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农村中小学教育几点探思 内容摘要农村中小学教育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 农村 中小学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方面令人担忧和思考。长期的实践和调研。我作 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切体会到农村中小学教育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在:一、教育资 源匮乏。1、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2、设备设施落后,数量有限,使用率低。3、乡 村学校在负债累累中挣扎。二、师资队伍落后。1、教师结构老龄化,层次不等,知 识老化,缺乏大胆创新意识,不能适应时代发展;2、教师队伍中不良倾向严重,师 生关系恶化,师生交流困难。三、学生受教育的局限性。1、单纯的以学校为主要场 所的单向教育模式,使学生缺少接触、
2、了解、认识、适应社会的机会;2、统考制度 下不合理的奖罚制度,使得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不能很好的加以贯彻执行。鉴于 上述现状,在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逐步 认识克服困难,构建农村中小学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系。一、上下重视。把农 村中小学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以点带面。建立完善中心校的幅射作 用。三、多方合作。各方面都要积极负责,热心赞助。四、师资支援。形成长效机 制。五、城里就读。城里的基础教育要把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列入规划中。如此抓下 去,相信农村中小学教育必将更快发展起来,区域均衡,公平受教育也将 实现,农村中 小学教育真正成为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3、也会实现。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育 教育资源 师资匮乏 学生受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面对 新的形势,由于主 观和客观 等方面的原因。我 们的教育教育 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 内容等却相对滞后, 义务教育 实施二十年来, 农村中小学教育 现状发人深思,素 质教 育的全面实施阻力重重, 难 以快速推进, 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 发展, 远不能适应 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如此代代相 传,相悖于国家的核心利益,将造成 严重的社会危 机!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是发人深思的,在 长期的实践活动与调查活动中,我作 为一 名教育工作者深切意识到农村中小学教育任重而道
4、远。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认真面对 现状,考 虑应对措施。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一、教育资源匮乏 1、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公平 中国农村教育落后实际上是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公平造成的,而背后又是公共 财政 分配不合理带来的。我 们可以看到各部委、各级政府、 银行、电力、交通、税务、工商以 及大企业的办公楼、 宾馆、 饭店都装修得比较豪华,因 为这些机构拥有支配资源的权 力,并利用部门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者能 够从财政分配计划中, 优先得到所需的资金。 所有占有资源权利的机构,可以凭借 这种占有优势进行资金调用,如修建内部 职 工住房、子弟学校、医院、宾馆等,以供自己
5、部 门人员占用。 一些垄断行业通过修建学校,使自己的子女能 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如在工商、- 2 - 税务、 银行、 邮电 、 铁道等垄断部门修建的学校里,大部分学生是内部 职工的子女,这 些学生在毕业以后,又能 轻而易举地进入这些垄断性的行 业就业,从而形成了一个靠 垄断国有资源、 垄断教育机会, 进而垄断就业的利益集团,使他 们在获取社会地位与 财富方面远远超过农村孩子。但是,广大农民不具有占有国有资源的机会,也无力争 取这种垄断资源,在教育 资源的分配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 优先满足,而 农村人 口得到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 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使
