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hapter 1 导言,经济学:关于稀缺性与选择的学问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分支经济学方法论经济思维,一、经济学:稀却性与选择,1、Economics_ the study of scarce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among competing uses. 稀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显著现象。 因为稀缺,所以选择是必要的。 在各种可能的选择(机会集合)之间进行权衡(trade-off)、作出取舍,以尽可能地有效利用资源。 必须作出选择不仅是针对个人而言,而且是针对整个经济而言。 个人和社会的选择决定了各种资源是如何被利用
2、的。,2、经济分析的前提与假设,经济主体前提产权存在前提理性行为假设动机驱使假设机会成本假设,经济主体前提,经济学的观点和理论之所以被采纳和运用,首先在于它明确地承认在现实世界存在着不同的经济主体,承认经济主体所拥有的不同的权利。个人、企业、政府及其它经济组织均属经济主体。从最一般意义上讲,凡是拥有特定的资源并依此追求特定经济目标的个人或组织,均应被视为经济主体。任何经济理论,总是通过对两个以上的经济主体的相互行为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没有经济主体的概念或前提,经济学就无法展开相应的分析和说明,其理论也很难有吸引力,应用起来也难以做到有的放矢。,产权存在前提,产权前提与经济主体前提紧密相关,无产
3、权的经济主体是虚设的主体。产权是指拥有特定资源的经济主体,除了拥有资源的配置权外,还拥有资源配置后所产生效果的分配权。无论何种制度的社会,都存在着特定的产权结构,只是产权的分布范围和分配方式有所不同。经济学的研究,要么以特定的产权结构作为分析的边界条件,要么以特定的产权结构作为分析的对象。,理性行为假设 “理性人假定” 是经济学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由此基本假定出发进行经济分析并构建理论。即假定人是自私的,人的自觉程度不高,在最起码的道德低限(利己但不损人)上行事,在局限下争取最大的个人利益。 理性行为是在经济学分析时对经济主体所做的最重要的假设。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4、是,经济主体在一个特定的时段内选择一个特定的经济目标;其次,在这一时段内,经济主体的行为总是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这一经济目标。理性行为最基本的特点是,按一定的规则行事,行为具有可预见性。显然,如果没有理性行为假设,经济学很难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动机驱使假设,中国有句古话,“无利不起早”,是对这一假设的最好说明。该假设认为经济主体只有形成特定的动机才会产生特定的行为。因此,激励人们行为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激发起人们的动机。,产权与激励,一个健康的经济取决于尽职工作的人和尽可能有效率的厂商。在市场经济中,个人与厂商之所以有动机努力工作,富有效率,是因为他们拥有财产和保留其工作和生产的
5、一部分利益的机会。利润动机与私人财产相集合给人们提供了动机。 斯蒂格里茨,经济学上册p28-2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有恒产者有恒心。” 孟子,机会成本假设,西方俗话“没有免费的晚餐”,中国俗话“天上不会掉馅饼”、“有失才有得”,都是对这一假设的形象说明。这一假设认为经济主体只有消耗或放弃一定的资源才有可能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该假设告诉人们,要想做出正确的选择,必须全面核算你的成本。,自私三解(张五常,2000),自私的三个角度:第一个角度,现代经济学用的,自私(self-interest)是一个假设在局限下争取最大的个人利益(Postulate of constrained Maximiz
6、ation ),人的本性是否自私毫不重要,重要的是假设任何人,在何时何地的任何行为都是以自私为出发点,没有例外。这个一般性(universal)假设加上逻辑和理论,可以推出数之不尽的假说(Hypotheses)。自私假设是经济科学上的需要,人的本质究竟怎样是另一回事。第二个角度,自私是基因遗传的,天生下来就是这样,改不了。斯密看自私,是从第三个角度看,他认为人的本质有同情心,但为了生存不能不自私。那就是说,自私是不可避免地被逼出来的,斯密看世界是这样的,社会的经济局限和环境迫使人自私,而人的自私行为到头来又使社会的环境及制度有所改变。,斯密悖论,1776年的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断言:当人们尽力为
7、自己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并且这样做不受阻碍时,他们最终使社会受益,即便那不是他们的目的,这是怎么一会事呢?斯密用“看不见的手”去解释合理计算个人物质利益将怎样导致竞争,竞争转而为整个经济体系带来高额的产出和收入,并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斯密将这一自我调整的过程视作上帝为社会和谐创造的一条自然法则。简而言之,斯密试图找到一条适用于经济的普遍的自然法则,它将代替中世纪以来指导思考经济的人为法则。个人利益可以被信赖,因为每个人被假定能很好地衡量它,即使斯密承认人类动机的多样性与重要性,他仍相信个人物质利益占支配地位,并能产生社会和谐。斯密悖论,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能否一致一般均衡论(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
