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44.50KB ,
资源ID:3010529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0105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 第4单元 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 第4单元 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

1、必修 二 第 四 单元 第 四 讲 一、选择题 1 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 , 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 , 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 , 四肢发达而灵活 , 以猎鹿为主 ; 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 , 足短而力强 , 常常攻击羊群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 在生存斗争中 ,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 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 , 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 答案 B 解析 由于生活环境、食物的来源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原始狼群形成了两 种不同类型的狼群,而且它们一定都是朝着适

2、应各自的环境方向发展,这正是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错。故本题选 B。 2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有性生殖的出现 , 使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B 某种群中 BB、 Bb 和 bb 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20%、 60%、 20%, 该种群中 B 基因频率是 50% C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答案 D 3 (2015安徽名校联考 )在某动物种群中 , 基因型 AA 占 25%、 Aa 占 50%、 aa 占 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 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 AA Aaaa, 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 , 下

3、列较能正确表示 A基因和 a 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 ( ) 答案 A 解析 开始时基因频率为: A 25% 50% 1/2 50%, a 50%;由于 aa 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 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 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 4 (2014河北广平模拟 )下列有关基因频率 、 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种群中 ,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 在一个种群中 ,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 C 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 , A基因的频率大于 a 基因的频率 D 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

4、多于女性 , 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答案 B 解析 基因频率的改变才能说明物种在进化;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 Aa 自交后代, A 的基因频率始终等于 a 的基因频率;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男性只要有色盲基因就表现患病,而女性必须 同时具有两个色盲基因才表现患病,而非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中不同。 5 (2015湖南师大附中联考 )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 (A和 a), 且 A和 a 的基因频率都是 50%, 一段时间后 , 若 a 的基因频率变为 95%, 由此判断错误的是 ( ) A 此时该种群中 A的基因频率为 5%

5、 B 该种群所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C a 基因频率的提高说明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 产生了新物种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 a的基因频率变为 95%,则 A的基因频率为 5%,说明种群所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a基 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但并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的物种,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6 (2014湖南模拟 )某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 开展了色盲普查活动 , 他们先以全校的 1800 名学生 (男女生各一半 )作为首批调查对象 , 结果发现有女性色盲患者 3 人 , 男性色盲患者 8 人 , 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 1

6、3 人 。 那么 , 在该校全体学生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 ( ) A 7.5% B 10% C 15% D 1% 答案 D 解析 由于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存在于 X 染色体上,而 Y 染色体上没有,设相关基因为 B(正 常 )、 b(色盲 ),因此该等位基因的总数为 XB Xb 900 1 900 2 2700(女性每人含两个 Xb基因,男性每人含一个 Xb基因 ),色盲基因的总数为 Xb 8 1 3 2 13 1 27(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患者都有一个 Xb,而女性患者含两个 Xb),从而可推出全体学生色盲基因的频率 (27/2700) 100% 1%。 7 (2014郑州质检 )某动物的基因

7、 A 和 B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只有基因 A 或基因 B的胚胎不能成活 。 若 AABB 和 aabb 个体交配 , F1群体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 F2群体中 A的基因频率是 ( ) A 50% B 60% C 45% D 40% 答案 B 解析 结合题意可知,后代 A_bb或 aaB_的个体胚胎致死,故后代个体不存在该种基因型。当 AABB 和 aabb个体交配, F1的基因型为 AaBb,全部存活,当 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存活的 F2个体基因型有 9/10 的 A_B_与 1/10 的 aabb,在 9/10 的 A_B_中, AA 个体占其中的 1/3,即 3/10, Aa

8、个体占其中的 2/3,即 6/10,因此, F2个体中 AA Aa aa 3 61,即 AA 占 30%, Aa 占 60%, aa 占 10%,由此可推得 F2中 A 的基因频率 30%(AA) 1/2 60%(Aa) 60%。 8 (2015大连质检 )如表所示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 ,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 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 a 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9、 0.75 0.84 0.90 A.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 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 境 C 1970 年该种群中 Aa 基因型的频率为 18% D 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答案 C 解析 由表可知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随时间的推移, 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小,说明 A 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该种群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故 1970 年 Aa 基因型的频率不是 18%;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9.(2015安庆质检 )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 , AA、 Aa、 aa 三种基因型的个体

