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汝州概述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处淮河流域,北靠嵩山、南依伏牛,北汝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形成“两山夹一川”的槽形地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全市总面积 1573 平方公里,总人口 948 万人,现辖 11 个乡、价镇、5 个街道。1988 年撤临汝县改建汝州市,1993 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县(市)、2001 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2004 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经济管理扩权县(市)、2006 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 (市)。并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市) 、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广播电视工
2、作先进县( 市)、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和河南省卫生城市、河南省文化建设先进县 (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一、汝她自然资源丰富,开采价值巨大 现已探测发现的矿产资源有 46 种,主要有煤炭、铝矾土、水泥灰岩、地热水等。其中,原煤预测储量为 355 亿吨,素有“百里煤海”之称,是全国 50 个重点采煤县(市)之一,年生产能力可达 600 万吨;铝矾土预测储量 43 亿吨,水泥灰岩 115 亿吨,能源、电力、建材、冶金、铸造等行业源头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二、汝州历史文化悠久,珍稀文物众多汝州为仰韶、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历代郡州治所。出土文物中距今 6000 多年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3、,被列为中国 64 件严禁出国展出的国宝,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汝瓷、汝石、汝帖并称“汝州三宝” ,久负盛名。汝瓷位居宋代“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瓷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有“汝窑为魁”之称。千年古刹风穴寺,与白马寺、少林寺、大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 。风穴寺、张公巷窑址、汝州文庙、法行寺塔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源于汝州市的河南曲剧被列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汝州旅游景点遍布,风景引人入胜州主要风景名胜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风穴寺、万古神汤温泉、姊妹连环怪坡、全国唯一的汝瓷博物馆、张公巷北宋官窑遗址等。2008 年,汝州市全面完成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
4、市各项目标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汝州市被评为 2008 年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大红寨省级地质公园实现揭碑开园;怪坡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 AAA 级旅游区;风穴寺景区按国家 AAA 级旅游区达标整治,文庙景区按国家 AA 级旅游区达标整治,汝州的旅游业呈现出万紫千红的喜人局面。四、汝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太澳高速、207 国道、焦柳铁路纵贯南北,南洛高速、洛界公路、侯饭公路、庙洪公路横穿东西,辖区内公路纵横交织、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汝州的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 50 公里,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全市 80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水泥路)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干支结合,四通八
5、达的公路网络。五、汝州城市功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汝州相继建成了城市煤气工程、污水处理厂及现代化通讯网络等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形成了“五横六纵”的道路框架,使建成区面积达到近 3 0 平方公里,市区道路总长度已达到 102 公里。建成了 18 座封闭式垃圾中转站,建设和改造公厕 30 座。目前,城区共有路灯 7010 盏,市区明灯率始终保持 98以上,设施完好率 100。城区各类园林绿地面积达 31381 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 3889 公顷,绿地率 906,绿化覆盖率1255。城镇人口增加,城镇面积由小变大,城市道路由疏变密,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兴旺繁荣,污水和垃圾处理逐步配套,城市承载能力
