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凉市布局新产业让农民钱包鼓起来 小麦、玉米、洋芋是平凉市以前大面积种植的“老三样”。全市 90%的土地面积都用于这几种作物的种植。“家中有粮,心里不慌”的传统观念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左右着平凉农业的发展。农民种了春小麦又种洋芋、玉米,收了洋芋、玉米又种冬小麦。一年 365 天围着土地转,劳力没少投,粮食也没见增加多少,收入也没见增长多少。 如何才能提高农业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呢?随着对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更进一步认识,平凉人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土地不光可以种庄稼,还可以种果树、蔬菜;农民不光是与土地打交道,还可 以搞养殖,多种经营。 针对这一情况,平凉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发
2、展特色农业的新主张。果树种植、畜牧、大棚蔬菜“新三样”在各个县区蓬勃发展起来。同时还实施了“万千百十”规模养牛工程,发展万头养牛乡 50 个,建成标准化养牛小区 91 个;建成高效果业集中区 3 个、优势果品产业带 12 条,果树经济林面积达 158 万亩,注册出口基地 6 万亩,认证绿色果品生产基地60.4 万亩;种植出了泾河川胡萝卜、崇信芹菜、泾川早熟马铃薯等广受市场青睐的特色蔬菜。逐步形成以东 5 县区为主的“平凉红牛”产业带,以静宁、泾川、庄浪等县为主的“平凉金果”产业带,以泾河川、芮河谷及城郊为重点的优质无公害蔬菜产业带。 2006 年 6 月,“平凉金果”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成为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 2008 年 3 月 18 日,“平凉红牛”证明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核准发放商标注册证,成为中国第一件活牛证明商标。带着金灿灿的国家级“名片”,“平凉红牛”、“平凉金果”成为很有影响力的产品,静宁苹果更是连续 4 年为全国产地最高价,还实现了出口欧盟的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