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背景下的高校外事工作人员素质探析摘 要:高校外事工作队伍是高校开展对外交流工作的中坚力量。高校外事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高校工作人员所以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分析梳理,希望对高校外事工作队伍的素质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教育对外开放;高校外事工作;人员素质 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教育外事干部队伍建设。高校外事工作队伍是开展高校教育外事工作的中坚力量,是高校国际化事业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外事工作队伍的建设发展水平对于高校能否在新时期下做好教育对外开放至关
2、重要,而高校外事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决定高校外事工作队伍建设发展的基本条件。 素质是指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据此,高校外事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是指使其完成依法与境外组织、机构或个人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涉外交往活动所要求的各项条件。一、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高的政策水平 高校的外事工作属于外事工作的一个部分,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因此,高校外事工作人员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2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 因为涉外工作的政策性极强,
3、所以高校外事工作人员应熟练地掌握政策,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高校外事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国家的对外政策和策略,还要了解我国的国内政策。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国内政策和国际政策相互联系。只有熟练掌握国家的内政外交政策,培养政治鉴别力,才能在对外交往工作中提高敏锐度,从容应对。 二、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 高校外事工作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高校外事工作人员在接待外宾来访、组织出访等工作中需要与双方或多方保持沟通。譬如,在组织出访活动时,需要根据学校对外交流工作情况科学拟订出访计划,严格履行报批审核程序,与受访单位确定访问时间、商定访问行程,落实访问期间的住宿和交通等后勤安
4、排等。同样,在接待外宾来访的过程中,需要与外方明确来访的目的和时间,调查了解来访人员和来访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学术背景等信息,与校内接待单位和人员协调接待事宜,拟定接待的活动安排等。无论是组织出访还是接待来访,其中均涉及了繁复的协调和组织工作。 为了确保对外交往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对外交往的实效性,外事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为突出的组织协调能力。当然,在组织和协调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组织沟通不畅或其他突发情况,导致无法按照预定方案实施,这就要求外事工作人员在组织工作中细思谋划,提前设置应急3预案,提升应对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 三、专业的对外交往能力 专业的对外交往能力包含二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外语语言
5、能力。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对外语的精通程度往往直接决定对外交往的水平和效果。作为高校对外交往的一线人员,高校外事工作人员其外语水平的高低往往构成交往对象对高校发展水平的第一印象;其次,在对外交流过程,准确地表达己方的立场,正确地理解对方的意向,实现有效畅通的沟通,要求高校外事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近来年,高校教师的平均外语水平有较大提高、对外交流能力有显著提升;但是,某些情况下仍然需要外事工作人员承担翻译工作,搭建沟通的桥梁,要求外事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翻译能力。第二、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主要涉及的是“礼”的问题。国与国的交往注重“礼尚往来” 、“以礼相待” ,高校在对外交
6、流中也应当以“礼”当先。因此,高校外事工作人员应当知礼,懂得礼仪和礼节。具体而言,应当了解和尊重别国的文化、习惯和风土人情;掌握礼宾的原则和规范等。 四、项目的设计和管理能力 高校对外交流工作的落脚点是服务高校发展的需要,途径是通过与国外的务实合作,合作则以各种项目为主要载体,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师生交流项目、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和引智项目等。随着高校对外交流日益活跃,合作的需求不断增加,合作形式日益丰富。为了适应新的发展态势,高校外事工作人员应当不断提高项目设计能力,利用整合各种资源和信息,创新丰富项目的合作内容和形式。项目设立后,应当注重后4期跟踪管理,提高项目合作的成果率和可持续性。 结合上述素质要求来看,目前高校外事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仍有提高的空间。在新时期下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各高校应当注重外事工作人员的素质发展,提高外事工作人员工作的管理服务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外事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廖飞.高校教育外事工作管理原理与方法M.西南财政大学出版,2015 年 2黄金祺.怎样当好外交外事人员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