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槐树移民家谱五1.(河南)黄庄村黄氏碑记 该碑记载:“据黄庄村中黄氏始祖之墓碑记记载,其祖原为李姓,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后改姓为黄,以姓氏名黄家庄,年去家字称黄庄。东苗庄、西苗庄是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迁来定居成村,苗姓较多,以姓氏取名苗庄,村东、村西分为两个村,村东称为东苗庄,村西称西苗庄。年建大队,年队改村,因村委会驻黄庄称黄庄村委会。 ”年月日于河南省南乐县杨村乡黄庄。2.黄氏始祖之墓该碑碑额上书“万世流芳” ,碑身字为“黄氏始祖之墓” ,刻碑时间“清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小阳月朔” 。该碑碑阴上额字为“报本追远” ,碑身碑文记载同黄氏始祖纪念碑碑阴面。 该碑亭位于黄庄村西,坐
2、北面南。左碑为“黄氏始祖纪念碑” ,右碑为“黄氏始祖之墓碑” 。该碑碑额上书“永垂不朽” ,右联“有德者国仰民敬” ,左联“积善者后世孝忠” 。中间字为“黄氏始祖纪念碑” ,左侧字为“附注:始祖墓碑国授古代历史文物保护,国家至宝,风雨久蚀,碑铭损缺,后嗣珍惜敬仰不已,追念本源,故重拟立石,刻原碑铭于后,以后世畅昭矣。 ”“南乐黄庄、长门清丰北张庄、次、三门濮阳黄苏庄仝立。 ”“公元一九九三年元月二十九日岁次癸酉孟春朔” 。该面碑文记载:“始祖旧居洪洞县本李姓也。乃永乐年间迁居南邑,遂改姓黄何哉。想其实祖大避,迁各更姓名既而不免此役,故迁于邑东十一社堤口村者姓赵,迁于邑西一社东吉七者亦姓赵。惟我
3、始祖姓黄,乃守故典不忘之父,没后归宗诚至孝盹笃之心也。世或异之而勿庸异也。“有取义而我始祖既迁以来,支族甚繁,居亦于独迁开州城东苏家庄村今黄苏庄,及后迁清丰北张家也者,没后姓黄不从李也。所以刻铭于石永垂不朽,足见先祖追念本源之志千古不磨。 “后嗣传流姓于据万世常昭矣,是以数十世长门长孙(府学生员) 。 ”“长门清丰北张家,次(不详) 、三濮阳黄苏庄” 。 “清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小阳月朔” 。3.(河南)邵家村邵氏碑记 该碑右侧文字为“时维公元一九九六年冬谷旦” ,左侧文字为“合族仝立” 。中间文字为“邵氏先祖纪念碑” 。邵氏和先祖纪念碑碑文, “盖闻凡事莫为之前虽美而弗彰虽盛而不传况立石以传
4、祖德之事乎,秦汉以前立木为碑,秦汉以降易之以石生而有功德者铭于上,余以为彰先祖之功扬先祖之德非独为彰扬亦为教后裔也。吾邵氏自周至今乃巍巍之望族,历代名贤辈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居庙堂之高者,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者,忧其君,贤达名士有重社稷者,曷可胜数哉,昔者周文王百子,吾始祖乃其一也,封于召,祖以召为采邑,故合召邑为姓焉,祖为周太保巡行南国布文王之政,功盖朝纲,且仁德广布民间。据史载,文王赐驾半副及龙凤旌旗,其享年百四十余无疾而终虎祖佐周厉王,位极卿, 国语载其文邵公谏弭谤 ,史称移公后厉王政事日非,朝野俱怨,国有乱离之危,虎祖数谏,拒纳,为社稷乃昭示天下保太子靖即位,是为宣王,则百废俱兴,政通
