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睢宁高级中学北校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1尊重文本,立足自我发掘作品的意义,提出自己见解考点二: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学目标】1.了解这一考点的考纲要求、题型特点。2.掌握“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方法,规范答题。【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时数】2 课时自主学习【考点解读】这要求考生在把握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求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其中“创作背景”应包括社会时代等大背景,还包括个人遭际等小背景,两者结合则可归纳出文
2、本创作的特定背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揣摩其创作意图。【设问方式】 (见教师用书 P261)【技巧点拨】(1)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2)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干中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联系旧知,调动知识储备,探寻创作背景,解读创作意图。 (3)扩大储备。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命题人肯定不会让考生漫无边际地瞎猜,对考生不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一般会在题千中或通过注释等形式予以交代
3、,这就要求考生不放过命题人给出的每一个信息;对考生应该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出题人则不会在题面上再去多费笔墨,这就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应该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课堂导学要点:掌握“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的方法。一、导入复习二、讲析典题,探讨方法【典题呈现】(一) 、(2009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耕作的诗人张 炜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睢宁高级中学北校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
4、娟 2013-3-32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间。他可以融化在
5、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那是他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决然分开。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
6、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激动。 托尔斯泰的鼻孔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惯于倾听鸟雀以及树木的喧哗,马的喷嚏,还有其他四蹄动物在草丛里奔走的声音。黎明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了田野的声息,空中连夜赶路的鸟儿发出悄然叹息
7、,还有远方的歌手、农妇的呼唤、打鱼人令人费解的长叫他眯着眼睛望向遥远的田野,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个黑黢黢的高大汉子,还有他身旁的人:那个孩子、那个妇人。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有人担来了马奶,原来是头上包着白巾的老妇人用木勺敲响了酸奶桶,她小心的充满溺爱的咕哝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转过身,脚下那双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 他的去世也令人难忘。那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深夜,老人乘一辆马车,抛却了自己的庄园,要奔到更遥远更苍茫的那片土地上去,与贫穷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仅仅走到了一个乡间小站就躺倒了。寒冷的车站上,一个伟大的生命临近了最后一刻。这
