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40KB ,
资源ID:309104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091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以问题引领思维激活思考.DOC)为本站会员(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以问题引领思维激活思考.DOC

1、 以 “问 题 ”引领思维 激活思考 “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谈 浙江省嘉兴桐乡市振东小学 (314500) 陈晓明( 13511318042) 【内容摘要】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是创造的前提 ,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知的欲望,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版 )课程目标首次提出“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凸显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然而, 我们的学生 更擅长 解决问题,而不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这也 折射 出 学生在这一方面能力 的缺失 。 本文旨在从激 问、 惜 问 、 择问三个角度 探索

2、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问题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版 )课程 目标首次提出“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原有关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目标,这显然突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然而,目前的现状是, 我们的课堂很忙碌,教学任务很紧,作业

3、也很多,所以课堂上很多时候 老师 都是直接呈现问 题,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 关注的重点更多的在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关注的重点也在于我如何想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而不在于我心中有什么想法和问题。这 于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 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久而久之,学生也渐渐地提不出问题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老师也越来越注重 学生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我们的课堂 加以落实 呢?笔者就结合课例谈谈 个人的想法和尝试 。 一、 “激”问 教师是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策划意识, 找准 学生学习 关键点,激发学生去发现问

4、题和提出问题 。 譬如 在执教 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时 ,出示 “有一件商品,四月份比三月份 上涨 20%,五月份比四月份 下降 20%,结果 怎么样? ” 学生用假设的策略,假设 100 元或“ 1”,经过计算得到是降 了的,而且下降了 4%。 但有了结论不等于研究就 结束了, 这时如果换一个情境去研究,对于学生的挑战性是不够,于是 就尝试着以这个结论为刺激点,激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研究 了 先 上 涨 20%,再 下 降 20%,结果是 下 降了 的 。你现在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猜想:那要是先下降 20%,再上涨 20%,结果会怎么样 呢 ?该问题是

5、从前一个问题衍生出来的新问题,既可以作为一次巩固练习又是一个有探究价值的好问题。 随后进行第二次探究,学生惊讶地发现先下降 20%再上涨 20%,结果居然也是下降的。这时候学生的心里是兴奋的, 同时又是充满了疑惑的,这又是一个激发学生思考的关键点。 “研究了两次,无论是先涨后降,还是先降后涨, 变化幅度相同的情况下, 跟原价比,结果都是 下 降了的, 此时此刻你 有什么 新的 想法或者问题吗? ”学生疑惑:“怎么都是原来 96%,这个是巧合吗?” 这时候引导学生 通过对比进行 观察: 五月的价格: 1( 1+20%)( 1 20%) =0.96 120% 80% 五月的价格: 1( 1 20%

6、)( 1+20%) =0.96 80% 120% 学生 对比观察发现,先 上涨 20%再 下降 20%,总的变化幅度是 120%的 80%即是三月的 96%,先 下降 20%再 上涨 20%,总的变化幅度是 80%的 120%即三月的 96%,它们是一样的,都下降了 4%,所以不论是先涨再降还是先降再涨,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变化”之中存在着 “不变”。 在学生感悟的这个点上 再一次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你还能 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吗 ?” 有学生 猜想 “有没有涨涨降降回到那个原价呢? ” 这样的问题不一定要在本节课中得到答案,但我认为最大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

7、产生新的问题。 每一个结论的得出,同时又是新的激发点。 结论不等于结束, 在一个结论出来后,老师需要有策划意识,需要创设好问题,顺着情境激发关联问题的想象,不断激发学生的联想产生新的问题。 二、 “惜”问 课堂上,我们需要珍惜来自学生的问题, 不能轻易忽视或否定孩子的提问, 学生 的问题 很可能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别样的精彩。 一次 在执教 “三角形的分类”时, 在探索完三角形的分类之后,学生尝试用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常我们都会用这 样的两个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图) 。 从角的角度看: 从边的角度看: 通常 研究到这儿就差不多结束了, 这时候一个学生 提出 :“老师,

8、能不能把这两张图合并在一起呢?” 当学生 提出这个问题时,我当时 内心也是纠结的 ,主要考虑到课堂时间的紧张,而且 虽然三角形的分类上过很多次,但 这个问题在之前 还真没考虑过 。 可转念一想,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即便没有收获,至少也让他收获了鼓励 ,最后 试着让学生去 展开研究 。 后来学生 们 群策群力,最终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图(如图)。 从这个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三角形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互不包含的三类。同时还可以看出等腰三角形既可以是锐角等腰,也可以是直角等腰和钝角等腰 ,等边三角形又是锐角等腰三角形中一类更特殊的三角形。 该图把三角形角的特征、边的特征清晰地整合在了

9、一起,比 一条条割裂 地讲 来的更清晰,更具整体性。 虽然这个讨论环节花了 较多 时间,但是我认为是有价值的。 当学生有想法时,一定要珍惜来自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和想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想,去思考。老师不能急,急着完成教学任务,有时候需要停一停,听一听,想一想, 只有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可能深入的去想,产生高质量的问题。 当然, 这样的探究也许最终不一定有结论,但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与鼓励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才会更愿意去思考,去发现更多的问题。 三、 “择”问 来自学生的问题往往 是各种各种的, 当学生提出众多问题之后, 老师需要 加以甄别,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

10、式加以解决。 吴雷霞老师一次在 执教“密铺”中,借助生活中的密铺现象认识密铺之后,提出“你想研究密铺的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 “圆怎么密铺?”“梯形怎么密铺?”“哪些图形可以密铺?”“谁最先提出了密 铺?”“多边形怎么密铺?” 在学生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这些四边形都能进行密铺,学生猜想 “是不是任意四边形都能进行密铺呢? ”“任意三角形是不是都能进行密铺呢?” “正多边形是不是都可以密铺?” 学生提出的问题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比较简单的问题或纯知识性的问题,比如说像 “ 谁最先提出了密铺? ” 之类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或者引导学生课后去查阅相关资

11、料找到答案; 第二类是有一定的挑战性,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比如“梯形怎么密铺?” “ 是不是任意四边形都能进行密铺呢? ”“哪些图形 可以密铺?” 这类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吴老师不是 采用一对一式的问答, 而是 把问题抛回给学生, 引发全体学生的共振,激活全体孩子的思维 ;第三类是就目前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 “ 正多边形是不是都可以密铺?”这一类 问题不一定要在课内找到答案 ,留下些悬念,带着一些问题下课也未尝不可 。 当 学生提出 众多问题后, 老师 需要 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的问题 加以甄选,对于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起点一问。” 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就是从根本意义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 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的学生只有敢于提 出 问题,爱提问题,会提问题,积极探求知识的奥秘,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我们 把问题 意识的培养落实在日常的每 一节课中 , 留 给学生主动发问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会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也会不 断 增强 的 。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 2011 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1 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