6、逐步提高,功能日臻完善。六、汝州农业条件较好,农村经济繁荣汝州盛产小麦、玉米、红薯等,优质小麦、优质玉米等主导产品所占的比率逐年提高,为全国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市已形成 20 万亩优质专用小麦、20 万亩优质玉米、20 万亩高淀粉脱毒红薯和 10 万亩瓜果蔬菜基地,2008 年粮食产量达到 4368 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无公害蔬菜、食用菌、林果等产业迅速兴起,农业特色经济优势明显。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的转变,是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和商品猪生产基地,也是河南省瘦肉型猪、商品蛋、肉牛和活绵羊出口基地。思源奶牛养殖场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奶牛养殖基地。汝州市被
7、确定为河南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市、生猪调出大市。猪牛羊肉产量 2008 年达到 68 万吨。培育了河南巨龙淀粉实业有限公司、河南梦想食品有限公司等 10 多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以生产玉米淀粉、小麦面粉和饼干糕点、红薯“三粉”等为主的粮食深加工产业群。提高粮食加工与转化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形成了以粮食为基础、畜牧业为支柱的大农业体系,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七、汝州工业门类齐全,发展前景广阔多年来,汝州工业坚持“工业兴市、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由小到大、由弱渐强,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业,初步形成以新型工业为主导、支柱产业强势推进的发展格局。先后实施高新技术引进
8、战略、工业园战略等,着力发展工业园区、发展工业产业集群等,实现了改革与发展双丰 收,全市的工业经济实现了由低级阶段向产业化阶段的跨越。2008 年,全市新建、续建、扩建工业项目 352 个,其中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 48 个,总投资 110 亿元,已完成投资 56 亿元。培育了天瑞集团、干法水泥、朝川焦化、瑞平煤电、明鑫科技、德源建材、梦想饼干、巨龙淀粉等骨干龙头企业。天瑞集团已发展成为 集铸造、建材、煤炭、电力、旅游为一体的国家大型工业企业和河南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郑铁三佳公司是国内第一家获得轨枕产品设计开发权的生产企业,成为铁道部高速铁路无渣轨枕定点生产基地;天瑞集团铸造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
9、高速机车合金钢铸件生产企业;明鑫科技有限公司被河南省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河南巨龙淀粉实业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知名、中南地区最大的米淀粉生产厂家;梦想食品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最大的饼干生产业,梦想品牌价值进入同类产品第三位。二是积极发展工业园。汝南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了集电力、水泥、焦化、铸造、建材、运输、服务为一体的工业园区框架,此外,城东轻工业园、小屯工业小区、临汝镇工贸小区、城北食品工业园区也已初具规模。八、汝州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成就引人瞩目 多年来,汝州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举办了首届河南曲剧艺术节、全国豫剧票友大赛、汝瓷文化研讨会、华夏摄影大赛、全国毛泽东
10、文艺思想理论研究会、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等全国赛事,建成了怪坡文化苑风景区、全省县级最先进的广播电视演播大厅和全国唯一的汝瓷博物馆;先后获得了全国乡镇企业发展贡献先进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和 “武术之乡” 、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 、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市)、全省文化建设先进县( 市)、全省乡镇企业先进县(市)、省级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等称号。盛世新汝州,明珠正辉煌;巍巍紫气遍中原,勃勃朝气现汝州。古老文明的汝州是一片投资开发的热土,是一方疗养游览的胜地,是一个人居谋业的摇篮,热情、诚信、好客的汝州人民,热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合作开发,共谋
