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象征意义【摘要】: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在贡砖技艺文化发展过程中,其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现象种类多样,体系庞杂,点点滴滴渗透在工匠们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的是外显的、可观察的事物或社会关系,它包括信仰行为象征、实物工具象征、言语禁忌象征等;有的是内隐的、不易观察的,是表现在人的意识、思维方面的抽象结构,是隐藏在可观察的文化现象背后、社会成员未能感知的“无意识模式”或“无意识结构” ,它植根于人类的心灵。 【关键词】:临清贡砖烧制技艺;文化象征;造物思想;意义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是一项中国临清一带古老的汉族手工技艺。贡砖的烧造
2、最早始于明永乐初期,这种烧制技艺是山东临清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的独特经验。明初到清末,京城北京大量的营建宫殿、钟鼓楼、城墙和帝王寝陵都是靠临清贡砖来营建的。在北京城,首先是故宫和十三陵,其次还有日坛、天坛、国子监、地坛、月坛,各城门楼、文庙、清东陵和清西陵,到处都有带着“临清”印记的贡砖。据文献资料显示,北京修建皇城所用的贡砖,绝大多数都来自临清烧制。 一 与贡砖烧制相关的寺庙和信仰 临清运河两岸曾经存在很多寺庙道观,这些寺庙道观既是僧徒教民2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又是临清各行各业的工匠们祭祀祈愿的地方,它们构成了临清工匠们的信仰空间。工匠们信仰这些寺庙中的神抵,是因为他
3、们相信这些神抵能为他们祛祸赐福,能够满足他们某种精神的或物质的要求。工匠们在精神上依靠这些寺庙中的神灵,这些寺庙也确实给工匠们提供了精神生活的空间。 在临清贡砖烧制工匠信仰空间中,与运河水运和商业经营活动相关的水神信仰、商业神信仰最为普遍。祭祀水神的金龙四大土庙和天妃庙等寺庙数量多,香火旺盛;祭祀窑神和财神的关帝庙、财神庙等则是众多窑户们顶礼膜拜的场所。 关公财神信仰,在景永祥窑厂办公室内东南角供奉一座太上财神像,奉祀的是武财神关羽。关羽为三国时期人物,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从不为金银财宝所动。后世尊其为“武土” 、 “武圣人” ,被神化为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等具有“全能”法
4、力的神抵。因其忠诚、信义和公正的品德,符合商业道德和诚信原则的要求,烧窑的窑户们也都希望对于贡砖的银两交往能够以诚信为宗旨,公平买卖,不欺诈窑户。商人之间也需要诚信原则进行交易,所以关公化身成为商贾和工匠们共同信奉的公正不阿的保护神。 二 临清贡砖的行业谚语和俗语 “肚大窑门宽,必定出好砖” ,是指贡砖砖窑形状大小以容纳砖的数量为宜,其罐状形胎,土窑的肚子要大,窑门更大,这样烧出的砖,颜色好看,碰墙放出铜音经久耐用,然而将制作好的土砖坯装入窑内,作窑的方法顺序,多人往窑内运砖坯,老师装窑。 3“饺子配酒,越喝越有” 。这句话是贡砖砖窑窑工自我安慰的。发薪以后,窑工们就会买半斤带汤的饺子,买半茶
5、杯老白干酒,配上饺子往板凳上一坐和熟人边聊边喝,自我陶醉。一般都是几个人去小酒馆,也是各喝各的。过去的小酒馆里,一般配有猪头肉、豆腐干、花生米三样菜,就这样窑工们喝酒也买不起菜肴,或是只买一样下酒菜。 “三分做工,七分烧工” 。在贡砖烧制生产工艺中,三分是做工、七分是烧工。匠人称烧窑行业是“火中求财” ,这就奠定了烧工在整个贡砖烧制过程中的地位。为了掌握火的温度准确性,窑工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火候,为了使产品的成品率提高,加大烧工和匠人的责任心,窑主往往采用以出窑的成品率实行分货制和工钱分配。 三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体现的造物思想和文化意义 第一,材尽其用。 手工造物活动必须根据材料的特性来进行
6、,随着物品用途的不同,采用的材料也不会相同,材料是造物的基础。可以说,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周边独特的水土环境资源成就了临清贡砖优良的原材料,优质的“莲花土”和充足的水源。 第二,惜物用物。 中国先民的手工造物思想同爱物惜物的传统一样,带有比较真挚的感情色彩。 “惜物用物”是指广大手工艺人在对物的使用过程中,珍惜物的使用,以延长物的使用寿命,或者拓展物的功能用途,或充分利用当地环保材料做到可持续发展。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的窑匠们在对烧砖的过程中同样表现出对物勤俭节约的美德。自古以来,烧砖取土造成的土坑4都作为养鱼池,临清贡砖砖窑附近的土坑把运河的水引进来之后,变成了养鱼池,取土烧窑与生态养鱼根本不冲突,
7、这样既不浪费土地资源,又做到了生态绿色循环。此外,临清贡砖烧制对窑柴的利用也达到了绿色环保现代水平,本身这些棉柴、玉米和大豆秸秆属于农作物的再利用,烧完窑之后的草木灰变成了耕地里急需的天然化肥,草木灰又可以重新回到土地,给农作物提供必要的天然营养,这样完全达到了能源无污染循环利用。 第三,物以载道。 手工器物是具有文化属性的。文化属性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态、社会活动形式和受众心理表现出来的,大致包括实用性、审美性、象征性等几个方面。手工艺人们对生活有自己执著的追求,对人生的价值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不尚浮华,只是以自己诚实的劳动换取人生价值的实现。在这些大都是自制自用或是定制的器具中,同样表现出一种
8、朴实、严谨的风格,而在朴实之中又流溢出情趣和机巧。柳宗悦在民艺四十年一文中写道:“须留意极其地方的、乡土的、民间的事物,是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的无作为的制品,其中蕴涵着真正的美的法则。 ”民艺品中含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所以造物器物之美属于亲切温润之美。 在研究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中,我们最能感觉到工匠们对物以载道的深刻理解艺品即人品,工匠们精益求精的工艺水平彰显着他们高尚的道德敬业水准。烧造完成的贡砖外表看似简单无奇、朴素简约,但烧制整个过程的工艺环节复杂多变,如若这些能工巧匠不怀揣一颗对得起5行业师傅、对得起传承数百年技艺的敬畏之心,他们怎么可能承受这其中重体力、长时间、超高温等恶劣环境的折磨,所以,临清贡砖身上承载着工匠们的严谨、朴实的文化精神。 作者简介:刘昆(1977-) ,男,汉族,山东聊城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士,聊城大学民俗研究所所长,聊城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学科带头人,讲师,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