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体育测量与体育评价的关系:体育测量是体育评价的基础,体育评价是体育测量的目的。2、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范畴内各种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体育测量是指以一定的方式对被测对象与一定的参照系进行比较、衡量,以确定其属性的量是多少的活动过程。体育评价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准则对被测对象的相关测量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对其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过程。3、 体育测量与评价特点:它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4、 体育测量与评价研究的是体育范围内各种信息的测量、处理、评价及反馈等理论和方法。5、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作用:a、为制定、修改
2、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确定教学、训练目标,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b、在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获得信息反馈,从而达到持续的改进和控制教学与训练全过程的目的。C、诊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运动技术掌握程度,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和训练。d、对学习体育工作,体育教师工作,学生体质、体育水平及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e、预测学生未来生长发育、体质发展及运动能力提高等情况。f、鉴别、优选体育人才,组建好学校运动代表队。g、为体育研究提供可靠而有效的资料与方法,提高科研水平。6、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史:a、第一阶段:形态测量和肌力测量阶段(1835-1915) ,1835 年, “人体测量之父”奎特莱特(
3、比利时)发表男子能力的成长 ,第一次提到“人体测量” 。b、第二阶段:机能测量和运动能力测量阶段(1884-1927) 。C、第三阶段:标准化综合测量阶段(1900-) 。特点:a、起源于人体测量,发展于教育测量。 b、实现了由人体测量向体育测量转化和由单纯测量向测量与评价相结合转化。7、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情况:a、人类学测定时期(1860-1890) 。b、肌力测定时期(1890-1910) 。C、循环机能测定时期(1900-1925) 。d、综合性的标准化测定时期(1970-) 。8、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特点:a、发展了规范化、标准化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B、发展了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测
4、评。C、发展了个体行为的测评。D、制定了简便实用的指标。9、 测量定义:广义:是指按照一定法则给事物属性特征指派数字的过程。狭义:是指用仪器或其他测量手段,直接对受试者固有的物理属性指派数字的过程。10、 测验(测试、测定):是指以确定测量对象的身心状态和各种运动能力为目的而进行的测量或实验。11、 标准化的测验必须具备的条件:a、标准化,即在任何情况下,测验的程序和条件都应相同。B、具有评价系统,即测验结果可以用于评价。C、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12、 测评是测试者的主观经验为主,对被测对象的非物理拟测属性及其特征指派数字的过程。13、 测量的类型:a 、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B、物理测
5、量与非物理测量。C 连续性测量与非连续性测量。测量的要素:a、事物及其属性。B、法则、c、数字或符号。实施步骤:a、明确拟测对象的属性或特征。B、明确能客观显示这些属性或特征的法则。C、将属性或特征数量化。14、 测量量表的种类与特点:a、名称量表(特点:无序、无距、无原点,只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分类。如运动员号码) 。B、顺序量表(特点:含实数列顺序、距离(非等距) ,无原点。如成绩) 。C、等距量表(特点:有顺序、距离、原点。如温度) 。D、比率量表(特点:有实数列顺序、距离、原点,绝对零点,如两人的体重相比) 。15、 测量误差:a 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c、过失误差; d、抽样误差。1