10、数量相等 , A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 当自 然选择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 , 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 , 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 , 如图所示 。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B 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C 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进化为新的物种 D 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少于隐性基因 答案 C 解析 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其仅对隐性纯合子起作用,对杂合子不起作用,但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其对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均起作用,则甲 、乙分别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和对隐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生物体内有害的

11、显性基因一般少于隐性基因;生物对环境是否适应是一种性状表现,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10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自然选择过程中 , 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 , 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 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 , 但生物没有进化 C 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 , 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答案 D 解析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

12、率的改变;地理隔离能使种群的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能产生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11 (2015黄冈中学质检 ) 下列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 A 由于水肥充足 , 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 B 同卵双胞胎由于成长环境不同身高出现差异 C 在棕色猕猴的自然种群中出现了白色的猕 猴 D 人由于晒太阳而使皮肤变黑 答案 C 解析 A、 B、 D 三项中的变异是环境条件引起的且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而棕色猕猴的自然种群中出现了白色的猕猴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是可遗传的变异。 二、非选择题 12 (2015西安质检 )下列是关于某类地雀的生活与进

13、化的问题 , 图中地雀 A 与地雀 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 地雀 C 与地雀 A、 B 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 图 1、 2、 3 是关于地雀的进化 、 发展过程示意图 。 请据图回答 : (1)上述哪些类型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 ? _。 图 1 时期的大陆中地雀 B 的个体较少 , 而图 2 中地雀 B 在大陆几乎看不见 , 但小岛上却主要是地雀 B,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_。 (2)若干年后 , 小岛上出现地雀 C 的进化机制是 _。 (3)从图 1 至图 3 的演变 , 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发展的规律是 _。 (4)若图 2 时期 , 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

14、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 。 甲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 乙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196 168 36 400 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基因库相比较 , 种群甲基因库 _(大 、 小 )。 种群甲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_。 种群甲与种群乙相比 , A 的基因频率更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 _。 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 2 104个基因 , 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都是 10 5, 则种群乙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 _。 答案 (1)地雀 A和 B 地雀

15、A和地雀 B的性状差异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或小岛和大陆的生态环境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性状 ) (2)地雀种群因基因突变形成不同的表现型 ; 由于地理隔离将种群一分为二 , 阻断了基因交流 ; 大陆与小岛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 ; 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 , 两个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 , 形成新物种 C (3)从遗传多样性向物种多样性变化 (或从遗传多样性向物种多样性 、 生态系统多样性发展 ) (4) 小 70% 乙 80 解析 (1)地雀 A和地雀 B 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 明这两种地雀仍然是同一物种,所以二者的差异可以体现遗传的多样性;图 1 时期的大陆中地雀

16、 B 的个体较少,而图 2 中地雀 B 在大陆上几乎看不见,但小岛上主要是地雀 B。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雀 A和地雀 B 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2)图 1 中地雀存在不同的表现型,由此可推测这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而图 2中由于海洋的阻隔造成地理隔离,将种群一分为二,阻断了基因交流,由于大陆与小岛的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二者之间出现生殖隔离,小岛上的地雀形成新物种。 (3)图 1中同种生物的性状有差别,说明是基因突变造成生物的遗传物质具有多样性,最后通过自然选择导致物种的多样性。 (4) 种群甲比种群乙的个体少,所

17、以种群甲的基因库小。 种群甲中 A的基因频率为 (40 22 40 12 18 8)/200 7/10 70%。种群乙中, A的基因频率为 (196 2 168)/800 7/10 70%,二者的基因频率相等,但种群乙数量大,所以种群甲与种群乙相比, A的基因频率更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乙。 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2 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都是 10 5,则种群乙中出现突变 的基因数是 2 104 10 5 400 80。 13 (2014海南模拟 )某动物种群中 AA、 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3、 0.4 和 0.3,请回答 : (1)该种群中 a 基因的频率为

