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FDO原理.doc

[预览]
格式:DOC , 页数:32 ,大小:229.50KB ,
资源ID:2988775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29887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FDO原理.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FDO原理.doc

1、14.1 引言某些物质被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时,会在较短时间内发射出波长比入射光长的光,这种光就称为荧光。1852 年, Stokes 阐明了荧光发射的机制,认为荧光是由于物质吸收了光能而重新发出的波长不同的光,并由一种能发荧光的矿物 萤石(fluospar)而定名为荧光。我们通常所说的荧光,是指物质在吸收紫外光后发出的波长较长的紫外荧光或可见荧光,以及吸收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后发出波长较长的可见荧光。除了紫外荧光和可见荧光,还有红外荧光、X 射线荧光等。这不是本章要介绍的内容。荧光光谱有两个主要优点:第一是灵敏度高。由于荧光辐射的波长比激发光波长长,因此测量到的荧光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不同。另外,由于

2、荧光光谱是发射光谱,可以在与入射光成直角的方向上检测,这样,荧光不受来自激发光的本底的干扰,灵敏度大大高于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第二,荧光光谱可以检测一些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不到的过程。紫外和可见荧光涉及的是电子能级之间的跃迁,荧光产生包括两个过程:吸收以及随之而来的发射。每个过程发生的时间与跃迁频率的倒数是同一时间量级(大约 10-15 秒),但两个过程中有一个时间延搁,大约为 10-9 秒,这段时间内分子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寿命取决于辐射与非辐射之间的竞争。由于荧光有一定的寿命,因此可以检测一些时间过程与其寿命相当的过程。例如,生色团及其环境的变化过程在紫外吸收的 10-15 秒的过程中

3、基本上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无法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测,但可以用荧光光谱检测。4.2 基本概念和原理4.2.1 荧光的产生 吸收外来光子后被激发到激发态的分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丢失能量,回到基态,这种过程一般称为弛豫。在很多情况下,分子回到基态时,能量通过热量等形式散失到周围。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能量能以光子发射的形式释放出来。*Figure 5.3 Some pathways of relaxation from the excited state.*(P96)上图(Campbell 书中图 5.3)表示了激发态分子的几种弛豫过程。由电子态基态被激发到第一电子激发态中各振动能级上的分子,一般会以某种形

4、式(统称为内转换) 丢失它们的部分能量,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以至从第二电子激发态等更高的电子激发态返回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这个过程大约为 10-12秒。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如果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则放出的光称为荧光。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 10-6-10-9秒内。由于荧光的频率低于入射光的频率,因此测量到的荧光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不同。同时,荧光是从与入射光成直角的方向上检测,这样荧光不受来自激发光的本底干扰,可以达到很高的灵敏度,一般比吸收光谱高两个数量级左右。此外,由于荧光有一定的寿命,且其寿命比紫外吸收的时间过程(10 -15秒) 要长,因

5、此一些用紫外观测不到的变化过程 (如生色团及其环境的变化),恰好可以用荧光来观测。在紫外吸收的时间过程(10 -15秒)中,生色团及其环境基本上是静止不变的。而在很多反应中,溶剂的重新排列和分子的运动过程发2生的时间与激发态的寿命是同一量级。4.2.2 磷光如果某种物质在被某种波长的光照射以后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发出比荧光波长更长的波长的光,则称这种光为磷光。*Figure 5.3 Some pathways of relaxation from the excited state.*(P96)磷光产生的机制与荧光是不同的,虽然它们都属于发射光谱,但磷光不是处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直

6、接释放出光子回到基态的结果,而是从某种能量低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另一种亚稳能级三重态向基态的各振动能级以辐射方式产生跃迁时发出的光。所谓三重态或三线态,是指分子中电子自旋量子数 S=1,即原来两个配对的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之一自旋方向改变,以至电子自旋之和不为 0 的情况。处于第一电子激发态最低振 1动能级的分子,有可能通过无辐射跃迁(系间交连,intersystem crossing)消耗部分能量,其中一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倒转,从而处于三线态。从三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向基态的各振动能级跃迁并释放出光子,则其发光为磷光。由于三线态的电子自旋和不为零,这种跃迁是一种被禁跃迁,即跃迁几率很小

