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勘蘭陽平原相關資料 930629王嵩源整理/台中縣鄉土自然研究學會海岸地形宜蘭的海岸大致可以分為礁溪斷層海岸、宜蘭沖積平原海岸的沙丘和蘇花斷層海岸三段,每一段海岸各有其特色。 一.礁溪斷層海岸 範圍: 由三貂角萊萊鼻到宜蘭縣的頭城,主要是沿著匹亞南構造線向西南方呈直線狀延伸。這條地質上的大斷層構造由北向南構成礁溪斷層崖海岸、蘭陽溪中上游的河谷、一直延伸經過梨山、霧社、直到玉山的北側,幾乎把台灣本島從中央縱切為二,因此在地形上可以稱為中央脊樑谷地。 地形特色: 萊萊鼻南方出露以硬頁沿為主的大桶山層,它的分布一直南延到蘭城附近,這個地層的岩性比較均勻,因此造成的海岸也十分平直,沿岸都有海蝕平台
2、的發育,大里附近尤其廣闊。這一段海岸的方向,與區域性岩層走向接近平行,且與盛行的東北季風方向相同,因此受波浪侵蝕的力量不如基隆、鼻頭角到三貂角之間的海岸劇烈。差異侵蝕在這一地區並不十分劇烈,因此也是岩性因素及斷層因素之外,造成平直海岸的一個原因。大里、大溪、龜山是三個小漁村港灣,這三個地方的海岸都向陸地凹入,凹入的原因是因為當地的地層岩性較弱,或是因為斷層通過,如大溪河口以南到合興村之間,就有兩條斷層通過。 2礁溪海岸山區陡峻,逼近海岸,西北側的山脈是雪山山脈的最北段。整段海岸共有 12 條獨流入海的小溪流,比較重要的支流是大溪川、窖寮溪及梗枋溪等各小溪流的流露都短而水急,而且在河口崖下形成小
3、面積的沖積扇。豆腐岩為斷層海岸的特殊景觀之一。在宜蘭僅見於北關至大溪一帶二.宜蘭沖積平原海岸的沙丘 範圍: 頭城以南到北方澳間的海岸是宜蘭沖積平原的一部份,海岸線附近是沙丘分布的地方,與海岸成平行排列的沙丘與凹地組成一連串的沙丘與溼地。 沙丘的生成: 由於海岸沙丘的生成為陸地、海洋、氣候三者所共同塑造的,因此各項自然營力對沙丘的分布與形態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海岸沙丘的形成有四項基本要素: (1)充分的沙源供給 (2)需產生足以攜帶沙粒的營力 (3)要有安定且坡緩的濱面 (4)合適且足夠的堆積空間 此外,植被、潮汐、風向、沿岸流、降雨量以及人為作用,也同樣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本區主要
4、入海的河川有得子口溪、蘭陽溪以及新城溪等,其上游集水區主要是由經過變質的巨厚泥質所構成的中央山脈(脊樑山脈)及雪山山脈,統稱為中央山脈西翼粘板岩區,因其岩性鬆散、節理發達,亦遭風化崩解,所以在豐盈的逕流水量下,大量的泥沙被以懸浮3(suspension)和掃流(traction)的方式,帶往河口。本區的海岸線形狀因受海蝕影響而成為向西凹陷的弓形海岸,如蘭陽溪溪口一帶,因蘭陽溪沿匹亞南構造線往東北流,其源高流長,沖刷力強,搬運物質極多,故迄今其出口處仍有廣大的河灘地且向海外突出成尖嘴狀三角洲,證明其堆積作用十分旺盛且持續在進行。 由於平原坡降平緩(鐵路線以東,比降為 1/5000),灘面寬闊,故
