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在做梦时能够体验到梦的颜色吗?大多数人都 说 自己的梦是彩色的,或者大半的梦是彩色的,但是 为 什么我 记忆 里都是黑白的,或者只是影像,至少没有什么 让 我有印象的色彩出 现 ?moogee 回答:梦是可以有彩色的的。而且 调查显 示,彩色梦境的比例正 变 得越来越多。人对于梦的研究已经很多年,直到 现在还没有得出一个让大多数人信服的结论, 现在科学家仍然对梦的机理和梦中出现的现象进行着研究。 记者一个童年密友 的父亲,在火灾中失去了右眼的眼皮,因此他只能“睁着眼” 睡觉。有一次入睡之后,我的朋友在他入睡以后,依然在其面前来回走动。 结果他声称自己梦见有大虫 子在眼前跳来跳去。那么,外界
2、刺激究竟会对梦境产生什么影响呢?1 老梦黑白新梦彩1915 年到 1950 年前后所做 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梦都是黑白的;但是 这一潮流在上世纪 60年代突然逆转,后来的调查显示,83%的梦是彩色的。而在同一时期,彩色 电影和电视正在取代 它们的黑白前辈。这可能会为人 们做梦由黑白转向彩色提供解释。但研究方法的不同 让人们很难得出确实的结论。主要的问题在于,开始时研究者在中午才 询问受试者的梦境,他们可能已经把梦中的颜色忘掉了;而后来的研究者让受试者醒来之后立刻写“梦境日记”,这样鲜活的颜色可能会被记起。为了平息争议,英国敦敦大学的墨森( Eva Murzyn)对同一组试验对象同时采取两种方法
3、进行测试。她分别用两种方法了解这 些人的梦境,一种是在中午向他们提问题,另一种是让他们醒来后立刻写“梦境日记” 。她发现两种试验方法所获得的结果并没有明显的区别。这 个结果证明以前的研究是可以比较的,也就说明媒体的变化可能真的影响到梦境。她还询问了受试者童年时是否经常看黑白电视,结果发现 童年时的电视记忆可能会对 40 年后的梦境产生作用。她发现,25 岁以下受试者中只有 4.4%的梦境 是黑白的。而 55 岁以上的受试者中,如果童年时接触到彩色影 视,那么只有 7.3%的梦境是黑白的;如果童年时只能看到黑白影视,那么有 25%的梦境是黑白 的。墨森说:“可能在童年时有一个关键期, 这个时期看
4、到的影视会对后来的梦境起到关键的作用。”虽然他们每天只用几个小时看影视作品,但 这几个小时可能是他 们一天中注意力和情感的高峰,给他们的头脑打上不可磨灭的烙印。2 气味影响梦情绪德国曼海姆大学医院的研究者斯塔克(Boris Stuck)在研究报告中称,气味可以影响人梦中的情绪。斯塔克和同伴找到了 15 个 20 多岁的健康妇女,在她 们睡着后在其身 边放上各种散发气味的物体,其中包括玫瑰花和臭鸡蛋。研究者用胶带把装着有气味气体的 试管固定在受试者鼻孔下面,并且在上面装了一个精密的小气泵, 这个小气泵可以把气体一点点送 进受试者的鼻子,这样就不会有突然的气味惊醒她们。受试者的脑活动也被记录下来。
5、当他 们进入“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大多数梦都发生在这个阶段,他们就让这个小装置在 10 秒内喷出气体。 1 分钟后,受试 者会被叫醒,研究者会让她们描述自己梦境的变化。结果显示,玫瑰的气味几乎能让所有做梦的人在梦中的情 绪更好,而臭鸡蛋的气味会给梦境增加负面的情绪。不 过,她 们的梦境中并没有 “出现”气味,只有一个 妇女说她和另一个梦中出现的“咧嘴笑”的女人“ 被腐烂的臭味打扰”。气味被认为和人类大脑的“脑边缘系统”相关, 这个系统控制人类的情绪和行为。斯塔克说:“如果气味在你醒着的时候强烈影响你的情绪,那么它在你睡着的时候影响你的情绪也就不足为奇了。”3 外界刺激能入梦美国波士顿女子医院医
6、生巴塔查雅(Neil Bhattacharyya)表示这项研究是“有趣和新鲜” 的,他说:“以前我们知道气味和记忆有联系, 现在我们知道气味和大 脑中的睡眠中心 有联系。”加拿大蒙特利尔梦研究所主任尼尔森(Tore Nielson)认可了斯塔克的研究方法。他表示,自己觉得这项研究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它证明了气味对梦通 过情绪间接影响梦境,而不是直接让人梦见气味。他说:“这种间接的效应 可能会给我们提供关于梦之形成的 线索,比如说, 情绪可能是外界的重要事物反映到 梦里的第一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宋艳表示,科学已经明确证明了在睡眠时的刺激能够影响梦境,比如如果 在人的