7、。这样,在三线态停留的时间即寿命就比较长(从 10-3秒到数秒) ,强度很弱。由于三线态能量低于第一电子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因此磷光的波长比荧光长。4.2.3 激发谱和发射谱 (参考书 P94)荧光光谱包括激发谱和发射谱两种。激发谱是荧光物质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测得的某一波长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也就是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的相对效率;发射谱则是某一固定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荧光强度在不同波长处的分布情况,也就是荧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成分的相对强度。激发谱既然是表示某种荧光物质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所测得的同一波长下荧光强度的变化,而荧光的产生又与吸收有关,因此激发谱和吸收谱极为相似,呈正相关。由于

8、激发态和基态有相似的振动能级分布,而且从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第一电子激发态各振动能级的几率与由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的几率也相近,因此吸收谱与发射谱呈镜象对称关系。1 3Processes leading to fluorescence *Figure 5.2*(p94)在发射谱中最大荧光强度的位置称为 max,它是荧光光谱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环境的极性和荧光团的运动很敏感。i4.2.4 荧光寿命(fluorescence lifetime) 参考书 p95去掉激发光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到激发时最大荧光强度的 1/e 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荧光寿命,常用表示:I tI

9、0e-kt其中 I 0是激发时最大荧光强度, I t是时间 t 时的荧光强度,k 是衰减常数。假定在时时测得的 I t为 I 0的 1/e,则是我们定义的荧光寿命。 01etkIe1k11/k即寿命是衰减常数 k 的倒数。事实上,在瞬间激发后的某个时间,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然后荧光强度将按指数规律下降。从最大荧光强度值后任一强度值下降到其 1/e 所需的时间都应等于。如果激发态分子只以发射荧光的方式丢失能量,则荧光寿命与荧光发射的速率常数成反比,速率常数即为单位时间中发射的光子数,因此有 F1/KF。K F是速率常 数。F表示荧光分子的固有荧光寿命,k F表示荧光发射过程的衰减常数。如果除荧光

10、发射外还有其它释放能量的过程( 如淬灭和能量转移) ,则寿命 还和这些过程的速率常数有关,结果是荧光寿命降低。由于吸收几率与发射几率有关, F与摩尔消光系数 max (单位为 cm2mol-1或(mol dm-3) -1cm-1)也就密切相关,从下式可以得到 F的粗略估计值 (单位为秒)。1/F10 4max在讨论寿命时,必须注意不要把寿命与跃迁时间混淆起来。跃迁时间是跃迁频率的倒数,而寿命是指分子在某种特定状态下存在的时间。通过量测寿命,可以得到有关分子结构和动力学方面的信息。4.2.5 量子产率 (quantum yield) 参考书 P96荧光量子产率是物质荧光特性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它

11、表示物质发射荧光的本领。荧光量子产率通常用来表示,定义为发射量子数和吸收量子数之比,即由荧光发射造4成的退激分子在全部退激分子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为荧光效率,即发射量子数 吸收量子数处于激发态的分子,除了通过发射荧光回到基态以外,还会通过一些其它过程回到基态。其结果是加快了激发态分子回到基态的过程(或称退激 过程) 。总的退激过程的速率常数 k 可以用各种退激过程的速率常数之和来表示:kkF+kiki表示各种非辐射过程的衰减速率常数。则总的寿命为:1/k1/(kF+ ki)因此,量子产率又可以表示为 iFK因为 1/kFF , 1/(kF+ki)所以 /F的绝对值是较难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的,因为必

12、须事先知道仪器的修正因子。实际测量中大多采用相对法,即用已知量子产率的标准样品与待测样品进行比较。后面将要证明:对稀溶液来说,荧光强度 F 与吸收度 A 成正比:FkI0A这里 k 是比例常数,I 0是吸收前的光强度, 是荧光量子产率。若两种溶液测量条件完全相同,则:F1/F2A1 1/(A2 2) 1/ 2F1A2/(F2A1)已知 2就可求出 1。由于各种竞争性过程而使荧光量子产率减小的现象称为淬灭(quenching),如温度淬灭,杂质淬灭等。量子产率对于生色团周围的环境以及各种淬灭过程很敏感。量子产率的改变必然会引起荧光强度的改变。因此,如果只要研究量子产率的相对值,只要量测荧光强度也

13、就足够了。4.2.6 荧光强度:参考书 P97荧光强度 F 取决于激发态的初始分布 IA与量子产率的乘积。这里的 F 指的是向各个方向上发射的荧光强度的总和,实际上,谱仪收集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仪器测到的荧光强度I A Z,这里 Z 是仪器因子。椐据 Beer-Lambert 定律IAI0-ItI01-exp-2.3 (A)Cl式中 (A)为激发波长处的消光系数,为样品分子的浓度,I 0为入射光强度,I 0为透5过样品后的光强度,l 为光程(样品池光径)对于稀溶液,吸收很稀, (A)很小2.3 (A)Cl1因此,1-2.3 (A)Clexp(-2.3 (A)Cl)IAI0(1-(1-2.