5、蘭陽溪所挾帶的豐富泥沙,在盛行風的吹拂下,沿海岸線一帶孕育出發達的沙丘,沙丘的分布有往南漸寬的趨勢,高度則多在 20 公尺以下,沙丘大致呈東坡(迎風側)較緩,西坡(背風側 )則較陡的型態。 本區沙丘形成最重要的營力以風最重要,經實驗研究,風速在每秒4-5 公尺時能攜帶沙粒,超過此風速者,以冬季季風佔 47%,夏季季風佔 39%,可見盛行的季節風對本區沙丘的生成和形態,有著重要的影響。整體觀之,本區沙丘的分布與形態因受盛行風向、潮流、沙源、灘面大小等影響,而有由北往南規模逐漸發達的趨勢,其中以利澤地區最為發達,其分布寬度可達 1.5 公里左右,並有 4-5 道沙脊並列,高度最高可達 18 公尺,
6、脊尖則有後背溼地的地形出現。本區的沙丘因為營力作用,大致而言均有前濱較細,而後濱較粗,並往沙丘帶逐漸變細的趨勢。 沙丘分帶與型態 本區沙丘形態依距海的遠近與植物多寡,形成三個分帶: (1)濱灘帶:乃指潮位線至活動沙丘帶前的平坦灘地,不過在高潮線與暴風浪所及的後濱區,常因潮汐或暴風浪衝濺堆積形成的小丘阜,通稱濱堤,但是濱堤沙丘並非長久存在,常受潮位變化較常見於夏季,因夏季盛行風較弱,所形成的波浪常較具建設性,沙粒經沿岸流搬運4與波浪衝濺堆積而形成濱堤。在颱風或冬季強勁東北季風吹襲下,濱堤沙丘會因風蝕及滔蝕作用而低緩或崩解消失。 (2)活動沙丘帶:沙源來自濱灘及濱堤,由風搬運堆積而成,沙丘上常缺乏
7、植被覆蓋,多為新堆積的裸沙丘,屬於不安定的活動沙丘。若沙源充足,仍可繼續堆積成長,反之,則承受風蝕作用形成飛沙,甚而低下形成風蝕窪地。本區在濱線的外圍 30 公尺因設有定沙欄,攔截灘面飛沙,而形成一道 3-4 公尺沿海岸平行的活動沙丘,蜿蜒起伏,此沙丘帶其侵蝕與堆積仍持續消長演替,常因沙量供應多寡、植被生長情況、氣候條件及人為活動的開發利用等因素,使其形態不斷改變。 (3)安定沙丘帶:位於最靠內陸地區,為較早形成的沙丘,已為植被覆蓋,依距海遠近呈灌木喬木林的植生群落分布,這類沙丘的前緣如未妥善保護,遇強風時,也可能在草生地或灌木林覆蓋的缺口產生風蝕窪地,使飛沙內移。如果灌木林帶植被生長的優勢能
8、夠承受由裸沙地區所搬運來的飛沙侵積,則此沙丘帶將持續安定,丘上植物群落趨向終極群落演替,安定沙丘會逐漸向海濱方向擴展。反之,丘上植被如受沙埋沒而枯死,則活動沙丘帶將擴張。一般而言,安定沙丘帶最靠內陸的一部份為飛沙所不及,往往從其丘後邊緣部分會在受侵蝕而後退。本區位於活動沙丘帶後方,聳起約十餘公尺高大的沙丘嶺脊,其上所種植的防風保安林密佈,此道沙丘脊線因安全理由未遭破壞,因此得以保存原貌並延伸整個海岸線,蘭陽溪以南利澤一帶的安定沙丘帶靠內陸大致呈多道並列式的條狀沙丘排列,間有因風蝕吹穿或再次推積,形成圓頂丘或台狀丘群散佈期間,今內陸沙丘則多因人為開墾,沙丘多已被剷平,僅見略為起伏的地貌。 海岸沙
9、丘地形的演變 5蘭陽平原為一沖積扇三角洲平原,故推演早期在本島地殼變動頻繁、沖刷劇烈的環境下,平原漸次堆積,往海面延展,亦即濱線不斷往外挪移,直至今日,在較穩定的環境下,形成目前海岸線的位置,因此現今沿海岸線發育的沙丘都是新期的沙丘。而舊的沙丘在自然環境侵蝕與人為的破壞下,已漸漸被遺平或矮化。 利用大正十五年(1926)日本軍測量署所繪製的地形圖和農林航測所七十三年(1984)相片基本圖加以對比,可以觀察出: 北部地段的沙丘:整體而言要比現在來得高且廣,其形態也較不規則,且多成圓頂狀的小丘散布期間現今的沙丘帶則變得狹小,其餘皆屬緩起伏地。 中部地段的沙丘:明顯的看出沙丘規模比今日來的發達,即在