18、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 , 即种群 _、 不发生 _、 不发生 _、没有迁入迁出 , 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 , 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_; 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 , 其后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 _(会 、 不会 )发生改变 。 (3)假定 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 , 但不发生随机交配 , 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 , 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 AA、 Aa和 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_、 _和 _; 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 , 其后代中 AA、 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 _(会 、 不会 )发生改变 。 答案

19、 (1)0.5 (2)足够大 基因突变 (或突变 ) 选择 0.25 不会 (3)0.4 0.2 0.4 会 解析 a基因的频率为 0.4 1/2 0.3 0.5, A的基因频率为 0.5。根据遗传平衡理论 aa的基因型频率 0.52 0.25。若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AA 0.3 0.4 1/4 0.4、 Aa 0.4 1/2 0.2、 aa 0.3 0.4 1/4 0.4。如果子一代同样进行相同基因型之间交配,后代中基因型频率 AA 0.4 0.2 1/4 0.45、 Aa 0.2 1/2 0.1、aa 0.4 0.2 1/4 0.45。可见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

20、发生改变。 14.(2015银川一中质检 )蚱蜢属于无脊椎动物 , 昆虫纲 , 直翅目 , 蝗科 , 危害禾本科植物 , 多分散在田边 、 草丛中活动 。 生 活在绿草丛中的蚱蜢多为绿色 , 生活在干草丛中的蚱蜢多为黄褐色 。 为证实两种体色的蚱蜢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 , 进行了如下探究 。 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 (1)假设 : _。 (2)实验步骤 : 选择绿草丛区 A和 _区 B。 收集蚱蜢 , 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绿色蚱蜢和黄褐色蚱蜢若干 。 _。 一段时间后捕捉蚱蜢 , 记录 、 统计结果 。 (3)实验结果如下表 。 根据表内数据绘制 A、 B 两区域不同体色蚱蜢回收率的

21、柱形图 。 区域 项目 黄褐色蚱蜢 绿色蚱蜢 绿草 丛区 A 释放数 400 500 回收数 52 150 干草 丛区 B 释放数 500 600 回收数 60 30 (4)结论 : _。 (5)分析与评论 : 由于季节的 变化 , 使绿草丛区变为干草丛区 , 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_。 已知蚱蜢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 为了进一步探究蚱蜢的绿色与黄褐色的显隐性关系 , 有人将一对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杂交 。 F1 中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的数量比为 1 1。 请利用 F1的蚱蜢 , 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 。 a 实验步骤 : _。 b 结果与分析 : _。 答案

22、(1)在绿草丛区 , 绿色蚱蜢数量占优势 ; 在干草丛区 , 黄褐色蚱蜢数量占优势 (2) 干草丛 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蚱蜢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中 (3)如下图 (4)在绿色草丛区 , 绿色蚱蜢数量占优势 ; 在干草丛区 , 黄褐色蚱蜢数量占优势 (5) 绿色丛区和干草丛区的草颜色不同 , 使生活在其中的不同体色的蚱蜢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 , 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a.选择 F1的多对雌雄绿色蚱蜢杂交 ; 观察 、 记录后代的体色 b 若后代出现黄褐色蚱蜢 , 则绿色为显性性状 ; 若后代全部是绿色蚱蜢 , 则绿色为隐性性状 解析 (1)本实验研究两种体色的蚱蜢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 (2)实验应该选择绿草丛区与干草丛区进行对比,收集绿色蚱蜢和黄褐色蚱蜢标记并释放到相应的所选区域。(3)根据表格所给数据,绘制柱形图即可,注意要有图例说明。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绿草丛区绿色蚱蜢数量较多,在干草丛区黄褐色蚱蜢数量较多。 (5) 绿草丛区、干草丛区的草颜色不同,生活在其中的蚱蜢体色与周围环境一致的不易被捕食,存活数量较多。 选 取多对绿色蚱蜢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若发生性状分离,则绿色为显性性状;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绿色为隐性性状;也可选多对黄褐色蚱蜢雌雄个体进行交配。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