11、发展,打造富裕文明、平安和谐新汝州。第一章 汝州国宝一、彩绘颧鱼石斧图陶缸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1978 年在河南临汝阎村出土。器形为敞口、圆唇、深腹,器高 47厘米、151,327 厘米、底径 195 厘米。器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腹部绘有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或称鸟鱼石斧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分为两个部分。器的左边画了一只圆眼、长嘴、两腿直撑的水鸟,它昂首,身躯微微后倾,嘴上衔条大鱼。图的创作很注意通过细部处理强调表现对象在运动中的姿态以及它们生活的某种情状,创作者似乎是为了追求一定的情感才去作画的,通过这些动物形象传达的某种神情,以唤起观者的联想。在器物的右边竖立着一把装有柄的石斧,石斧上
12、的孔眼、符号和紧缠的绳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石斧在先民征服与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而鸟、兽、斧的组合并非偶然,如图中鹳与鱼面对石斧,寓意着先民对劳动生活的特殊审美气质,与对劳动工具的崇拜,以祈求工具保佑人们吉祥、平安和丰收的生活。图中的鹳直接用色彩平涂形体,而鱼、斧则根据不同的审美需求用粗浓的线条勾勒轮廓,转折、起伏、刚柔互用的绘制,以表现物的形态与神情,达到形神兼备的审美要求。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画面纵 37 厘米,横 44 厘米。在绘画史上,它不仅反映了人类童年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
13、风格,而且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整幅作品的内容分为两组: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号和紧缠的绳子,都被真实、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左边画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直撑地面的水鸟。它昂着头,身躯稍微向后倾,显得非常健美,嘴上衔着一条大鱼,面对竖立的石斧。石斧是新石器时代人们普遍使用的生产工具。人们用石斧砍倒荆棘,开辟田地。人们用石斧防御猛兽袭击,保护自身安全。石斧在原始人征服、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然,原始人对石斧产生了崇拜的心理。画面上的石斧是经过作者精心艺术加工处理的,它不是简单地静物写生。真实情况,石斧只能随意平放
14、,不会自然竖立。作者让石斧巍然屹立在画面右边,斧刃朝向外边,形象严肃,一丝不苟,显示出巨大的威力,石斧被赋予灵性,人格化了。它已经成为氏族图腾,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了。画面上的水鸟,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是鹳,但也有少数研究者认为是鹭。不管是鹳也好,还是鹭也好,都是能给原始氏族带来欢乐、吉祥的益鸟。鹳衔着大鱼,虔诚面对石斧,意味着向石斧奉献供品,祈求石斧保佑氏族平安、吉祥、欢乐、丰收。这幅彩陶画极有可能是原始氏族图腾崇拜礼仪场面的一个特写镜头。一般彩陶上的绘画以装饰纹样为主,像这种描绘物象的绘画罕见。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标志着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由纹饰绘画向物象绘画的发展。纹饰绘画与器物密切结合,而物象绘
15、画与器物形状基本脱节,绘画的独立性增强了。整幅作品中,鹳、鱼、石斧的描绘极具绘画性。无论是形象的塑造,还是画面的构思,都不像纹饰绘画那样考虑如何与器形有机结合,而它仅仅是以陶缸腹部表面作画而已。在这里,绘画性彩陶与几何纹彩陶的分离,以至绘画与陶器的分离,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审美观念、创作思想及绘画技巧向更高阶段演进的体现。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的表现手法与创作思想具有以下特色:作者根据石斧、鹳、画的不同形象、内容和要求,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去表现。石斧和鱼,用黑色线条勾勒轮廓、起承转合刚柔互用的笔致,把表现对象的形状和神情描绘得十分生动;鹳则接用色彩涂染形体,惟有眼睛,用浓重的黑线勾圈,中间
16、用黑色圆点表现眼睛,显得分外有神。这幅作品已经孕育了中国绘画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两种基本形式勾勒和没骨。用黑色线条准确地勾勒出石斧的真实形象,并赋予它灵性,把它人格化,让它巍然屹立在画面上,从这样的构思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中国史前绘画艺术家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思想。二、风穴寺风穴寺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区东北 8 公里处的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内,距怪坡景区 2 公里。该寺始建于北魏,原名香积寺,隋代改名千峰寺,是佛教天台宗胜地,距今已有 1500 多年的悠久历史,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寺” 。 风穴志略载,龙山阳侧有大小二风穴洞,洞深数十里,天变时,洞内出风,猛不可挡,故名风
