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162KB ,
资源ID:306555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065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为本站会员(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综合防灾减灾规划.DOC

1、 广 东省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 2017 2020 年 ) 目 录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 1 (一)十二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 . 1 (二)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 . 5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 6 (一)指导思想 . 7 (二)基本原则 . 7 (三)规划目标 . 8 第三章 主要任务 . 9 (一)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法规制度 . 9 (二)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制机制 . 9 (三)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 9 (四)加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能力建设 . 10 (五)加强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 . 10 (六)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

2、能力建设 . 11 ( 七)健全防灾减灾救灾资金物资保障体系 . 11 (八)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 . 12 (九)发挥市场机制的防灾减灾救灾作用 . 12 (十)加强防灾减灾宣教与科普 . 12 (十一)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 . 13 第四章 重点领域防灾减灾工作 . 14 (一)水利防灾减灾体系 . 14 (二)城乡地震灾害风险防控体系 . 14 (三)海洋综合减灾 . 15 (四)地质灾害搬迁与治理 . 15 (五) 互联网 +气象服务 . 15 (六)交通运输防灾减灾 . 16 (七)电网防灾减灾 . 16 第五章 基础工程 . 17 (一)自然灾害风险调查

3、与评价工程 . 17 (二)隐患治理和灾后恢复重建工程 . 18 (三)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工程 . 18 (四)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程 . 19 (五)自然灾害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 20 (六)巨灾保险分散 巨灾风险工程 . 22 (七)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与科普工程 . 23 第六章 保障措施 . 24 (一)加强组织领导 . 24 (二)完善保 障机制 . 25 (三)加强人才建设 . 25 (四)严格监督检查 . 25 - 1 - 为贯彻 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 和 省 委、 省 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 进一步提高我 省 十三五时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

4、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根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2016-2020年)广 东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和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 , 结合实际 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灾害形势,在 省 委、 省 政府 正确 领导下,全 省 各级各部门深入推进防灾减灾救灾法治建设,不断 健全 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着力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人员装备和基础能力建设,充分发挥 灾害 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积极 支持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极大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

5、生活,较好 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与十一五时期相比,十二五期间, 受灾人口、因灾死亡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倒塌房屋数量分别下降 42%、 41%、 29%、 73%,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防灾减灾救灾 体制机制初步形成 。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灾害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 的灾害应急管理 体制初步建立, 省级及绝大部分市、县 成立减灾委员会,多部门救灾应急联动机制、灾情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效能显著提升。 - 2 - 防灾减灾救灾法 规 体系不断完善 。 深入推进防灾减灾法治化进程, 省政府 出台关于重大气象信息和重要汛情报告、突发

6、事件应急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管理、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等多个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有关部门制定或修订自然灾害救助、抗震救灾、森林防火、农业灾害应对、卫生应急、海洋灾害防御、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处置、地质灾害应急等应急预案,制定消防安全、应急物资储备、专项资金管理、校舍安全、市场保障、应急测绘、应急专业队伍建设、信息报送等规章制度。公安消防、地质、气象、地震 、 海洋与渔业 等领域制定一批行业或地方性标准。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 预 报能力显著提高 。 初步建成由地基、空基、天基相结合覆盖全 省 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系统,建成省、市、县三级

7、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 研发并建立 广东 中小河流水文 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系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地震监测预报基础数据库系统和震后趋势快速研判系统、海洋灾害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海洋渔业专题服务保障系统、重点渔港视频监控系统。建成田间数据采集系统、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以及近岸海洋观测浮标等自动化观测系统。 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进一步加强。 乐昌峡水利枢纽、北江大堤加固 达标工程、珠三角地区五大堤围加固达标工程等重大防洪工程相继建成。中小河流治理累计完成治理河长 3765 公- 3 - 里,完成海堤加固达标 400 公里、水库除险加固 1290 座, 中小河流和水库

8、防洪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建设,实施广 东海洋灾害承灾体调查及隐患分析 、 警戒潮位核定和警戒潮位标尺建设,开展全 省 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有效治理隐患点 9380处 。 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有力有序有效 。 初步建成民政、地质环境、防汛抗旱、交通运输、农业、林业、卫生、测绘、气象、地震、海洋等 防灾减灾应急指挥系统,防灾减灾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建立重要生活必需品和成品粮油应急保供机制,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演练,灾害救援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 省减灾委、民政厅 共启动救灾应急响应 33 次,累计向灾区

