁静清新,慢慢地将诗与生活融为一体,诗人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将心灵的波动演绎成生动的文字。“你可以 /再一次征服天空 /但 /仍然要回到人们的脚下”之前被批判骚乱的心早已复归平和,躁动不安 的海也逐渐归为平静。 这一时期的海洋诗歌中,友情占了较大的比
32、重,送友出国、聪的羽绒衣、国光、放逐孤岛、女朋友的双人房等,舒婷更重视对人的内心和生命的叙述,“通过对自我情感、心理内容的表现,传达对世界的感情体验” 16,诗人昂扬的情感不再外泄,而是转向了内省,更关注于生命和爱,如同诗人自己所言:“开始拜托青春期的单纯,直入人的存在本质”17。此时舒婷也从浪漫回归到了现实,试着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去描写海洋,但较之前期,她的海洋诗歌显得更为含蓄,“海”是舒婷独特的象征系统,礁石、波浪、 沙滩、海潮、红珊瑚这些意象融合了舒婷“自身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也显示了诗人抒情个性和独特风格,诗人个人象征系统的形成意味着诗人的独特创造和艺术的走向成熟 18” 。 (三)
33、后期 舒婷再次停笔于 1990 年的一种演奏风格,虽然在 1992、 1993 年也写了几首诗,但所呈现的几乎是一种类似于空白的状态,诗作也未引起过多的关注。到 1995 年开始,她又重新投入了诗歌的怀抱,最高产的年份为 1996 年,这一年舒婷的诗再次成为了诗坛讨论的对象。同样,海洋诗歌在数量上又减少到了 14 首,但就她发表的约 30 首后期诗歌而言,这并 非是个小数目,由此可见,大海仍旧在舒婷的航线上。 若说舒婷中期的海洋诗像一个旅人徘徊在家门口,那么其后期的海洋诗歌则是迈入大门的归人,诗中出现了诗人日常的生活片段和想法感叹,并且越来越明显地交织在其中。或许是前期的海洋诗歌写了太多的“朦
34、胧”,舒婷在后期更倾向于在周遭挖掘海洋琐事题材,向“明朗”靠近;或许是因着家庭生活打扰了清修,“发髻沾着鱼鳞,胸前有油迹,围裙还系在腰里,匆匆在写字台前就坐,突然想起洗衣机里的衣服还没晾,怎能进入状态!” 19使其海洋诗歌中参杂了愈加张扬的生活气息;或许是受几年来散文随笔的 影响,她的海洋诗也不在意象堆砌的宫殿里游荡,转而渗入了人间烟火;也或许是文坛掀起了新生代思潮,让她开始思考并逐渐调整自己的步伐。 舒婷自言 “写诗更是痛苦,常常怕走向那条通向祭坛的熟路。” 20她更愿意写让语言松绑的散文,这也在无形之中感染了她的海洋诗,使她的诗歌带有了散文的那份随性与真实。若说舒婷前期的写海诗歌还有呐喊的
35、嫌疑,那么她不那么被外界重视的后期海洋诗歌则完全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探寻生存本源的终极关怀。在舒婷后期的海洋诗歌中,文字更贴近生活,语言更亲切也更犀利精辟,其中不乏辛辣讽刺之语,她的诗歌“呈现 出非理想、消解崇高浪漫与优美、自嘲、反讽的审丑风格” 20。“百叶窗密密低垂 /不再 /眺望归帆嫣霞里 /不再 /受骗于一支粗壮的汽笛 /就 /咬不住心事 /就 /任灯火泻出门框一览无余”“唐代那一弯瘦月被我捉在手里 /修剪雨中矫情泣血的红山茶游三峡凭舷窗 /若飞絮于肩 /旁有素手纤纤拂去霜尘”“来路深邃的无垠 /从此 /珊瑚如血 /从此 /海上生明月”,诗人的诗行依旧跳跃,用她惯有的反复表情达意,而从“归
36、帆嫣霞”“凭舷窗”“珊瑚如血”“海上生明月”却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宋词对诗人的深切影响,将现代海洋意象与古代意境结合,更具一番 古典韵味。 一个人开始回忆过去,便意味这他的老去,笔者拜读了舒婷的散文集,很多都是回忆性文章,如同舒婷的回忆性散文一样,她的海洋诗也流露出不可遮掩的“苍凉”。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无奈,只能将自己的触角倏然缩回安全的角落,回忆祖父祖母回忆父亲母亲回忆朋友回忆过去的一切,大海是舒婷第二个家,“我愿穷尽终生 /歌颂你其中的一滴”(海的歌者),舒婷没有忘记这位老朋友。相较于舒婷前期诗歌,笔者更喜欢她后期的创作,少了朦胧晦涩意象的构建,多了对生活的敏感,在舒婷后期的海洋诗歌中,