7、“ 快速眼动睡眠期”的时候在他的手上滴一点水,一分钟后把他叫醒,这个人多半会说他梦 见了下雨、 过河之类的事情。所以,睡眠时外界的气味或许能够直 接让睡眠者梦到气味,这 需要进一步研究。 链接梦的认识史做梦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研究表明,一般人一生中有 6 年时间在做梦;但梦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难以理解的现象之一。在古代,各种文明都对梦做出了自己的解 释。 白泽精怪图记载,黄帝手下有个神兽叫伯奇,专司吞食噩梦。梦还是一种有效的占卜手段。一种观点认为,占卜 术中龟卜蓍筮,都属身外之占,可据以预测荣枯得失;而梦则发乎精神,属于睡眠中人 们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是人神或人鬼之间的交流方式。西方进入科学大发展时
8、代,梦也成 为研究的对象。梦的科学研究的专有名词“oneirology”在1653 年出现。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广泛被认可的对梦的生物学定 义。一般的观察都显示梦和快速眼动睡眠(REM)有关。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科学家阿瑟林斯基(Eugene Aserinsky)在观察儿童睡眠的脑电变化时发现,在睡眠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脑电 活动很特殊, 看起来不像是睡眠 脑电图,倒像是处于清醒状态。在这段时间里,脑电波频率变快,振幅变低,同时还表现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松弛、阴茎勃起,最奇怪的 是眼球不停地左右摆动。为此科学家们把这一阶段的睡眠,称为“ 快速眼动睡眠”。当一个人进入快速眼动睡眠之后如果把他唤醒
9、,他会 报告说正在做梦,而在慢波 睡眠期间如果把他唤醒,做梦的机会较少。因此人们认为快速眼动睡眠和做梦是有一定 联系的。后来发现,在脑活动较弱的慢波睡眠第四期有时也会做梦,但做梦的 可能性远少于快速眼动睡眠期。现在还没有确证梦和大脑的哪个部分有关,也不知道它是大 脑的一个部位的作用还是多个部位的综合作用。有人 假设,做梦和二甲基色胺(DMT)这种化学物质有关。1988 年,美国科学家卡拉威(J.c.Callaway)的研究显示人在做“有图像的梦”时,大 脑 中 DMT 的分泌量会周期性增加,这可能说明 DMT 和梦中的“视觉”有关。对梦的形成机理和作用也一直存在争论。1900 年,奥地利心理学
10、家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对清醒时被 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 中的欲望和冲突。弗洛伊德的观点现在仍然被很多人认同。1976 年,美国科学家霍伯森( J.Allan Hobson)和迈卡利(Robert McCarley)发表论文挑战弗洛伊德的理论。他们提出了 “刺激 综合理论”(activation synthesis),他们认为在快速眼动睡眠中,因为大脑化学物质的分泌,刺激了人的神 经, 产生出很多神经信 号,前脑(大脑的一部分)把这些信号综合成梦境。美国的“敏感词”【美政府公布网 络 敏感 词 :“基地 ”与 “
11、中国 ”在列 】每日 邮报报 道,迫于 “信息自由法 ”压 力,美国国土安全部公开了一份用以 监 控社交媒体和网站的敏感 词 目 录 ,除 袭击 、基地和恐怖主 义 等常 见 敏感 词 外, 该 目 录还 出 现 了猪肉、云和墨西哥等看似无辜的 词汇 。中国 则 被列入 “网 络 安全 ”类别 的敏感 词 中。 (完璧 )美国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近日公开了 374 个用于监控社交网站和在线媒体的“敏感词” ,就让本文带你看看大洋彼岸的网络监控大概是怎样的。三个月前,应美国电子隐私信息中心( Electricity Privacy Info
