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斌: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湖北日报讯 (见习记者刘天纵、通讯员鲁国梁、张抗抗) 14 日,副省长赵斌赴省农科院调研,视察了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国家生物农药工程中心,并与省农科院领导班子及部分专家座谈。 赵斌强调, 省农科院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 1 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在农业生物育种、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农林水生态修复、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加快农业前沿技术研究,保持我省在优质水稻、优质棉、优质畜禽、水产品、双低油菜、生物 农药、高山蔬菜等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农业生物技术、涉农信息技术、农
2、机高端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赵斌指出, 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要坚持市场运作方式,农业科研单位要创新体制机制,逐步探索农业科研单位参与、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做大做强农业科技产业链 焦家良:创新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刻不容缓 焦家良:全国政协委员、龙润集团董事局主席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人员聘用制度、责任推广制度、工作考评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多元推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尤其是2008 年 以来,农业部门推行的建立乡镇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财政保障有所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总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对新形势下农技推广的适应性
3、逐步增强。 目前 ,在农业科技推广实践中,仍然表现出来的 问题 是 : ( 1) 计划经济 “ 大锅饭 ” 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仍未改变,基层科技推广工作缺乏动力与活力; ( 2) 农业科技推广投入渠道单一,资金短缺,基层科技推广工作队伍长期处于 “ 有钱养兵,无钱打仗 ” 的状态;( 3) 推广体系内高素质人才缺乏,知识老化,人员流失,推广队伍人员素质下降; ( 4) 条条管理的科技管理体制互 不协调,甚至互相矛盾,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 5) 推广方式方法陈旧,不能反映新形势下市场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科技推广活动速度慢,时效性差,无法保证农民对技术和信息的有效需求; (
4、6) 基层科技推广活动经常是为完成任务、为执行项目而推广,是自娱自乐的工作,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形成 “ 两张皮 ”的现象。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基层科技人员的工作动力不足, “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 ,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政府的科技推广工作与农户和农业企业的科技需求缺乏有机联系,工作的合力不足。 当前,基层科技推广体 系建设的策略之一是增加投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科技人员待遇和稳定队伍,这种改革思路仍然是传统思维的惯性,仍然没有牵到 “ 牛鼻子 ” ,因为基层科技人员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仅靠改善条件和提高待遇是不能有效解决的,或者说,改革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
5、和生活条件,而是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民生。因为改善了条件的科技人员并不会必然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有时只会导致要求更高的条件。 创新的改革思路应该是 : 以提高基层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核心,以提升农村生产和生活水平为目的,强化政府在公益性科技推广工作中的保障作 用,突出企业在效益型科技推广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提升农民在涉农科技推广工作中的决策地位。 具体的政策建议 如下: 一、强化政府在公益性科技推广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对于一些没有直接和现实经济效益但又对社会民生影响较大的基层科技活动, 如 动植物疫病的防控、流行病的监测与报告、定期免疫活动、重大地方性灾害预警等,要强化政府在机构、人员和
6、工作经费方面的保障作用。 同时 ,将基层科技推广组织建设成为独立的、社会性的专业性组织,通过竞争得到政府的科技推广项目,政府则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激发基层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公益性科技推广工作 的质量。 二、突出企业在效益型科技推广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对于一些效益直接而又明显的科技推广活动, 如 节约成本、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和创新产品方面的科技活动, 则应该发挥 企业的主导作用,让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组合科技资源,包括将研究资源交给企业,由企业采用市场机制来选择研究机构,确定研究方向,以解决研究成果转化的问题。或者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企业自身或者企业与其它社会主体联合进行科技推广和创新活动。
7、三、提升农民在涉农科技推广工作中的决策地位 对于一些涉及广大农民直接利益、 目的在于 提升农户生产经营水平和改善农民生活 的科技推广活动, 如 种养殖技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选择和农村文化建设等,则一定要强调并保障农民的决策地位。 要从认识和理解 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出发, 尊重 农民的发展选择,按照 “ 干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 ” 的科技推广思路,将基层科技推广工作人员的工作 目标与农民的发展愿望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实现双赢。 我省代表委员为农业科技创新 “开良方” 黑龙江日报 3 月 9 日讯 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 “ 八连增 ” ,连续 5 年超万亿斤, 2011年农村居民人
8、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11.4%,不断提高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让农业加快发展、农民持 续增收难度日益加大。 在新形势下,如何让包括黑龙江在内的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进一步登高望远,再上新台阶?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我省代表、委员,在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争相发言,积极建言献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种子革 命,
9、抢跑 “ 开头一公里 ” 3 月 4 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的前一天,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杂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在北京共商大计 加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建立寒地杂交粳稻育种技术体系,完成选育强优势杂交粳稻组合攻关目标。 在与袁隆平会见后的第二天中午,隋凤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兴奋不已。隋凤富说,为了给粮食增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加速寒地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创新培育进程,省农垦总局这次是 “ 借船出海 ” :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开展
