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献给祖国生日的红旗颂时间:2008 年 1 月 1 日 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 演奏:以色列爱乐乐团 指挥:祖宾?梅塔 在音乐周报2004 年头版头条上,吕其明创作的红旗颂荣登入选“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后 10 年续评作品首管弦乐榜首。最近二十多年来, 红旗颂成为与“梁祝” 、 “黄河”并列在交响乐舞台演出频率最高的中国作品。 交响序曲红旗颂创作于 1956 年春,同年 5 月首演于“上海之春”开幕音乐会。1997 年 6 月,作曲家曾作总谱修订本;最近一次精雕细刻、绘章镂句,复而于 2006 年 6 月,仍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以吕其明管弦乐作品选集重新出版。近半个世纪以来, 红旗颂响彻祖国大
2、江南北,震动全球五洲四海。 作曲家吕其明自述:“这是一部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形象地展现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天安门上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解放了的中国人民热爱祖国,欢庆胜利,无比激动,无比喜悦,无比自豪之情,以及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奋勇向前的进取精神” 。这部红色经典,但凡公演谢幕时,总会赢得如雷贯耳的掌声,许多听众还会情不自禁流2下感动而欣慰的热泪。 该作以第小节为楔引,叙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日,朝霞点燃一团团红光,艳丽之虹越烧越旺,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各族人民手持各色小彩旗,旋即掀起万顷五彩斑斓的波涛。支小号亮出国歌音调,长号、
3、大号、大管和定音鼓、低音弦乐器作积极的和应;木管乐器在高音区发出炫金耀银般激动而喜悦的颤音;小提琴群体则喷洒开流光溢彩的平行七和弦音型,犹如一道彩霞漫天、万众沸腾的壮观图景,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作曲家选定国歌乐汇,为全曲开头与结尾的标识,扣题精当准确,好在由此而引申更为具体所指的通感联想,这一真情实感的状语和鲜活的音乐动态形象,实为亿万人民心灵世界的审美取向。 A与B两个主题复三部曲式结构, A起于第 15 小节处。两支长笛位于高音区,自然要用上置法;而两支双簧管与两支单簧管则用上交置法,使其和声音响更融合;终生踱步铜管和声顺呈丰满,且贯穿国歌要素,正是一轨九州同风天下;小提琴、中提琴、
4、大提琴生气盎然,音韵温暖似春抒情如歌,雕镂怡然可亲的A主题旋律。应该说,此处提炼出自亿万大众血脉相承的肺腑之言,犹如一首无词歌的赞美诗。进而,可闻作曲家基本功力的“独门秘笈” ,如第 21 小节26 小节,有效避免了一般作曲者易犯的通病只看重 D 系方面的色调点染,而采用对称化的美学观处理,更具艺术化的魅力,入第 24 小节采用下属系降级和弦,使人听觉在自然音阶体系中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格调,既获得明朗庄重之美,又具深情亲切的艺术感染力的慰藉;而在第 26 小节中,为对称则运用上属升3级和弦,将原本柔弱的小三和弦化成添重色泽加增力度的华灼音响。 第 55 小节开始,按理应看作“奏鸣曲式的副部主
5、题” 。吕其明本人却说:“这不是奏鸣曲式的副部主题,是有内容的连接部” 。什么内容?这是发自内心对红旗的吟咏,并由此逐渐引出B 。这段音乐立意深刻,尤为二重模仿的片断,仿佛红旗飘扬千家万户人心深处,令人回味无穷。复三部曲式的第二个主题,就是展开形的B 。三连音音群,推动了坚韧不拔勤劳奋斗、生机勃勃的希望征程;而A主题的再现,象征着红旗招展中,人民正向着一个个新的目标高歌勇进的声势。180 小节以后,肢体越来越厚重响亮。从第 266 小节进入的尾声与楔引交相辉映,前后呼应。上声部仍保持原有的六连音群七和弦的喧嚣纷纷而至,清晰翔实的国歌音调在低声部形成强大的基石,管钟新进鸣和,建构震古烁今的辉煌音响,象征万众齐呼:“红旗飘扬祖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