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80KB ,
资源ID:3101201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1012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引进来与走出去.doc)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引进来与走出去.doc

1、引进来与走出去美学家滕守尧认为:审美教育,并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而归根结蒂是培养人的一种有机的和整体的反应方式的教育。这种美术教育思想,早在公元前数百年前,大哲人、教育家柏拉图、孔子、荀子等都有过论述。高中美术教育新的国家标准实际上是对这种教育思想的回归,这一点从倡导快乐教育,以及把美术鉴赏、设计、绘画、雕塑、电脑美术、摄影摄像、书法、篆刻和工艺都纳入大美术概念,就可见一斑。就像著名艺术家豪泽尔在其艺术社会学里提到的那样: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我们知道,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之所以感到审美愉快,是因为他把握到了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这种形

2、式积淀了人的情感和理想,具有特定的社会内容,所以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各种心理能力,使它们处于一种极具自由和和谐的状态。尽管中国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不断的修正,但要在思想和实践层面,真正使蔡元培先生在 1912 年就提出的“美育者,与智育相辅相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审美趣味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是社会生活、民族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成为每个人的想法,显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撇开对美术教育意义和作用的讨论尚未尘埃落定之外,美术教育本身体系内的问题,包括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中传授与引导比例的调整等等,都需要系统性的改革。但美术教育工作并不能因为问题的存在而暂时停顿,相反必须在

3、实际工作中促进教育体系以及对美术教育目的的重新考量。“如何才能教育学生不但用感官,同时结合心灵去感知美?”现有的美术教育资源并不能唤起他们的这种感知能力。通过把新的美术课程资源引入教学实践,对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是在对系统问题思考基础上、在最基础的层面实践新的课程标准。民间艺术的“引进”校外资源被认为是美术课程资源可拓展的三大方向之一。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1994 年公布)中指出:为了确保学生接受艺术学习不仅仅是“接触”的水平,对社区资源的创造性和经常性的是用成为重要的因素。美国把地方管弦乐团和合唱团、戏剧团体和舞剧院、个体职业艺术家、美术馆、博物馆、音乐会和其他各种表演活动等,都纳入学生

4、艺术学习的宽广资源中。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沉淀和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形式,则为中国的美术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4000 多年前,章丘龙山先民就能做出薄如蛋壳的黑陶杯。美术教育家张道一先生认为不管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还是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宗教美术,都是在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或者吸收了民间艺术的营养,所以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的母型。如果说精英文化是父亲的文化,那么民间文化就是母亲的文化,它是母体,是民族的根。因此现代美术教育的资源拓展何不向“民间文化”这个母体寻求突破?在湘西自治州试点的“蒲公英”行动课题,已经证明民间艺术和美术教育的结合是可以成功的。他们把民间的剪纸、编织

5、以及泥塑艺术都带入了课堂。这一方面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传统民艺大多利用当地丰富的特产,就地取材,因此价格低廉。民间艺术不仅仅是美术教育的“工具”,美术教育的社会性可以反应在对其的反作用上。“蒲公英”行动客体的负责人谢丽芳说,让我们的民间艺术在最富生命力的孩子心理扎下种子,比将它们放进博物馆供起来有意义得多。众所周知,目前包括年画、脸谱制作、皮影戏在内的众多民间艺术都处在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而就艺术而言,除了艺术家自身不断进行创作与提升自我境界外,鉴赏者的回馈,也是提升艺术的动力之一。而鉴赏这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则需要教育的方式来熏陶。因此通过把民间艺术引入现代美术教育,可以提升民间艺术

6、的水平以至挽回它们消失的悲剧命运。英国哲学加罗素 1922 年在中西文化比较一文中指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被多次证明是人类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摹仿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同样,中国文化也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而得到发展的。“外引”的根本目的与向内学习的目的一致,都在于兴盛国家。因此对课外美术教育资源的开拓上,既要“拿来”世界各国的,也同时要注意保留我们的民族艺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纵横摆阖”的教育实践宁波地区孕育了 7000 年的河姆渡文明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东风俗,其中颇多可拿来做教

