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地铁轨顶风道 施工 工法 第 五 工程有限公司 陈国康 1 前言 1.1 工艺工法概况 轨顶风道是地铁隧道通风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地铁车站站台层均设置了屏蔽门,使 轨行 区 和站台分为两个独立的区域,地铁车辆又均设置了空调系统,为了排除由地铁车辆空调系统排出的热量,在车站站台层顶部,地铁车辆停靠位置正上方设置轨顶排风道。由设置于车站两端的隧道通风机通过轨顶风道将车辆散发的热量排出地面,因此为达到隧道内夏季最高温度不超过 40度的标准,为乘客在地铁车站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轨顶风道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1.2 工艺原理 车站轨顶风道分为预制和现浇两种方式,目前预制轨顶风道使用
2、范围较小,本文仅针对现浇轨顶风道做论述,现浇轨顶风道也分为 后浇和 先 浇两种情况 。 1.2.1 后浇轨顶风道 轨顶风道作为地铁车站的内部构件 ,悬挂于车站中板和结构侧墙的交接位置。由于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 ,当车站两端盾构区间施工盾构机需要过站时,全站轨顶风道必须后浇,以保证盾构机通过的限界。当车站需要进行盾构 井 始发或接收时,始发范围和接收范围内车站轨顶风道必须后浇。 轨顶风道 后期浇注 ,这就意味车站土建施工需要二次进场 ,往往需要 占用后期 铺轨、 机电安装和装修时间 ,且后浇轨顶风道施工空间狭小 ,混凝土振捣和表面抹平困难 ,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经济性很差。 1.2.2 先浇轨顶风
3、道 “先浇轨顶风道”是先于车站中板浇筑的轨顶风道浇筑方式,当地铁车站两边为明挖地铁区间,盾构机不用过站的车站 一般 考虑使用先浇法施工,或是地铁车站盾构机始发和接收以外的范围采用先浇法施工 ,由于轨道风道先于中板浇筑,无需二次进场,作业面空间宽裕,有利于施工质量控制,占用时间相对较少,较为经济合理。 2 图 1 轨顶风道 示意图 2 工法特点 本工法 涵盖轨顶风道 后 浇和 先 浇工艺,视车站具体情况,提倡优先采用先浇工法,采用先浇工法可减小浪费、提高工效、节约成本和保证施工质量 。 3 适 用范围 适用于 各种 设计采用现浇轨顶风道的地铁车站 工程。 4 主要引用标准 4.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
4、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2002 年版 4.2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66-2008) 4.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4.4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2006) 4.5木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5-2003) 4.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4.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4.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2003 4.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GB50204-2002 3 5 施工 方法 5.1 轨顶风道设计概况 轨顶风道 结构一般设
5、计参数:风道底 板厚 度为 150mm; 吊墙 墙厚为 250mm, 风道净空高 900mm。 5.2 施工段划分 为保证轨顶风道一次性浇筑过长容易出现裂纹, 车站轨顶排热风道按照设计要求(每段长度 不宜大于 16m)划分施工缝,各施工缝的设置与主体施工缝对齐。主体结构 设后浇带的,轨顶风道也应在相应位置设置后浇带 。 5.3 施工方法 5.3.1 后浇工法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在盾构机过站、始发和接收后,及时安排施工,如采用后浇工法,风道板和吊墙的预留钢筋需预留准确,个别预留不准的位置应提前进行植筋处理,注意在浇筑主体中板混凝土时,应预留孔洞作为混凝土浇筑和捣固孔洞,一般埋设直径 约
6、80mm 的 PVC 管,埋设密度见图 5,施工时搭设混凝土模板支架、安装风道底板模板 (如图 2) 、绑扎钢筋 (如图 3) 、 安 装吊墙外侧模板 (如图 4) 、 浇筑风道及吊墙下半部混凝土 (如图 5) 、等强、安装吊墙内侧模板并加固 (如图 6) 、浇筑吊墙剩余部分混凝土 (如图 7) 、养生等。 图 2 安装轨顶风道底模 图 3 安装钢筋 4 图 4 安装吊墙侧模 图 5 浇筑轨顶风道底板和吊墙下部混凝土 图 6 安装吊墙上部内侧模 图 7 浇筑轨顶风道吊墙上部混凝土 5.3.2 先浇工法 不受地铁盾构机占用或通过的地铁车站,在施工主体结构中板前 , 提前施工轨顶风道,可减少预留钢
