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5 ,大小:641.50KB ,
资源ID:304233      下载积分:3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042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PPT)为本站会员(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PPT

1、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五章资本积累,第四章,2,第一篇揭示了一般商品经济中的各种基本范畴及其规律。 从本章开始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进行研究。 第四章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心是研究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剩余价值生产;揭示生产中不同阶级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章,3,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一是剩余价值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第四章,4,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本章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

2、条件和生产过程。共分为四节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说明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是雇佣劳动。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说明商品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如何成为价值增殖的过程。,第四章,5,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说明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揭示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生产力提高的内部动力。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通过揭示工资的本质来进一步说明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第四章,6,【教学重点与难点】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及劳动力商 品的特点3、资本的划分及其重大意义4、价值形成的过程与价值增殖的关系5、资本家

3、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方法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基本形式,第四章,7,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本节分三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是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一、一般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二、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雇佣劳动关系,第四章,8,一、一般货币与 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资本是在商品经济中产生的,货币是资本采取的第一个表现形态,但是货币并不等于资本,第四章,9,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如下区别:1、运动的形式不同2、运动的内容不同3、运动的目的和动机不同4、运动的界限不同,第四章,10,1、两种货币的不同运动形式 一般货币:W1GW2 即:商品1货币商品2 作为

4、资本的货币:GWG 即:货币商品货币 在两个运动形式中:顺序、起点与终点、过程的媒介存在着区别。,第四章,11,2、两种货币的不同运动内容 W1GW2(商品1货币商品2)表示的是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货币仅仅是交换的媒介。 GWG (货币商品货币)表示的是价值从货币形态出发,以商品为媒介再向货币形态的回归,货币是运动的起点和归宿。,第四章,12,3、两种货币运动的不同目的或动机在W1GW2(商品1货币商品2)中,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或动机是获取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在GWG (货币商品货币)货币所有者的目的或动机只能是价值的增殖。因此,后一公式应写成 :GWG+G 或: GWG,第四章,13,资

5、本与剩余价值的初步概念: 当货币以GWG+G的形式运动,从而带来增殖额 G时,这个货币就不再是一般的货币,它已经转化成资本,尽管在表面上看它与一般货币没有区别。 作为资本的货币在运动中带来的增殖余额G,我们称之为剩余价值。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第四章,14,4、作为资本的货币运动是无限的 资本运动的终点与起点在性质上没有区别,因此每次运动都是一次新的运动的起点,都可以开始一次新的运动。这样资本的运动就变为: GWG( G )W G ( G )WG ( G ) ,第四章,15,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资本总公式: GWG 为什么GWG是资本的总公式? 因为它反映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

6、征:通过某种商品为媒介实现自身的增殖。 商业资本: GWG 产业资本: GWPWG 借贷资本:GG,第四章,16,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是以等价方式进行的,因而不能产生价值的增殖。但资本的运动结果却产生了价值增殖。因此,所谓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是资本的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第四章,17,价值增值是如何发生的?首先,它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 等价交换; 不等价交换(贵卖 、贱买 、既贱买又贵卖 )其次,它又不可能离开流通产生。 由此可见,要解决GWG矛盾,必须有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第四章,18,3、剩余

7、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GW; W G; WW; W G 只有在以下情况下资本才能增殖: 货币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于它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而在它的使用中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将这一更大的价值加以出售实现,就使最初投入的货币变为更多的货币,实现了价值增殖。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第四章,19,三、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成为雇佣劳动,1、劳动力与劳动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之中的体力和脑力总和。现实的劳动力还包括着在现有社会生产力条件下从事劳动所需要的必要技能。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

8、永恒条件。,第四章,20,2、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第一、劳动者必须有完全的人身自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作为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也没有其它的生活资料来源,只能为他人劳动以获取生活来源。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是在历史变革中产生的。,第四章,21,3、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规定性,(1)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再生产它所必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当于劳动者恢复和发展劳动力所需的必要生活资料生产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劳动力价值等于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必要生活资料价值。,第四章,22,(2)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第一、维持

9、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第三、劳动者的必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除此之外,与其他商品相比一个不同之处是,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要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第四章,23,(3)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生活资料不是仅指由生理需要所要求的生活资料,社会、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在决定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内容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第四章,24,(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它可以在商品生产的劳动中创造价值。 在商品生产的劳动中,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变成产品,从而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

10、,一定时间的抽象劳动可以创造出新价值。而且,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可以大于自身的价值。,第四章,25,(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以等价交换方式购买了劳动力,在生产中使用劳动力就可以得到比投入的价值更多的价值。 这样,就说明了资本总公式中呈现出的矛盾。,第四章,26,(6)随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劳动也就转化为雇佣劳动,劳动力买卖实质上是在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与一无所有的劳动力之间建立雇佣劳动关系。虽然买卖过程是平等、自愿的,但是当他们之间建立了雇佣劳动关系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就成为资本家,在生产中处于支配地位,而劳动力的出卖者成了雇佣工人,处于被支配地位。,第四章