14、3 (A)Cl) 2.3I0 (A)ClF =IAZ2.3I0 (A)ClZ如果激发光强保持不变,且和 Z 与激发波长无关,则 F (A)很显然,荧光强度与样品在波度 A处的消光系数有关,而消光系数与激发波长是密切相关的,消光系数随波长的变化即吸收谱,因此荧光强度也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变化。激发谱与吸收谱的正相关关系在此一目了然。当然,实际上仪器因子 Z 与波长是有关的,这就使得激发谱与吸收谱并不完全相似。4.2.7. 荧光偏振(偏振荧光,极化荧光) 参考书 P98用平面极化光(偏振光)去激发一个荧光系统,可以产生极化荧光。可以通过对极化荧荧光的分析确定分子的大小,形状和流动性等性质。因此极化荧

15、光分析在生物研究中是一种有力的手段。Figure T-format for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DET, detector; G, gain. Subscripts refer to horizontal (H), vertical (V), perpendicular() and parallel().6图 荧光偏振测量如图所示,假设沿 z 轴振动的平面极化光由 x 轴入射原点,在原点有荧光分子,受其激发后此分子发射极化荧光,在 y 轴收集极化荧光,令 I 为沿轴振动的极化荧光,令 I为沿轴振动的极化荧光。定义极化率P(I I)/(I +I) (IVV-IV

16、H)/(IVV+IVH)下标中的前,后两个字母分别表示入射光和发射光的偏振方向,V(vertical)表示垂直,H(horizontal)表示水平,如其中 IVH是指入射光偏振方向为垂直而发射光为水平时测得的荧光强度,其它如 IVV也依此类推。荧光偏振是指物质在受激发时发射的荧光常为偏振光这样一种性质。从经典物理的观点来看,电子的跃迁相应于一个电偶极子的振动,其振动方向和电场变化方向一致时被激发发的几率最大,并随两者间夹角余弦的平方(COS 2)而变化。电偶极子发射的荧光在7与电偶极子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最强(即荧光传播方向与电偶极子方向垂直的荧光最强),在与电偶极子平行的方向上最弱。溶液中的分子

17、,其分布是随机的,而且从吸收到发射的时间之内,分子本身已经产生了转动,因此荧光偏振的程度将减小,所以荧光偏振又常称为荧光消偏振或荧光去偏振。在分子朝向无规律但分子不能自由运动的溶液中,的值称为本征极化率 P0。如果分子在激发态的寿命期间有一定的运动,则的值可能与 P0不等。定义不对称度(或荧光各向异性 ) A(I I)/(I +2I)(I +2I)表示发射光的全部,包括平行于入射光方向上的以及与入射光轴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分量。由于单色器和光电倍增管等对垂直和水平两个偏振成分的敏感度可能不同,因而严格的测定需要引入校正因子 G, G 为水平偏振光激发样品时,仪器对垂直偏振光的透射效率与对水平偏振

18、光透射效率之比,定义为 GIHV/IHH,I HV为起偏器水平取向而检偏器垂直取向时测得的荧光强度,I HH为起偏器和检偏器均为水平取向时测得的荧光强度。仪器不同,波长不同,值都可能不同,应分别测定。经校正后的荧光偏振度(I VVGIVH)/(IVV+GIVH)经校正后的不对称度A(IVVGIVH)/(IVV+2GIVH)P 和 A 的量测有时在稳态条件下进行,即采用恒定的光照。但有时也用毫微秒量级的偏振光脉冲来测量 I 和 I的时间函数。这种技术常能测到一些其他的运动,是一种时间分辨的技术。4.2.8 天然荧光生色团和荧光探针(Natural fluorophores and fluores

19、cent probes)参考书 P99102生物化学中主要的荧光生色团可分为天然荧光生色团和荧光指示剂(荧光探针)两类。天然的荧光生物分子只有芳香族氨基酸、核黄素、维生素 A、叶绿素和 NADH 等少数分子,核酸中的碱基没有显著的荧光,只有 tRNA 中的 Y 碱基(二氢尿嘧啶)是个例外。在蛋白质的荧光谱中,由色氨酸残基发出的荧光占统治地位。Table 5.1Absor ption Fluorescence SensitivityFluorophore Conditions max(nm)max(10-3)max(nm)F F(ns)maxF(10-2)Trp H2O pH 7 280 5.6

