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31KB ,
资源ID:3089361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0893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构主义理论在农村小学数学中的作用.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构主义理论在农村小学数学中的作用.doc

1、建构主义理论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 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 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 来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确实为理解学习和学习者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它没有指出我们究竟 该怎样把建构主义学说融于数学教学理论中,具体指导数学教学。这就是我们数学教师特 别是农村数学教师所要探讨的问题。 教师在考虑怎样教数学的同时,首先应考虑教给学生什么,即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不是现成地存在于现实世界,而是学习者的组

2、织活动,那么教师提供的 学习内容就该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而不是“为学生的数学”,教师要教的也就是“学生自己 的数学”。所谓“学生自己的数学”可以理解为就是要学习现实的数学教学,“现实”表达了这 种数学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 、这一数学教育是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学生从现实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 应用于现实中去,课本中的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教材内容 生活化。、这一教育是“实现”的,学生通过这一教育所获得的数学知识不是教师课堂灌输 的数学现成结果,而是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从其熟悉的生活中自己发现和得出结论。 那么农村小学的儿童该怎样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实施教学 呢?首先

3、,学生的现实环境 是我们必须考虑的。比如在教学重量单位时,学生的认知水平就有很大差别,克和千克的 概念大部分学生没有这种观念,有些地方甚至援用旧时的“斤”做单位,那么根据学生的 现实认知水平,建构主义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斤”说起,先认识斤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在 单位上与现代通用单位接轨,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认识1千克就是2斤,然后认识500克 就是1斤,然后再通过掂量买一袋盐,一袋糖来感知。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认知之后,再 通过,亲历活动,体验、建立重量观念,首先是分组搬 10千克一袋的大米,其次是同桌互 抱,体验 30千克左右有多重;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知识,实现教育的目的。 通过学习这样

4、的数学,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建构,促进 知识结构的优化。 新的数学观形成后,学生就会试图用新的观念去重新认识已经积累起来的解题技巧、 方法和规律,把它们纳入刚刚建立起来的认识结构,这是一个反思过程。数学教学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就是加强学生的探究反思。探究反思学习是智能发展的高层表现。加强探究反思主要有两条: 、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探究或反思的任务; 、教师创设发现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由不知到知的体验,让他们在所创设的情 境中暴露思维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平等对话、积极互动的过程。学生探究空间的大小本质上反映的是学生 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自由度。这个自由度显然是由教师决

5、定的。教师通常在教学预设时会 对探究的空间进行初步的设计,但这一设计在实际教学时往往需要做出及时调整。因此, 探究空间的大小应该是有弹性的,即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就要考虑调整探究空间的具体策略。 比如说,一个大的问题后面应该有一些辅助性的小问题,一些小的问题后面应该跟进一个 有助于学生认识升华的反思性问题等。 合适的探究空间首先表现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 的需要、能力设计反思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思考。还要让学生掌握探究学 习的主动权,能够按照个人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从而收获自己的体会,获得相应 的反思结论。 合适的反思空间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我们面

6、对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的探究, 反思能力正处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当学生遇到困惑,出现偏差时,教师的适时介 入、巧妙点拨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要频频发问、不断插话,甚至打断学 生的思维,或者使学生陷入“操作工”的境地。有些问题,如果教师不能给予必要的指导, 学生恐怕不能主动探究出“用同一个标准”进行比较的方法不妨让他们多走逆境,这样引起他们多方面的反思,使他们把自己的活动作为思考的 对象,而不是局限于忙碌的“活动”之中。现在的课堂教学,多半教师是把学生置于“活动” 之中,而不是把他们置于“反思他们的动”之中。“反思”是建构学说在教学实践中的主要体 现,唯有反思,才能控制思维操

7、作,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自己的无认知水平,才能促进数 学观念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 而,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不断推进,学习习惯的培养似乎正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这是一 种很不正常的现象,理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我以为,建构主义不但不排斥良好的学习习惯,反而给传统的学习习惯注入了新的内涵和 要求。下面,笔者择其要,和大家作一交流。 首先是阅读教材的习惯。阅读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这一素质的获得不应仅仅依赖于语文 学科的教学,数学学科同样应担当起相应的职责。然而,有调查显示,小学生普遍缺乏阅 读数学教材的习惯。笔者以为,要改变这一现状,教

8、师应善于把握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有 利时机,加强指导,使学生养成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如,教学新知前,教师可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探索新知;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 生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课后,教师更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系统整理所学数学 知识,再进行相应的练习。 当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教材的方法,将阅读、思考、练习有机结合。比如,学 生能看懂的内容,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不易看懂的内容,可引导学生边阅读边做标记, 以便课堂上进行交流,等等。 其次是善于思辨的习惯。数学是一门思辨的科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更多的理性思维容 量。学生在相互讨论和思辨中学习

9、数学,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使思路得 到开拓,思维品质得到提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于 争论的精神,养成乐于思辨的习惯。 如教学“比例尺的应用”在一节“比例尺的应用”的复习课中,师生合作对比例尺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 了系统的知识网络。这节课本来可以结束,为了能增强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的体验和感受,促进自主建构,让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想法的教学环节。精彩对话,动态 生成,就这样发生了。 生1:老师,我们小组讨论,觉得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图上距离、实际距 离和比例尺。比较容易理解生2:(补充)图上距离就相当于被除数,实际距离相当于除数,比例

10、尺就是它们的商, 根据除法各部分问的关系就可以求了。 生 3:我们发现,图上距离比较小,而实际距离比较大。根据“乘小变小,除小变大” (注:这里的“大”“小”是跟整数l比较的),所以求图上距离用乘法,求实际距离用除 法。 师:图上距离一定比实际距离小吗?(生沉思片刻,小声讨论。) 生1:不一定,比如,很小的零件,画在纸上就得放大,这时的图上距离就会比实 际距离大。 (其余的同学也表示赞同,并继续投入到新一轮的探究中) 生2:我认为我的方法更简单。只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就可以求出要 求的数了。(并且举例说明,例子略。) 师:同学们“发明”了这么多的算法,真了不起! 生3:老师,我有个看

11、法,不知道,可不可以?! (教师和全班同学都关注着他。) 我不是用数学的方法,可我觉得这样节记。根据 图上距离(上面)/实际距离(下面)=比例尺 (后面),我联系社会课,突然想到这么一句话:质量上乘,亲自下厨,后面还要大扫除, 就是说,要吃到质量上乘的菜,就要学会亲自下厨,吃完以后还要大扫除。我们可以这样 记:上乘(求上面的用乘法),下厨(求下面的用除法),大扫除(求后面的用除法)。 在上述片断中,学生们相继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完成了对知识的构建,经常给学 生创设这样的思辨情境,学生的思辨习惯和能力定能得到有效培养。 再次是寻求优解的习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道数学题,并从中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突破固有的 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就像上例那样,学生的解 题方法各有千秋,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得出不同的解法后,还要在比较 中引导学生进行优化,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进行训练,学生寻求优解的习惯自然 就能逐渐养成。 以上,是我对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些片面狭隘的认识,作为一名教育人士,我们还应该更 深层面的去理解建构主义理论,充分运用这一理论来完善我们的教与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