37、更能让人认识一个真实的生命体,而不是只 会高歌的朝圣者,也不是羞羞答答掩藏在文字之后的少女,她以一种全新发暴露于大众的精神状态迎接诗歌迎接生命。 三、 海洋诗歌创新 从古到今,海洋诗歌不可谓不多,从诗经中就记载了很多与海洋有关的事物活动,到楚辞再到涉海活动频繁的明清两朝,写海诗歌可谓信手拈来:“东有大海,溺水滺滺只”(屈原大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上下)、“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长歌行) 我国古代第一首真 正意义上的大海诗是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8、。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粗犷的涉海内容、豪爽的审美情怀、崇高的美感基调为曹操抒发阔达胸襟和宏伟理想做了铺垫。曹诗中的碣石、山岛、洪波正是海洋物象的真实刻录,融入了客观景物主观感悟在其中,古人的海洋意识有意无意中弥漫在字里行间。 大海不只是抒情立誓之地,它更是怀揣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超俗的游仙情怀及宗教信仰 ,蓬莱仙话、徐福东渡、八仙过海,甚至于大诗人李白也 有寻仙访道、找寻仙山的恋海之情。追求超凡脱俗渴望成仙的信念,促使太白多次出海:“空谒苍梧帝,徒寻溟海仙”、“终当游五湖,濯足沧浪泉”、“海怀结沧州,霞想游赤诚
39、”、“朝发汝东海,暮栖龙门中”、“少年不得志,落魄无安居。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于沧州” 当代海洋诗歌虽没有古代那么丰富,可也不容小觑,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大海是海子心目中纯洁美好的向往,在面海的房中,没有悲伤与忧愁; “大海呵 /在 你面前 /我的心 /久久的 /久久的不能平静让你的圣洁的水 /洗涤洗涤我的残留着污迹的心灵 /呵 /大海 /在这奇异的时刻里 /我真想张开双手 /纵身跳入你的波涛中”郭小川的致大海全然不同于舒婷的同名诗,他仅限于对自身的联想,直抒胸臆地抒发自己内心
40、的情感;“深得西诗神韵”21的徐志摩眼中的海“女郎 /单身的女郎 /你为什么留恋 /这黄昏的海边女郎 /散发的女郎 /你为什么彷徨 /在这冷清的海边大海 /我唱 /你来和女郎 /胆大的女郎 /那天边扯起了黑幕 /这顷刻间有恶风波学一个海鸥没海波海波他不来吞我 /我爱这大海的 颠簸这海边再没有光芒 /海潮吞没了沙滩 /沙滩上再不见女郎”,大海是险恶的象征,海鸥是勇敢的使者,带有西方大海的现实性;韩东的你见过大海“你见过大海 /你想象过 /大海 /你想象过大海 /你见到了它 /就是这样你见过大海 /你也想象过大海 /你不情愿 /让海水给淹死 /就是这样 /人人都是这样”,读者看不见韩东笔下的大海,
41、只能通过诗人对大海感受的只言片语来了解他的大海,但此时的大海似乎已不具有宏大雄伟的形象,而流于平凡;冰心老人的繁星春水中,更有很多提到海的诗句。 曹操的海洋诗歌渐渐将“海洋”从“海”字的框架中 解救出来,不再仅拘泥于字的表面,到了现当代诗人笔下,诗人们更深层次地开始挖掘海洋,而到了“海的桂冠诗人”舒婷笔下,“海”又会具有怎样新的意义与生命呢? (一) 少至多的现代化 意象是诗歌的神经中枢 ,是诗歌艺术最活跃和最基本的表现单位 ,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手段 ,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本质区别之一。 海洋意象是以海洋物象为载体用以表达深刻含义的意象,海洋物象并非仅指狭义上的海洋本身,而是指包括涉海物品、海滨岛屿生活在内的广义上的海洋物象,诗人的情感世界借助海洋物象的形式,通过诗歌语言进行表现的意象就是诗歌中的海洋意 象。 纵观古诗词中的海洋意象:岛、潮水、鱼、鳌、鲸鲵、小舟、洪波、沧海等屈指可数的事物,寥寥数笔的描写,永远走不出海与鱼与舟的荒诞怪圈,刻画不出海洋的丰腴与富饶,许是受各式各样条条框框的约束限制,古代海洋诗歌中的意象可谓“惨不忍睹”。而现今,光是舒婷笔下诞生的海洋意象便多的令人眼花缭乱:礁岸、水鸟、芭蕉、鸥群、水母、龙眼、驳船、防洪堤、锚、航海日记、海藻、红珊瑚、渔灯、茑萝花、水电站、木筏、礁石、美人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