17、穴山,寺因山而取名“风穴寺” 。风穴寺虽是北方寺院,却不沿中轴线布局,而是依山就势而建,具有江南园林风光。周围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更重要的是风穴寺保存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现存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建筑 140 余间,被专家标为“古建筑博物馆” 。其中唐代七祖塔、宋代悬钟阁和金代中佛殿被称做是风穴寺的三大国宝。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为全国现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宋代悬钟阁内悬挂_口宋宣和七年铁铸大钟,重 9999 斤,被誉为“中原第一钟” ;中佛殿为金代建筑,为单檐歇山式,梁架结构科学严谨;风穴寺塔林是我国三大塔林之一。寺内碑碣林立,或记事、或题咏,
18、楷、草、隶、篆风格迥异,存有唐代的尼陀罗咒、宋代的经幢、元代的塔铭。风穴寺及塔林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汝州学宫汝州学宫又称黉学,是古时童生、秀才们学习、聚会的地方,位于汝州市区望嵩中路东侧,面向中大街,北抵火神庙街,与文庙相互连通成为一片密不可分的建筑群。学宫、文庙建筑群是汝州市区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初建于明洪武三年,距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正德汝州志记载:汝州学宫学基在元朝忠襄王祠堂,明洪武三年改建为学宫,后于明永乐十四年重修。明崇祯二年和民国五年学宫两次被毁, “殿庑渗漏墙壁多颓” 。学宫南北长 325 米,主体部东西宽 5
19、0 余米,总面积 20870 平方米,占地约 22 亩。东西各附一跨院,其特点为:建筑排列有序,中轴线明显。现有大成坊、文明坊、大成殿、启圣宫、名宦祠、乡贤祠等大小殿堂 116 间,系明、清建筑,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保存基,进深 2 间,进深 8 米,开间面宽 438 米,东西次间面宽 335 米,东西梢间面宽 31 米,绿瓦兽吻,飞檐斗拱,气势雄伟,庄严肃穆,颇具权力象征,殿内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殿内设有一排楹柱,孔子塑像一尊,孟轲、曾参、颜回、孔子塑像各一尊,端木赐、冉雍、宰予等 12 贤人塑像各一尊。殿门上曾悬挂过清朝历代皇帝书写的匾额,具体为康熙二十三年(1634 年) 颁“万世
20、师表” 、雍正三年(1725 年) 颁“生民未有” 、乾隆三年(1738 年) 颁“与天地参” 、嘉庆四年(1799 年)颁“圣集大成” 、道光元年(1821 年)颁 “圣协时中”等 5 块。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文物部门投资了 50 万元进行整修,重修了明伦堂、名官祠、乡贤祠,收藏有汝瓷、汝石、汝帖等各种文物 2000 余件。目前,在原汝州学宫(也称文庙) 的部分建筑基础上改建了汝瓷博物馆,该博物馆是汝州市唯一的县级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的以收藏、展览汝瓷为主的专业性场馆。该博物馆于 1983 年开始筹建,1985 年开馆,以陈列古今汝瓷为主,其他陈列为副。2001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
21、在汝州 I 召开,得到专家们的赞赏。馆内藏品丰富,有大量的瓷器标本和瓷片资料,有名贵的宫廷汝瓷和艺术汝瓷。其中汝瓷天青釉洗光亮莹润,开片密布,裹足满釉支烧,制作讲究,工艺精湛,系北宋宫廷御用佳品,是国内罕见的珍品;汝瓷荷叶口瓶,器形高大庄重,工艺精良,天蓝色釉层匀净,密布开片,是北宋时期珍品。另外还有新、旧石器、青铜器、陶器、瓷器等珍贵藏品。博物馆现有三个基础陈列室,第一陈列室以陈列建国后县政府遵照周恩来总理“恢复汝瓷生产”的指示,组织恢复汝瓷生产过程中各个时期烧制成功的汝瓷精品和汝瓷生产的新工艺过程为主;第二陈列室陈列各汝窑遗址瓷片、标本、制瓷工艺、窑炉模型及宋代精美瓷器和朱氏仿古汝瓮等;第
22、三陈列室展出汝州三宝之一汝帖。汝瓷博物馆经过不断的完善,大部分建筑已翻修一新,馆内绿树成荫,松柏成行,各种花卉芬芳争艳,各展厅宽敞明亮,设施齐全。著名书画大师李苦禅曾题词: “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四、法行寺塔法行寺位于市区东北隅,塔寺街北侧。塔寺街因设法行寺而得名。法行寺原名法华寺,创建于北魏。道光二十四年(1844 年 )法行寺碑记记载: “捐巨资募化四方,不数月间,自佛殿及观音堂、白衣阁、广生殿、六祖韦驮殿、准提拜殿,至山门周围院墙皆焕然一新”1952 年,寺院被拆除,独存寺塔及清代石刻 6 块。法行寺塔建于唐代。而今,虽寺院殿堂已不复存在,但寺塔历经 l000 余年,汝州
23、发生过 19次强级地震,却仍然巍然屹立,雄伟壮观。法行寺塔共 9 层,高 2112 米,上为八角形迭涩密檐,每个平面呈梯形。下部塔基呈方形,每边长 68 米、高 068 米,南面辟圆券门,高 179 米,宽 113 米。通过门内方形塔心室可达第二层。室顶用迭涩砖砌成四角攒尖形藻井,东、西、北三侧均残留三层迭涩密檐,体现出唐代建塔风格,塔从第五层至第九层檐下八角用木质角梁,梁头呈三角形,下悬椭圆形的铎,每角系铜铃。第六层和第七层各有一方形佛龛内存砖雕,塔刹高 257 米,其中座高 1 米,塔刹为铜质,葫芦形。传说上古时期,汝州有蛟龙作祟,上天派三皇姑下界捉蛟,用铁链把蛟龙锁了起来,并挖一深井,囚