9、下拨 省级救灾资金 17.48 亿元,调拨帐篷 1.59万顶、折叠床 3.3万张、棉被 8.24万床、毛毯(毛巾被等) 19.69 万床、衣服 19.58万件(套)等省级救灾物资,共救助受灾群众 1013.82 万人次(新生灾害救助 528.85 万人次,冬春救助 484.97万人次),资助 3.37万户 因灾全倒户恢复重建。 科技对防灾减灾 救灾 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防震减灾应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地震数据实时自动处理软件广泛应用在国家台网和各省台网以及多个援外台网。全力推进三防信息接收保障系统建设,完成全省 21 个地级以上市、 137个县(市、区) 1632 个乡镇(街道)

10、、 251 宗大中型水库、 65- 4 - 支渔政队伍和水文、气象、国土等单位 2397 个终端建设任务,实现了视频会商、督导检查和预报、预警、部署信息实时发布接收。 积极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立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开展了数值模式预报、精 细格点化预报等 35 项核心技术研究。建立 基于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区域天气预报系统( GRAPES) 的 华南精细、短临 和 台风 数值预报模式,并驱动海洋和环境预报等专业模式 。 组建灾后农业恢复生产专家指导组,利用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治、农作物防灾避灾综合栽培、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显著提升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基层防灾减灾 救灾能力 进一步

11、提升 。 5 年来共创建 78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 177个应急避难(护)场所、 全省建有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 281 个,仓储总面积达 6.74 万平方米,实现灾情发生后 5-8 小时内将救灾物资运送至 灾区 。 组建2.6 万 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实现 省 、市、县、镇、村 (居) 五级全覆盖。 成功创建深圳、阳江 2 个首批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 86 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和 159 个省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全省已建成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 21 个。 防灾减灾 救灾 社会 动员能力 不断加 强 。 积极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等主题活动,通过科普展览、风险排查

12、与整治、应急演练、人员培训、仿真体验等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等传播手段,不断推动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 促进城乡居民 防- 5 - 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不断提升 。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促进条例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 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减灾救灾的实施意见。各地成立减灾救灾联合会、 灾害社工服务队或减灾救灾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救灾捐赠,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宣传、灾害应急救助、灾民心理抚慰、灾后重建等工作。全省政策性农房保险 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为 1

13、100 余万农民提供 1200余亿元风险保障(户均 1.1万元),巨灾保险在汕头、韶关、河源 、梅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清远、云浮 10 个试点市顺利落地,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减灾救灾工作格局。 (二)“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 党的十 九大 将 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作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 , 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 我省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作为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14、分,防灾减灾救灾具有十分重要的保 障作用,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是自然灾害多发 频发省份 ,具有自- 6 - 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影响时间长和范围广、造成损失重等特点。近年来,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灾害性天气更加频发多发,加上我省是经济、人口大省,社会经济发展活跃,城市化水平高,各种灾害带来的威胁和损失更大,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愈加明显 。 在自然灾害多发 频 发的严峻形势下,我 省 防灾减灾 救灾 工作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还不够 完善 ,不能完全适应社会治理创新的需要。二是 自然 灾 害防御能力不

15、足,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防御、信息化建设、物资储备、应急装备等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不同程度存在短板,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三是 自然灾害救助综合协调机制不够完善。跨部门信息共享、灾情会商与发布、灾害损失评估等工作机制有待健全。四是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有待提高。防灾减灾科技人才相对匮乏,先进的救灾应急装备配备不足,防灾减灾先进技术应用不到位 。 五是 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渠道和机制亟待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的作用 尚待进一步发挥。 十三五时期,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需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强化科学统筹,

16、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各项能力建设,加快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 二章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 7 - (一) 指导思想 。 全面贯彻党的 十九大 精神 和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认真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 ,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坚持防灾减灾与脱贫攻坚相结

17、合, 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 向 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着力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为加快实现我 省 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 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 基本原则 。 以人为本, 协调 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切实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遵循自然规律,通过减轻灾害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预防为主,综合减灾。 突出灾害风险管理,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防御、宣传教育、社区减灾等基础性工作, 坚持防灾抗灾救灾过程有机统一,强化统筹协调推进灾害管理各领域、全过程工作。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