5、人和,周之中兴其功居首焉,微斯人民谁与归国,何以安乎。平祖精通兵法深明陈图,辅秦始皇统一华夏,武功策勋,始皇封东陵侯,采邑之民感其兴教屯田之功德,于其告老之时泣送至徐州。汉元帝时信臣祖任河南太守,清正廉明,爱民如子,民称邵父为官者若尽如是天下安能乱乎。悌祖为晋武帝军师,精兵法通奇门,抑钟会之反,为晋之统一其功无匹者。北宋时康节祖世称邵老夫子,天文地理学之博奇门术数研之精时无其右者,且精通经史,文采丰华,易学专著迄今盛传不衰,诗词文赋古今称道,施氏著水浒传首引其诗,足见其才识精辟矣,然其时朝廷昏庸奸谗当权,无意仕途,召亦不仕,惜兮壮哉,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是也。南宋时宏渊祖任大将军,伴驾于杭州
6、,此御金岳功绩卓著,泽祖文章名世,钦点状元。信祖智勇双全,世为宋臣,闻元灭宋,不食而逝。真天道有无其志不易强者骄哉,元世祖念其忠,谥号武烈,赐铁旗杆银香炉以志其墓。明永乐六年,仁祖应召率其长男衷亮祖次男衷义祖,自安徽石易山迁至清丰城北,是为邵圈,历数年,衷义祖又迁于六塔西北,始有邵家村矣,衷义祖遵先人之遗训,广屯田兴教育睦邻族,后子孙昌盛,贤明卓识之士层出不穷,捷登祖曾科武孝廉,平寇驱虏,屡建奇功,宏碧祖奋淹祖文灿祖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尽心力于家乘,功垂后裔,群贤祖乃贡生,终生治学,其弟子贤明至仕者甚众,致使官钦民敬谥“进士出身”赐门匾以旌其德,树旗杆以彰其功。清云祖虽未仕,然桃李满门,漫漫数千
7、载,吾邵氏先祖于社稷之功德尺幅岂能备叙者也,一言以蔽之,其功德同日月悬挂而不堪若失。近代吾邵氏子弟为国驱寇振兴中华功绩卓著与鞠躬尽瘁者难以尽书,恕不备述矣。今吾族念先祖之功德,遵先人之遗训,应族众之意愿,委族中名贤之心力镌先祖之功德于石,以垂式而历来是为记。 ”“时维公元一九九六年孟冬” 。 “百二十三世孙养顺拜撰,百二十二世孙启明校阅” 。4.(河南)前化村田氏祠碑记年月日于河南省内黄县六村乡前化村,该碑碑额上书“万世流传” ,碑身碑文为:“田氏谱系序吾田氏祖籍山西洪洞,自明永乐二年建都于燕,高祖始迁至本地化村生息繁衍,世代相继,迄今已逾六百春秋,昔日中原迭经战乱,屡遭洪灾,吾祖含辛茹苦,夙
8、兴夜寐才辟出可务耕作之庄田,邻村俗称之田坑、田井、田沟、田桥者,实乃吾先人辛勤劳作之遗迹。祖茔原在村西,后更至村东,盖族中人丁盛旺,分而就便故也,相传刘氏姻之田门,故田、刘一家。清嘉庆二十三年村东之太山行宫重修其碑石载,吾十三世祖明伦为一会首,此后五十年吾田氏宗祠始建族谱得叙,一九五年由广风、广孟、祥云、金云、刘明顺等主持重叙家谱,令凤领列书于帐布之上,一九六六年以视为四旧故致毁,后修动嘱彩云、凤礼、凤旭将吾氏辈字录记于布,先后由修动、修生、凤春、进如保存至今,前定二十代,世字为一世祖仲礼、二世祖荣、三世祖景春、四世祖书经、五世至七世祖守崇起、八世祖吉之养嗣续可得大玉明和法广修云凤进,我世属兹
9、土家系日繁,族谱不序恐久而紊,今与四庄吾同族共叙其事,议定自二十一代至三十代之世字为:再思先恩慧培立永振新,此序既定,后人可依此讳祖名识辈分,溯同源虽累世而不紊也。 ”“前化村理事会,田庄理事人田秀聪、田怀保、田金石、田秀志、田丙志、田俊民、田国林、田青连、田国希、田刚信、田合志、田丙朝” , “一九九春立” 。5.(河北)邯郸县西南庄田氏族谱引 家谱犹国史也,国有史则世系传,家有谱则宗派著,所以析本支、序昭穆、别长幼、辨尊卑者系乎。所以贻孙谋而燕翼子者亦系乎此。是何啻国史之世系,厘然礼乐政教制度之为历千百而不紊欤,故曰:“家谱犹国史也” 。我田氏始祖讳盛,原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人,自前明永乐年
10、间迁入邯郸县居城隅西南庄家焉,入城东社八甲民籍。忆我始祖在日,性宽厚,好施予,凡遇贫苦亲邻冠婚丧祭告贷者,辄慨然许之,且不责其酬偿,又施玄帝庙基,路死坟地。家虽不中赀,而慕义恐后,勤俭持家,耕读教子,尔时之称良道善者,合内外而无异辞焉。今虽时称世迁,远而莫稽,而其所载在碑记,流传人口者,犹可想见其为人,远而立茔刻石,纂修宗谱,以垂裕于无穷,迄今三百余年,子子孙孙谁能一日而忘。时大清光绪二十八年岁次壬寅孟春朔日之吉十二世裔孙巨成。6.(河南)温邢固村温王氏一家碑记 年月日于河南省内黄县六村乡温邢固村,温氏祠堂家谱,家谱轴左上角写着“始祖自山西洪洞县枣林村迁于此” 。该碑上书“源远流长” ,碑文记