11、,27,“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马克思,第四章,28,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五章资本积累,第四章,29,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形式。 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目的不是向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产品,而是使资本的价值得到增殖。“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

12、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本节研究资本是怎样通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来实现价值增殖的。,第四章,30,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本节共分为五部分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二、资本价值的增殖过程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资本的本质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五、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第四章,31,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本节对资本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人类一般劳动过程分析; 第二步: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分析; 第三步:价值形成与价值增殖过程分析 1、价值形成过程 2、价值增殖过程,第四章,32,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为什么要研究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

13、质是价值增殖,即生产剩余价值。但是,价值增殖需要借助物质产品的生产来实现,因此,从一般劳动过程的分析入手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作为价值增殖过程的资本主义生产与一般物质产品生产的本质区别。,第四章,33,1、人类一般劳动过程:,人类一般劳动过程是指抽象掉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劳动过程,它是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人类通过自己的活动作用于自然,使自然发生适合于自身需要变化的过程。,第四章,34,劳动过程:,劳动过程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由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组成。生产资料(劳动手段+劳动对象) 产品,第四章,35,第四章,36,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1)资本主义劳

14、动过程的特点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性质雇佣劳动。 雇佣劳动除具有一般劳动过程的各种规定性外,还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按照资本家的意志进行劳动;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第四章,37,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仅指出它在劳动过程上的特点并没有触及到它的最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劳动过程,更本质的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的结果是物质产品,而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物质产品决不是生产者(资本家)所需要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物质产品只是作为价值的载体,更准确地说,是作为剩余价值的载体被生产出来的。生产物质产品是为了借此生产剩余价值,占有剩余价值。,第四章,3

15、8,“例如皮靴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构成社会进步的基础,而我们的资本家也是一位坚决的进步派,但是他制造皮靴并不是为了皮靴本身。在商品生产中使用价值绝不是本身受人喜爱的东西。在这里,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而且只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马克思,第四章,39,(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产品是作为商品生产出来的,因此,生产是为了获得价值。但是,仅获得商品的价值是不够的,还必须获得比生产中投入的价值更多的价值,即获得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第四章,40,二、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分两步进行: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是商

16、品生产,所以首先分析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价值增殖过程,所以分析资本如何在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中增殖。 最终揭示价值增殖,即用资本来赚钱的秘密。,第四章,41,1、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商品生产也是由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进行生产的过程。 商品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C);劳动者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商品价值,新价值,C,第四章,42,商品价值两个部分的来源:,第一、商品中所包含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部分:劳动者的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变成为产品,因而生产资料的价值也就构成了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第二、商品价值中新创造的价值部分:劳动者在生产中要耗费一定时间

17、的抽象劳动,因而也就形成相应的新价值。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将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同时,他们的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中的新价值。同一劳动过程既转移旧价值又创造新价值是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体现。,第四章,43,2、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一双皮鞋生产:假定:1双/小时/人 每双生产资料耗费10元,工资6元/人/天,每小时创造价值1元,每天劳动6小时则6双鞋的价值:6*10+1*6=66,每双11元价值,购买劳动力和劳动力创造价值相等,资本家目的没有达到,若延长到12小时,则12*10+1*12=132元 购买支出:12*10+6=126元 132-126=6元的 价值增值,这

18、就是剩余价值,第四章,44,因此,m不外是资本家把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工人新创造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差。 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指工人用于补偿自己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劳动时间。超过这一点,才会产生m是增值过程。 所以,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w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的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w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第四章,45,3、剩余价值及其本质,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所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

19、价值体现着资本所有者阶级及其代表者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占有关系。,第四章,46,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在上面的例子中,资本家投入的资本总量126元,分别是120元生产资料价值和6元的劳动力价值。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资本的这两个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第四章,47,1、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1)不变资本 (c) 用于购置生产资料的资本 这部分资本随着具体劳动过程,变为商品的一部分,因而它们的价值也转移到商品中,或者说再现于商品中。这部分资本转移的价值以它们原有的价值量为限,不会发生数量上的变化,所以,称为不变资本。,第四章,48,不变资本价值转移的两种方式:,第一、表现为厂房、机

20、器设备等的那部分资本,在每个生产过程中都不改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虽然它们整体参加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但却只磨损或消耗一部分,因而,它们的价值也只是随着磨损或消耗的程度而转移到商品中去。第二、用于购置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等的资本,在一个生产过程中全部被消耗掉,从而改变了自己的物质形态。因而,它们的价值全部转移到商品之中去。,第四章,49,(2)可变资本 (v),可变资本 (v) 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创造价值,而且可以创造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可变资本在生产中不仅再生产出自身价值,而且生产出一个额外的价值剩余价值(m)。因而可变资本发挥作用是资本价值增殖的原因,