8、Leon Walras首创,1954年Arrow & Debreu证明)但一般均衡的唯一性和稳定性没有被证明出来。这意味着仅仅个人行为不够产生一个惟一或稳定的均衡,单单合理的物质驱动的利己主义行为不能实现“看不见的手”斯密悖论并没有被解决。 马克斯考森,肯那 泰勒: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华夏出版社,2001,22-25,索罗斯与斯密难题评索罗斯获“代顿和平奖”,据报道,因为对慈善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素有“金融大鳄”之称的索罗斯于2003年获得了第二届“代顿和平奖”。对此,许多人很是困惑,因为他们怎么也无法把这个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兴风作浪,导致无数人陷入经济困境的金融投机者和慈善家的形象结合在一起
9、。但是,作为道德情操论的作者,亚当 斯密还有一个“道德人”的假设。在该书中,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有同情心的人,会把别人的痛苦、灾难视作是自己的,并伸出援助之手,在道德上追求高尚。用这个假设来解释索罗斯的慈善行为同样十分贴切,因为他不仅捐出巨额财产帮助波斯尼亚地区的人民进行战后重建,成立了专门的量子基金会资助慈善事业,而且表示死后要将全部财产都捐赠给社会。,亚当 斯密的这两种假设在经济学界被称为“斯密难题”,因为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似乎相互排斥的利己和利他心怎么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我们今天所谈的索罗斯似乎就是一个典型的现代版的“斯密难题”。18世纪末,近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他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
10、经济人”的假设,把人抽象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用这个假设来解释亚洲金融危机中的索罗斯似乎很贴切,因为他的投机行为始终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取向的,即使知道其行为的后果将会使一些国家的金融体系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无数人将因此倾家荡产而在所不惜。在商言商,商业领域的游戏规则是优胜劣汰,不能用世俗社会中的通常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商业道德。商业道德与善待他人、回报社会、完善自身的伦理道德不但不矛盾,甚至还能互动。与一个窘困的慈善家或一个虽然富有但连个人所得税都在逃避的人相比,索罗斯的“双重人格”难道不更值得嘉许吗?由此可见,经济上利己心与道德上利他心可以共存,并行不悖。 汪锋:索罗斯与斯密难题评索罗斯
11、获“代顿和平奖”经济学消息报,2002/8/2第一版),二、选择的具体化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经济学研究的是我们社会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是如何进行选择的,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社会资源(包括土地、劳力、机器和其他自然资源)如何被使用的。有限的资源用于生产某些物品而放弃其他物品的生产;哪些生产的多些,哪些生产的少些;用什么样的技术来生产最为经济、合理,这些都使得选择问题明确化、具体化,这些问题构成了经济学要研究和回答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产量多大? _ What 如何生产? _ How为谁生产? _for Whom谁作决策? _Who make decision,1、生产什么,产量多大?,供给创
12、造需求并受到需求的引领。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消费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食物开支下降,医疗费用上升,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是什么导致不间断的革新过程发生,生产总水平也在逐年变动,经济学该如何解释这些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什么和产量多少主要决定于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政府也起一定的作用。价格的因素在决定什么产品上是关键。某些物品的价格上升会诱使厂商增加生产以增加利润。,2、产品是怎样生产的?,生产产品的方式往往很多。以纺织品为例,从手工生产机器生产计算机控制,哪种技术会被采用先进技术还是劳动密集型技术?什么决定技术进步的速度。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的生产方式由厂商决定,但是同样也有政府的
13、参与,政府制定管理条文规范、执行法规,涉及的范围无所不包,从厂商的组织形式到厂商与雇员和消费者的相互作用都包括在内。,3、产品为谁生产 for Whom ?,产品被生产出来,就出现了分配的问题。在每一个社会,谁来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地,高收入的人得以消费更多产品。那么,又是什么决定着收入与工资的高低?运气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难以回答。在经济学家看来,收入是指要素的收入,即要素通过投入到具有价值增殖特点的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回报。要素的占有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收入高低。因此,现在我们只简单地说,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家庭和厂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政府用税收和收入重新分配计划进行参与,也起很大