12、rmation Center)的要求,美国国土安全部对外公开了用于监控社交网站和在线媒体的“敏感词”表单。这些“敏感词” 词汇表用于防范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和其他危 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被收录在该部门 2011 年的 Analysts Desktop Binder 中。表内词汇从气象灾难到网络安全,从边境暴力事件到健康医疗隐患皆有覆盖,范 围十分广泛。不过表内也有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 词汇,既有 “基地组织”、 “黑 客”、 “病毒”这样显而易见的敏感词,也有“中国” 、“墨西哥 ”这样躺着中枪的无辜国名,更有“ 猪肉”、“ 云”、 “延迟”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普通词汇。美国当局没有打算也没有必要盯
13、着网络上所有的信息,他 们只需对涉及敏感词的言论进行监控。不过有些敏感词的出现的确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有人准 备在 自己的微博上把状态改为“ 有没有人晚上一起去做些猪肉烧烤?”或是“ 谁知道今天天气如何,云 层蛮厚的。”的时候可得考虑再三了。因为你的账户会因 为发 布带有敏感词汇的状态而被列入监控名单。美国政府对此的解释是“为了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威胁”。且不论事实是否真如他们所言,监控敏感词对预防安全威胁的效用得划上一个问号。在网 络监控如 此普遍的今天,没有哪一个罪犯会傻到把自己的犯罪意图、犯罪计 划发布到网上,反倒会有一些没有犯罪意图的人会因为开玩笑而被误伤。据报道,有两个英国籍年 轻人在
14、自己的主页上发布了状 态我们要摧毁美国。这么一个明显的玩笑话引起了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注意,两个年轻人因此被驱逐出境。暂把敏感词造成的误会置之不谈,这个敏感词表单的设计也有些欠缺考虑。上文提到了 “中国”一词有幸上榜,不过榜上的只有“China”这个英文词, 这有点奇怪。如果美当局把“China” 设置为敏感词,那么藏语的中国“ ” 应该比“China” 更敏感,然而它却没能成为表单中的一部分。核武器向来是美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它也没有出现在表单之内。可能这只是美国政府为了避免 不必要的麻烦所做的适当隐瞒。如今在世界范围内有 1.4 亿的人群注册了自己的 Twitter 账号,人们每天在 Twitt
15、er 上发布的状态就有 3.4 亿条。单单监控 Twitter 这么一个平台就得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何况 Twitter 只是整个互联网的一个角落。不过美国当局似乎也没有太大的 压力,他们拥有监控全网的技术力量。据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去年十一月 发布的报道称,美国中央情报局(CIA )拥有同时监控Facebook 和 Twitter 的能力,他们每天监控的 Twitter 状态 数超过了 500 万条。科技博客 CNET前段时间也报导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新动向。他们专门安排了人力研发新型电子监视技术,旨于提升截断网页、 无线网络 和网络电话的能力。同 时包括中央情
16、 报局、国家安全局(NSA)和国土安全部在内的国家部门也都在加紧脚步实施对网络的监控。自美当局对外发布“敏感词” 词汇表以来,很多人持续通过各网络渠道来宣泄自己对此的不满,相关微博信息和状态转发络绎不绝。虽说各政府部门都对网络 信息时刻在监控,但 这也并不意味着随便在网络上发布一些危险言论就会遭致跨州追捕。可以确定的是美国的国家安全部门如今对待网络言论都保持一致严肃态度。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发言人对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的记者说了一句话:“ 国土安全部会对一切言论进行详实的核查以排除一切的危险可能。”白日梦:谁偷走了你刚才的记忆? 为什么,有时候,一出神,就再也回不来