6、千百万 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 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 不仅严重阻碍了农村少年儿童智力的提高,而且使 农村青 年在获取个人发展机会方面变得很困难。 由此可见,公共 财政分配不合理,是导致农村教育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就要 求公共财政分配决策者应高度地认识到农民接受教育的重大问题,并且要改革 财政分 配体系,最大限度地改变农 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 2、设备设 施落后,数量有限,使用率低。 目前,90%以上的 农村学校拥有的只是传统的电化教学器材,如收 录机、投影 仪等, 而且 7080 年代的仪器设备居多。由于使用 时间长,损坏多, 实际真正能够使用的仪 器设备是很有限
7、的。前几年,由于乡镇分管教育,教育费 附加拖欠现象严重,学校的 办 学经费缺乏,学校的办学条件尽管有一定的改善,特别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期间, 有了较大的改观,但 电化教学 仪器设备的购置是很有限的。尽管按“ 普九”硬件的标准 要求已达二类或三类标准, 实际上是将陈旧的、 损坏的 仪器设备算在内的。与教材配 套的软件资料,由于管理不善而残缺不全,再加上由于教材的改编, 导致软件资料能 用上的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教 师想使用而无法使用或不能很好地使用, 这是导致 教仪设备使用率低的原因之一;其二是教师对电化教学的效果认识不够,或者尽管有 一定的认识,但有的教 师不会或使用不好而不使用。某些学校
8、尽管购置了微机,建立 了局域网,由于掌握微机的使用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90%以上的教师就不愿意学,即 使学会使用的教师所掌握的用于教学的软件也很有限。 试问,这样下去,如何能推广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其三是有的教师因为学校没有专门的电教场所,而不得不将 设备 搬来搬去,因此怕麻烦而不想使用;其四是多数教师使用投影仪的时候较多,由于 现成 的软件较少,多数情况下是自己制作,由于制作质量差等原因,投影 仪多数时候只是 在公开课上使用。 诸多原因, 导致学校仪器设备资源的 严重浪费,尽管懂得直 观教学 法对学生掌握知识有不可低估的良好影响。 3、乡 村学校在 负债累累中挣扎 一位曾在乡村中学任教的老师
9、说:他在 5 年前就预感到乡村教育的发展,将会 变 得越来越艰难,有可能使很多 农村少年儿童无法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事 实上现在 农村教育出现的巨大断裂与危机已使许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 ,以至不得不离开 学校。 首先,学校的公用经费存在严重不足。如一所 乡镇中学有 500 多名学生,每年收 取各种学杂费共约 4 万多元,当地教育主管部 门就从中拿走一半,据说是“ 管理费”, 剩下的就是学校的办公经费。但是学校的校舍 维修与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支等往往 是巨大的,而且上级主管部 门要求学校达到所谓国家规定的“ 普九标准”,如图书室、 物理、化学等实验室。可是剩下的 经费,是 远远不足以
10、维持这些开支的。但达不到上 级 要求的“普九 标准” ,学校 领导就要受到批评, 这样就给学校带来很大压力。为了应付 上级的普九检查,在 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只好违 心地负债建设。等到 债主找到学- 3 - 校索债,学校就从新学年收取的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 这个镇有一个乡村的民办小学校舍本来可以继续使用,可当地的主管部 门却说这 些小学没有达到“ 普九标准” 。迫于 压力民办小学的校舍不得不拆掉重建,而村里 农民 的收入极其有限,在一时筹集不到资金的情况下,村里只好负债建校舍。等到校舍建 起来后,十几万元的债务就背上了,承担这笔债务的自然是村里的农民。教育行政部 门要求一些小学、中
11、学建成“ 花园式”学校, “园林式” 学校,并 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 普 九标准”,此种做法无异是在加速 乡村小学、中学背上更沉重的 负担。另外,一些学校 还要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检查,一所中学接待上 级检查一年所花的招待费,就得 1 万多元。 据悉,这 个镇上的多所学校都负上了债务,最高的达到 30 多万元,由于是向私人 借的高利贷,每年利息就达 4 万多元。 如此沉重的债务, 给乡村的小学、中学蒙上了一层阴影。一到开学 时期,债主就找 到学校索债,以至校 长、教 师都不得安宁,甚至不得不想 办法外出躲债。 一所乡村民办小学购买的桌椅,已 过了 3 年还没有付钱。一旦债主把学校告上法 庭
