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麦各生长时期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一、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做好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确保小麦苗全、苗壮和夺取来年丰收的重要保障,对控制小麦多种病虫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小麦播种期主要防治对象:1、土传病害,主要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这些病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多年,在小麦播种后种子开始萌芽时病菌就可以侵染。2、系统侵染病害,主要有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病菌从种子萌发侵入生长点,随小麦植株生长进行系统侵染。穗期表现为害症状。3、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蝼蛄和金针虫,它们在秋苗期和返青后咬食小麦根茎部,造成缺苗断垄。防治措施主要是:1、药剂拌种。在播种前用药拌麦种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
2、最有效的措施。对土传病害如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发生较重的地块,每 10 公斤小麦种子,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 1020 毫升或 2%立克秀 (戊唑醇)湿拌种剂 1015 克,放入容器内,加水 150200 毫升,搅匀混合成糊状,再将种子倒入并充分搅拌,务必使每粒种子都均匀地蘸上药剂,拌后堆闷 34 小时,待种子晾干后即可播种。对地下害虫发生较重地块,可选用 50%辛硫磷拌种,按种子量的 0.2%,即 10 公斤种子用药 20 克,兑水 400600毫升,也可用 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量的 0.3%拌种,拌后堆闷 46 小时便可播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在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同时发生的
3、地块,也可以将以上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进行药剂拌种,可以起到病虫害兼治的作用。2、提倡使用包衣种子。种子包衣是一项把防病、治虫、消毒作为一体的种子处理技术,不仅可以避免病虫为害,并且由于种衣剂中不仅有有利于生产发育的养分、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成分,而且所有包衣的种子还具有发芽、出苗快、生长发育好、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的作用。3、土壤处理。对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每亩可用 3%辛硫磷颗粒剂 23 公斤或 5%毒死蜱颗粒剂 0.82.5 公斤拌干细土 20 公斤于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入土中。也可亩用 50%辛硫磷乳油或 48%毒死蜱乳油 200300 毫升,对水 23 公斤,均匀喷在 30
4、 公斤干细土上,制成毒土施用。4、注意事项。(1) 根据当地病虫生情况,确定用药种类。如果当地小麦苗期虫害发生很轻,病害发生较重,只用杀菌剂拌种即可,不必使用杀虫剂。(2)拌种药剂用量要准确。不能超过规定用量,特别是防治病害的药剂,用量过大容易引起小麦药害。(3) 药剂拌种要注意随拌随播,不可久置。 (4)药剂拌种后,播种深度不宜超过 5 厘米。播种过深影响小麦出苗。(5)要注意安全使用农药,防止人、畜中毒。拌种、播种、土壤处理时要有防护措施。二、苗期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秋播小麦苗期是小麦多种病虫草害的初发期,为来年多种病虫草害发生提供了病虫草源,其发生量与来年发生程度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之后
5、小麦的生长情况,从而影响到来年小麦的收成。因此,秋播小麦苗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关键时期,要特别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应以农业生态控制为主,以地下害虫、根病和杂草为防治重点,运用药剂防治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为明年小麦丰收打下良好基础。小麦苗期的病害主要有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虫害有地下害虫、蚜虫、麦蜘蛛等。其防治方法如下。(1)、农业防治 。提倡运用农业生态控制的方法,建立良好的农田景观生态和麦田生态系统,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预防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加强健身栽培,大力推广精耕细作,足墒、精量、适期播种,增施有机肥,科学灌溉等丰产健身栽培措施,提高小麦自身低于病虫害的能
6、力。(2)、化学药剂防治。小麦锈病 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 3 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面积广,危害最重的一类病害。受害小麦在生长发育期主要病状表现在叶子或秆上出现鲜黄色或红褐色的粉泡状病斑, “条锈成行,叶 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 。在我市主要以叶锈病为主。小麦出苗后 1520 天,选择具有发病条件的麦田进行调查,当病叶率达到 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烯唑醇或三唑酮进行防治,即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1520 克或 20%三唑酮乳油 20-30毫升对水 50 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小麦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片,病情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
