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7KB ,
资源ID:3017005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0170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南阳汉画像石上看汉代的器乐艺术.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南阳汉画像石上看汉代的器乐艺术.doc

1、1从南阳汉画像石上看汉代的器乐艺术摘要:南阳汉画像石中有很多演奏乐器的图像,这些形象的音乐史料对我们研究汉代器乐艺术具有珍贵的价值。本文将根据现有资料对汉代乐器、乐队进行初步探索,分析汉代器乐艺术的特征。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器乐艺术;乐器:乐队 项目名称:南阳汉画像石中的音乐艺术研究与开发 南阳地区两汉时期的画像石是两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当代艺术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南阳汉画的题材内容几乎覆盖了当时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谓一部形象的汉代百科全书,是典型的地域性的文化现象。其中大量栩栩如生的音乐艺术形象,无声地向我们阐释着两千年前两汉音乐文化的风貌,为我们研究汉代

2、器乐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丰富多彩的乐器种类 乐器是音乐表现的主要工具之一。从众多汉画像石和文献中来看,汉代的器乐艺术比较发达,乐府机构的设立对汉代器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汉代中外文化的交流增多,西域乐器不断传入中原,为汉代音乐带来了新鲜的色彩,对当时乐器的种类和乐队形制2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按照制造乐器的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八类,即所谓的“八音” 。 国语?周语下对八音的记载是:“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土)以赞之,革木以节之。 ”汉代乐器若按“八音”分类,金类乐器有钟、钲、铎、罅于等,石类乐器有磬,土类有埙,革类有鼓

3、、鼗、节等,丝类有琴、瑟、筑、筝、琵琶、箜篌等,木类有夯忤,匏类有笙、竽,竹类有排箫、竖笛、篪、横吹、舂牍等,可谓品类繁多。 金石之乐在先秦时期不仅供欣赏,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属礼乐的意识范畴。从南阳汉画像石中看,金石乐器的使用已完全没有了先秦的严格要求,随着汉代音乐观念的变化以及俗乐的兴盛,先秦音乐的金石礼乐重器逐渐衰落,回归其娱人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动听悦耳、轻巧便携的丝竹管弦乐器。 土类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就是陶埙,它也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因其制作简单,易于吹奏,一直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在俗乐兴盛的汉代,陶埙的优点更是得到了尽情释放,不仅和各类乐器搭档组成乐队,还能够担任乐舞百戏的伴奏,可

4、以说在音乐活动中随处可见。这点在众多南阳汉画像石中都能够得到验证。例如建国前在南阳市七孔桥发现的画像石,1973 年在南阳邓县长冢店画像石摹以及南阳市王寨出土的画像石,其中有很多吹埙者的图像。 “无鼓不成乐” ,鼓是革类代表性乐器,属节奏型打击乐器,是古代产生最早、品种最齐、数量最多、分布广泛的乐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3历史和重要的地位。在汉代,鼓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时尚乐器,和埙以及丝竹乐器一样,遍及汉代音乐活动的方方面面。建鼓是最常见的一种鼓,也是使用最频繁、最普及的鼓,无论是在舞蹈、鼓吹乐队还是俗乐当中,处处可见它的踪影。关于建鼓的汉画像石更是数不胜数,几乎各地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均有发现,其中南

5、阳出土的一块建鼓舞画像石。舞者姿态矫健,且击且舞,惟妙惟肖,这些都是鼓在汉代音乐活动中的真实反映。表现力丰富的丝竹乐器是汉代器乐的主力军,以南阳市出土的纯丝竹乐演奏画像石最为典型,在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比较罕见,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图中共 7 人,演奏 7 件乐器,其中可以看到罕见的竖箜篌演奏形象。外域乐器在众多汉画像石中均有发现,可以说大量独特的外域乐器传入中原,丰富了汉代乐器的种类,而且也证明了这些乐器不仅只为宫廷拥有,民间也很普及。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叙说刘兰芝婚前所受教育时,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的诗句,汉魏之际另有曹植的箜篌引 。 南阳出土的乐舞百戏和有