17、了 白日梦,这可是个让人喜忧参半的 东西。它能 带来奇思妙想,激发创作灵感。它也让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变低。心理学家还给它新添了一 项罪名引发遗忘。你是否曾在开会 时因为心不在焉而不大记得清老板刚才说了什么?或是在谈话中开了小差,就再也找不回原来的话题?这一次,就让我们聚焦因思绪的 飞扬引发的遗忘。(上一次 详见 事件切割理论:咦,我刚才是要干什么来着? )白日梦诱发遗忘“白日梦会诱发遗忘” 2002 年,佛 罗里达州立大学的萨哈克杨(Lili Sahakyan )和她的导师凯利(Colleen M. Kelly)在一项关于 “定向遗忘”机制的研究提到了这个现象。所谓定向遗忘,就是有意的,有指
18、向性的遗忘比如想要忘掉刚刚分手的前男友或女友的电话。心理学家常采用词表方式(list method)研究这种遗忘。他们让参与者会学习两份词表。呈现完第一份词表后,要求一些参与者记 住前面所学的,并 继续学习第二份 词表;而要求另外一些人 忘记刚才学习的内容,把精力集中在下一份 词表上。两份 词表之后,参与者做一些诸如数学题等无关的任务,然后自由回忆刚才学习过 的单词。 结果显示,对第一份 词表的记忆成绩,被要求遗忘的参与者果然比要求记住的人更差。 这样, “定向遗忘”的效应便出 现了。而在萨哈克杨和凯利的这项实验中,学习完第一份词表后,有些参与者被要求想象如果自己是隐形人,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19、,会去做什么。而另外一部分人 则和定向遗忘中的词表方式一样,被要求记住或忘记刚才学习的内容。 结果, 这场关于隐形人的天 马行空的幻想,竟然和遗忘的指令一样,都会让参与者对第一份 词 表的记忆成绩变差。神游越远,遗忘越多这个现象只是冰山一角。后来,萨哈克杨来到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格林波若分校做助理教授。2010 年,她和该校的迪兰尼(Peter F. Delaney)等人的一项研究得出,人的思绪飘忽得越“ 远”,把之前的事情就忘得越多。研究者仍然采用词表方式,在实验 室里诱发白日梦的场景。他们控制了这些白日梦的远近。在第一个实验的两份词表之间,一些人想象他 们正在父母的房子里 那可能是好几个星期
20、之前的事情了。而另外一些人则想象他 们现在住的房子他们今早才从那里过来实验室。最 终的自由回忆结果显示,尽管这些参与者 对于 第二份词表的回忆率并没有差别,但 对于第一份词表,那些想象自己父母的房子的参与者记忆成绩更差。而且,离开父母房子的时间越久远,词表遗忘得越多。第二个实验中,参与者则想象一次国内或国外旅行。类似的,那些思绪神游到国外的人,比仍在国内打转的人对刚刚学习的内容记忆更差。研究者 还计算出参与者心灵旅行的目的地到实验室的真实距离,结果证实了研究者的猜想,距离越远,遗忘果然更多。记忆与情境可是,为什么白日梦会有引发遗 忘?心理学家早就知道,我们的记忆 不仅包括学习的内容,也涵盖了记
21、忆时所处的情境(context)。当提取(也就是回忆时)的背景与编码(也就是学习时)所处的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最为有效。 这条原则被称为“编码特异性” 。已经有汗牛充栋的文献证明了记忆和物理情境(physical context)之间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1940 年,美国纽约皇后大学的心理学家阿伯内西( Ethel M. Abernethy)就发现,如果在学生考试时,更换到另外一个和上课教室不同的房 间,或者将 监考老师 更换为不是主讲老师的人,这种情景下的考试成绩会更 差。而英国斯特林大学一 项 1975 年的研究,让潜水员水下或岸边学习一些单词,然后在其中一个环境下测验 他们对这些单词的