12、,而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判决执行的话,那么 这所小学的 处境将更加不堪设想。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还有多少个乡村小学、中学 负上了沉重的债务,这些债务加起 来共有多少个亿?这些负债的学校反映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呢?他们难以承受 高昂的学杂费这些在乡村小学、中学默默地奉献了 10 多年,甚至 30 多年的教师万万 没有想到,在中国进入 21 世纪后,他 们还要面对学校的沉重 负债,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 乡村教育的一大悲哀,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剧。本来新建的乡村小学、中学都是 农民用 血汗钱集资建起来的,按道理 说, 农民的孩子可以轻 松地走进这宽敞、明亮的教室,可 以无忧无虑地去读书,然而更 为沉重的压力
13、很快向贫困农民的孩子压来。首先是学 杂 费一年比一年增多。许多村 镇政府之所以要把学杂费制订得一年比一年多,是有他 们 的意图的。由于农村有的地方相当贫困, 导致经济发 展落后,在 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 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当地政府通过从收取的学杂费中提一部分来发放教师工资,以 弥补财政亏空。从 19891999 年 10 年间, 许多农民的收入 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但 各种摊派却逐年增加。一些地方官员为了爬上更高的位置,不顾农民在贫困中挣扎的 现实,竟然虚报农 民的年收入或工业产值。以一家 5 口人种 3 亩田计算, 这家农户每 年就得交 1000 多元的摊派,即使 这家农户把收获的粮食全部
14、上交,也只能勉强完成摊 派任务。在上交了各种摊派 费用以后, 农民的生活就 变得举步维艰。在 2000 年的新学 期开学,这个镇的 镇政府规 定村办小学每个学生交 257 元、中学 490 元,高中 550 元, 如果家里有 2 个孩子上小学,一个孩子上中学,那么一年下来就得交 2000 多元维持 3 个孩子的读书开支。可想而知,在农民上交了各种摊 派费用以后,很 难拿出这么多钱 让孩子上学。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可悲的场面:一方面是农民用自己的血汗钱修建 校舍,另一方面是学生害怕高昂的学杂费而不敢踏进学校。在众多的收费中, 还有一 项防疫费,每个学生收 5 元,这是当地卫生部门对学生收的体检
15、费,可有些学生反映 从没见过卫生部门来学校搞体检。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学杂费逐年 增加,他们只是被动地按上 级下达的文件办事。其 实 ,既然民 办小学是村民们自己集 资修建的,那么村民们就有 权决定本村小学的收费标准,他们可以按照最有利于自己 孩子上得起学的标准来制订学费。可是在决定民 办小学的收费上,有决定 权的却是当 地政府,他们制订 的收费标 准远远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其目的是把通 过增加学杂 费当作是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而学校也希望能多收学 杂费来偿还债务。在这种- 4 - 情况下,农民不管是否有承受能力,也得接受。 虽然农民应该对收取的学杂费有知情 权,可大多数
16、 农民根本不知道这些学杂费到底用在什么方面去了。因此,在沉重的学 杂费压力下,很多农村孩子在刚读完小学后,就再 难 以跨进中学,在一个几千人的村 子里,已很难看到读到中学毕业的学生。 这些不得不放弃接受教育的 乡村孩子,其年 龄一般处在 10 至 16 岁,他 们将成为 21 世纪被耽误的一代。然而 现在这些失学的孩 子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能接受教育?为什么没有人真正为他们的教育负责?但终 有一天,这个社会将因 为他们不能接受教育,而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谁给乡村学生增加负担? 每当新的学期开始,学生拿到的教材就有十几种,有些是学生根本用不着的。在 这些强行要学生购买而又无用的教材背后,可以
17、发现一个巨大的利益交易,那就是一 些出版部门与当地主管中、小学的教育部 门,把学生当作是一个获取巨额利润的群体。 先是一些出版社出版一些辅导教材,然后由主管教育的部 门把这些辅导教材送到各中、 小学,在新学期开学时, 连同正规教材一卖给学生。据悉,一个小学生上交的课本费里, 就有 30 多元的非教材费。相 对于城市家庭的收入, 这些杂费所带来的压力还能承受。 但对于乡村学生来说, 这种 压力可能会让他们离开学校。而且,有些 课文虽然小学生 必须要学,但在乡村小学里已是形同虚设,如美 术、音 乐。由于美术、音乐老师在乡村 小学极为缺少, 这些课程往往形同摆设。本来,当地的教育部 门应该最大限度保