7、学资源。比如作为新娘嫁妆的“十里红妆”,它们集雕刻、堆塑、绘画、贴金、泥金、罩漆等工艺于一身,使宁绍地区传统漆器、雕刻技术的综合体现。浙东民居也独具特色。在开展高中美术教学中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课题中,以宁波原有的乡土资源进行开发与探究,受益非浅。宁波是中国朱金木雕的主产地之一,宁波朱金木雕至今已有 1000 余年历史。其中最有名的“京班体”画面大多取材于戏剧创面,内容题材多取自京剧任务的姿态和服饰;造型古朴生动,刀法浑厚,金彩相间,绚烂富丽。而砖雕和石雕也是造型生动。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

8、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纯粹的课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的足够吸引力,因此为何不以民间艺术为切入点,让他们去探究其中包括的建筑之美、雕刻之美、和谐之美?比如,中国的南北方民居都普遍使用“三雕”(即木雕、砖雕、石雕)为装饰手法。可以让学生分专题进行横向比较,各地运用的手法有怎样的不同?他们更喜欢哪里的风格,为什么?从建筑装饰出发,可以上升到对整个宁波地区建筑风格的发现、研究上。宁波地区的闽剧在结构形式上,一、二进的普通民宅,多采用穿斗式,四、五进的大户宅院则以抬梁式为主。房屋形式以封火硬山为主,采用各种变化的马头墙,厅堂前后廊场做成卷棚轩。而在讲解这些知识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收集宁波民居发展、演

9、变的历史,为什么传统民居都要临水而建?他们会发现早在河姆渡时期,这里的先民就已经学会了搭建二层房屋,底下养牲畜,楼上住人。同时也会发现一个地区的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思想反映在建筑的每一个细部构件上。同时他们的另一个发现是,风水在宁波民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古时这里以水运为主,因此村落多依水而建,绝大多数传统住宅都呈规则方正的合院布局,以迎合风水中“房屋要四周端正整齐,不可尖偏斜”之说,且大部分都有符镇。这种横向性的比较还可以运用在民居艺术的比较上。中国幅员辽阔,民居因各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但浙江、安徽、江西一带的民居建筑风格却比较相似。

10、也可以敦促学生思考这其中的原因,在共同性表面下的差别,以及彼此之间的交融。提倡“田野教育”早在 17 世纪,“现代教育之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就在大教学论的“艺术教学法”一章中,就强调艺术学习“必须从实践去学习”,从“雕刻去学雕刻,从画图去学画图”。这种技术、技能教育论因缺乏相像、理解与创造,很难建立健全审美心理结构,但至少有一点值得借鉴,那就是到实地去观摩“范本”。比如上述提及的雕刻,尤其是建筑,是立体的存在,在平面印刷物上很难体现立体所呈现的美。很多空间抽象能力不好的学生,或许根本无法想象它们的结构、造型。很多艺术品的和谐之美也无法在有限的平面中得到体现。因此要“走

11、出去”。社会学强调“田野调查”,教育中也应该强调“田野教育”。宁波地区保留了很多的明清建筑,为什么不能到现场去上课呢?每一个地区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历史的恩赐,它们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旅行是了解一个人、一个地方最好的方法,黑柳彻子的小说窗边的小豆豆里,所有的教室都是退役后的电车。可以肯定的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不能靠两条腿去亲身体验所有的东西。比如,要分析浙江、安徽以及江西部分地区的建筑风格,就不可能让学生分别赶赴三地进行调查。这时候,网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表现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因此走出去的概念,应该更宽泛的被认为是走出单纯的课堂教学。民间艺术作为教学资源引入美

12、术欣赏课,无疑将是对教师的极大挑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决策,决定了他们首先必须是一个知识库,对民间艺术必须有一定的了解,包括总向上的形成、演变以及横向上的比较、影响,因此不仅要能分析民间艺术的美学价值,还要了解其历史甚至民间的传说故事。同时还要适应这种新的资源引入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影响,从原来的传授者转变成了现有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对既定的研究对象进行探究,在这其中还不能用主观意志去否定学生的思考。因此,在教学资源拓展走出去的情况下,教师本身也要走出去,让自己的视野更宽广,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

13、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

14、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

15、增长。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二、小学

16、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 、民间美术欣赏 、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 、 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 、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 、 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

17、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 、 “竹编” 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 、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 、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

18、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 ,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

19、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 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

20、、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比如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带学生

21、到陶公庙去参观,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了。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