7、。从幼苗至成株期皆可发生。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后期散生黑色小点。当小麦田间病叶率达到 15%时,每亩用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50 克或用 12.5%烯唑 醇可湿性粉剂 2030 克或 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125250 克,对水 3050 公斤喷雾防治,喷雾时注意打透植株下部叶片。注意用水量较为关键,同剂量、同一药剂用水量不少于 30 公斤,防治效果明显,时隔 710 天再喷一次,以增强防治效果。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出现褐色病斑或椭圆
8、形病斑,并向上发展,每亩用 20%井冈霉素 40 克或 25戊唑醇水乳剂 50-60 毫升或 45%咪鲜胺水乳剂 5065 毫升对水 50 公斤顺垄喷施。最好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小麦根腐病 苗期 发病,小麦芽鞘和根部变褐色甚至腐烂。发病轻的植株生长细弱,不久枯死;发病严重的幼芽不能出土便枯死。分蘖期病株茎基部出现褐色病斑,叶鞘也变褐腐烂,无效分蘖增多、丛生,严重时幼苗枯死。小麦根腐病易防难治,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株后及时用药治疗。可以在发病初期,选用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7090 克或 25%丙环唑乳油 80100 毫升或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1
9、00150克等药剂加水 40 公斤喷雾防治,隔 7-10 天再喷一次。喷药应喷匀、喷透,使药液充分浸透根、茎。播前选用三唑类杀菌剂拌种,是预防该病的最有效措施。小麦全蚀病 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 12 节。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浸染,出苗后 2030 天是浸染高峰期。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对于过去发生过小麦全蚀病的地块,每亩用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1520 克或 20%三唑酮乳油 120200 毫升或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5070 克对水 4050 公斤,顺垄喷洒幼苗,能显著降低小麦穗期的发病
10、率。麦蚜 又名腻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小麦蚜虫主要集中在小麦背面、叶鞘及心叶处吸取小麦汁液,再加上蚜虫排出的蜜露,落在麦叶片上,严重地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同时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丛矮病等病毒病,造成小麦苗发黄,影响生长。苗期只要每平方米有蚜虫3060 头就要进行防治,每亩可用 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810 克或 10%呲虫啉可湿性粉剂 3040 克对水 30 公斤,于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 4 点以后均匀喷雾。小麦红蜘蛛 危害小麦的有麦 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前者多发生在地势低洼潮湿、水浇地、生长茂密的麦田;后者多发生在地势高或灌溉条件较差的麦田。以成、若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叶上出
11、现细小白点,后麦叶变黄,麦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严重的全株干枯。当麦垄单尺行有虫 200 头或每株有虫 6 头,大部分叶片密布白斑时,即可 施药防治,防治方法以挑治为主,即哪里有虫防治哪里、重点地块重点防治,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还可提高防治效果。防治红蜘蛛最佳药剂为每亩用 1.8%阿维菌素乳油 20 毫升或 15%哒螨灵乳油 5070 毫升加水 3050 公斤喷雾。以下午 34 时施药效果最好。地下害虫 苗期危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 3 种。蝼蛄危害时,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危害时,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则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
12、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仔细观察麦苗的这些被害状,就可以确定麦田出现的是哪种地下害虫。小麦出苗后 30 天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调查,当死苗率达 3%时,立即进行施药防治。撒毒土:每亩用 5%辛硫磷颗粒剂 2 公斤或 3%辛硫磷颗粒剂 34 公斤,对细土 3040公斤,拌匀后开沟施或顺垄撒施后接着划锄覆土,可以有效地防治蛴螬和金针虫;撒毒饵:每亩用 50%辛硫磷乳油2050 克加适量水稀释,拌入 3075 公斤碾碎炒香的米糠或麸皮中制成毒饵于傍晚撒施在田间可以有效防治蝼蛄。苗期草害防治 小麦幼苗期大部分杂草已出土,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差,防治效果非常理想。冬前除草时间一般掌握在小麦 3 叶以后