10、現今的濱海一帶,早期都屬沙丘的範圍,一直到宜蘭河都有沙丘的足跡存在。 南段地段的沙丘:更能顯示出早期沙丘地比現今要來的發達,立澤聚落附近從前有幾條明顯的條狀沙丘,如今則在人為的整地下變成平地。沙丘消失原因 (1)自然方面地質結構:蘭陽平原在地質構造上屬於琉球弧溝系統,其成因乃菲律賓海板塊向北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時,沿途隨地溫梯度逐漸提高溫度,終有一部份熔融成岩漿,沿地殼裂縫上升至琉球弧下,因力量不足穿透島弧,岩漿遂向兩側流布,造成張力,慢慢地將島弧拉開成沖繩海槽此槽谷向西伸展到宜蘭,形成本區的沉降帶。 6沿岸潮流:本區的海岸為蘭陽溪口向外突出的尖嘴狀三角洲地形,此種地形乃表示沿岸潮流流速較快,容
11、易沖蝕沿岸,顯示海蝕作用的影響東北季風與颱風: 冬季的東北季風因與行星風系的東北信風輻合,故風速由為強勁,當經過海面時,不但帶來大量雨水且促使波滔洶湧,向海岸撲打侵蝕。而夏秋的颱風,其所挾帶著狂風暴雨對侵蝕海岸的能力,尤為激烈。而本區平原向東開口,冬季飽受強勁東北季風威脅,夏秋有面臨經常登陸的颱風襲擊,造成海岸後退、沙丘刮蝕等災害。 (2)人文因素 河川土石的超採: 沙丘的沙源為河的輸沙,故人為的河川抽沙利用,便相對減少沙源的補充,由 1991 蘭陽溪每年的輸沙量約 800 萬公噸,而蘭陽溪每年採取砂石的量則高達 900 萬公噸,自然造成河沙注入量不夠、漂沙不足,造成海岸後退和沙丘侵蝕。 蘭陽
12、溪上游的整治:因蘭陽溪上游山勢陡峭,地質脆弱,每遇豪雨則亦發生洪水,故政府致力於水土保持和河川整治,興建河岸護堤和攔沙壩,以防治水患。但是因為攔沙壩能截阻泥沙,而河岸護堤不但使河流無法向兩岸側蝕,且使下雨時地表逕流侵蝕的泥沙無法注入河川,這種情形自然使泥沙的補助量發生不足。 地下水超抽問題:沿海養殖漁業的蓬勃發展,魚塭面積大肆增加,魚塭常抽取地下淡水飼養或混合海水養殖,其抽取地下水養殖面積占總數的 93.9%。這些超抽地下水的現象導致沿海地盤下陷,並有日益惡化的現象,地盤下降的問題以礁溪地區最為嚴重。 綜合上述歸納,推論在早期總使本區地質、海流等自然環境屬侵蝕條件,然在充分河川輸沙的供應下,尚
13、能使堆積和侵蝕間為一均衡的狀態,甚而可向海面延展,形成今日的沖積扇三角洲而今日在7人為作用的強力干預下,正使此均衡之勢遭受破壞,造成侵蝕加劇和海岸後退,進而危及海岸的第一道屏障海岸沙丘,此一屏障消失則是將對沿海一帶人民的生命和財產,構成巨大的威脅。三.蘇花斷層海岸 範圍: 由蘇澳向南延伸到花蓮北方的崇德,也就是北迴鐵路隧道的最南端。地區概況: 台灣東部的斷層海岸以蘇澳、花蓮兩大海港之間的蘇花海岸最為典型,臨海的斷層崖有時竟高出海面千餘公尺,為全球所罕見,尤其是當中的清水斷崖更是形勢險峻,和中部橫貫公路的太魯閣峽谷相互媲美。 蘇花海岸全長約 90 公里,其中蘇澳至烏石鼻一段,具有北部海岸的谷灣型
