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补考”启发,对大学考试制度的几点思考马鹏 丽水学院一,大学的补考制度中国是考试的发祥地。作为一个文化早熟型的国家,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述到夏商周时期。1910 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 11 版“考试”条说:“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据公元前 1115 年的记载) ,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据公元前 2200 年的记载) 。”考试一词由“ 考” 与“试”二字组成,尚书中有“ 试可乃已”、“ 试不可用” ,“ 敷奏以言,明试以功”,“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等记载,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是根据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有关科举的论著
2、而来,而这些论著的说法又是根据尚书的记载而来。 “考”与“试 ”是意义相近的两个概念,皆有考查、检测、考核等多重含义。将“ 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该书考功名篇说:“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试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由此可见,最初 “考”字更侧重于考核政绩的含义,“ 试 ”字更侧重于测度优劣的含义。当“考” 与“试”合为一个词之后,其内涵逐渐演变为特指考查知识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很多考试都是中国独创的,在古代应该是优越于其他国家的,但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考试制度却与欧美国家相差很大。就是
3、邻国的日本教育也比中国先进几十年吧。所谓的补考是指各办学单位为考试不及格或因故未参加考试的学生而举行的考试。“补考”这个词在清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清史稿选举志六:“嗣湖广总督程矞采 等以军务未竣,疏请展限,令凯撤后再行补考”。而所谓的大学补考制度是指学生在大学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对不及格的科目,学校会安排在下一个学期开学的两周前给不及格的同学的一次重新考试的机会,但是不加平时分,就叫做“补考”,如果补考不及格的话,就必须重修,说得难听一点就是留级。重修后在补考不及格的话,很有可能就拿不到毕业证书。不过现在已经放松了许多,只要你修得专业所必须的学分后,仍然可以毕业。二,补考制度在大学盛行我曾经
4、在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3 年第 04 期看过一篇文章叫改革补考制度的探索里面有这么一段话“随着高校连年扩招,部分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进人了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习,成人高校人学的新生质量也不如往年。部分在校生自律性不强, 学习的主动性差,缺乏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因此 ,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学校专业教学的要求 ,达不到专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在严格考风考纪的情况下 ,出现大量不及格现象 ,经过补考,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课程不及格。对大量课程不及格的学生怎么办?如果按照学籍管理的规定,让他们全部退学或者留级,不利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实行学分制或者弹性学制 ,学校目前尚不具备条件” 。我觉得现在这
5、种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扩招学生,扩招“少数名族预科学生” ,使得很多低分学生也可以进入大学特别是专科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良莠不齐,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而参加补考。当然在这里我并没有贬低少数民族学生成绩不好,因为我本身就是读预科过来的,我的成绩也本身就不怎么样,我知道预科学生的基础相对差一点。当然,我也很感谢教育部的“少数民族预科”政策,让我低分也可以圆自己的大学梦。显然和正常招进来的学生相比,我们的成绩排名一般都在班上倒数的。这倒数也并非我们没有好好学习,是因为本身基础比较差,知识结构也比较薄弱。纵观全国来看,一般经济落后的地区非少数民族莫属,自然那些地区的教育也就受到
