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走近湿地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 朱巧玉(邮编:363300)【中文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新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 展需要、以学校教 师为主体进 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为适应我国新一 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求,配合推动福建省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云霄县湿地“可持续发展教育”,我校 进 行走近湿地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本文从该课程开发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课程评价方式、 实践效果等介绍了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通 过校本课 程学习, 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瑰丽和神奇中提高研究自然环境
2、的兴趣,促进对家乡的热爱和关心,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关键词】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 高中生物 走近湿地 1. 理论综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校本课程开发则是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和焦点。它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及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改革与权力的再分配、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颁布以及活动课、选修课、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规范和发展等方面出发而兴起的。1.1 课程课程即学问与学科。在我国的当代辞海 、 教育大辞典 、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可以看到课程的含义:“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泛指课业的进程;学科的同义词,如:生物学科、语文
3、学科等。 ” 1.2 校本校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就是“以学校为本” 、 “以学校为基础” 。本文采用华东师大博士导师郑金洲教授的观点,从三个方面理解它的含义:即是“一切为了学校,一切在学校中,一切基于学校。 ” 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展开的各类研究、设计的各门课程等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将学校的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1.3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亦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 ,简单地说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
4、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1.4 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行为,即是由学校领导、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员共同参与学校课程改革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和活2动。校本课程开发包括两大部份内容:一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典型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完全自发、自主的课程开发,是完全出于学校内部需要(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完全依靠自身的条件和资源的全员参与、自我评价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草根”开发模式。我校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依靠本地
5、乡土资源优势和生物学科主要教育理念即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走近湿地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2.1 开发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我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重点中学,是省级绿色学校,非常注重科技实践能力和环境保护教育。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它是我校长期开展各种科技教育活动的实践基地。2006 年-
6、2008 年,我校多次与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合作,派送教师赴香港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培训学习。香港地区是我国最早推行校本课程开发,展开了“校本课程设计计划”、“学校管理新措施”、“目标为本课程”、“校本辅导计划”、“课程剪裁计划”等多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校本课程设计计划”和“课程剪裁计划”。香港推行校本课程开发所经历的经验和教训是我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财富,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2007 年,为配合推动福建省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云霄县发展湿地“可持续发展教育” ,适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求,我校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走近湿地福建
7、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是由汇丰银行资助、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技术支持、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提供大量宝贵图片和资料、云霄县教育局等各方面指导,由我校教师主要负责编写的。校长、教师、保护区管理局专家、家长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而教材主要编写者是我校生物教师和化学教师。2.2 课程目标(1)初步了解与湿地有关的基本知识:湿地定义和类型、湿地的功能、中国湿地概况、福建湿地概况等。(2)理解并掌握红树林内的生物种类和各种生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如何与其生态环境相适应。(3)了解红树林周围的生态因子和其生态系统结构
8、、功能,尤其是生物圈中的作用。(4)了解当地特有的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国际重要湿地的地理生物文化,促进学生热爱家乡,满足地方教育的需求。(5)全面了解人类对湿地带来的威胁及现时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对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有关工作、湿地公约简介(拉姆萨尔公约) ,培养学生的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尽量让他们成为保护环境执行者和传播者。(6)通过教材中大量形象图片、对应的游戏活动、实地考察,提高学与教的成效及学生研究自然环境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心。32.3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章 湿地地球之肾(4 课时)一 湿地定义和类型二 湿地的功能三 中国湿地概况四 福建湿地概况第二章
9、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节 自然社会概况 (4 课时)一 自然条件概况二 生物资源概况三 漳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价值第二节 植物及植被资源 (4 课时)一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二 红树林生境三 红树植物的适应性四 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的主要植物种类第三节 动物资源 (4 课时) 一 鸟类二 贝类、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三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等脊椎动物第三章 湿地存护行动 (4 课时)一 人类对湿地带来的威胁二 中国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三 中国现时的湿地保育现状四 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五 从我做起 保护环境六 开展研究性学习2.4 课程实施建议(1)在教学过程