21、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第四章,50,(3)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及其意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第一、说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第二、为从量上说明工人总劳动中必要 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奠定了基 础; 第三、为下面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 准备了理论工具。,第四章,51,(4)资本的本质,现实经济中,资本采取了各种物质形态:如货币、商品、生产手段(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等。但是这些客观实体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们用来当用生产与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们才是资本。 因此,“资本不是物,而是体

22、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是资本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条件的占有,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第四章,52,四、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1、剩余价值率(m): (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如果用m代表剩余价值,则 m=m/v =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还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剩余劳动 / 必要劳动 和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第四章,53,(2)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概念,必要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工人再生产出相当于自身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所需的时间为必要劳动时间,在这段时间耗费的劳动称为必要劳动;必要劳动是工人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变资本的价值的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

23、工人在超出必要劳动时间从事劳动的时间为剩余劳动时间;在这段时间耗的劳动称为剩余劳动。工人的剩余劳动不为工人自己形成任何价值。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第四章,54,剩余价值率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率有提高的趋势。2、剩余价值量 剩余价值量M=mV 即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量的乘积。 剩余价值量决定于: 第一,剩余价值率; 第二,可变资本的量,第四章,55,五、剩余价值规律,1、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与决定性动机,就是无限追求剩余价值。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马克思,第四章,56,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

24、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第一、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 第二、它体现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第三、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趋势。,第四章,57,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提高剩余价值率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有两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四章,58,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 在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一定情况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工作日,第四章,59,2、工作日长度的决定,工作日的

25、下限:不能等于必要劳动时间;工作日的上限:生理界限; 社会道德界限。 工作日决定于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斗争力量对比。“在平等的权力之间,力量就起决定作用” 1886.5.1 芝加哥 20 万人大罢工,争取 8 小时工作制。,第四章,60,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第四章,61,2、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要靠降低劳动力价值,即劳动力再生产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再生产必需的生活资料生产及与之有关的各个部

26、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力价值才能降低。 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社会生产各部门普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第四章,62,第四章,63,3、超额剩余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在每个个别资本直接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额外价值。,社会价值个别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第四章,64,4、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 相对剩余价值 这是因为,当个别企业提高生产率从而得到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时,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并未增加,所以,工人在一天中必要劳

27、动时间相对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第四章,65,5、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向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转化,当个别企业采取的新技术在社会上应用普及后,社会上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个别价值都趋同了。那么,原采取新技术的企业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就成为新的社会价值,因而超额剩余价值消失。 但由于生产产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从而产生了相对剩余价值。,第四章,66,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 价值生产的关系,(1)两者的联系表现在:第一,两者本质上都是靠增加雇佣工 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 价值。 第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 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 余价

28、值生产的起点。,第四章,67,(2)两者的区别表现在:第一,概念不同。第二,两种生产方法的物质基础不同。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可以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要以生产技术条件的变革为基础。 第三,两种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 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第四章,68,一、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工资: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或者说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资却表现为“劳动的全部报酬”。因而,在西方经济学中也把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第四章,69,2、为什么工资不是“劳动的价格”,(1)如果劳动是商品,那么它

29、在市场上出卖以前,就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商品存在。而事实上,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 (2)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货币所有者就应该支付给劳动者全部劳动的报酬。这样,货币所有者就得不到剩余价值了,等于白辛苦; (3)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第四章,70,3、劳动力价值表现为工资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原始社会解体后的各个社会形态里,劳动者的劳动都分为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两部分。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收入表现为工资,把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第四章,71,二、工资的基本形式,工资的基本形式: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1、计时工资:按照工人的

30、劳动时间计算的工资。可以按照小时、日、周、月等单位来计算。劳动价格:单位时间(1小时)劳动获得的工资数量。劳动价格 = 劳动力日价值 / 日工作时数劳动价格这一概念更加准确地计量了工人劳动所得到的报酬。劳动价格的下降会迫使工人付出更多的劳动量。,第四章,72,2、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计件工资之所以能广泛流行起来,是因为:(1)资本家可以通过规定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监督工人的劳动,榨取更多的剩余劳动;(2)资本家还可以用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尺度,规定生产产品的单价,从而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增

31、加剩余劳动;(3)还可以借口产品质量不合格来克扣工人的工资。,第四章,73,三、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绝对工资与相对工资,1、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 实际工资: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的数量。通常实际工资是通过用物价指数对名义工资进行调整计算得出的。,除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外,劳动力价值还有一些派生形式,如奖金、津贴、补助等,其实质都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第四章,74,2、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关系:,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变动是一致的,即实际工资随名义工资提高而提高。 在物价水平提高时,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下降;名义工资虽然也上升,但当上升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时,实际工资仍然下降。,第四章,75,3、绝对工资与相对工资,绝对工资是指工人得到的工资的绝对数额; 相对工资则是指在新创造的价值中,工人得到的数额所占的比例,它反映工资与利润的相对份额。 在工人绝对工资额上升的同时,相对工资有可能下降。 二次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工人工资的变动趋势是,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工人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又趋于下降。,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