7、筋、植筋、留浇筑孔等工序,且施工空间大,混凝土易浇筑,施工质量能得到充分保证,且不需二次进场和二次搭设模板支架。施工时在搭设中板模板支架时普通段按照中板标高搭设,风道范围的立杆高度注意需适合于轨顶风道底板标高,普通段和轨顶风道段进行一体化连接,支架模板搭设好后,风道底模和吊墙外侧侧模与中板底模同时安装 (如图 8) ,然后绑扎风道和吊墙钢筋( 主体侧墙 及中板 梁 钢筋可同时进行 如图 9)、浇筑 风道底板和吊墙下5 部混凝土 (如图 10) 、等强、安装吊墙内侧模板并加固、搭设轨顶风道内侧至中板标高短支架、搭设风道范围内中板底模 (如图 11) 、 绑扎中板钢筋(如图 12)浇筑混凝土(中板
8、和剩余吊墙混凝土同时浇筑 如图 13) 、养生等。 图 8 搭设支架和安装轨顶风道底模 侧模和中板底模 图 9 绑扎侧墙及轨顶风道钢筋 6 图 10 浇筑轨顶风道 底板和吊墙下部混凝土 图 11 恢复轨顶风道上方中板支架模板 7 图 12 绑扎中板钢筋 图 13 浇筑轨顶风道吊墙上部混凝土和中板混凝土 8 6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1 施工工艺流程 6.1.1 轨顶风道后浇法工艺流程 图 14 后浇法 轨顶风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绑扎钢筋 搭设模板支撑架 植筋(若需要) 测量放线 施工准备 安装风 道底模 浇筑风道底板和吊墙下部混凝土 等强(养护) 浇筑剩余吊墙混凝土 养生 拆模 制备吊墙外侧模
9、板 修补、收缩缝注浆 安装吊墙内侧模板并加固 安装吊墙外模 9 6.1.2 轨顶风道先浇法工艺流程 图 15 先浇法 轨顶风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6.2 后浇法 操作要点 6.2.1 施工准备 支模架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向搭设 人员进行技术安 全交底。 基础上应先弹出支撑架的纵横方向位置线并确定扫地杆的水平高度。 对钢管、扣件等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 6.2.2 搭设 模板支架 绑扎风道及吊墙钢筋( 主体侧墙 钢筋可同时安装) 搭设中板模板支撑架 测量放线 施工准备 安装风道底模和吊墙外模(中板底模可同时安装) 浇筑风道底板和吊墙下部混凝土 等强(养护) 安装吊墙内
10、侧模板和风道范围内中板底模 中板钢筋完善 浇筑混凝土(剩余吊墙部分和中板同时浇筑) 制备吊墙外侧模板 养生、拆模 搭设风道底板至中板底标高支架 10 模板支架搭设应按立杆、横杆 、斜杆的顺序逐层搭设。 轨顶风道底面距底板高度一般为 5.11m, 立杆采用底托、顶托、 3.6m 钢管配 1.2m 长碗扣式钢管比较适宜,钢管 规格为 48mm( 3.5mm3.2mm) 通用型杆件,横杆长度为 0.9m,支架纵横间距 0.9m 0.9m,步距 1.2m,下设扫地杆以策安全, 剪刀撑采用扣件式钢管,规格除长度外与 碗扣式支架相同, 模板支架 底层水平框架的纵向直线度 应 L/200;横杆间水平度应 L
11、/400。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支架 全高的垂 直度应小于 L/500;最大允许偏差应小于 100mm。 采用钢管扣件作加固件、斜撑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2 的有关规定。 支架搭设到顶时,应组织技术、安全、施工人员对整个架体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和 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结构缺陷。 立杆和扫地杆架设 : 根据支模架立杆的设计位置放线后,即可架设立杆。支模架底层的立杆接头错开。在架设立杆时,应及时设置扫地杆,并与立杆连成一整体,以保证架子整体的稳定。 支架上下楼梯架设 : 在每段轨顶风道施工时,架设一道楼梯,供施工人员上下使用。楼梯底部、顶部均要与满
12、堂支架牢固连接。 搭设注意事项 确保立杆底座与底板紧密接触,不悬空。 立杆的接头应错开。 立杆的垂直度应严格加以控制,控制标准为 2 米高度偏差 1cm。 支模架搭设过程中,严格控制支架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并在无荷载情况下逐个地检 查立杆底座有否松动或空浮情况。 斜撑杆对于加强支模架的整体刚度和承载力的关系很大,不应随意拆去。 支撑架的横撑因使支撑架侧向受力,必须对称设 置。 搭设要点: 模板支撑架应根据施工荷载组配横杆及选择步距,根据支撑高度选择组配立杆、 可调托撑及可调底座。 在模板支撑架四周拐角处设置专用斜杆或四面设置八字斜杆。剪刀撑采用扣件脚 手架钢管,纵向每隔 四 排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横向每隔 四 跨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