10、技术合作,借助他们的杂交稻品种创新优势,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大荒分中心,在黑龙江垦区共同实施寒地杂交粳稻技术攻关,开发具有抗寒、早熟、大穗型等特点的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搞好良种繁育,减少用种,提高优质良种使用效率。 “ 北大荒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好、水源质量好、稻米品质好,具有得天独厚的水稻生产优势,能请袁老亲自挂帅,开展寒地杂交水稻研究,双方合作的潜力巨大、前景美好。 ” 对于搞好 “ 种子革命 ” ,抢跑农业技术推广 “ 开头一公 里 ” 的比喻,全国人大代表李忠军说, “ 要下决心早日解决好 种子问题 。 ” 在黑龙江大面积采用的玉米种子,要么是部分老品种 受饲料
11、行业和养殖户欢迎,但产量低,还不抗旱、不早熟;要么是有的进口新品种 产量高,抗旱抗逆、早熟,但粗蛋白、粗脂肪等指标含量不适合养殖业作原料。更令人担心的是, “ 大量进口种子让农业受制于人的风险日益加大 ” 。 “ 应加快更新改良农作物品种。 ” 全国政协委员吕树文说,农作物新品种每次更新换代都使产量有 8%10%的增长。应大力抓好主要农作物和果蔬品种与栽培技术的更新,做到研究一批、储备一批、示范 一批。强化航天育种、基因改良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使主要农作物品种能在 35 年内更新一次,形成适合我省特点的供种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朱清文认为,解决 “ 原创之困 ” 拖不起、绕不开。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
12、权、品性优良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新品种,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安全和食品安全意义重大。 农技推广,冲刺 “ 最后一公里 ” “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关键。 ” 全国人大代表刘清泉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 ” ,倍感振奋,他说, “ 保持粮食持续稳产高产必须依靠 三良 ,即良种 、良田和良法。 ” 刘清泉认为,良法既包括各种种植养殖技术、管理方法,还包括组织形式。黑龙江垦区近年来粮食产量能持续大幅度增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大农场套小农场和家庭联产承包相结合的良好组织形式,组织化程度高,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能够 “ 一竿子插
13、到底 ” 。 “ 中国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黑龙江省粮食连续两年超千亿斤,农业科技推广的作用功不可没。 ” 全国人大代表谭志娟认为,面对资源、环境两大限制因子,保障粮食总产继续增加会更加困难,这需要基层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先进的前沿技术,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同时更 加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农技推广中存在的 “ 最后一公里 ” 问题。 谭志娟说,由于机构改革所造成的乡镇级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少,以及农技推广人员学历较低、知识老化等,是目前全国粮食主产区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普遍问题。建议国家要加大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保障力度。投入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试验示范基地,使农业新
14、技术、新品种引进与配套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展示与推广应用有一个稳固的平台;配置先进实用的服务手段,主要包括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检测检验设备及交通工具等,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要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经 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好农技推广 “ 四项经费 ” 。使 “ 农技推广改革示范县项目 ” 常态化,列入中央财政预算,保证农技推广工作可持续发展。要广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定期培训,提高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农业科技研发和投入,一个都不能少 “ 发展农业科技必须加大对其投入。 ” 全国政协委员张抗抗认为,我国粮食生产在实现“ 八连增 ” 的高起点上,在自然灾害
15、频发的情况下,要实现粮食进一步增产,除了继续加大投入外,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她建议,国家应加大良种自主培育研发 投入,尽快改变一些主要农作物品种过度依赖国外的局面,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国内种业发展。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辐射带动能力。在继续完善现有农技推广体系的同时,支持各地探索新的农技推广模式,将农业大专学校和科研院所纳入农业推广网络,使农业专家直接进入生产一线,实现教学、科研、推广一体化。 “ 我省种植结构调整已趋于合理,要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 十二五 期间向更高的目标冲刺,必须下功夫提高单产,按照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的要
16、求,走出一条集约式可持续发展之路。 ” 全国政协委员付刚建议 ,应增强农机研发能力,推进农业装备现代化。他说,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抢农时、争积温、上标准,大马力机械可以使小麦春播不超过 5 天,大豆、玉米不超过 15 天,比传统作业缩短 10 天;水稻机械化可以使播种、育秧、整地、插秧、收割等每个作业环节 10 天即可完成。现代化农机装备也是实施先进农艺技术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农业的 “ 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管理、模式化栽培、标准化作业 ” 的基本条件。应围绕增强农机研发能力、加强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扩大农机服务领域、创新农机经营机制、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等方面,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和推进力
17、度,更加有效地调动和保护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 “ 要有效推广科学栽培技术。 ” 全国政协常委赵雨森认为,农业科技创新应体现在推广科学栽培技术方面。 “ 依靠科技进步,对单项技术综合组装配套,探索建立适于不同作物、不同积温带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 赵雨森说,大面积推广应用已被实践检验的玉米小垄密植、通透密植栽培,大豆窄行密植、 “ 垄三 ” 栽培等五大作物十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做到新技术常规化、常规技术标准化,提高技术到位率。建议深入开展病虫害测报预警、专业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服务,扎实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不断提高防灾 减灾水平。加强 “ 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 ” 建设力度,提高 “
18、 规模化、模式化、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 ” 水平。实现粮食生产的高产、高效,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李忠军:现代农业发展热切呼唤科技创新 东北网北京 3 月 8 日讯 “ 中央一号文件主旋律的农业科技改革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随着一号文件的定调,2012 年将成为农业科技改革年,而现代农业发展更是热切呼唤科技创新。 ” 全国人大代表、海伦市长发乡长丰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忠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烈地表达 了自己的观点。 作为来自基层的农民代表,李忠军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 “ 三农 ” ,而科技创新又是他建议中的重点内容。