22、记忆程度。当编码和提取的环境匹 配时,潜水员的成绩会提高将近一半。在萨哈克杨等心理学者看来,白日梦 虽然没有把人们真正带向别处,却悄然改 变了参与者的心理情境(mental context)。因此,参与者在回忆测试时的心理情境,就和学习第一份词表时有了较大差别, 记忆成绩随之变差。在研究者看来,如果神游所到之处在时间或 空间上和当下的环境差别越远,相应的心理情境改变会更大,遗忘就更多。不仅仅是白日梦2011 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拇 姬(Rehman Mulji )和博得纳(Glen E. Bodner)的一项研究揭示,远不止白日梦一种方式可以改变心理情境。他 们的实验同样使用词表方式。在学
23、 习完词表一后,有时, 实验者会突然让参与者用一 条毛巾擦拭电脑屏幕,有 时 ,实验者会和参与者聊会天。这些突如其来的任务同样会诱发参与者难以回忆刚才学习的东西。在两位心理学者看来,这种状况就像在日 常生活中,“被一个偶然的 谈话打断也会引发遗忘”但并非所有的任务都能诱发遗忘。如果只是 让志愿者在一堆数字串中找一个特定的数字,或是读一段文章读得越快越好,最后的 记忆成绩就和没有干扰一样。那么可惜,走神无法避免。不过,既然知道了情境的改变会诱发遗忘,那么当你因走神出现记忆故障时,不妨尝试把思维拉回你记忆时 的场景中。在 萨哈克杨和凯 利于 2002 年发表的研究中,如果让神游归来的参与者在最终的
24、记忆测试之前,先仔 细回忆一下自己刚开始进入实验室学习第一份词表时的环境、感受和想法。他 们的记忆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白日梦能够引发遗忘的现象,也有助于学者 进一步理解“ 定向 遗忘”。在萨哈克杨等研究者看来,这种遗忘是由于在被指示忘记刚才学习的内容后,人 们的心 理情境发生了转变(context change)。志愿者不仅改变了自己的记忆策略,把注意力 转移到接下来的内容,还可能通过想一些其他的事情(例如某位参与者口头报告的“即将到来的一场 婚礼”)来帮助自己遗忘刚才的内容。就这样,他们的记忆成绩变差了。而最后介绍的这项研究可能会给你些许安慰。如果你受到走神诱发遗忘的影响比较严重, 说不定能说
25、明你的工作记忆更加强悍。迪兰尼和萨哈克杨在 2007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那些工作 记忆更好的人,记忆成绩受到心理情境 转换的影响却更大。 这可能是由于工作 记忆更大的人,在学习时更注重情境与内容的联系, 或者他们对于情境的改变更加敏感。【什么年龄,身上就有啥味儿?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老人身上有种特殊的味道,只要闻到这种味道,不看你就知道对方是老人。科学家发现,人类在内的动物确实可以凭鼻子判断年龄。并且,中年人和青年人的体味相对 来说,倒更加 浓郁啦:你多大了,什么味儿的?宅大大王 2012-06-04 20:58:44你能闻出“老人味” 吗?动物可以根据体味判断年龄,而研究发现,人们
26、也能根据体味辨别出其他人的年龄,尤其是老年人的气味。科学家发现,老人味相对还算好闻的,中年人和青年人的体味都要相对更浓郁和难闻些。来自美国莫内尔化学感官中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人们能根据体味辨别出其他人的年龄, 这类能力多数都是分辨老年人体味。与已有普遍观点相反的是,所 谓 的“老人味”,其 实还没有中年人或青年人散发出的体味浓郁和难闻。莫内尔中心的神经科学家兰德斯特伦(Johan Lundstrm)称,人类会像其他动物一样,从体味中提取信号辨 别生理年龄、避开伤残病体、选择相配伙伴以及区分亲缘关系等。与其他动物类似,人体体味富含多种化学成分,从中传达出各种各样的社交信息。这些体味随着人的成长不
27、断变化,造成体味的化学成分也在改变。科学家推论说,与年龄相关的体味或 许能帮助动物选择合适的伴侣,年 龄大点的雄性个体或许是作为伴侣的理想选择,因为他们 的基因能让后代更长寿,而年龄大的雌性个体却被拒绝,这是因为她们的生殖系统较为脆弱。世界各国文化都有老人味这么一说,在日本,甚至都有一个词专门用来形容老人味。莫内尔中心和其他实验机构之前做过的动物实验表明,动物可以根据体味判断年龄, 兰德斯特伦的实验则验证了人类是否也拥有类似的能力。该研究 报告 5 月 30 日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研究人 员征集了三个年龄段的人群,分别是 20 岁至 30 岁(青年 组), 45 岁