24、于其中,井口上压一巨石,锁链系于石上,在上边建宝塔一座镇压,使其永远不得出世,此塔就是法行寺塔。法行寺也因有此塔而俗称塔寺庙,寺前街道也取名叫塔寺街。1963 年 6 月,法行寺塔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法行寺塔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张公巷汝官窑遗址汝窑作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负盛名的瓷窑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但汝窑的发现颇费周折,前后经历半个世纪之久。1950 年陈万里先生考察汝窑,首先发现宝丰清凉寺瓷窑遗址,2001 年经考古工作者挖掘发现汝州张公巷窑遗址。张公巷窑址位于汝州市区东南部,遗址中心区面积约 3600 平方米,2000
25、 年春和 2001 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在汝州张公巷配合民房改建工程进行小范围的考古发掘,发现一些类似汝窑瓷器、窑具和素烧坯残片,遂引起中国古陶瓷学者的高度重视。2004 年 24 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张公巷东、西两侧分别开挖探方两个,发掘面积 124 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时期的房基 4 座、水井 4 眼、灰坑 79 个和过滤池 1 个,出土了一批张公巷窑生产的完整或可复原瓷器和窑具。这次发掘所揭示的地层堆积复杂,遗物种类繁多,从唐宋到金元,直至明清各个时期的文物标本都有出土,但只有类似汝窑的青釉瓷器,才是张公巷窑烧制的唯一产品。张公巷窑青瓷器以薄胎薄釉为主,釉色浅淡,釉面
26、玻璃质感强。胎骨有粉白、灰白、洁白和少量浅灰,胎质细腻坚实。器形有碗、花口折腹圈足盘、花口板沿平底盘、盘口细颈瓶、鹅颈鼓腹瓶、盏、盏托、堆塑熏炉、套盒和器盖等。而两种花口盘、椭圆裹足洗和四方平底盘等则为汝窑所不见。带圈足的器物以直圈足为主,外裹足的较少,器底有支钉痕的呈非常规整的小米粒状,支钉分别为三、四、五和六枚。这次发掘获得古钱币 330 枚,其中328 枚为北宋时期钱币,另外 2 枚金代海陵王时期的“正隆元宝”铜钱。结合张公巷窑青釉瓷本身的造型、釉色、烧造工艺等来看,显然承继了汝窑风格。从地层堆积情况可以看出,元代时的张公巷是一处繁荣的居民生活区,设窑烧造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认为张公巷
27、窑烧造青瓷的年代大致可以确定在北宋末至元代初年。张公巷窑烧制的产品独特,制作讲究,古朴雅致,质量上乘,显然不是一般的民间用瓷,它的性质应属官窑。在 2004年 5 月召开的汝州张公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上,不少中外陶瓷学者认为该窑址就是寻觅已久的北宋官窑。2006 年 5 月张公巷汝瓷官窑遗址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本章由汝州市文化局供稿)第二章 汝州四绝一、汝瓷汝瓷是宋代“汝、哥、官、定、钧”五大名瓷之一,历史上为北宋宫廷专用瓷,汝瓷生产分官窑和民窑,官窑生产的汝瓷又称汝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曾有“汝窑为魁”之称。汝官窑烧制历史前后仅有二十年左右,金兵入侵后,技艺失传。全世界传世
28、品仅有六十余件,分别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英国、日本等国的大型博物馆内。汝瓷器以青雅素静、蕴蓄秀美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主要品种有汝窑豆绿瓷、汝窑天蓝瓷、汝窑月白瓷。汝瓷造型古朴大方,釉质如碧峰翠色,莹光内柔,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声如磬;釉药浑厚,清澈明润。釉面掺入名贵的玛瑙,色泽独特,含水欲滴,釉面开有细小的纹片,有蝉翼纹、冰裂纹等,颜色有天青、天蓝、豆绿等,著名书画大师李苦禅题词: “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1952 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 “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汝瓷研究者经过无数次的试烧,终于在 1958 年烧制出第一批汝窑豆绿釉工艺品。19
29、86 年汝瓷在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产品百花奖评审会上获国家“金杯奖” ;1987 年 7 月 28 日,汝官瓷和汝窑月白釉经国家轻工部和河南省科委联合主持鉴定,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宋代汝窑水平,使汝瓷重放异彩。(本节由汝州市文化局供稿)二、汝石汝石又名梅花玉,与汝瓷、汝帖并称“汝州三宝” ,是中华名石,因产于古汝州而得名。汝石是由火山喷流出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质地细腻,硬度强,晶莹剔透,刚柔相济。底色有黑色、褐红色和灰绿色三种,而黑色最为名贵。国家地矿部研究所理化测试鉴定汝石内含有铁、锌、钠、镁、钾、钙等多种人体需要的有益微量元素,它与神奇药石麦饭石相似,长期使用汝石,具有保健、防病、延年