18、证以 最少的费用, 让每个乡村孩子上得起学,以实现普九的目标,可是他 们的做法与这一 目标并不相符。 二、师资落后 1、教师结构老 龄化, 层次不等,知 识老化,缺乏大胆 创新意识,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广大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 师严重缺额,大多数教师集中在 3040 岁这一 年龄段,有的学校还有 60 余岁的老教师,年青教 师仅 占到 20左右。 这些教师层次不 等,民办 教师、临时代理教师比例很大,正 规师范类 院校 毕业生不多。这些情况在小学 表现得尤为突出。某完全小学,七个教学班, 仅有八名教师,其中代理教 师三名,民 办 教师一名。代教中二位已经 六十余岁(退休多年), 连语文、数
19、学 课本都分不清,上 课的 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他们知 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 专业 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 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常言:“师者,传道、授 业、解惑也!“这样的教师,怎 样传道,如何授业,又怎 样解惑呢?这样的教师结构, 这样的知识层次,质量何以提高, 教育何以发展,跨世 纪的宏 伟蓝图又何以实现?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龄大多超过 20 年,知 识处于停滞状态。教师现在所传授给学 生的还是二十多年前所学的知识, 对现在所推行的新教材难以适应,在具体的教学活 动中只能是“ 照本宣科“ ,“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这 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与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
20、严重脱节! 据全县统计:师资队伍存在少、老、低、流问题。 “少” ,全县教师数量不足,且分布 不均。据 2003 年核编,全县教师总缺额 375 人,全 县共有 临时代教职工 359 人。高中 教师、边远 山区教师,英语教师奇缺,而条件 较好的 县城及周边学校教师又相对拥挤。 “老” ,年 龄老化,在全县 2131 名专任教师中,45 岁以上的有 1016 人,占 总数的 47.7%。 “ 低“ ,整体素 质偏低。老教 师中大多是民办转正,初始学 历低,科班出身少。在 乡下,尤其是小学承担教学重任的除了老教师外,大多是 临时代教,代教中大多是初 中毕业生,素 质更低, 难以胜任教学。 “ 流”
21、,近年来不少骨干教 师想方设法跳槽改行,或 向县城拥挤。据统计 ,全 县共外借教师 111 人,其中外单位借用 49 人。教师的无序流- 5 - 动,使不少学校学科不配套,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造成 师资队伍问题的主要原 因,一是近年来师范院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分配,教 师队 伍得不到补充。二是高中 扩轨 缺教师,用初中教 师顶替,初中又挖小学, 小学只好用临时,层层拔高。三是教 师管理 不力,规章不健全,同吃“ 大锅饭” ,没有形成激励 竞 争机制,挫 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2、教师队伍中不良 倾向严重, 师生关系恶化,师生交流困 难。 “学高 为师,身正 为范“,教 师的一言一行,一 举一动对
22、学生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虽然教师是教育的主 导,学生是学 习和发展的主体,但是师生关系却是整个教学过程 中关键的一环。通过调查表明,教 师队伍中不良倾向 严重,以及 师生关系恶化的原因 除社会大环境以外, 还表现 在: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家长、学生对教师尊敬、 尊重的风尚甚至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弱;第二,教 师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敬 业精神下 降,追求新思想、获取新知识的兴趣锐减,固步自封;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身心发育“ 早熟“,各年 龄阶 段对教师的评价和与教师交流的 需求差异明显,均表 现出较强 的独立性;第四,教 师 自