14、態,岬灣反覆出現,北端的蘇澳灣以建設為台灣東部第一大港蘇澳灣南側之小島嶼因連島沙洲的發育而與本島相連,形成典型的陸連島,連島沙洲與陸連島合稱沙頸岬,當地的居民利用這種優良條件在沙洲北側開闢了南方澳漁港。烏石鼻以南的蘇花海岸是直線型的斷層海岸,陡崖、礫攤成為這裡最普遍的景色。由於斷層的落差大,崖高大致在 300 至 1200 公尺之間。再加上此處的海岸冬季迎東北季風,而夏季有常有颱風侵襲,海蝕作用十分顯著,斷崖下方更形成了幾近垂直的海蝕崖,而其他的海蝕地形也很發達,蘇花公路和北迴鐵路沿崖鑿建,工程艱鉅,下臨浩瀚的太平洋,非常的壯觀。 在南澳溪、和平溪和立霧溪等河流入海處,則因沖積旺盛而形成一連串
15、的沖積三角洲,這些三角洲形成了由蘇澳到花蓮之間較大的村落,包括東澳、南澳、和平、和仁等。 8地形特色 蘇花海岸的特殊地形地質景觀與當地的侵蝕營力如氣候、降雨有關,更與地質構造、岩層性質、冰河期以來的海水面變遷及地殼變動有關。蘇花海岸外形上是沉降形海岸,也稱之為侵蝕後退型海岸,但因為在成因上受了斷層構造的控制,因此全線海崖逼近海水,只有少數河口附近有沖積平原或三角洲的生成。強烈的東北季風、颱風,以及它們帶來的強烈波浪,不斷侵蝕著這一個海岸,在陸地上更增加了劇烈的河水侵蝕以及陡坡的崩塌,因此把陸上的砂石不斷的帶進海底,或是在河口堆積形成了平原。海崖長期受波浪打擊,形成了許多其他的海蝕地形,如海蝕洞
16、、海蝕凹壁、落石堆。蘇澳到南澳附近,區域性地層的走向幾乎與海岸垂直,因此岩層軟弱的不同在遭受差異侵蝕之後,地形上的表現十分明顯,南方澳至東澳之間的烏岩角,以及東澳與南澳間的烏岩鼻,都是堅硬岩石控制生成的突岬地形因此南澳以北海岸的形狀是岩石斷層海岸形成後,再受侵蝕作用而成。這種谷灣的形狀並不足以證實它是沉降性海岸。宜蘭縣境內的重要河川有大溪川、得子口溪、蘭陽溪、新城溪、蘇澳溪、東澳溪、南澳溪、和平溪等。這些河川均源於高山,河短流急,沖刷和淤積作用均極嚴重,河床多廣闊淺平,無顯著河槽。多雨時,洪水量鉅大,以蘭陽溪為例,其實測之比流量(集水區單位面積之流量)為黃河的一百倍以上。 蘭陽溪蘭陽溪原名宜蘭
17、濁水溪,主流長度為公里,是全縣最長、流域面積最大的河川,發源於南湖北山北麓,發源地向東北流,其上游重要支流有馬當溪、逸久溪、米磨登溪及四重溪;中游重要支流有土9場溪、妖狗溪、碼崙溪、梵梵溪、清水溪及粗坑溪;下游重要支流有羅東溪、宜蘭河及冬山河。蘭陽溪的中上游,坡陡水急,河岸切割劇烈,京石搬運旺盛,因為受到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的約東,呈西南東北走向的縱谷。支流都非常短急,在注入主流時,常形成小的的山麓沖積扇。蘭陽溪在牛鬥流出山谷,進入蘭陽平原,從此土石大量堆積,其年平均輸砂量為淡水河的二倍,是本省土壤流失相當嚴重的河川。羅東溪發源於大元山與烏帽山,其上游有番社坑溪與打狗溪,兩溪在四方林附近會合,主