6、6、 测量的科学性包括:测量的可靠性、测量的有效性、测量的客观性。17、 测量的可靠性分为:一致可靠性(指在同一天内,受试者重复完成相同测验,其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如 100 米) 、稳定可靠性(指在两天或数天内,受试者重复完成相同的测验,其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如 1500 米)和等价可靠性(指受试者进行内容、难度相同,但测试题目不同的两次测量,其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如一科目 A、B 卷测试)。18、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测量误差;受试者个体能力水平差异;测量的长度;重复测量间隔时间;测量容量与类型;成套测量中个单项可靠性水平。19、 测量的有效性是某一测验在测量某一特性是所具有的准确程度,也
7、就是所能测量的属性与欲测属性之间的一致性程度。20、 有效性的分类:内容有效性;结构有效性;效标有效性。21、 有效性的估算方法:逻辑分析法;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22、 影响有效性的因素:测量的可靠性;效标的选择;受试群体的特征;测量的长度及容量;测量的难度与区分度。23、 测量的客观性是不同测试人员对同一批受试者实施同一测量时,其结果的一直程度。24、 客观性分类:多人测量客观性;一人测量客观性。25、 影响客观性的因素:测试尺度的标准化、规范化;测试者水平;测试者人数;测量指标特征。26、 测量 “三性(有效性、可靠性、客观性)之间的关系”:可靠性高,有效性低;可靠性高,有效性高;可靠
8、性低,有效性低。27、 评价即通过对照某些标准来判断测量结果,并赋予这种结果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28、 评价的功能与作用:为改进教学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激励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甄别良莠或区分水平;导向作用。29、 评价的历史与发展:第一时期教育测量时期(19 世纪中叶20 世纪 30 年代) 。第二时期目标中心时期(20 世纪 30 年代50 年代) 。第三时期标准研制时期(20 世纪 50 年代 70 年代) 。第四时期结果认同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30、 评价的基本原则:准确、有效的反映个体或群体的水平;评价标准客观,可定量描述;能较好的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9、,以便进行动态观察;简便可行,操作性强;科学评价。31、 根据评价的作用和功能分类:a 诊断性评价(是在某活动计划实施前进行的规划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整个评价的中心环节。作用:有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制定方案;可强化学生学习;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c 终结性评价(是某活动计划实施终末,对这个活动的效果及预订目标的完成情况所进行的评价) 。32、 根据评价的标准分类:a 相对评价(是在某一总体中,以该总体的评价状况为基准,评价个体在总体中所处相对位置的一种评价) ;b 绝对评价(以预期目标为基准,判断个体对目标的完成度的一种评价) ;c 内部
10、差异评价(已个体在某一时间的水平为基准,对另一时间表现水平进行比较的一种评价) 。33、 选择、编制测验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相关性与独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34、 选择、编制测验的一般程序:明确测验目的;确定拟测指标;预测验分析;编写测验实施细则(内容:a 测验的目的意义;b 测验对象及拟测属性 c 测验内容 d 测验的“三性”检验;测验的场地、器材;测验的方法要求;测验结果的记取;测验的注意事项) 。35、 选择、编制测验时的注意问题:测验对象;测验类型;测验次数;测验结果的取值。36、 人体的主要测量点:头顶点、头后点、头侧点、枕外隆突点、眉间点、耳屏点、下颏点
11、、颈点。37、 长度测量方法:a 身高(人体直立时头顶点至足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B、坐高(人处于坐立姿势时,头顶点至坐板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C 指距(两上肢左右水平伸展时两侧中指尖点间的直线距离) 。D、上肢长(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E、上臂长(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桡骨之间的直线距离) 。F 、前臂长(手臂自然下垂时,桡骨点至桡骨茎突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G、手长(桡骨茎突点与尺骨茎突点在掌侧面连线中点至中指间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H、手足间距。I、下肢长。J、小腿长+足高。 K、小腿长。L、跟腱长。M、足长。38、 宽度的测量:肩宽、胸宽、胸厚、骨盆宽、手