6、了影响。当然话不能太绝对,也会有人在学校里不好好学的,但这毕竟是少数,因为大家都深知,我们是靠政策进来的,当然只有比别人更加努力,但知识是一个结构,基础往往是很重要的。三,补考制度的缺陷大学里广流传着一句话是“你发现自己考试不好的时候,给老师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你就可能及格了” 。补考的时候,一般老师或者辅导员都会告诉你“打个电话给你挂科的那个老师一下,让他知道你是在努力”其实,说白了就是跟老师求情。那么,我就想了,这样的考试到底有什么意义?当然,我这次也是补考了。补考也不过,现在是重修了,但这样的浪费时间,而且高数又不是我的专业,我根本想不到我学高数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用。补考的时候,一般老师都
7、会提前给你发一张试卷,上面大约有 85%的题目与补考试卷雷同,于是只要背背就可以及格的。其实不仅仅是补考,就是正规的期末考试,老师也会提前把一些卷子复印给大家,一般里面的题目就是要考试的题目,只要背背就行,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大学都这样的。我的高数在今年也挂科了,因为我没有背答案,当然对我来说高数是我最讨厌的一门课程了,特别不喜欢,所以就没有了兴趣学了。但没办法呀,你不喜欢也得学呀,也得努力让自己喜欢上她呀,因为高数是有 1.5 个学分的,必须要达到绩点才行的,你没有选择不学的权力。在学校学生看似有很多的权力,其实真正可以实现的,没几个,因为一不小心就有面临退学或者毕不了业的压力和危险呀,你总不能
8、拿着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吧。你喜欢文学,喜欢心理学,不喜欢高数英语,你就说我不学高数不学英语吧,那行吗?你还要不要四级证书了,要不要毕业了,要不要学位证了?对于像我这样的农村学子,读个大学也不容易呀,里面包含了父母的多少期望啊。所以考试不过就期待补考了,而这样的制度也催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产业” ,比如代考,做假的学生证,贿赂老师,学校的补习机构等等,让一些人乘机发了一笔横财。我认为这样的“产业”应该是学校的一大灾难,让学校变得更加功利化。也让一些学生找到了偷懒不好好学习的理由,因为有时轻而易举就能过,比期末考还轻松。我也是个俗人,也去找老师关于补考的事了。老师给我一张期末考试卷(A) ,说补考
9、就跟这个差不多,只要背背就行。可是在下面背得入流,到真正考试的时候,有些题目就记不住了。补考的卷子就是老师给我卷子的翻版嘛,虽然说有些题目不一样,但都有影子的。只不过改变了数字而已,我就不会做了,那不是很笨的吗?我在做好的试卷指指画画算了一下,大概 60 分不到,结果得了 54 分。我也没有什么怨恨抱怨之类的,做好了重修准备了,只不过对于我重修对我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反而更浪费时间。因为我的专业又不是高数的,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老师都说,分数并不代表一切。可是我想在现行的制度下,想要当一个优秀的学生。分数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有些大学也改革了,但改来改去分数还是改不掉。我想只要有分数存在的地方,都会
10、出现一些不公平和没有用的东西。有时,不管你在怎么的优秀,只要你挂科了,那么所有的“好处”也会永远与你无关,变成熟悉的陌生人。用成绩来区分好生与差生,无可厚非,因为我们国家几千年来就是这样的一个制度。也不光我们国家这样做,其他国家也一样的。不同的是,他们的分数并不是单纯的分数,而是各方面的。考试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书上的,而是包罗万象的。我不懂的是,我们的考试经常都会出现一些没有什么用处的题目,而且往往有标准答案。比如语文的阅读题,经常都会拿一个句子出来,然后告诉你这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或者他的意思之类的。当然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最典型是有一年的高考,阅读理解的题目抽中了当代的一名作家写的文章。高考
11、后,有人让他也来做一下,但让人结舌的是自己写的文章做的却全是错的,因此就有人说以后只要是做试卷的题目就不能录用还健在的作家的作品,真是有点讽刺了。还有数学,最典型的是有一道题目是周立波在“一周立波秀”上说过一道题目,是说小狗的跑步速度是多少,用了 N 分钟跑到 A,在用 N 分钟返回到 B,停留了一段时间在花 N 分钟跑到 A 和 B 的中间,问小狗跑了多少路程。周立波好像说了这么一句 “小狗有病” 。编这些题目的人,是在考脑筋急转弯吗?然而这些问题,在我们书上比比皆是。还有在考试的前几个星期,老师都会发下一些试卷,让会的或者不会的同学都回去背试卷,因为考试的大部分题目都在上面,背好了就行。说