6、关乐队的汉画像石中,也出现了不少笙竽的图片,如新野县后岗汉墓出土的画像砖,这是一幅琴、竽、瑟合奏图。南阳唐河县湖阳镇出土的画像石中也有很多笙竽的图片,可见笙竽也是汉代较流行的乐器,在乐队和百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形式多样的乐队类型 4原有乐器的发展,加之大量外域乐器的传入,丰富了器乐演奏形式,也促进了汉代乐队的蓬勃发展。乐队可根据音乐表现和艺术形式的不同需要而进行灵活性的组合。从出土的汉画像石上来看,乐队有大有小,少则三至五人,多则数十人,没有严格框架,乐器选用方面,也有较大的自由性。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乐队形式较之其他地区更为丰富,我们根据南阳汉画馆数据集 、 南阳汉画画像石(文物出版社,

7、1985 年)、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河南卷(大众出版社,1996 年)常见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乐队图像,大致可以将乐队分为打击乐队、鼓吹乐队、丝竹乐队、钟鼓乐队、钟鼓管弦乐队五类。 打击乐队可见于南阳汉代画像石图版 168、131、467 等,都是打击乐器和鼓的组合。 南阳汉画中常见的是鼓吹乐演奏形式,是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的组合,其中以建鼓和吹奏乐器的组合最为常见。例如南阳汉代画像石图 470、169、229 等,可以说鼓吹乐是汉代音乐艺术高度发达的代表形式之一。根据史籍记载,汉代鼓吹乐根据乐队的配置可分为鼓吹和横吹两种;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又可分为黄门鼓吹、骑吹、横吹、短箫铙歌。 丝竹乐队

8、是汉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乐队中全部使用丝竹等旋律性乐器,早期多用于相和歌的伴奏, 晋书?乐志中有云:“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东汉时期已经出现了由纯丝竹乐器组合的演奏形式,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南阳市出土的纯丝竹乐演奏画像石。 5, 钟鼓乐队是以钟和鼓为主奏乐器的乐队形式。1966 年出土于南阳军帐营村汉墓的一块画像石,上面描绘的就是一幅小型钟鼓乐队演奏图,图中共有六人,中间挂一口大钟,钟右侧一乐伎右手扶钟,左手执杖撞钟;画面右侧三人分别吹箫、播鼗、吹埙,画面左侧立一建鼓,两侧各有一男子且鼓且舞。 1994 年出土于南阳七里园的一块画像石是钟鼓管弦乐队画像石,画面显示右侧置建鼓,两侧各有一人张臂

9、跨步、且鼓且舞。第三人跽坐击钟,第四人和第七人跽坐吹排箫播鼗,第五人跽坐吹笙,第六人吹埙,第八人似在吹横笛,第九人似在击节。 由此可见,汉代乐队已接近于近现代乐类体系的规格,敲击类、弹弦类、吹管类组合即以形成,只有弓弦类尚未出现。乐队的编制有大有小,乐器可多可少,形式多样,千姿百态。 三、汉代器乐艺术的典型特征 从出土的南阳汉画像石上看,丝竹乐的盛行使汉代音乐观念和音乐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先秦时期多采用金石类乐器,钟和磬都是成编的使用,音乐规模宏大、节奏缓慢、曲调简单。而丝竹乐明快优美,方便携带,演奏时不受空间限制,因此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汉代各种乐器的改革发展和演奏技巧的提高,为乐队的发

10、展带来了生机。同时,又汲取了很多外来的乐曲和乐器,更加丰富了汉代的器乐艺术。 6汉代乐队的主奏乐器作了较大调整,先秦音乐的金石礼乐重器逐渐被轻巧便携、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的吹管乐器和弹拨乐器所替代。这种调整使乐队由雄壮浑厚的重型形制向轻巧明快的轻型形制转变,形成了“由先秦时以钟鼓击乐为主的点型节奏音响,向以吹管乐器为主的线条旋律形态的转变” 。但先秦的金石之乐并没有完全被废弃,而是合理的编排使用,顺应了人们的音乐需求。反映出以吹管、弹弦乐器为主,金石礼乐为辅,以及建鼓、节鼓、鼗鼓等无音高的节奏性乐器在乐队中日趋活跃的特征。 纵览中国古代音乐史,汉代是我国音乐艺术具有较高成就的辉煌时期。国家的统一兴盛,经济生活的繁荣稳定,使音乐艺术取得了飞速发展。汉代统治者不仅设立乐府机构,还推行“与民同乐”的开明政策,使音乐生活实现了从宫廷御用到平民大众娱乐的转变,形成了雅俗共存、共同发展的新气象,这也是汉代器乐艺术的典型特征。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