20、 348 0.20 2.6 11.Tyr H2O pH 7 274 1.4 303 O.1 3.6 1.4Phe H20 pH 7 257 0.2 282 0.04 6.4 0.08Y-base Yeast t-RNAPhe 320 1.3 460 0.07 6.3 0.918总的来说,天然的荧光生物分子种类很有限,而且荧光强度较弱,为了研究多数的不发光的生物分子,人们广泛利用一类能产生稳定荧光的分子,把这些小分子和大分子结合起来,或者插入大分子中,根据这些较小的荧光分子性质的改变,分析大分子的结构,这类小分子称为荧光探针。对于作为荧光探针的分子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能产生稳定的,较强的荧

21、光。(2)探针与被研究分子的某一微区必须有特异性的结合,而且结合得比较牢固。(3)探针的荧光必须对环境条件较敏感。(4)结合的探针不应影响被研究的大分子的结构和特性。荧光探针种类很多。而且不断有人根据需要合成出新的探针。Campbell 书图 5.5 列出了几种常用荧光探针的结构,书表 5.2 列举了一些典型的荧光探针的应用和基本性质(吸收波长,发射波长,灵敏度等)。参考书图 5.5Table 5.2 Typical fluorescent probesa Absor ption Emis sionbSensitivityProbe Uses max(nm)max(10-3)max(nm)F

22、F(ns)Fmax(10-2)Dansyl chloride Covalent attachment to protein: Lys, Cys330 3.4 510 0.1 13 3.41,5-I-AEDANS 360 6.8 480 0.5 15 347-Chloro-4-nitrobenzo-2-oxa-1,3-diazole(NBD)Lys, Tyr 345 9.5 - 1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Covalent attachment to protein: Lys495 42 516 0.3 4 1168-Anilino-1-naphthalen

23、e sulfortate(ANS)Noncovalent binding to proteins 374 6.8 454 0.98 16 67Pyrene and various derivatives Polarization studies in membranes 342 40 383 0.25 100 100Ethenoadenosine and various derivativesAnalogues of nucleotides bind to proteins. Incorporate into nucleic acids300 2.6 410 0.40 26 10Ethidiu

24、m bromide Noncovalent binding to nucleic acids515 3.8 600 1 26.5 38Proflavine monosemicarbazide Covalent attachment to RNA 3-ends445 15 516 0.02 - 30参考书表 5.24.3 环境对荧光参数的影响荧光分析的主要特点是灵敏度高。一般来说,荧光分析的灵敏度要比吸收光谱测量高23 个数量级。但正因为其灵敏度高,因此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例如样品的温度度,pH 值以及样品中杂质的存在等等。为了得到可靠的结果,实验设计和操作中需要考虑和设法减少这此因素的影

25、响。在一定的场合,也可巧妙地利用荧光参数对环境困素的敏感性来达到我们的目的。下面,我们将分别列举一些环境因素对 max、 F和 F等荧光参数的影响。4.3.1 环境因素对 max 的影响 参考书 P102一般来说,处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分子,其电荷分布与它处于基态时是不同的。生色团与周围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先于发射而发生,这种相互作用会改变激发态的能量9及荧光发射的频率。引起每个电子能级中最低振动能级之间的吸收和发射跃迁(即 0-0 跃迁)的不平衡,并会破坏镜象关系。4.3.1.1 环境(如溶剂) 的极性对 max 的影响同一种荧光物质在不同极性的环境中,其 max 可能会有所差别。一般来说

26、,激发态的极性比基态要强,因此被激发的荧光分子将趋向于与极性溶剂(或极性环境)相互作用,使溶剂分子的电子分布会发生变化,偶极子重新取向,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荧光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能级,减少激发态的能量,引起发射谱的红移。例如(见 Campbell 书 p103),当溶剂的极性由乙二醇、甲醇、异丙醇到辛醇依次减小时,ANS(1-氨基-8- 萘磺酸酯,一种荧光探针,常用于与蛋白质非共价结合)的荧光谱发生兰移,量子产率提高。Figure 5.6 The fluorescent spectra of l-anilino-8-naphthalene sulfonate (ANS) shifts towar