22、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

23、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

24、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 、民间美术欣赏 、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 、 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

25、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 、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 、 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 、 “竹编” 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 、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 、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

26、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 ,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

27、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 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

28、,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

29、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比如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带学生到陶公庙去参观,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了。提高学生色彩感受能力的体会色彩,是职中美术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点所在。现就我在色彩课教学中提高学生感受能力的几点体会分述如下:针对学生实际,讲清色彩原理。职中美术专业学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初学者,色彩知识欠缺,固有色观念牢固,这是教学的最大障碍。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使学生明确大自然中色彩产生的原因。可采用“演示”、“谈话问答”等方法,让学生知道:“光是色彩产生的源泉”,

30、明确“没有光线就没有色彩”的道理。还要让学生明确五彩缤纷的色彩都是光反射的结果。光的特性是能传播、能反射、能折射。客观物体对光既能反射又能吸收;不同物体反射和吸收的色光不同,所呈现出的色彩也就各异。红色物体,只所以是红色,是因为这种物体吸收了其它色光、反射出了红光,这种红色光使我们的视觉产生作用,因此这种物体是红色。其它物体以此类推,其道理相同。至于白色和黑色物体,是由于物体对光全部反射和吸收的结果。搞清这些“光”、“色”关系,就为进一步研究色彩奠定了基础。形象演示,让学生认识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客观存在。由于光线及环境等原因,光源色、环境色往往不是那么的显著,对于色彩经验少的学生,更是不

31、容易发现。这就要有意识地进行演示教学,用比较方便的发光体(如手电筒),蒙上不同的透光色布,照射在底色比较浅的物体上,运用易反光的物体作背景或台面,将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物体放置在上面,使其反光面出现明显的色相变化,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亲眼看到这些色彩的客观存在,明确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是物体色彩的基本因素。运用图示,引导学生理解明暗调子中的色彩因素。素描画是运用线条、明暗、块面塑造形体;色彩画,却是运用色彩塑造形象、表现空间。为使学生了解明暗调子中的色彩成分,可将物体画成剖面图圆形在圆周上分段标出明暗调子的部位,在圆的左上或右上确定一个光源,物体受光情况可由光线到物体表面所成的角度不同来表示。

32、要让学生明确物体不同部位与光线所成的角度不同,它的色彩成分也不同。如高光与光线成直角,它是光源色的直接反射;亮面,与光线成小于九十度大于四十五度的角度,以光源色为主,固有色较少;灰面,与光线成小于四十五度以至平角,光源色少,固有色占主导地位;明暗交界线,光线照不到,环境色影响几乎是零。所以,它的色彩是固有色加深;暗面,已经有少量环境色的影响,它的色彩是固有色加深和环境色;反光面,是环境色的反射;投影,是投影着落面固有色加深和少量的环境色。这样进行图示分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体色彩关系的理性认识。注意生活积累,熟悉条件色的变化规律。就是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要研究色彩的变化。概括地说,

33、要使学生掌握:“物体的色彩是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有机组合,物体的色彩随着所处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具体地说,要使学生明确三个方面:(一)色相、明度、纯度相同的物象,距离我们眼睛越近色感越强,越远则弱;(二)明度相同、距离相同、暖色强、冷色弱;(三)物体色彩对比大的强,反之则弱。有的放矢,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对色彩判断不准的主要原因是不会观察;针对这一问题,要使学生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整体观察。要将光源、对象、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找到物象的色彩关系,把握其基本色调。二是比较观察,就是在把握好大色调的基础上找出物象不同部位的色彩变化。可以从四个方面区别:其一是当色相相同时,比明度、纯度和色性;其二是当明度相同时,在色相、纯度和色性上找差别;其三是当纯度相同时,比色相、明度和冷暖;其四是当色性相同时,比色相明度和纯度;三是素描与色彩相结合。就是既要把物象的色彩和形体紧密结合起来;又要把物象的色彩关系与素描关系结合起来。任何色彩必须依附于具体的形体。离开形体的色彩是不存在的,色彩关系与素描关系是一致的;在此,要注意防止只注意素描关系而陷入“有色的素描”;又要防止只注意色彩而忽略素描关系,缺乏立体感、空间感和质量感,堕入“为色彩而色彩”的境地。四是感觉与理解相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