30、益寿之功效。宋孙灏诗云: “钧竿欲试珊瑚赤,玉方水流辉蕴石。石不能言渊底沉,晶盘谁谴登瑶席。汝波冷冷澈骨清,汝水文章五色成。 ”唐代诗人孟郊也赞日: “汝石无浊波,汝岭多奇石。大贤为此郡,佳士来如鲫。”汝石的开发利用始于商、周时代,鼎盛时期是东汉初年。伊阳(汝阳) 县志记载(古汝阳属汝州管辖): “汝水南有汝玉洞,民日汝石调,汉光武帝刘秀曾避难其中,见汝玉奇珍,册封为国宝。 ”后来汝石洞曾因战争被乱石埋没而失传,只有考古专家在汉墓中发现汝石梅花玉,而难得具体说清产地。虽历史早有记载,可世间流传极为稀少,实为玉中之珍。经地矿部门探明,其产地主要集中在汝州市临汝镇邓禹、黑龙沟等处,其贮存层位是在熊
31、耳群火山中。根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已知汝石储量为 40 万立方米左右,约为 110 万吨。目前,已成立了以汝石为原料的开发中心和加工生产企业,对汝石进行高层次的研究与开发,开发出了餐具、茶具、酒具、文具、装饰品、保健品、工艺品及建筑用材 8 大类。产品有碗、盘、碟、杯、壶、洗、筒、佩、镯、球、瓶以及各种规格的建筑板材 300 多种。(本节由汝州市文化局供稿)三、汝帖汝帖与汝瓷、汝石并称“汝州三宝” ,为北宋徽宗大观三年由汝州知州王窠收集了自夏朝至五代的金文及名家书法,汇集刻制而成的丛帖,堪称古代碑帖中的珍品。明清时曾驰名华夏,与淳化阁帖 、 泉州帖和绛州帖并称为四大名帖。汝帖按中国书法史的发展
32、顺序,以史籀、金文、篆、隶、楷、行、草编次,分刻在 1lO 厘米长、40 厘米宽的 12块石碑上。其内容囊括了皇颉、竹林七贤、历代帝王、名臣之能书者书法,十之二三取自阁 、 绛 泉 、 潭诸帖之最优者,同时,还保留部分传世孤本。碑上镌刻有先秦的金石文 8 种及秦汉三国以至隋、唐五代的 86 种,计 94 种,109 帖,共分 12 卷。 汝帖在碑帖如林的宋朝并不出类拔萃,但经过金、元两朝对汉文化的疯狂摧残后,宋代官、私所刻的石本法帖毁失殆尽,直到明清两朝,在别的碑帖大部被毁的情况下, 汝帖才脱颖而出。曾任河南巡抚的清朝碑帖学家毕秋帆在他著的中州金石考中极口称赞汝帖道: “真宋室之鸿宝也” 。
33、汝贴历经战乱,散落民间,后经查找收集、归拢管理后存放在文化馆内,由文化部门专门管理。现作为珍贵文物移至汝瓷博物馆内收藏,极具考古、文学研究价值。(本节由尚自昌撰稿)四、汝陶中国汝陶,是仰韶文化时期的一种陶艺制品,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其代表作是闻名于世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距今约 6000 年的历史。这件汝陶珍品,1978 年出土于汝州市纸坊乡阎村,2002 年被国务院定为 94 件严禁出国展出的文物,遂成旷世奇宝。从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看汝州的制陶史,足见汝陶历史之久远、文化底蕴之深厚、汝州文明之源远流长。由于汝州境内制陶业的兴旺发达,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历春秋战国,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过隋唐至北
34、宋,汝陶融汇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精华,以自身的独特魅力,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繁荣和文明。汝陶艺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终于在唐宋时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汝瓷出现,盛极一时。陶为瓷之母陶为瓷之根。汝瓷是汝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汝陶以更为光彩夺目的表现形式汝瓷、特别是天青釉汝官瓷的出现,使汝州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汝官瓷因战乱而断代至19 世纪七十年代,汝官瓷销声匿迹了 800 多年 ,但汝陶与汝民窑(豆绿釉) 却因其使用价值和行于民间而不断得到延续和发展。原汝州市汝瓷一厂的繁荣、汝瓷二厂的辉煌,都是汝陶和汝民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改革开放
35、的潮流,先是汝官瓷的飞速发展,从汝卅影响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接着是汝陶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出现了喷绘、手绘、雕刻等现代汝陶系列产品,热销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和世界各地,以至唐山、潮州、景德镇等全国各大窑口争相仿制汝陶。但有着六千年制陶史的汝州陶瓷艺人不断研创新品,并申请专利,强化知识产权,使仿制者在工艺和品种上总是落后一步。一位著名陶艺书画家盛赞: “汝陶出汝州,距今六千年,颧鱼石斧图,美韵传人间” 。(本节由李云志撰稿)第三章 汝州名胜汝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大自然和祖先所创造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主要风景名胜风穴寺、温泉、大红寨、怪坡及紫云山、蒋姑山、岘山、四寨
36、山等如一颗颗璀璨明珠,点缀在汝州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一、温泉汝州温泉风景区因景区内温泉为历代名胜而得名。东汉为皇帝游猎地,称温塘;隋朝设温泉顿亦称温汤泉;唐改称温塘,亦称汤王街。金正隆六年(公元 1161 年) 为温泉街。温泉镇地热资源得天独厚,矿泉涌出量为 1400 吨日,热流量为 600 大卡/秒,水温在 57一75之间,历来以水温高、涌量大而为后代称颂。内含有 50 余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是全国罕见的优质医用矿泉水。据史料记载,汉唐“九帝三后”以及李白白、杜甫、欧阳修、苏轼、苏辙等曾前往洗浴。唐太宗李世民曾四次临幸温泉,并建有清凉宫” 、 “愈痹阁” 。女皇武则天