23、身素质的下降,“ 与世无争,于功 无争,于利无争“ 的传统美德日渐消退,“为人师表“的观念日渐淡化。他 们中有的向学 生索要财物,有的强迫学生 为其进行家务劳动,有的把个人恩怨横加在学生身上,随 意处罚或体罚学生。 这些不良 倾向极大地败坏了师德形象,大大 恶化了师生关系。 三、学生受教育的局限性 1、单纯 的以学校 为主要场所的单向教育模式,使学生缺少接触、了解、 认识、适应 社会的机会。 学校、家庭、社会是广大青少年的生活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 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起主 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而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 育。原因很简单,“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要在社会中生存
24、和 发展“。通过社会教育这一途 径,能够 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能 够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开 阔学生的视野, 发展潜力,丰富课余生活。然而 农村教育却忽视了社会教育这一有机组成部分,只看 到的是学校教育。学生的教育主要依靠学校的培养,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低,文 盲偏多)根本不重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把学校视为“托儿所“,情愿多交钱把未到入 学年龄的子女送到学校,为 了给自己减轻所谓的“ 负担“。总之农村教育中,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不能很好地结合,家庭、社会不能 给学校以大力支持,彼此 间 不能很好地沟通。 2、统 考制度下不合理的 奖罚制度,使得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不能
25、很好的加以 贯 彻执行。 农村教育中, 应试教育仍居主导地位,素 质教育难以推广,涵盖面 过于狭窄。农村 教育部门的领导在素质与能力之间很轻松地划上等号, 认为能力就是素质。在推行素 质教育的过程中只喊口号,而无具体的 实施方案,就把体、音、美作 为素质教育的检验 方案,如果某个学生能跳、能跑、能画、能唱,那么这个学生就是高素质!这样来衡量 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一所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行状况则以统考中语数综合成绩作为 标准,这样 的素质教育还能 继续推行吗? 由于统考制度这一指挥捧,使得 统考成绩成为检验一所学校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 形成了上级主管部门向学校要质量,学校向教 师要质量,教师向学生要
26、质量的怪圈。 统考制度中的弊端亦不少。有的教师竟然能“ 克隆“ 出统考试题,且试题答案与标准答 案一字不差,于是产生了声称有“ 猜题一绝“的某些教 师。最后实行重罚轻奖的“ 激励机- 6 - 制“ ,严重损害了广大教 师的利益,他 们有苦难以言表。 然而,农 村教育中不乏部分目光远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切实探索如何在农 村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但力量薄弱,阻力太大,最终只能“ 中道而崩殂“。 鉴于以上弊端,我们在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 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同时, 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克服弊端,构建 一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育体系。第一,调
27、整现存的农村教育体系 结构,扩 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 规模,拓 宽人才成长的道路;第二, 进一步解放 思想,转变观念, 结合农村现状,减 轻升学压力;第三,调整和改革课程的体系、教材的 编排,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系;第四,加 强教师队伍建 设,提高教 师自身素质;第五,在 农村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扶 贫计划的实施力度, 解决农村中小学失学率逐年加大的恶性循环;第六, 进一步推 进农科教相结合,全面推 进农村教育改革,使农村教育 转变到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这一轨道上来。 思考之一:上下重视。 山区社会经济要发展,一定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位,以