8、一刻向我们诠释了诗人的一生。(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 ,有删节)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5 分)【参考答案】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的耕作图长久地吸引了作者,他认为托尔斯泰与土地须叟不可分离的关系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耕作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创造精神。对他的写作态度和方式表示赞美。睢宁高级中学北校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3【考点】本题考查从文章内容
9、和作者观点态度入手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前提是读懂文章内容。【解析】本文始终围绕“耕作”二字描写托尔斯泰的,这两个字既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高度评价,应结合原文内容,从这两个方面作答。方法点拨:从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尤其是文章主题)入手探究作者创作意图是非常重要的探究方法(二) 、 (2008 年江苏卷) 侯银匠 (原文见学生用书 P175 教师用书 P226)备讲例题:小说题为“侯银匠” ,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1、命题分析、思维导学(参考教师用书 P258)2、方法点拨:从作品的艺术特色入手探究作者创作意图(三)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
10、后面问题抉 择郭泉再次踏上家乡的热土,高振田的心情万分愉悦。这次有机会回老家完全是因公出差,公司准备在 A 城筹建分公司。高振田理所当然地被委以重任,公司希望他考察一下 A 城这个市场,掌握并反馈第一手资料。对于公司的委派高振田欣然接受,毕竟他也想为家乡做出点贡献。 高振田伸手叫了辆出租车,地点是提前 预订好房间的 A 城宾馆。路上,出租司机问是不是来 A 城旅游观光的,高振田随口应了句是,眼睛却透 过车 窗张望着街上的风景。 车子突然停了下来,司机摇下玻璃探出 头去问拦车的人到哪里,说的是普通话,拉车的人说到 A 城火车站,说的是 A 城方言,司机说正好顺道,上车吧,那人 问多少钱,司机说十
11、块,那人还道:“ 八块钱,去不去?” 司机抓抓后脑勺说:“上车吧。 ” 他们说的都是 A 城方言。高振田听着打心里觉得舒坦。回家好啊!回家就是好! 来源:高考 试题库A 城宾馆到了,司机赶忙下了车帮高振田把行李搬出来,高振田问:“多少钱,师傅?”司机说四十。 高振田有点诧异,问:“ 请问是怎么算的?”司机指了指车里的里程表,说是按里程走的。 “噢,行,给。 ”高振田掏了四十块钱出来, “谢谢啊,师傅。 ” 出租车绝尘而去,高振田早已 计算了一遍,按照 这个价位,刚才那位拦车的人至少应该付二十块钱方能到火车站,怎么八快 钱就搞定了?是计价方式不一 样, 还是这只是个巧合而已?迈着稍微沉重的步伐,
12、高振田慢慢地走向 A 城宾馆。 晚上,远在公司所在地的家人打来 电话,告 诫他回到家乡应该说 家乡话,以免上当吃亏。高振田似乎有点明白自己为什么需要付四十块钱的出租车费了,但他还是希望这只是个巧合而已,毕竟每一个城市都有它 风景的败笔,高振田 这样安慰自己。 第二天高振田按计划考察分公司的几个选址。忙忙活活就到了傍晚时分,他想吃原汁原味的水煮鱼头,于是就近找了一家大排档,点上一盘, 畅快淋漓地吃了一回。结帐时,打量着衣着光鲜、西装笔挺的高振田,老板问:“ 先生是外地人吧? ”高振田说是来 A 城旅游的,昨天刚到。老板点了点头说:“ 祝您玩得开心。 ” 高振田说:“谢谢,多少钱?”老板坚定地说:
13、“三十。 ”高振田心里颤抖了一下,指着桌上的菜单说:“上面不是 标价十八吗?” “噢,那是以前的价格, 现在鱼涨 价了,很贵的。我现在正准备改一下菜单呢。 ”老板忙解释道。 高振田走出大排档,就近用 A 城方言问了一个家乡人,回答:是十八块钱一盘。高振田心里失落落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宾馆的。 第三天,高振田在考察关于这 一个行业的相关供应商时,偶然看到一大群人正围在马路睢宁高级中学北校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4中间。他走了上去,明白是一场交通事故。肇事车辆及车主呆呆地被围在那里,等候处理。从车牌和车身能看出是外地的私家车
14、。它撞着了一位中年男子。交警正颐指气使地维持着交通秩序。中年男子双手摸着腰部作痛苦状,正在跟其中一个交警用 A 城方言叙述着事发经过并要求肇事车主赔偿医疗费,交警也用方言不停地重复 说:“你放心啦,本地人啦,还能吃亏?” 高振田心情沉重地离开了事故现场。 两天后,公司方面打来电话询问 A 城是否适合开公司。高振田手握着话筒,哼哼 叽叽了半天,硬是吐不出一个字。 (选自微型小说选 刊2006 年 12 期) 三、巩固训练(2010 年高考福建卷) 春风 (教师用书 P218)四、总结归纳五、课外作业1、2012 年江苏卷邮差先生第 4 题(教师用书 P224)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江