37、也曾三次临幸温泉,并在此建行宫、筑祠阁、树碑文。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柯岩夫妇洗浴后,感慨万端,欣然挥毫,赋就著名诗作歌汝州温泉: “汝州温泉天下优,地心人心贮暖流,泉水疗我半生疾,春风减我世风愁。 ”在人民日报发表。多年来,中央、省、地、市领导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当地群众不断前来观光洗浴或疗养。温泉自古为风水宝地,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特别是冬日早晨的“温泉晓霁, ,为汝州八大景之一。每天早晨,含有辐射作用的热气从温泉溢出,蒸腾而上,好似春雨初霁,又如仙女浴波,景色绚丽,诸多情趣。元代进士张政题诗赞日“曙色初分日上迟,泉温水滑暖生肌。祓除起处松檀下,好似当年去浴沂。 ”温泉向西一
38、公里有古广成泽,为历代皇帝游猎之地,今建有涧山水库,人称广成湖。湖面广阔,游船穿梭,吸引着众多游客。湖北面有九龙山、金顶山、銮驾山、崆峒山逶迤连绵,传说有仙人广成子在此修道,轩辕帝曾驾临向广成子求教。另外,温泉风景区地质构造奇特: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都有分布,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出露齐全,断裂构造发育完整,是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温泉神水+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为温泉风景区的典型特色。历代帝后温泉游录 汉永初元年(107-q-)二月,安帝“以广成游猎地及被灾郡国公田假与贫民” 。汉永和四年(139 年)十一月,顺帝“幸广成苑” 。汉延熹元年(158 年)十一月,桓帝“
39、校猎广成苑” 。汉延熹六年(163 年)十月,桓帝“校猎广成苑” 。汉光和五年(182 年),灵帝“巡狩于广成苑” 。唐贞观十一年(637-q-)三月,太宗“猎于广成泽” 。唐贞观十五年(641 年)一月,太宗“如洛阳宫,次温汤” 。唐贞观十八年(644 年)十一月,太宗“虑囚,遣使巡问郑汝怀泽四州高年,宴赐之” 。唐成亨二年(671 年)十一月,高宗“幸许、汝等州教习” (“教习”阅兵)。唐上元元年(674 年)二月,高宗“如汝州温汤,遣使虑免汝州轻击”(释放汝州轻罪囚犯 )。唐调露二年(680 年)二月,高宗“幸汝州温汤” 。唐久视元年(700 年)一月,武则天“如汝州温汤” 。 唐开元六
40、年(718 年)十月,玄宗“赐河南府、怀汝郑三州父老帛 ”。唐开元十四年(726 年)十月,玄宗“幸汝州温汤” 。金正隆六年(1161 年)三月,海陵王完颜亮“因出猎幸汝州温汤,视行宫地 ”; “四月诏汝州百五十里内州县,量遣商贾赴温汤置市” “丁卯,次温汤上猎,奔鹿突之堕马,呕血数日。 ”汝州温泉除吸引历代帝王、后妃外,还使名流雅士、诗人骚容纷至沓来。 东汉大儒马融到温泉广成泽,详察风情。元初二年(115 年) ,他在献给安帝的广成颂中说汝州温泉: “神泉侧出,丹水涅池”初名著名诗人宋之问在温泉游汝州浴疗疾,并盛赞温泉能“释疾”除病。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畅游温泉及流杯池后,欣然命笔为汝州温汤
41、流杯亭侍宴诗作跋。写道: “流杯亭侍宴诗者,唐武后久视元年幸汝州温汤流宴群臣应制诗也。 ”并记载唐天宝年问(742755 年)汝州判史陆长源曾在流杯亭 “复立碑、建亭,并以为记,刻其碑阴” 。(欧公金石录)宋代在汝州任团练副使(未赴任即辞官 )的大文学家苏轼,曾五次到汝州,他在 汤泉七记中赞道: “温泉且沐浴可疗疮疾,前人引水行数步为浴池,珉将使瓷甚洁,规模颇宏。 ”宋代名相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任襄城知县时,到汝州温泉游浴,被温泉梦幻般的仙境所吸引,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山前阴火煮灵源,昔日曾临万乘尊。历尽兴亡皆如此,不随世俗变寒温。 ”(汝州全志 )元代汝州知州张政,视温泉为圣水宝地,多次
42、亲临详察并上奏朝廷,请求拔银两、兴土木、主修建,并留诗赞日: “曙色初分日上迟,泉温水滑暖生肌。祓除起处松檀下,好似当年去浴沂。 ”(汝州全志)清代嘉庆年间,汝州知州陈拜庭,经常到温泉洗浴游玩,对温泉盛景倾慕不已,十分珍惜濒于毁灭的残碑危庙。他在三锡堂诗抄中写道: “胜事刚逢上已期,温泉风雨与时宜。摩娑武后残碑碣,隐惹骚人绝妙词。 ”中外贵宾温泉游汝州古汤温泉以其“神” 、 “灵” 、 “奇” ,吸引着古今中外名人。新西兰共产党亚太理事会委员艾黎曾到温泉洗浴游玩。日本日中友好访华团也在汝州温泉洗浴观光;香港商界知名人士也曾到温泉沐浴旅游。原国务委员张劲夫,河南省委书记段君毅、刘杰,中南局书记处
43、书记金明,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树德,卫生部副部长张之强,河南省副省长崔光华、纪涵星,省政协副主席金少英,世界老年协会中国分会会长王舒冰, 人民日报社原副秘书长许静等,都在汝州温泉留下足迹。著名作家张一弓曾到汝州温泉体验生活,以汝州温泉为背景,编写录制了故事片老君寨奇闻 。文化部代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在温泉洗浴疗养后效果显著,感慨万端,欣然赋诗赞曰: “汝州温泉天下优,地心人心贮暖流。泉水疗我半生疾,春风减我世风愁”现代作家姚雪垠、李准、徐慎都曾到温泉洗浴游览。黑龙江著名书画家由甲申,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湖北分会副主席鲁慕迅,都曾以汝州温泉为题材,写诗作画。由甲申题写“汝州神泉”四个大字。徐慎