28、提高人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科技素 质。上下 领导要形成共识,重视抓教育。再 困难也要把教育抓上去,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在我 县的一些寄宿制学校,我看到住 宿在校的小学生睡的是地铺;小学生为了把椅子集中给村委会开座谈会使用,竟站着 上课。看到 这一幕,我眼睛遍润,一 阵心酸。我想,制作几 张床铺和几张木头椅子,在 出产木材的山区应该不是一件太难办到的事。就是花 钱也花不了多少钱,为什么就忍 心让小孩受苦呢?说明, 对 教育的重视还不到位。 思考之二:以点带面。 应在教学条件、区位条件比较好的行政村建立中心小学,指 导、带动 附近教学条件较差的行政村小学。教学条件较差的行政村小学可作为中心小 学的
29、分校,只负责小学一年 级、二年 级或三年级的教学,三年 级后集中于中心小学学 习。分校的教师由中心校管理、委派、培 训。根据区位条件,一所中心校下可以设二至 三所分校,有条件的较大的自然村也可以没分校。 这样 ,有利教 师统筹安排和培训、指 导,保证 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儿童就近上学。笔看 认为 ,这是适应山区特点、因地制宜 的办学方式,而不宜采取并校形式办学。并校固然可以保 证教学质量,但不利儿童就 近上学。有的儿童在本村上学都需步行五六公里,并校后在他村就学,路程至远,这对 七八岁的儿童来说是很困难的。 思考之三:多方合作。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家、民族未来,振兴教育,各方面 都要积极负起
30、责任, 热心赞 助。除保 证财政足额拨款外,城里、 乡村都要努力想办法。 要发动市、 县、乡镇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家定点、对口帮困,扶持、 赞助贫困的山区 小学。即便是赠送几本书、几支笔、几 张桌椅,也是一种 难得的赞助。也可以考 虑在城 里发行“发展山区教育彩票“ ,募集山区教育基金,确保山区教育 经费的稳定来源。几年 来,发行“体育彩票“已有成功经验, 发行“ 发展山区教育彩票“,其重要性不 亚于“体育 彩票“ ,完全可以参照 实行。 思考之四:师资支援。 可组织市区、 乡镇小学教师支援山区小学,期限 为一学期或 一年,工资由支援学校发。教育主管部门要给提供师资 支援的学校增加编制,并出台
31、 相关激励政策,把教师支援山区小学作为职称评聘、评奖、 评先进的必备条件之一,形 成规范和制度,常期坚持。 师资培养。 师范院校在中小学 师资培养上支援山区,或 给予 山区中小学定向委培,不收或减收委培费;或鼓励应届毕业生到本省缺少教师的中小 学任教,任教期限三至五年,期满后后允许调到城镇 中小学任教。根据山区 农村中小- 7 - 学缺少教师的状况,各 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将其列入当年毕业生就业计划,动 员、鼓励各院校毕业生应聘。同 时,制定相关待遇政策,使这一做法规范化、持 续化, 以保证山区农村中小学稳定的师资来源。 思考之五:城里就学。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山区中青年大量到城里务工
32、、 经 商,要在政策上鼓励山里人在城里购房安家落户,如有产权住房和职业的,要允 许迁 入户口;要允许在城里务工、 经商者的子女在城里就学(不要以种种理由拒绝农村户口 子女在城里就学),城里的基础教育要把外来子女的教育列在规划中,切 实加以解决。 这是“ 水到渠成“ 、不必投巨资的“造福工程“ ,也是城市 对农 村教育的一种支援形式,使 进城的那部分农村子文能在城里接受比农村好得多的教育。如果城里的教育之 门不给 他们打开,那么,不仅不利于发展农村教育,也有悖“ 义务教育“的“义务“ 之称,不利城 市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 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村教育,国 务院、省、市、县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33、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召开了各种 专门会议,中央 财 政将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 “两免一补”政策的 实施都将使 农村中小学教育迎不新的机遇。作 为教育工作者应从教 学手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方式等方面考 虑教育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如此抓下去,相信山区教育必 有更大成效展现在人们面前。广大 农民富裕了,我 们 的国家就富裕了, 农民的素质提 高了,难 道整个中华民族的素 质还难以提高吗?因此,我们应切实有效地大力发展农 村教育,努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文件(国 发200319 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2、山西省人民政府文件(晋政发200324 号)山西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 作的决定 3、武乡县科技教育局(2001 至 2005 年)各年度基础教育统计分析 4、人民教育出版社,鲁洁著教育社会学 5、人民教育出版社,叶佩华著教育统计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