11、载:“我温氏始祖讳整,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枣林迁至本村,次弟讳令迁滑县今温家村,三弟讳兵留晋侍奉高祖山杰。据王氏祖墓碑记载,两祖东迁时携岳母葛赵氏与婿王温至本村后分居。温居东,王居西,故有温王一家之说。今我温氏繁衍已二十二世,人众返迁,其间十世祖讳忠圣迁汤阴辉泉,现三百余人,十一世祖讳清移居薜村,今一百六十余人,十三世祖讳谕迁太平村,现十余人。另有数户返晋。因战乱年代,族谱散失,今逢盛世,阖族人众,自筹贵金,重修族谱,修茸族茔碑楼,新拟世字,并随国家全面改革之际,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克服重男轻女的封建残余,以二十世起,同男一样填写姓名,以追溯先祖遗德,下传世系不紊。撰文怀兴。温氏阖族同立。公元
12、一九八七年二月十五日农历正月初六。 ”该碑位于村西南,碑文如下:“王氏家谱山西洪洞县枣林村乃余家祖居地也。自永乐建都于燕,高祖王、温高祖母始迁于州西邢固村焉。相传王、温一家,按户当差,所有田产地亩,温氏居东,而王氏居西,二世祖王玉于正德年间重修本村兴国寺,三世祖王彦民于隆庆年间重修焉。四世祖王守玉、五世祖王明、六世祖王世朝于万历年间又重修焉。硕德累善,世世相继,刊之于碑,彰彰可考。以及七世祖,家业浸昌,人丁渐庶,凡此皆祖宗功德,有以致之也,追远报本,故因河地有祖产地十余亩,除分给外,积其所有余者,置石一方,以志木本水源之恩,以溯其渊源,铭载祖德而不忘,序其世系,以垂子孙,勿忘其本,勿紊其序,庶
13、祖德永垂,而世其昌大矣。 ”“大清康熙六十年岁次辛丑孟月朔日立薰沐撰书” 。皇明始祖温公讳整祖妣葛氏之墓(大清乾隆九年十日谷旦) 。7.(河南)胡寨村胡氏碑记 年月日于河南省濮阳县习城乡胡寨村, “我胡氏出自安定,乃大舜之裔,周武王以元姬配胡公满而封于陈,陈亡其后遂以安定为氏,余先世本山西洪洞,实为安定以脉,而后脉派分支累数千万散居天下,我始祖而迁于山东曹州菏泽胡家寨村落焉,我胡氏自前明永乐年间,以澶渊土广人稀诏户部分他省居民稠密之实,我始祖自洪洞兄弟三人同迁澶渊郡,一支居新习庄,一支居兹土,一支不知何处。三支亲疏难辨,宗繁远近易紊,不可考者。我胡氏世居澶渊五百余年,族有十六世孙修碑公勤水源木
14、本之恩修碑公之心人人之心子其无意乎。且乃祖乃父立祠堂列本祖。以明世系,我胡世祖宗在上在旁有凭有依修祠堂,以妥先灵,立碑以洽族情真殊同轨善继善述其在子乎。修碑公向叙与余,余智微才疏自愧不文,欲将先人之来由载在碑记,千万世不至相视如土途人也,云雨是为记” 。 “合族同建” ,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岁次,甲申三月下旬念日” 。始祖胡公讳世荣之墓,胡氏祠堂。进入胡氏祠堂首先看到的是供奉先祖灵位的木制神龛和胡氏先祖灵位。阁楼横联为“永言孝思” ,右联为“水源木本宗祖德” ,左联为“春露秋霜子孙情” 。阁楼上面的横联是“永言孝思” ,右联“念先祖离洪洞单车匹马昔时苦” ,左联“怀世宗居曹州枝繁叶茂今日荣”
15、。 该碑记载:“胡氏始祖明洪武初年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来于濮州红船西北三里许乐其里仁之美建村立业,以姓命名胡家庄已六百余年,其村名延用至今,故名胡庄。 ”8.(河南)东白仓村申氏碑记 年月摄于河南省濮阳市区东白仓村。该碑碑额上书“流芳百世” ,右联“慎终须尽周公礼” ,左联“追远长怀孝子心” ,碑文:“先祖如墓简介:自古传说申氏家族自山西洪洞迁居而来,石碑记载是以西北申家屯分支到东白仓安居乐业,清朝康熙年间,祖始茔地是在本村东北小河记地几亩为茔地,后来经地理指点又移到村北记地五亩八分安葬为茔。只因社会变革不一民情所以,坟墓不能移居,不能各取所有,当时政治所迫,坟头被平,石碑被拉,只有一个大墓被