12、到这里我就有话说了,我真的不知道这样的考试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好处。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或者考试会让我们到底学到什么知识,我想应该是锻炼了自己的记忆能力或者背诵能力吧。在上教育学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想你们应该比那些不学习的人有优势,先不说你们学到了什么,至少可以锻炼你们的记忆能力” 。不知道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听出来的却是另一个意思。也许读书,仅仅能锻炼记忆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吧。但是,我想辛辛苦苦的交一个学前的老师,都不愿面对这样的结果吧,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自己的苦劳吧。事实却是如此,我们班有一群白天上课睡觉,周末更疯狂晚上跑到网吧熬夜玩游戏的同学。他们根本没有好好
13、的学习过,迟到或者找理由请假,那是家常便饭。但凭他们进来的时候有点基础,加上花点时间背诵老师发下来的试卷就能轻而易举的过了。但感觉这个“过了”是对老师的一种讽刺,如果是这样过,那不如不设考试制度或者补考制度。老师轻松,学生也没有压力。一举两得,多好啊。因为只要是考试得有人改卷子,这卷子不是一份两份而是几百份几千份的事。也浪费了老师做学术研究的时间了,改下来的卷子一点用处都没有,总不能依照卷子上面的分数就来断定学生的优秀与否吧。还有要找人来出卷子,找人来监考,领导还有巡逻一下有没有作弊的,这花的代价也大了点吧。如果抓到有作弊的同学,还得做一大堆的检讨,或退学或记在档案上,或者开个“大会” ,让其
14、在会上发表“感言” ,让愧疚感跟着他一辈子,或许从此以后他的性格或者一些心理上的东西都会改变,感觉这是一个害人。偶然的作弊,或者是一个意外就把自己的前途给毁了,让他一辈子都台不起头来。我知道作弊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但有时一点小的过错却用整个人生去偿还,难道做领导就没有一点愧疚感,害了人难道还是副如无其事的样子吗?那这样的制度是不是有点太不厚道了。四,大学课程科目设置的缺陷 我只是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讲的,可能有点以偏概全了点吧。我认为现在我们大学所设置的科目,可能有点缺陷。虽然大学是按专业选择课程的,但我觉得我们所学的东西一点也不专业。我比较喜欢文学之类的,但因为之前专业选择的时候,分数达不到,
15、所以没有进成文学院,而选择留在了教育学院。我是准备到学校的时候在转专业的,但我们都知道,大学转专业是一件相当难事,有时也需要点门道的。我想应该有很多学生都是想转专业的,但转成功的寥寥无几。我特别不喜欢高数和英语,可以说他们的存在对我来说那是一种折磨。但没有办法呀,你没有选择不学的权力的,而且英语必须要过四级的。其实,我真的想不到我学英语有什么用,一我又不去外国谋生或者去国外定居,又没有机会结交到什么外国朋友啊什么的,这些都不现实嘛,那学来有什么用呢?为了过四级英语,还得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来背英语单词,或者做英语四级的题目。基本上考试的这几个月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去做别的事,考不过还得重新在来呢,因为
16、不行的话没有证书啊,毕不了业啊。我真的不明白花时间在自己一点也不喜欢的东西上有什么意义,而且有些时间花的也是徒劳的,有时候根本做的是无用功的。而且考研又必须过六级才有资格,说到这里,我真的有点想骂人的冲动,真不知道有些人是不是嫌着没事干。也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一样把外语当做比自己国家的语言还重要的,造成一些人为了能够考取好成绩,拼命学习外语,有些人还把自己的母语给搞忘了。真不知道学出来的英语除了应付考试以外还有什么用,对于那些真正不喜欢英语而且将来肯定不会从事有关英语专业的人。很多人大学英语花很多时间去学的那么辛苦,到最后呢,毕业几年用不到以后,就都全忘记归零了。而且有些事情时间久了就会生疏的,
17、整天花时间来学英语,一点时间也没有留给别的科目,自己曾那么喜欢的科目到最后都变得没有兴趣了,把自己折磨成一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摸样,真的太不值得了,或许就是中国最大的悲哀了,培养出了一个很会听话的学生出来。那么我想,这样的教育应该不叫教育了,而是叫教唆才对。作为一个老师,我想应该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吧。有人说,中国培养出来的人都是“全才”真不为过过啊,喜欢的学,不喜欢的也学,有兴趣的学,没兴趣的也学;老师呢喜欢的教,不喜欢的也教,最后那不是弄得两败俱伤吗?到最后把大家搞得不伦不类。我真的很困惑,为什么不能给我们学生最大的权力呢,真正让我们同学享有自主选择权呢?我想如果我有幸能当上领导的话,那