19、他说,在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阶段性任务下,推进绿色农业科技创新,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李忠军代表就如何发展绿色农业相关问题带来了四点建议。一是种子问题。在玉米种子上要实行严格的控制,科学引导农民改善种植结构,大力开展科技支农活动,让农民知道种植国内优良品种的长期利益。同时要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站,真正发挥科技服务站的作用,在经费保障及机构设置上实行特 殊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农业科技人员献身基层,为农民农业生产服务。要研究切实可行的补贴制度或控制体系,对优良种子实行鼓励补贴机制,发展自主种子产业或研发自主转基因品牌,防止国外转基因种子进入中国市场。
20、 二是肥料问题。要建立科研机构领先、龙头企业产品达标、基地有机利用普及的绿色有机农肥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有机肥生产产业体系;要研究传统化肥农药产业逐步退出机制和严格监管机制,打击各类扰乱市场的行为,由工商、质检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和治理措施,充分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严防坑农、害农的行为,不能因肥料问题造成农民辛 苦一年的劳作化成泡影;要加大科研及规模生产项目的投入,研发以天然物质为原料、高效节能、无污染、无残留、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新型肥料、新型农药等绿色农业生产资料。 三是发展方式问题。要积极培育高科技、大规模、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引领中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要组建贸工农一体化
21、绿色食品发展联合体,开展农业订单活动,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把真正的绿色农产品推向市场,开发享誉世界的绿色食品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力增长。 四是体系建设问题。要加快标准、认证程序和相关法则与国际接轨,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要加强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认证体系、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从源头上保证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定期对基地的大气、土壤、水质等指标进行检测,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形成布局合理、专业齐全、运行严格的检验检测网络,真正树立食品安全认证机构权威,把绿色农业推向国际市场。 在这一年,中央财政的支出无疑将会向农业科技领域倾斜。在增加投入的同
22、时,还需要推行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钱用到 “ 刀刃 ” 上。李忠军说,率先在产粮大省大县以及粮食主产区推行功能分区策 略,建立与农副产品生产相适应的干部评价体系,建立工贸发达地区反哺农业地区的财政运转机制,使粮食主产区干部和农民都能够专心于农业发展,在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及高效农业上发挥作用,使国家财力与地方财力形成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合力。政府和 金融 部门对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应予以财政扶持、信贷支持,设立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出台税收减免、产业保险等优惠政策和措施,推进绿色农业向纵深发展, 最终为农民增收,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保
23、障农产品供给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第个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于 2 月 1日出台。全文共分 6 个部分 23 条,重点强化了 “ 三大支撑 ” 。在第一部分强调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农业生产之后,二、三、四部分集中讲农业科技支撑,第五部分讲基础设施支撑,第六部分讲市场流通支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的问题,兼顾了当前长远,又 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 “ 三农 ” 政策体系。 一号文件出台不久,自治区党委、政府就制定下发了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推进
24、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区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把今年确定为农牧业科技创新年。 冬天的脚步渐行渐远,一号文件像春风一样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新气象。那么,我区将如何贯彻和执行一号文件?在一号文件的指引下 ,我区农牧业科技会取得哪些突破?作为直接受益的广大农牧民,对一号文件精神有何切身感受? 农业科技定位定性定向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号文件: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
25、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农业科技已成为近期农业发展领域的关键词,我国农业发展急需科技支撑。近几年,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日益增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农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从中长期来说, 国家将面临可用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步入高成本时代等难题,农业加快科技化建设就变得极为重要。 一号文件在农业科技的定位上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并明确判断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在农业科技的定性上,
26、明确强调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就进一 步明确了在农业科技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财政承担主要责任的基本政策取向。 在农业科技的定向上,明确强调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更加明确了农业生产要依靠科技,农业科技要服务生产的要求,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大方向。 近年来,我区围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支撑引领现代农牧业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农牧业部门和科技部门以加快转变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7、以科技惠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度调整科技计划,大力实施科技项目,着力打造平台建设,努力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实现 了农牧业科技发展的新跨越,有力支撑了农牧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 科技引领发展路这是绝对的。以前种菜全凭经验和感觉,去年农业科技人员亲自上门指导,我的甜叶菊种植收入将近翻了一番! ” 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黄家店嘎查甜叶菊种植户杨春和一点也不含糊。他说: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突出了农业科技,这才是我们农民最想要的。 ” 我区经济界专家表示,一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的 “ 三定 ” 令人振奋,非常鼓舞人心,必将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热心服务,对农业科教工作将产生巨大的推