15、南好周海亮江南好。江南有桑。桑有纤弱的身子,纤长的颈,纤秀的臂,纤美的足。桑住在小镇,小镇依河而建,小河匍匐逶迤。黄昏时桑提着白裙,踏过长长的石阶。黄昏的河水是粉色的,河面上似乎洒了少女的胭脂。桑慵倦的倒影在河水里轻轻飘摇,桑顾影怀思。桑躲进闺房写字。连毛笔都是纤细的。桑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只鸟歇落树上,悠然地梳理羽毛。桑扔掉笔,趴到窗口,就不动了。桑常常独自发呆,然后,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窗外风景。桑在一个清晨离开小镇,离开温润的江南水乡。一列小船推开薄雾,飘向河的下游。那天桑披着盖头,穿着大红的衣裙。唢呐呜哇呜哇扯开嗓子,两岸挤满着看热闹的人群。人群兴奋并且失落那么婉约多情的
16、桑,竟然嫁到了北方。睢宁高级中学北校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5桑跳下船,掀掉盖头。桑上火车,泪眼婆娑。桑坐上汽车,表情渐渐平静。桑走下汽车,盖头重新披上。唢呐再一次呜哇呜哇地响起,这是北方的唢呐。花轿颤起来了,桑的心一点一点地下沉。从此桑没有再回江南。却不断有银钱、粮食、药材和绸缎从北方运来。那本是江南的绸缎。江南的绸缎绕一个圈子,终又重回江南。桑离开江南一个月,有男人来到小镇。他跳下船,提了衫角,拾级而上。他有俊朗的面孔和隼般的眼神,他有修长的身材和儒雅的微笑。他坐在小院,与桑的父母小声说话。片刻后他抱抱拳,微笑着告辞。他
17、跳上船,船轻轻地晃。他盯着胭脂般的河水,目光被河水击碎。他叹一口气,到船头默默坐下。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却又闪烁出迷人的红。桑住着北方的宅院,神情落寞。当然也笑,笑纹一闪而过,像夜的惊鸟。有时喝下一点点酒,红酒或者花雕,眼神就有了迷离缤纷的色彩。然后,桑将自己关进房间,开始写字。她写,江南好。纸揉成团,又取另一张纸。再写,江南好。再揉成团,再取另一张纸。突然她推开窗户,看午栖的鸟。她开始长久地发呆,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宅内风景。老爷说,想家的话,回去看看吧。桑说,不用了。老爷说,总写这三个字,料你是想家了。桑浅笑不语。笔蘸着浓墨,手腕轻转。三个字跌落纸上,桑只看
18、一眼,便揉成团。旁边堆起纸山,老爷摇摇头,满脸无奈。男人在某个深夜潜入大宅。仍然身材修长,仍然一袭长衫。他提一把匣子枪,从墙头轻轻跃下。他悄悄绕过一棵槐树,就发现自己中了埋伏。他甩手两枪,两个黑衣人应声倒下。他闪转腾挪,似一只凶猛矫健的豹子。后来他打光了子弹,再后来他中了一枪。子弹从下巴钻进去,从后颈穿出来。子弹拖着血丝,镶进宅院的土墙。男人轻呼一声,缓缓倒下。月似银盘,男人俊朗的面孔在月光中微笑。桑倚窗而立。从第一声枪响,桑就倚窗而立。她只看到了墙角的毛竹,她只听到了密集的枪声。枪声戛然而止,她就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她趿了鞋,推开门,走进宅院的深处。她看一眼男人,闭了眼;再看一眼男人,再闭了
19、眼。她的手轻轻滑过男人的后颈,男人的微笑在她的眸子里凝固成永恒。她站起来,往回走。她走得很慢,脚步声充满悲伤。第二天桑死去了。她的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她的饮食和以往完全一样。一切都是那般蹊跷,诡秘万分。老爷请来大夫,两天后大夫得出结论。他说她想死,于是就死了。一个人悲伤到极致,一个人想死到极致,就会死去。这没什么奇怪,所有人都是这样。桑留了遗书。一张宣纸,三个字:江南好。人们就说,桑是太想家了。只有死去的男人,明晓桑的意思。因为他的名字,叫做江南。1.文中对桑的肖像和行为的描写,反映了桑怎样的形象特点?(4分)_2.“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都闪烁出迷人的红” ,试分析这句话的
20、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 (4分)_3.请结合结尾处大夫关于桑的死因的结论,概括本文的主旨。 (6分)_睢宁高级中学北校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64.从表达方式上看,这篇小说并未注重对故事的叙述,而是注重对与人物相关的几个场景的描写,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 (6分)_参考答案:1.(1)外在:纤弱、秀美(2)内在:痴情、内敛(软弱) (每点1分)2.(1)内涵:(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传递出了“他”情感的细腻和热烈(2分) 。(2)作用:为下文男人在北方大院的血战埋下伏笔(1分) ,同时与故事结局悲壮之美相照应(1分) 。3.(1)爱,是信心,是希望,是活着的全部理由和支柱。(2)没有爱的活,是比死更难受的折磨。(3)一个为爱所生的女子因爱死去,这种死是对真挚爱情的捍卫。(4)抨击封建家长制。(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4.(1)作者隐去人物背后的故事,选取几个与人物相关的场景进行描写渲染,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1分) ,同时又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的空间,是小说留白艺术的高超运用。 (2分)(2)这样写使这篇小说实现了小说和散文的完美结合(1分) ,让读者既可以看到具有散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的小说,也可以看到具有小说情节因素的散文,是微型小说创作的突破,别具一格,独具匠心(2分)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