14、的作用。不同职业的人收入存在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视劳动力市场供需求状况而定。,4、由谁作出决策,以什么程序作出决策Who make decision,由谁作出关于生产、消费和分配的经济决策是由一个社会的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两个极端。处在这两极之间的经济被认为是混合经济公众(政府)决策和私人决策混合在一起。总之,经济决策在多大程度上由政府作出,在多大程度上由个人作出,由一个社会的经济体制所决定。 在市场经济中,一般来说,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买什么汽车,而政府在很多方面介入其中:对进口车征收的关税,规定汽车排放污染物的限度,提高汽车安全标准等。,从经济学对决
15、策的关注可以看出,他们不仅关注经济学如何回答这四个基本问题,而且关注这些问题回答得好不好?他们要问:这个经济效率高吗?它可以在不减少一种物品的同时增加另一种物品吗?它可以在不损害一部分人的情况下使另一部分人生活得更好吗?,三、市场经济中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市场及其作用 政府的作用,1、市场及其作用,市场的现代概念是买卖双方在一起交换物品这种传统的村镇市场的延伸。今天的市场概念包括任何进行交易的场合。它包括各类交易及其过程。 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中,个人作出的决策反映他们的愿望;厂商的决策则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为目的。为此,厂商必须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并以低于其他厂商的价格进行生产。在厂商追求利润
16、的相互竞争中,消费者在产品的种类和价格上都得到好处。,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因厂商之间激烈的竞争而变得更有效率。为了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或不致被淘汰出局,企业必须不间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回答了上述四个问题中的三个生产什么,以什么方式生产,以及决策是怎样作出的,而且总的说来,这些回答能够保证经济的效率。,市场经济也给第四个问题产品为谁生产提供了答案,虽然这个答案并非人人都能接受。市场把产品分配给那些愿意并且能够付出最高价格的人,但人们愿意并且能够付出多少取决于他们的收入高低。可能有些人(没有劳动能力)的收入低到没有其他资助就无法生存和教育子女的程度
17、,需要得到政府的援助。为此而征收的高额税收又可能降低人们工作和储蓄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效率。因此,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寻找适度的平衡是现代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2、政府的作用,一般来说,政府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是政府建立了一种法律体系使私有厂商和个人能在此体系下运作,制定法律、法规并保证其得到公正地执行,是经济活动得以有秩序地进行的前提条件。此外,政府负责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如教育、国防、消防、道路等。政府通过各种福利计划来构建一个安全网。,3、四个主要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四、经济学的分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两种视点:整体与个体 微观经济学(Microec
18、onomics)Micro”来自希腊语,其意思是“小”。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 Macro”,其意思是“大”。微观经济学关注于更小的经济单位,包括厂商和家庭,宏观经济学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的总的图画。两种视角: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微观经济学代表自下而上的视角,而宏观经济学代表由上而下的视角。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行为是以构成经济的个别单位的行为作为基础的。,五、经济学的方法论,经济学的进展方式 理论(Theory) 模型(Model)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Positive Economics vs. Normative Economics),1、经济学的进展方式,经济学家
19、以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方式科学地逼近问题。福尔摩斯是如何破解谜团的?接手案件后,首先到现场寻找证据,然后进行严密的推理,构成一个内在一致的假说,并用以解释隐含的关系。接下来是验证假说,包括仔细检验该假说的一个或多个假设,以决定它们与证据的一致性。福尔摩斯:搜集证据(evidences)分析推理破解谜团找出真凶经济学家:考察资料(facts)分析推理形成假说检验假说,2、理论,科学的两大功能是解释和预测。就其本质而言,理论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是找出最主要的因素和联系,以使我们对所关注的问题的核心进行研究的一种手段,它使我们免于陷入现实世界中确实存在的种种复杂性而难以自拔。因此,“理论缺乏现实性”这种
20、批评不过是一种陈词滥调,不能视为对理论的一种有效的批评(Alpha C. Chiang,1984)理论包括一系列假设(或假说)和从这些假设中得出的结论。理论是逻辑的演练,如果假设是正确的,必然导致应有的结果(if , then .)。经济学家用理论作出预言。,世界很复杂,世界也很简单。理论使得世界看起来简洁明了,它忽略较不重要的信息,将注意力集中于中心性的关系,理论是是现实的抽象和简化。“理论不是真实世界的映照,而是真实世界的阐释。就经济而言,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真实的现象能成功地被一个复杂的理论所解释过,成功解释所用的理论永远都是那么浅,浅得有点难以置信”(张五常, 2001)。理论不是试图解