28、动力,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而且,从国家最高意志上 确定的农业科技工作的定位,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指导思想摇摆、发展措施不力、创新机制不足的问题,将从认识和行动上对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产生巨大的长远影响。 突出创新重点 完善创新机制 改善创新条件 一号文件: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 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的中央 1 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 “ 三农 ” 工作的重点,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在我国 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
29、碑意义。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快推进 “ 三化同步 ”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部署。 眼下,尽管刚出了正月,和林县农民王奎就琢磨着怎么扩大小杂粮种植的品种,提高产出率了。种了 36 年地的王奎说: “ 虽说我是种地的老把式,不过要论科学种田,我还是个 小学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依靠科技创新保发展,这是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真是说到农民心坎上了! ” 一号文件指出,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要着眼长远 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在突出农业科技
30、创新重点方面,要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贮运、循环农业、海洋农业、农村民生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据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区启动实施了农业科技平台载体升级工程,加大了 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和升级力度。依靠农业领域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载体,形成了优势明显,布局合理,能够有力支持农业技术创新的公共科技平台。其中,和林格尔县
31、畜牧业高新技术科技园、赤峰农业科技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此外,我区还建成 26 个自治区级农牧业科技园区, 21 个自治区级科技特色产业化基地。 自治区党委政府将今年确定为农牧业科技创新年。实施意见从三方面对今年的农牧业科技创新工作做出部署,一是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牧业建设,对深化农牧业科技体制改革、把握农牧业科技 创新的方向、确立农牧业科技创新重点、完善农牧业科技创新机制、改善农牧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二是提升农牧业技术推广能力,强化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将从政府、科研院校、企业、社会组织等方面加强农牧业技术推广。三是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
32、面造就新型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人才队伍。 “ 种业科技创新 ” 是今年一号文件的亮点。根据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我国乃至我区种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一号文件确立了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重要地位,指明 了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 “ 育繁推一体化 ” 的种业发展思路。我区经济界专家认为,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培养一批具备国际、国内竞争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种业科技的创新之处在于支持 “ 育繁推一体化 ” 种子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即以需求为导向、以某一品种为单
33、元、以产业链为主线,让企业成为从研发投入到研发成果应用的承载主体。 今年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上传递出来的信息表明,我区要大力实施良种培育工程。要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创制改良育种材料 ,在主要粮食作物和优势畜种的新品种选育和改良扩繁方面,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配合自治区政府做好南繁基地建设工作,鼓励引导我区 23 个有条件的种业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 强化基层建设 打通 “ 最后一公里 ” 一号文件: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
34、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科技特派员张忠祥坚持在研发中服务,在服务中研 发,组织创办了“ 通辽市康源动物研究所 ” 。研究所上联龙头企业,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与生产,下联养殖场和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与市场拓展,形成了企业 +研究所 +养殖户的网络体系关系。2003 年以来,研究所相继扶持了上百家规模养殖场 ,上千个养殖户,其中年产值 500 万元以上 ,利润过百万的就有 10 多户,有效带动了科尔沁区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 我区自 2003 年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以来,科技特派员的数量达 6170 名,共实施 2152 个项目,目前,科技特派员创
35、新创业行动已实现了盟市、旗县全覆盖,有力推动了农牧业经济 的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一行动,使科技深入农村牧区,改变了农牧区生产方式,改变了农牧民的思想观念,为引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人员深入农业一线,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农村牧区结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我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突出表现在:加大了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牧业产业科技服务,以 12396 为依托提升农村牧区信息化服务水平,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引进和培育农牧业科技人才取得新进展。 一 号文件指出要强化基层公益
36、性农技推广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让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今年将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工作经费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将覆盖全部的乡镇,主要是改善办公条件,如房屋、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此外,要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民专 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辅导服务,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 “ 大家看看,咱们合作社确定的这个发展思路是对的,一号文件上都说了强科技保发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 ” 春节过后,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绰勒银珠专业合作社书记方其正激动地说: “ 我们不仅要在硬件上提高科技含量,在规范种植上和提升合作社成员的素质上更 要下功夫。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