27、d the blue, and the quantum yield increases as the solvent polarity decreases in the order: ethylene glycol, methanol, n-propanol, and n-octanol 这种影响的结果可以用 Lippert 方程来解释:常数32*2)(12anhcfa 其中, a 与 f 分别为荧光分子的吸收波数与发射波数, af 反映了吸收光与发射光能量的差别;为溶剂的介电常数; 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光速, a 为荧光分子在溶剂中所占空穴的半径, 与 分别为荧光分子处于基态和激发态时的

28、偶极矩。由上式可见,折射率增加使能量差减少,而介电常数增加会使能量差增大。由于荧光分子激发态的偶极矩 一般要大于基态偶极矩,荧光分子偶极矩的增大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使溶剂分子的电子分布和偶极子取向发生变化。溶剂偶极子的重新取向需要比电子重新分布长得多的时间。介电常数 不仅与偶极子取向有关,也与电子取向有关,上式中第一项( )/(2)是电子和偶极子重新取向的结果;折射率 n 与电子重新分布有关,因此上式中第二项是电子重新分布的结果。由于非极性溶剂分子没有偶极矩,因此没有在激发态荧光分子的作用下偶极子重新取向的问题,n 2, af 很小。而在极性溶剂中 af 较大,产生红移。(参考书 P103 例

29、 5.6)ANS 在水中 max 为 515nm,与脱辅基肌红蛋白结合以后, max 移到 454nm。ANS 的 max 兰移告诉我们,ANS 与脱辅基肌红蛋白的结合部位可能在一个极性较小的疏水环境中。实验事实还表明:ANS 与脱辅基肌红蛋白的结合可以被血红素置换。这提示:ANS 的结合是发生在血红素口袋(heme pocket)中或是其附近。这样可以进一步推测:血红素口袋附近也是(极性较小的)疏水环境。上面提到的“环境极性加强, max红移”的规律,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如果在激发态10的寿命之内,分子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重新排列并降低激发态的能量,则可能发生 max兰移的情况。这种现象称为“o

30、rientation constraint ”(参考书 P103)。这说明在利用 max作为环境极性的探针时要十分谨慎。4.3.1.2 pH 值对 max 的影响:如果荧光物质为弱酸或弱碱,则溶液 pH 值的改变常对 max有影响。这是因为弱酸和弱碱分子和其离子在电子结构上有所不同,因而荧光 max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1-萘胺-5-磺酸在不同 pH 值时,会以两种不同离子的形式存在,这两种离子的荧光波长是不同的。利用这种效应,可以将其荧光波长作为 pH 值的指示剂。4.3.1.3 溶液粘度对 max 的影响溶液粘度有时也会对 max有影响,例如 TNS 在蔗糖水溶液中的 max会随蔗糖浓度的

31、变化而变化。当蔗糖浓度由 10%增加到 60%,粘度从 1.3 分泊增加到 58 分泊, max以 580nm兰移到 555nm。4.3.1.4 共振能量转移对 max 的影响(参考书 P113114)如果两种生色团荧光频率接近,则当两种基团足够接近时,用一种生色团能吸收的光激发使之处于激发态后,处于激发态的这种生色团可能将激发能转移到另一种生色团,使第二种生色团进入激发态,产生第二种生色团特有的荧光,这种现象称为共振能量转移。显然,共振能量转移对 max可能造成影响。4.3.2 环境对荧光量子产率 F 和荧光强度的影响(参考书 P103106)由于稀溶液中荧光强度 FKI0A F ,(这里

32、I0是激发光强度, A 是光密度或吸收度, 0是荧光量子产率,K 为常数)因此凡是会影响荧光量子产率 F的环境因素也必然会影响荧光强度。4.3.2.1 溶剂(或环境)极性的影响量子产率(荧光强度)会随着溶剂(或环境)极性的减小而增加。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过。一种可能的机制是:在非极性的溶剂中系间交连(转移到另外的激发态)的速率会减少。4.3.2.2 光化分解荧光物质因吸收光能而造成某一键断裂的现象称为光化分解(photodissociation),光化分解会造成荧光逐渐减弱。尤其是对于稀溶液来说,光化分解就更为严重。通常,为减少光化分解现象造成的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I. 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例如,保存在深色瓶中,或用黑纸、铝箔等好,测量时使用较弱的光源等。如果样品激发谱有一个以上的激发峰,一般采用激发波长最长的激发光,以减少样品的光化分解。样品放到样品架上后要尽快测量,不测时应立即关上光闸。II. 由于稀溶液更容易变质,而样品在浓溶液中要稳定一些,因此储备液要配得浓一些,使用前再稀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