21、释所有的现象而仅仅是主要的事件和关系。理论是建立在一组假定的基础上,从这些假定出发,推导出结论。然后,根据这些结论的质量(解释和预测的能力)来判断理论的好坏。,模型经济学分析或研究所依赖的主要工具,经济学以科学的观点研究社会的选择问题,它奠基于对选择问题的有系统的探索。这种系统的探索包括理论的形成和事实(数据)的检验。理论包括一系列假设(或假说)和从这些假设中得出的结论。理论是以这样的逻辑方式展开的推演:如果假设是正确的,那么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这种严谨的逻辑推演,往往形成一个特定的、统一的模式,也称模型。如果我们利用这个模型能解释更多的看似不同的事例,或者从这个模型所推出的更多的结论被证实,
22、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发现了事物背后更为本质的规律。,经济理论是对现实世界的必要抽象。首先,由于现实世界的极端复杂性,我们不可能一下子理解其全部内在联系;其次,这些内部关系对于理解我们所研究的特殊经济现象也不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因此,合理的研究程序应当是:根据我们的目的选择与我们研究问题相关的基本因素和基本关系,然后把我们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因素和关系上。这种精心简化的分析结构被称作经济模型,因为它只是现实经济的结构性的粗略性的表示模型是用文字、图解或方程式来描述所关注的经济特性。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数学模型的构成,经济模型仅仅是一种理论框架,并没有必须采用数学形
23、式的内在理由。然而,如果模型是数学模型,那么,它通常包括一组用以描述模型结构的方程。这些方程以某种形式把一定数量的变量联系在一起,并给出所采用的一组分析假设的数学形式。然后通过对这些方程进行相应的数学计算,我们便可以推导出一系列在逻辑上服从这些假设的结论。,变量、常数和参数,变量是大小可以变化的量,即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变量包括价格、利润、收益、成本、国民收入、消费、投资、进口、出口等。因为这些变量可以取不同的值,所以必须用一个符号而不是特定的数字表示它。通过解一个适当构建的经济模型,我们可以得到一组变量的解值,如市场出清时的价格水平,利润最大化时的产出水平等。其解值可以通过模
24、型求出的变量,称作内生变量(源于模型内部),但模型也包含一些由模型外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其大小仅被视为给定的数据,这样的变量被称为外生变量(源于模型之外)。需要指出的是,一个模型的内生变量可能是另一个模型的外生变量。如在分析小麦市场的价格决定时,变量P无疑是内生的,但在消费者支出理论的分析架构内,P对于个别消费者而言是一个常数,因此必然被视为外生的。,变量常常与固定的值或常数结合出现,像表达式6P或0.3R。常数是一个大小不变的值,所以它恰好与变量相反。当一个常数与一个变量结合在一起时,我们将其称作该变量的系数。但系数也可以是符号而非数字。例如,为了获得更广泛的一般性,在模型中我们可以用a代表
25、定常数,以aP代表6P。这个符号a极为特殊我们假定它表示给定常数,但因我们未赋予其具体数值,它实际上可以取任意值。简而言之,它是一个可变的常数!为了识别其特殊身份,我们将其明确命名为参常数(或简称为参数)。必须强调指出,尽管参数可以取不同的值,但在模型中仍要将其视为已知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即使常数是一个参数,人们还是将起简称为“常数”。在这方面,参数和外生变量极为相似,因为二者在模型中都被视为给定值。,方程与恒等式,变量固然可以独立存在,但只有通过方程式或不等式将其联系起来才具有实际价值。这里我们只讨论方程。在经济学的定义范围内,我们需要区别三种类型的方程,即定义方程、行为方程和均衡条件。定
26、义方程是在两个具有完全相同含义的不同表达式之间建立恒等式。对于这种方程,我们通常用恒等号“”(读作“恒等于”)代替通常的“=”,尽管后者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总利润被定义为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因此我们可以写成: TR- TC,行为方程则规定了当其他变量变化时,某一变量相应的变化方式。这可能包括人类行为,比如当国民收入变化时总消费模式的变化;也可能不包括人类行为,比如厂商的总成本如何随产出的变化而变化。在写出行为方程之前,必须对所研究的变量的行为模式作出明确的假设。正是通过对行为方程形式的设定,我们才给出模型所采纳的假设的数学表达式。均衡条件,只有当我们的模型中包含均衡这一概念时才会涉及。如果模型
27、中包含这一概念,则均衡条件就是描述实现均衡前提条件的方程。经济学中人们最熟悉的两个前提条件是: Qd = Qs 需求量=供给量 和 S = I 合意储蓄=合意投资 它们分别为市场均衡模型和最简单的国民收入均衡模型有关。因为这类方程既非定义方程,也非行为方程,所以它们单独构成一类方程。,六、经济思维(Economic thinking),假设前提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 理性决策的步骤清楚思考应对付的风险,1、假设前提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牢记:任何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前提(Proposition)或假定基础之上的。当你通过逻辑严密的经济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时,别忘了检查你的假设前提,无论是明显的