13、,大约在 11 月中旬至 12 月上旬,但日平均气温低于 5防效差,不宜用药。阔叶杂草每亩可用 10%苯磺隆 10 克或杜邦巨星 1 克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每亩可用6.9%骠马 水剂 100 毫升或 3%世玛油悬剂 20-30 毫升兑水 30公斤喷雾防治。对于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另外,使用除草剂,要严格按推荐剂量用药。三、中期(返青拔节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进入春季,随着气候的转暖,小麦相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阶段,这一阶段是小麦促弱苗转壮、控旺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第二个关键环节。(1)、加强健身栽培预防病虫草害 要把栽培措施与控制病虫草
14、害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行适期划锄、追肥和浇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提高作物对多种病害的抗御能力,适期划锄可铲除杂草提高小麦抗病性。(2)、化学除草 麦田化学除草省工省时省力效果好,应大力推广。由于秋季气温下降早,多数地区未能开展化学除草的地块,要抓住春季防治适期,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采用 15%的噻磺隆、杜邦巨星、10%的苯磺隆等;对禾本科杂草重的可用 6.9%骠马或 3%世玛,茎叶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3)、分期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草技术 小麦返青拔节期是多种病虫混合集中发生的时期。返青拔节期是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和
15、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的危害盛期。防治纹枯病可用 5%井冈霉素每亩 150200 毫升兑水75100 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 1015 天再喷一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 50%辛硫磷每亩 4050 毫升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 1.8%阿维菌素乳油 20 毫升或 15%哒螨灵乳油 5070 毫升加水 3050 公斤喷雾防治。以上病虫草混合发生可采用对路药剂一次混合施药防治。对小麦拔节后低于3的寒流,根据天气 预报,要采取在田间生火提高田间小气候温度的办法进行预防,并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提高小麦抗冻性。四、后期(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生长后期,是
16、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各类病虫害以及干热风的盛发期。这一时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应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根据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小麦“ 一喷三防” 技术在小麦中后期的管理中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实用技术。首次喷药时间在 5 月中旬的小麦扬花灌浆期,依据各种病虫害发生程度,按照防治指标,选用合适药剂,科学进行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在小麦抽穗扬花后,当百穗蚜虫量达到 500 头,锈病病叶率 3%,白粉病病叶率达到 10%,应及时进行喷雾防治。同时在小麦抽穗扬花盛期,也是小麦赤霉病易发时期,若此时有三天以上连阴雨天
17、气,气温在 15以上 时,就会造成大流行。因此这时就可采用“ 杀 虫剂 +杀菌剂+ 叶面肥”的混配模式进行一喷三防。每亩用 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6 克或 5%啶虫脒乳油 30 毫升或4.5%高效 氯氰菊酯 40 毫升,加入 30%戊唑醇悬浮剂 510克或 12.5%烯唑醇 50 克或 85%三氯异氰尿酸 2030 克,并且加入叶面肥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或壳聚糖有机水溶肥料3060 毫升兑水 1530 公斤混合一次性喷雾,不但可以有效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黑穗病等病害和小麦蚜虫、吸浆虫、粘虫等虫害,同时达到防早衰、抗倒伏、防干热风,促进小麦灌浆,提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保证小麦丰产
18、丰收的多重效果。五、贮藏与减损措施小麦实际收获时的产量通常是理论产量的八五折,也就是说,会有 15%的损耗。而到了贮藏阶段,虫吃鼠咬、霉变等也会造成损耗。小麦收获时机不当,贮藏不当,都会影响最终产量。收获和贮藏是麦收的最后一关,也是很重要的一关。稍有闪失,田间的诸多辛苦和付出都白费了。1、适时收获。降低小麦收获期的损耗,关键是小麦成熟度的把握。小麦成熟可以分为乳熟、蜡熟和完熟三个时期。其中蜡熟期又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人工收割的适宜时期是蜡熟末期,此时小麦茎秆叶片已经变黄,穗下节间是黄色,穗下第一节呈微绿色,有 80-90%的籽粒已经变黄、变硬,内部呈蜡质状,含水量在 25%左右。联合收割机收获以完熟初期为宜,此期小麦植株枯死、变脆,籽粒变硬,含水量小于20%。2、及时晾晒。小麦收获后应选择晴朗有风天,迅速晾晒。先晒热晒场或房顶,再摊晒小麦,使麦温达到 4850持续3 小时以上。小麦水分可降至安全贮藏水分 13%以下。为提高杀虫效果,在入库前堆成大堆,热闷 1 小时左右,使麦温保持在 45左右,接着趁 热入仓。注意不可长时间晾晒,以免天气不好使小麦返潮。3、防治杀虫。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是麦蛾、玉米象、谷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