10、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湿地、红树林、人类存护行为主线,通过形象的图片展示结合文字讲述、相应的游戏活动、实地考察,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中了解湿地和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的地理生物文化,促进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关心,提高他们探索自然环境的兴趣,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在教学中,以集体讲授和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为主的教学形式。每一节内容都有一节室内活动游戏与野外调查。采用“全班+小组”的形式,即集体讲授时是全班同学(40-50 人)共同进行,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或游戏活动时,8-10 人为一个活动小组。(3)在活动游戏与野外调查学习时,学校最好主动联系好相关部门如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云霄县林业
11、局等,取得他们的帮助。并适当安排其他教师协助,以保证活动安全顺利进行。(4)建议学校购置一定的教学材料,便于教师教学。(5)建议尽量获得家长的主动配合,为学生提供考察活动时所需的一些工具如交通工具、实验材料等。2.5 课程评价方式42.5.1 从教师角度(1)针对学校、学生实际,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选择比较适当的课程资源,既能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规范地进行和学生的人身安全,又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心,提高他们探索自然环境的兴趣,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5.2 从学生角度(1)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勤率、讨论问题
12、、解决问题能力。(2)学生参与游戏活动、野外调查的态度。(3)学生工作纸的完成情况。2.6 实践效果走近湿地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在我校全面实施,社会效果良好。我县其它高中校也采用该校本教材,作为高一或高二的选修课程。我校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引起了省市区教育专家、兄弟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该教材是我省首次以湿地、环境保护为主题的高中校本课程,多次在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议上作介绍。在 2008 年我校省级绿色学校、一级达标校的验收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该校本课程学习,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个性特长明显提高,能力充分发展。学生多次参加环境保护志愿者宣传活动、湿地存护
13、行动、废物利用的自制物品展览、科技创新活动等。在学习中学生更好了解了与湿地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当地特有的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的地理生物文化,让他们在领略大自然瑰丽和神奇中提高研究自然环境的兴趣,促进对家乡的热爱和关心,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3.总结反思在走近湿地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本人深刻体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具有多因素的、复杂的、专业性较强的活动。要成功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3.1 加强领导,确立校本课程宗旨 由于国家课程的影响根深蒂固,许多教师即使参与了校本课程开发,也容易用开发的课程材料去迎合国家课程的要求,而不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学校课程开发是一个长
14、期的、耗时的过程,教师本来工作负担重、时间有限,开发课程常常被一些人误解为教师工作的“分外”之事。因此,学校必须立足自身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学校环境和办学历史等,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体现自己独特的教育宗旨或教育哲学。否则,学校是不可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即使勉强进行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目标不明确的,或者是较低水平的课程开发。 3.2 培训师资,组建优秀的校本课程开发团队 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运行,建立课程开发团队是关键,这支团队的主体是教师,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内容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15、课程实施、课程组织、课程设计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三是注重合作,建立综合型的课程开发团队。校本课程开发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其主体可以是单个教师,也可以是教师小组。教师小组既可以跨学科,跨年级,又可以跨学校,甚至跨5行业。教师要具备“合作”这一基本技能,既要和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又要和学生、家长合作,也要和社会上其他人合作。3.3 充分挖掘乡土课程资源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而且学校周围的地理环境也各不相同。如果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那么就能开发出具有地域性的校本
16、课程。把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才会真正成为“以校为本”的课程,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常见本地课程资源有:(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利用烈士墓、纪念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利用地方名士的影响:请地方名士畅谈人生、漫话家乡变化、搞科学讲座等,培养学生了解、熟悉、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感悟人生哲理,反对迷信,崇尚科学;(3)利用社区人才资源:主动赢得社区的支持,组建学校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的相关兴趣小组,提高辅导质量,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得到彰显;(4)建实践活动基地:利用当地的工厂、企业、动物园和植物园等特色资源,建立学生实践活动
17、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总之,校本课程是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及课程专家、家长等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要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责任心和创造性,使学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思维品质得到提高。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体现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层次化和一体化。要充分发挥学校管理、教师、家长、学生、社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积极作用,使校本课程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参考文献1 王长青,王向红等.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493-494.2 王斌华. 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1-2.3 九江镇中学.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EB/OL.佛山市教育科研网. http:/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