28、还是隐含的。一般来说,逻辑上的矛盾并不难发现,而隐含的假设却容易为作者或读者所忽略或视为当然。假设前提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提与结论是一体的,只想到结论而忘记了结论据以推导出的前提,就会导致结论的滥用、误用,犯错误、闹笑话。确定适当的前提,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修正理论的途径之一是从前提入手。,2、理性选择的基本步骤:,决策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当一项行动的收益增加或成本降低时,这一行动变得更有可能发生。成本与收益的变化以可以预见的方式影响到结果,这给经济学家提供了用于分析人类行为和预测一个改变了成本和收益的项目的后果的有力框架。 明确机会集合 确定替换正确计算成本和收益(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和边际成
29、本),机会成本 资源被用于某一种用途意味着它不能被用于其他用途。机会成本是使用任何资源的代价,衡量它要看使用这种资源的第二种最好的用途,这一用途是机会成本的正式度量。沉没成本 如果一笔已经付出的开支无论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具有理性的人只能忽视它,这种成本就称为沉没成本。边际成本边际收益,3、清楚思考应对付的风险,经济理论帮助人们分析和预测。但是像其他工具一样,经济理论须小心使用,对初学者而言,最常见的三个绊脚石是:其他条件相同的假定、因果关系及合成谬误。其他条件不变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合成谬误,其他条件不变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一般地,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其他条
30、件相同的假定上的,除了所考虑的变量外,其他变量保持不变(remain unchanged),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他因素的影响分离出来。其他条件不变,类似于控制下的实验,但现实情况下其他因素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必须经过矫正,才能与实际情况接近。,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料中找出各种相关关系,并且确定哪些是真的,哪些只是表面的,显然是一件困难的工作。经济学家并不满足于仅仅断定不同变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他们更想确定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是其他变量变化的原因。如果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其他变量变化的“原因”,那么第一个变量的变化就必然导致第二个变量的变化。如果两者的关系仅仅具有相关关系,上述说法就是不
31、正确的。,例子1: 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一般工资较高,这是一种偶然的联系吗?一个人的收入随着他的教育程度(以学历年限计)增加。但是这一相关关系并不能证明一因素是另一因素的原因。解释:,无疑受教育年限较长的人收入较高。但这里至少存在着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厂商愿意支付更多的钱给生产率高的职工,而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生产率。在这种解释中存在着因果关系,较长年限的教育是较高生产率的“原因”,而较高的生产率又是较高工资的“原因”。另一种解释是:厂商愿意支付较高的工资给那些较聪明但可能还未掌握多少生产技能(而技能可能和所学的内容没有什么关系)的人,而人越聪明,被学校淘汰的机会越少。按照这种解释,较聪明
32、的人在校时间较长,并且得到较高的工资,但是学历并不是生产率提高的原因,这里的关系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有时变量之间存在着有规律的关系,但很难说清那一变量是因,那一变量是果。例如一个妇人的孩子的数量和她的收入之间存在着一种规律性的关系,但这种关系的性质并不清楚。低工资意味着她因生孩子少做工而放弃的收入也少,即生孩子的机会成本低,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孩子“比较廉价”。那么,是低工资诱使妇女多生孩子吗?或者,由于孩子多,妇女不能积极地从事她的事业而导致了低工资?或者,还存在着既影响工资水平,又影响孩子数量的第三个原因?,关于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要记住的是,A)相关关系的存在并不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
33、;B)检验因果关系的各种解释方法是,除了一个要素以外使所有其他要素保持不变;C)数据并不总能说清问题,而且有时使人无法得出任何结果,合成谬误 The Fallacy of Composition,由于某一原因对个体来说是对的,便据此认为对整体来说也是对的,这就是合成谬误。如储蓄悖论,增产不增收,看球赛时站起。节俭悖论 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储蓄是一种美德,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后果则可能是灾难性的。如果过度储蓄、消费不足的话,厂商就会因生产的货物卖不出去,资金难以周转而关门倒闭,工人就会大量失业,个人和家庭的生活面临困难,就更不用说多储蓄了。所以,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一个鼓励其社会成员适度消费甚至是超前消费的社会反倒是发展的更快些,社会也往往要更富裕些(西方社会,如美国);而一个视勤俭节约为美德,社会成员省吃俭用、储蓄率很高的社会反倒发展的慢些,社会贫困更普遍一些。,本章结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