28、至 55 岁(中年组 )和 75 岁至 95 岁(老年组),每组人数 12 到 16 不等。参与实验者被要求 连续五天穿同一件无味 T 恤睡觉,另外在腋下有特殊 软垫,用于吸收体味。这些软垫随后被剪下并用玻璃瓶盛放。研究人员还招募了 41 个 20 到 30 岁的年轻人担任评估者,他们将从两个玻璃瓶(九种不同体味组合)中辨别出哪个是来自较大岁数的人的,并且 评估每种体味的浓度、是否好 闻等信息。最后这些年轻人将被要求估计每一种体味对应的年龄。实验结果表明,评估者能够根据气味判断出体味分属于三种不同年龄段中的哪一种。 统计分析显示,辨识老人味能力在其中发挥 了很大作用。有趣的是,评估者认为老人味
29、相对还算好闻的,中年人和青年人的体味都要相对更浓郁和难闻些。兰德斯特伦称,老年人的体味可辨 别,而年 轻人的体味被认为 是相当中性,也不会太难闻。这与之前我们普遍认为的老人味很难闻的观点不太一样,不过,也有可能老年人的其他身体部位,比如皮肤或呼吸的气味会有不同特性。未来的实验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人 类凭体味辨别年龄时使用了什么生物标记,二是大 脑是如何对这类信息进行辨别和评估。黑巧克力有助预防心脏病【黑巧克力有助 预 防心 脏 病 】黑巧克力控 们 ,你 们 有福了。澳大利 亚 的研究人 员 ,做了一个 样 本量达到 2000+的 评 估 预测 研究, 发现 每日食用黑巧克力的确能 够 有助于
30、 预 防心血管疾病。 值 得 强调一下的是, 这 里提到的黑巧克力,指的是含可可成分 60%-70%的黑巧克力哦: http:/ 60%的可可固体,研究 显示,有代谢综合症的人群,每日服用适量黑巧克力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但牛奶巧克力或是白巧克力可能没有类似效果。新研究发现,患有代谢综合症(主要表 现是血脂增高、高血 压 、肥胖和血糖增高,是糖尿病和心 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后备军)的高危人群,每日服用适量黑巧克力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中风。 该研究 报告 5 月 31 日发 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在全世界,心血管疾病都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黑
31、巧克力至少含有 60%的可可固体,其富含黄酮类物质。众所周知,该物质拥有很好的保护心血管功效, 但这一点仅在短期研究中被证实。所以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研究人员针对 2013 名心脏病高危人士,使用数学模型评估预测了日常食用黑巧克力对健康的长期作用以 及其成本效益。所有实验参与者均血压较高,并符合代 谢综合症的条件,但之前并无心脏病或糖尿病病史,也没有在进行降血压治疗。研究人员表示,理想情况下,每日食用黑巧克力可以在至少 10 年的时间里,在每一万人中避免70 例非致命的和 15 例致命心血管突发事件。就算依从性下降到 80%时,其效果也能保持在每万人避免 55 例非致命和 10 例致命心血管突发事件。这样的结果也足以让人确信黑巧克力确 实对心血管疾病病拥有有效干预作用。根据该模型,每个人每年在黑巧克力上的建议花费为 42 美元。研究人员补充道,这个数字可用于广告宣传、教育活动,或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提供黑巧克力 费用补贴。研究人员称,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以上所提到的巧克力 对心 脏病具有防护效果,指的是含可可成分 60%-70%的黑巧克力,并不是牛奶巧克力或是白巧克力,可能是由于黑巧克力中含有更多黄酮类物质的缘故。科学家的结论是,黑巧克力可以降低血 压和胆固醇含量, 这正代表服用黑巧克力可以 给代谢综合症人群(无糖尿病)提供一个成本适宜、作用有效的防治策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