16、保留至今,九三年国家在此兴建体校,坟地被征建,因此申氏子孙坚强意志,具体行动,把祖茔又迁移七百里河东沿黄河路南侧坟墓保持原序,现立一石碑。 ”“公元一九九三年三月十四日清明节立” 。 “碑人,申云彩、申云霄,申云善” , “于大墓前” , “铭刻” , “主持移墓立” 。清古申氏祖茔之墓,碑记载:“今河南省濮阳市区东白仓村申氏,明朝洪武初年,始祖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广济寺,奉诏迁居直隶大名府魏县申家屯。清康熙中期申家屯侗丰公,因战乱经开州册封卜居今东白仓村东侧。其令会公,为侗丰公孙。侗丰公教孙耕读为本,清雍正初年曾在朝中任吏部侍郎。令会公之茔并祖父大墓迁茔时,令会公墓中曾出土雍正时期铜钱铜器数枚
17、件,十年动乱中已失。碑记也在一九五八年和十年动乱中被盗失。现今祖茔大墓,令会公祖墓,经考证是祖茔所迁,在今村东南马颊河桥南东侧,河道硬化又被乔迁。本申氏排行字自大墓始祖为:侗自令好含永克,万元申存云鸿志,百世文明乐大同,德光祺瑞庆丰昌,隆祥裕泰寿安康。 ”“公元一九九三年古历十月初一日” 。9.(河南)小槐林村申氏碑记 年月日于河南省内黄县二安乡小槐林村,该碑位于小槐林村南一墓区中。该碑碑头上书:“源远流长” ,碑中间字为:“先考申公讳同福暨配张耀新孺人之墓” ,两旁的楹联分别为,左联“终身勤劳传嘉风” ,右联“一生俭朴留典范” ,右侧碑文为“公元一九九五年古历端月十五日” , “一三七一年由
18、洪洞迁往井店乡元卜村,一九四二年由元卜迁往小槐林村”10.(河南)寇家庄寇氏古槐 年月日于河南省濮阳县南关外寇家庄寇家庄古槐。据该村寇家族人讲,原来该村有三株古槐,现只剩下两棵。年代已很久远,听老人们讲,明初从山西洪洞移民到此所植。始祖袁公讳杰纪念碑(碑阳) ,碑额上书“千古流芳” ,右联“玉立克庆永世豪登” ,左联“全民同心宏伟锦程” ,碑身中间字为“始祖袁公讳杰纪念碑” ,“时于公元二年古历正月十七立” , “袁屯村袁氏合族仝立” 。11.(河南)袁屯村袁氏纪念碑该碑碑额上书“千古流芳” ,碑文为“袁氏族谱袁族也,袁氏出汝南而蔓延天下,明成化年间自洪洞迁清邑有袁氏,自此谱为亲见于服,服始于
19、衰而至于缌麻至于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悼如同途人,然视如途人者而不知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以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此谱之所以作也,癸酉岁有怀义、太平二君溯其始祖鳌分兄弟三人,长英公洪洞存祀,次鳌公迁清南永固集,三杰公迁清邑北袁家屯,由始祖一支分为三支,由三支分为数支,前明人文蔚起如康公字安居武职千总庆丰公字太平文登贤书附凤公黉官标柄如终公胶庠领袖,谱虽失传碑尚可考,怀义等又虑于谱失序与合于共议倡为此举进考本宗远稽他支本村支派排列详细,如科公迁郭村,延忠公迁子路坟村,士杰公迁开州里商村,忠公迁固城,春公迁开州白庞楼村,凡系同于莫不编次详细噫,族谱既成,索序于余是为序。 ”“生员朱学海拜撰额,禀生张孝友拜撰文,赞助人克明、庆宽、庆旺、永栓、永丕,主办人立峰、克作、克军、克亮、克飞、庆顺、庆路、永法、永森、永习、永钦,书丹石刻吕明川。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