18、流全長為公里。宜蘭河發源於大礁溪山與小礁溪山,上游有大礁溪、小礁溪、五十溪及大湖溪等,其主流長度為里。大、小礁溪於二結村相會,然後在宜蘭市與宜蘭河會合。冬山河主流長度為公里,發源於新寮山,其上游有新寮、舊寮、十三分、安平、照安等溪,會合後名冬山河,其下游地區有濕地,這是因為原本地勢低窪加上海岸沙丘阻擋排水所致。民國年冬山河整治完成改善排水,現在已成為宜蘭縣重的要的觀光遊憩區。其他河川大溪川發源於大溪山與窖寮山,主流長度為公里,於頭城鎮的大溪注入海洋。得子口溪發源於三角崙山與草湳山、在五峰旗地區流入蘭陽平原,主流長度為公里,於頭城鎮的竹安附近先後會合猴洞溪、金面溪、福德溪和武營溪後入海,各溪上游
19、因流經礁溪大斷層,形成瀑布群,為觀光勝地。新城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的大白山,主流長度為公里。其上游為武荖坑溪,向東北流,於新寮與大坑罟之間入海。武荖坑溪以水質清澈聞名,正開發為風景區。蘇澳溪發源於小帽山,主流長度為公里,其支流為白米溪,因山區盛產大理石,河床游積白石而得名。主支流會合後流經蘇澳鎮街區,注入蘇澳港。東澳溪包括東澳北溪和東澳南溪。北溪發源於西帽山,主流長度為公里;南溪發源於楓樹山,主流長度為公里。兩溪於東澳東方入海。10南澳溪發源於大元山附近,主流長度為公里,其上游為南澳北溪與南澳南溪,兩溪於南澳橋下游會合,然後東流入海。和平溪為宜蘭縣南澳鄉與花蓮縣秀林了之界河,發源於南湖東山,主流長
20、度為公里。其上游為和平北溪與和平南溪,會合後名叫和平溪,原名大濁水溪,向下流至本縣漢本與花蓮縣和平之間入每,入海口形成典型的沖積扇平原。往北進入頭城鎮(列舉兩個和大溪川有關的景點)蜜月灣沿濱海公路往宜蘭的方向,進入大溪,在經過大溪國小約五十公尺左側,有一小道緊依一小廟旁,順此小道即可到達蜜月灣。蜜月灣有著美麗的沙灘,是東北角僅次於福隆及鹽寮的沙灘,由於該處離海岸百公尺的地方,海底地形起伏很大,使得這裡常因外海風浪大而激起很大的波浪,浪高常在二、三公尺,偶而高於三公尺,非常適合衝浪活動,為衝浪者夢寐以求的天堂。我國衝浪團體曾多次在此舉辦衝浪比賽。蜜月灣的南北兩側佈滿了岩礁和卵石地形,僅有中央部份
21、是細沙,沙的顏色是黑色的,而且灘上有許多鵝卵石,這和福隆的黃金沙灘不同。因為蜜月灣是大溪川自雪山山脈帶來沙石所堆積,其沙石主要是以經過變質的巨厚泥質岩(大部份以硬頁岩所組成)為主;而福隆沙灘則是雙溪自台灣西部麓山地質區北段之沉積層,沖蝕搬運堆積而來。所以河流上游岩性的不同,使得沙灘的顏色亦隨之改變。沙灘上螃蟹的名字叫魔鬼蟹,有著灰黑斑點的外衣,和沙灘的顏色一模一樣,不仔細瞧還很難發現這具有保護色的螃蟹呢!第二站:鶯石尖鶯石尖離開蜜月灣往回走,路旁左側天后宮的正後方,有一非常突兀的山尖,那就是鶯石尖。上山前從山下好好的端詳一下鶯石尖,待會兒到了尖頂再往回看,看看有何不一樣的感受! 鶯石尖標高公尺,四等三角點,位於大溪至梗枋間之海岸山脈連稜上。彎入大溪,正對蔣公銅像, 循宜一號公路上山後,便可發現兩個登鶯石尖、七兄弟山及窖寮山的登山路線圖。一約在公路公里處(該路之里程數是由陸向海計),另一在明山寺後停車場路旁。圖上均載有登山路徑及往返所須時間。登鶯石尖有兩處登山口,依您的須要可選擇登山的方法:如想步行登山,可選擇第一登山口入山,下山時再循第二登山口出,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