12、宽、足宽。39、 围度的测量:头围、颈围、胸围、腰围、臀围、上臂紧张围和上臂放松围、大腿围、膝围、小腿围、踝围。40、 体格指数:【1.(体重/身高) X1000;2.(瘦体重/身高)X1000。表示每厘米身高的质量】 【3.(上肢长/身高)X100 ;表示上肢长的相对值】 【4.(坐高/身高)X100;5. (下肢长/身高)X100。表示人体躯干类型,比较躯干长短】 【6. (前臂长/ 上肢长)X100;7.(小腿长+足高)/下肢长 X100。描述人体体型,前臂和小腿长短的指数】【8.(肩宽/身高)X100,反映人体横径与纵径之间的比列及上体发育程度 】 【9 、 (骨盆宽/身高)X100。
13、描述人体体型特点】 【10.(骨盆宽/肩宽)X100。反应人体躯干两个横轴之间的比例关系】 【11.(胸围/身高)X100。反映胸廓的发育水平】 【12.(踝围/跟腱长)X100;13.踝围/小腿长。两个都可作为踝围相对值进行比较】 , 【14.腰围/臀围;描述脂肪分布类型的指标】 。41、 皮褶度推算法:测量仪器:皮褶厚度针;测试部位:上臂、背部、腹部、髂部、大腿部。42、 内胚叶型:1-2 分:皮下脂肪发育极端不良,躯干下部前后径小;3-5 分:皮下脂肪发育中等,躯干下部发育中等;6-7 分皮下脂肪发育及显著,腹部极大。中胚叶:1-2 分:体型纤细,全身肌肉发育极端不良;3-5:分肌肉发育
14、程度中等;6-7 分:肌肉发育极度发达。外胚叶:1-2 分:骨骼大而粗短,膝关节、肘关节横断面大;3-5 分:骨骼及关节的横径、长度一般;6-7 分:骨骼细长,膝关节、肘关节横径小。43、 身体姿势是人的头、四肢和躯干等身体结构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人体各个组织的力学关系。44、 扁平足判断方法:正常足足印空白区与足印最窄区宽度之比为 2:1,轻度扁平足为1:1,中度扁平足为 1:2,重度扁平足则足印无空白区。45、 心率的测量有:安静时心率测量;运动中心率测量;运动后即刻心率测量。46、 影响心率的因素:情绪、体位、身体状况、环境、饮食、体力活动、年龄性别时间等。47、 影响血压的因素:心输出
15、量、心率、外周阻力、动脉弹性、年龄、性别、生理状态、机能水平。48、 心血管机能指数测评:体位平均血压指数:卧(立)位血压差= 【(卧(立)位收缩压卧(立)位舒张压/3) 】+卧(立)位舒张压。 体位血压指数 =【(立位血压差卧位血压差)/立位血压差】X100。评价:0 以上为上等;-180 为中等;-18 以下为下等。49、 最大摄氧量是人体长时间在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机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摄氧量。方法:12 分钟跑测验、奎因台阶试验。50、 速度素质的分类:位移速度 (在周期性运动中,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移动的能力) 、反应速度(是人体对各种信
16、号刺激的反应能力) 、动作速度(人体完成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的快慢及单位时间内重复动作次数多少的能力) 。51、 力量素质的分类:静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52、 爆发性力量的测量与评价:立定跳远(1.目的:测量受试者跳跃时腿部肌肉快速收缩的力量。2.对象:6 岁儿童至 22 岁大学生。3.场地器材:沙坑或平坦地面,钢卷尺。4.测量方法:起跳的方法写上,跳三次记最好成绩,起跳时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5.注意事项:不能踩线和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 ) 、原地纵跳。肌肉耐力的测量评价:引体向上、俯卧撑(目的:测量受试者肩臂肌肉耐力;对象 10-24 岁;场地器材:平地;测量方法:俯卧撑的方法,做到力竭为止,记次数;注意事项:一名测试者负责一名受试者,报数兼指出错处;动作必须规范不然算犯规) 。53、 耐力素质的分类:动力性耐力、静力性耐力。54、 动力性耐力的测量与评价:一般耐力的测量与评价(50mX8 往返跑,对象 7-12 岁男女生;1000 米或 800 米,对象 13-22 岁) 、速度耐力的测量与评价(400M 跑,对象大学生) 、肌肉动力性耐力(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 。55、 静力性耐力的测量与评价有射箭、手倒立、举重的支撑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