44、挥毫写下“泉暖水清,人寿年丰” 。著名剧作家杨兰春曾到温泉疗养。现代体育、文化、艺术名流到汝州温泉洗浴观光者络绎不绝。著名导演谢晋、歌唱家毛阿敏、世界乒乓女皇邓亚萍等,都先后到汝州温泉洗浴,以睹古汤盛景。怪坡景区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区东北 9 公里处的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内,距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一风穴寺 2 公里,该景区由怪坡、竹林庙、玉皇山三个单元组成,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景区内宝塔高耸,殿阁巍巍,四周群山环抱,苍柏叠翠,清泉侧流,风光如画,集雄、秀、奇于一体,揽山、林、水、洞、寺于一身,是一个集休闲、观光、度假、寻奇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景区内地质遗迹分布集中,出露典型,是
45、大红寨省级地质公园的支撑部分,奇特地貌和典型地质遗迹构成了该景区的独特旅游资源优势。其中,姊妹怪坡是怪坡景区的形象景观和标志性景点,主坡长 126 米,天然连环,全国首屈一指。在怪坡上坡骑车不用蹬,开车熄火照样行,真是想停下都难!怪坡的神秘现象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探奇揭密。有人说这是“重力位移”,有人说这是“地磁现象” ,也有人说这是“视觉差”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怪坡披上了一副神秘面纱。三、岘山位于市区西南寄料镇境内距城约 50 公里处。海拔 1165.8 米,为汝州众山之冠。远望岘山,山相连,峰相叠,云缠雾绕,幽雅神秘,植被茂密,蓊郁苍翠,山泉奔腾跳跃, “地河”时隐时现。清逸秀丽
46、,美不胜收。从山下向上望,如天上宫阙。在山巅眺望四方,山下小河弯曲,伸向远方,北汝河宛如一条飘带。处处云蒸霞蔚,烟雾缥缈,山天相连,仿佛置身于云海雾涛之中。自古“岘山叠翠”为汝州八景之一。元代汝州进士张政题诗赞道: “叠嶂层峦翠色重,白云散尽现晴峰。眼前眉黛浑如画,谁识天机造化工。 ”(清直隶汝州志)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著名诗人杜甫、宋文学家苏轼等,都曾到岘山游览观光。四、紫云山紫云山景区位于汝州市区东北 25 公里处,山势险峻,水怪石奇,植被茂密,景象万千,极富奇趣、险趣、幽趣、绝趣。突出特色在于“山、寺、湖、石、峡”景点俱全,湖水与群山相映,落日与紫云同在,让人望峰息心,窥谷忘返,是
47、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清道光直隶汝州志记载: “紫云山,形如围屏,壁立千仞,松竹蓊郁,有水环抱,其前如玉带,山麓有观音堂,内有八景。 ”紫云山是一佛教名山,称做“小南海” 。传说,观音菩萨在选修炼之所时,曾驾紫云至此山,但见山清水美,便按落云头,停了下来,在此修行,此山也就叫紫云山了。紫云山自紫云口至观音堂约 5 公里,有紫云湖、紫云峡、骆驼峰、青石崖、擂鼓台、黑龙潭、将军石、苍山积雪、观音堂、聚仙堂、云锦柏、紫云洞、登天梯等几十个景点。紫云山还是一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新生代地层均有出露;褶皱、断裂、节理构造发育复杂;嵩阳运动、中条运动、王屋运动、晋宁运动、少林运动等古老
48、构造运动形迹都有显示,这些构造遗迹是本区沧桑巨变的见证,也是造就紫云山瑰丽多姿、琳琅满目自然景观的基础和动力,它赋予了紫云山更深奥的科学内涵。风景区内山势奇绝、怪石林立、古寺宁静,湖水秀雅,风景如画。紫云山位于汝州市焦村乡东北,距汝州市区约 25 公里。省道侯饭线、县道靳马线均从附近通过,通过公路可与风穴寺、怪坡、少林寺、郏县三苏坟等旅游景区相联。五、蒋姑山蒋姑山属伏牛山系,主峰海拔 7874 米,因主峰顶建有蒋姑神庙,故此得名。清道光直隶汝州志记载:“蒋姑山(又名焦古山) ,形如翠屏,壁立千仞,松竹蓊郁,有水环抱,山巅座蒋姑庙,山脚藏罗圈寺。 ”蒋姑山地层发育完整,岩石出露明显,在蒋姑山的生
49、成过程中,形成了奇特的地表地貌,奇峰林立、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深潭、深洞怪石、植被繁茂、云蒸霞蔚,自然景观旖旎诱人。蒋姑山旅游区由三部分组成:(一)罗圈冰碛地层罗圈冰碛地层是世界四大冰川遗址之一,属元古代震旦系,为地质学中一个独立的地层单元。罗圈冰碛地层厚度大,总厚度达 30 米,东西宽 2 公里,南北长 2 公里,出露较完整。冰碛地层自 50 年代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关注。1958 年地质学家在这里考察后,首先提出了冰碛成因的观点;1959 年中科院地质学家刘长安、林尉兴对该处冰碛地层进行了专题研究,将其命名为罗圈层;之后,英、美、加等国专家先后前来考察;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曾亲临考察此处遗址;1976 年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将其所属时代划归震旦系。(二)石人沟石人沟是蒋姑山深处的一道山沟,山沟右侧半山坡处有二石人,远远望去,一男一女,一高一矮。男的身材高大,目视前方;女的身材娇小,略微前倾,两个石人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故沟因夫妻石而得名。石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