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三年级数学考试质量分析一、命题评价:(一)以数学课 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为依据,遵循合格水平测试的特点和要求。恰当把握所考查知识点的目标层次,力求为基层教学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二)加强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考查,适当关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套试题仍按 631 的难中易比例命制,力求做到通过测试,了解各类学生真实 学习状况, 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三)严格按照 双向细目表命题。命题之前,先根据课程标准和考查内容制订双向细目表,并以此为 依据,合理确定 试卷结构和各部分知识所占的权重。试题的考查点覆盖教材的各个单元,分
2、值确定与每单元教材的课时百分比吻合,力求做到考查点全面、准确、恰当,突出重点,体现难点。(四)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本次测试,每套试题有 70%以上的题目源于教材,或是教材试题原型的重现,或是 对教材试题稍加改编组成新题,且基 础题和中等题目都占总分值的 90%,有利于激发中下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中下等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同 时,也有 10%相对较难的试题,一方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学优生更加发奋进取,向更高目标迈进。二、成绩统计及分析:表一: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分数段 100 分 9099.5 8089.5 7079.5 60
3、69.5 60 分以下人数 0 1:3 9:8 13:6 6:6 10:12百分比 0 2.6:8.3 23.1:22.2 33.3:16.7 15.4:16.7 25.6:33.3表二:各调研学校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标准差情况。总分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标准差2641::2302 67.73:63.96 25.64:30.56 74.36:66.67 14.13:17.51由表中可以看出: 成绩方面。从整体看,在六道测试题,有 2 道得分率在 90%以上,有 5 道得分率在 80%90%之 间,整体情况良好。(2)从各部分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卷面干净,口算 计算掌
4、握较好。问题方面。(1)基本概念不清。对知识的理解不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空间观念的培养不到位。四、经验和成绩:(一)领导关注 课堂、聚集课堂是我们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基础。近一年来,各级领导关注教学、关注课堂的力度不断加大,质量意识、效率意识不断增强,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心校和学校校长也积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积极参与课堂达标评优活动, 带头响应局的号召上优质课,把学校工作的重心切实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二)课堂达标评优 活动、课标细化分解等各项教研活动的开展,为道德课堂的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合理优化提供了基础保障。(四)一些经验 和做法,也
5、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坚持进行课前 3 分钟口算,力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坚持进行拓展练习,提高数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坚持进行培优补差,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五、问题和不足:(一)教学过程督 查力度不够。对教材缺乏深入细致的钻研和理解,课堂低效现象大量存在;不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学缺乏针对性; 对后进生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或干脆不管,从小学开始,就造成学生知识学习 的负积累,影响学生的 长远发展。(二)课堂教学目 标虚化。教学目标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落 实不到课堂上。对学习目标缺乏细致的研究和理解,不理解写出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如
6、何体现,如何评价,如何落 实,如何反馈,导致教学目标成了教案上的一种摆设。(三)质量分析不到位。考后分析是诊断教学问题,制订改进策略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分析不重视、不到位、表面化、应付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够真正发挥考试的诊断、评价、激励、促进作用。(四)学生良好学 习习惯培养重视不够。从卷面可以看出,书写了草、解题马虎、审题不细、缺乏验算等现象依然存在,尽管每次质量分析都讲,但落实力度不够。(五)对学生的 实际操作重视不够。学生的测量、作图等几何知识丢分严重。(六)教学方式 陈旧,效果不佳。课堂上“一言堂”的现象仍然普遍,学生不能有效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法 则公式的推导过程
7、、解 题 思路的形成过程, 对知识缺乏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灵活运用能力欠佳。(七)对教材中的易混易 错点比较不够,分析不透。学生理解不到位,造成解题失误的现象大题存在。六、改进措施(一)做实做细课标细 化解读工作,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打造道德课堂的本质是打造高效课堂,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就是课标的细化分解。只有做实做细课标的细化分解工作,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课堂的各个环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努力转变 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已烂熟于心,对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也日渐了解,关键是在课堂上我们没有真正落实,或者落实了只是形似而神不似。我们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真正了解自
8、主学习 、合作学 习、动手实践等学 习方式的内涵和作用,掌握它们的实施办法,并落实 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质参与,通过学习方式的 转变,使学生真正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弄懂计 算法则的操作步骤,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过程,增 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课堂学 习效果。(三)培养学生良好学 习习惯。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小学是学生各种学 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直接的奠基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重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习惯、及时验算的计算习惯、有理有序的思考习惯、干 净整洁的书写习惯,努力减少学生学 习和测试的失误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四)认真做好卷面分析。卷面分析要做到三个结合:教师分析和学生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改进措施和日常教学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