18、么我会大刀阔斧的改革,至少可以让同学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当然我知道会很艰难或者是一个痴人说梦。五,改革补考制度改革,这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但收获甚微,总感觉所做的小修小补的。当然发展到今天,有些高校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比如说取消补考制度,虽然里面也有点不完善,但也是比较进步了的,我想今后更多的高校应该也要迈出这一步,然后朝着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去。比如最早的应该是 1997 年中国人民大学取消“补考制度” ,团委的张老师在分析补考问题时说:“学了一学期都没能及格,经过短短的假期,有的甚至只是在开学接到补考通知后的几天内,在没有教师、脱离课堂的情况下,再补考竟然就及格了。即使抛
19、开老师送人情分的因素,学生的这种成绩也是虚浮的,因为突击得到的知识毕竟不够扎实,过一段时间,又会“奉还给老师。 ”该校的一位理科学生谈到取消补考制度时,也是一脸的兴奋,说“ 当时班上有挺多议论,因为少了一次补考机会,大家对期末考更重视了。我们是学理科的,功课比较重;如果重修课程很容易冲突,自学又比较吃力,所以只有平时多用功,一次就过关。 ”还有 2001 年的南京大学,2003 年的北京理工大学也取消了补考制度。如果考试不及格,就直接重修,重修次数不定,让同学更好的学到知识。还有一篇改革补考制度的探索认为为了严格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不滑坡, 营造主动、努力、刻苦、向上的学习氛围,以有利于因材
20、施教和个性培养, 有利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为每一个同学提供成长成才的机会 ,必须对补考制度进行改革。学校应该决定 ,对学期考核不及格的课程,废除补考制 ,实行不及格课程重考、重修制。 一按重考、重修分别划定自学自修的期限。我认为这些大学或者这篇文章有对的地方也当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取消补考制度当然是进步,是人心所向,但光只取消是不行的,还有重修,这就有点“治标不治本”了,俗话说“心病还得新药医” ,我们只有找到学生“生病”的来源,然后切除掉,才可能不会再次生病。所以我认为有些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也不是自己的专业的科目,你在怎么重修都没有用的,相当于做一种无用功。我就想,为什么大学就不能让同学选择
21、自己所喜欢的科目来学呢?为什么专业科就不能像公选课一样供大家自由选择呢?我们只有选择喜欢,有兴趣的科目来学习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在对待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为什么就不能单独设置一个班来学习或者考试呢?我们不是经常强调“因材施教”和“个性培养”吗?能够读大学,说明本身应该也有一些出众的地方,或许成绩方面有些人确实不好,但不能就凭这个来断定一个人的好于否,是不公平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有点,老天给我们关一扇窗的同时,也给我们打开另一扇窗。一个大学好于否,就看这个大学怎么去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挖的越深,说明这个大学越有价值。所以补考制度要取消,大学重修制度也要取消掉。还有一些硬性规定的
22、东西也要去除,比如只有过四级才能拿到学位证书,只有英语过六级,才有资格考研等等。说实话,这些规定对另一些不喜欢英语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你喜欢你过,我不喜欢我就不过,凭什么要过四级六级呢?凭什么让我把时间花费在那些毫无用处的东西上呢?这不是在浪费我的时间让我做慢性自杀吗?所以只有进行真正的改革,把一切不适应的东西都改掉了,才能让学生真正释放压力,真正能够学到自己喜欢的科目,真正解放学生的个性。还有一点就是教育部所颁布的一些教育规定,是按照大范围来制定的,是不适用于某一个大学的,它所反映的只是当前这个国家的一种教育水平或者教育发展到的高度,给你只是划定的一个范围。里面的黑黑点点就需要你去完善,去书写。所以有些东西,其实也不一定要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来做,而我们自己的高校应该结合自己的特色,结合学生的整体能力来办学。有些不值得遵守的就不应该遵守,一个好的大学优秀的大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独特的气质。有些东西,其实也不一定要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来做,我认为他们的措施是用来限制大范围的,而我们自己的高校应该结合自己的特色,结合学生的整体能力来办学。有些不值得遵守的就不应该遵守,一个好的大学优秀的大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独特的气质。作者:马鹏 手机:18042370038 联系地址:浙江省丽水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111 邮编: 32300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