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社交媒体的运用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出现,这些都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而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衍生出了专门利用网络平台搭建的社交媒体。社交媒体的运用形成了新的社交媒介,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促进了新的传播速度,搭建了新的社交平台,产生了新的交流方式。社交媒体的运用和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为信息传播带来了更加便捷、快速的平台。 【关键词】社交媒体;运用;大学生;影响 社交媒体是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是在新媒体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宽泛的概念,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连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相互联系建
2、立社交关系的网络平台,同时也可以发布信息和提供服务的传播媒介。严格意义上说,社交媒体就是利用包括互联网媒体、移动客户端媒体、数字化终端媒体等形式,区别于传统社交形式而形成的网络平台。 一、社交媒体运用的特点 社交媒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为社交媒体运用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传播媒介形式,所以社交媒体表现出其独特的时代特点和特有的价值体现,运用社交媒体呈现出的核心特点表现在如下方面: 1.价值体现 2社交媒体是有价值信息的传播载体,信息的价值在于受众群体的关注度,以及有价值的信息传递时间、传递条件、受众群体关注的心理反应等,而运用社交媒体恰恰可以提供载体、传播以及反馈这样一个综合信息平台。
3、同时,社交媒体传播具有成本低廉、快速高效的特征,可以带来巨大的价值效益,这就是运用社交媒体潜在的价值体现,而这些综合因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运用社交媒体的基本价值。 2.个性体现 个性化体现是通过社交媒体所特有的新内容、新形式、新观念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使用者可以在自己的社交环境设定个性化的平台、界面、空间等,也可以利用嫁接模式、检索模式、链接模式等来扩大自己的社交群体。这使得社交媒体的运用不但具备了特定的空间、特定的传播手段,而且也体现了特有的个性化。 3.效应体现 运用社交媒体所产生的效应是可以预测的,是可以设定结果的。社交媒体具备辐射面广、选择性强等特性,这种特性可以影响受众群体所
4、产生的效应,如接收时间、接收内容、选择结果等方面,受众群体也会因为这种效应产生变化。社交媒体的运用甚至可以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社交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的时机和环境下也可以形成主导效应。 4.生命力体现 社交媒体一出现就具有超强的生命力,近几年我国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各种传媒平台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在社交媒体方面更是突飞3猛进、成果丰厚。由于在社交媒体领域中各类细分媒体的不断出现,各种平台嫁接层出不穷,这也显示出社交媒体生命力的延展性和多样性。同时另一个层面的生命力也体现在社交媒体运用的模式和概念上,这种新环境下的模式和概念将会使社交媒体不断延续下去,并得到创新发展,
5、这才是其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二、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的现状 2013 年 1 月 15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 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 。 报告显示,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5.64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1,保持低速增长。与之相比,社交媒体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在针对社交媒体网民学历结构调查中,发现大中专以上人群中普及率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尤其是大专以上学历人群比例接近饱和,占网民总数的 55%左右,其中大学生一直在网民总数中处于主导地位,占网民总数的 25.5%。由此可见,社交媒体运用最
6、广泛的“受益”群体就是在校大学生。 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网龄 35 年的和网龄 58 年的平均占到42.5%和 33.4%,可见大学生对于社交媒体运用的普及性。另外对于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上网时间的调查,每天少于 1 小时的所占比例为11.3%,35 小时的所占比例为 20.5%,5 小时以上的所占比例为16.5%,这再一次显示了大学生对于社交媒体运用的依赖性。 运用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调查显示:手机客户端社交媒体跃居第一位,占 43.5%,其次是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占442.5%,而利用传统的报纸传媒和电视传媒分别只占到 8.4%和 5.2%。2由此可见,运用新型的社交媒
7、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占有绝对的优势。 关于社交媒体运用目的和内容的调研显示,大学生选择用社交媒体来获取学习资料的占 17.7%,用来获取资讯的占 15.2%,用来即时通信和联络的占 45.9%,影音和网络购物的占 14.6%,其余用来游戏的只占到6.6%。这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运用社交媒体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社交方式,而且在社交内容上面主要集中在微博关注、社会时讯、交友平台、QQ、微信实时通信,以及亲朋、好友、师生、同学之间的朋友圈互动,这进一步证明了社交媒体运用的多种社交形式已经成为大学生之间主要的交友和联系工具。 三、社交媒体的运用给大学生带来的变化 (一)运用社交媒体目的多
8、样化 调查显示:“结交了更多朋友,丰富了大学生活。 ”在调查过程中大多数大学生都选择了这一答案。然而调研人员还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交媒体的介入,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获得了大量的资源信息,也了解到了更多的社会状况和需求情况,这样一来,大学生在社交媒体选择的目的上也趋于多样化。其中 18%的大学生选择“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的社交媒体平台作为首要运用目的,还有 30%的大学生选择“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为社交媒体平台运用目的。 另外,通过对不同年级和系别大学生的对比,调查人员发现,低年级大学生多选择以丰富大学生活为主要目的的社交媒体平台,不少大学5生都会运用社交媒体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创建
9、自己的朋友圈,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而高年级大学生则更倾向于寻求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的媒体平台,其中不乏运用社交媒体平台搭建自己的营销体系,或者是运用社交媒体发挥专业优势,更早地服务社会。这些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了解到了即时的资讯,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这也就使得大学生在社交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目的性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化了。 (二)运用社交媒体转变社交方式 在调查中,约 5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最有效果、最有现实价值的社交方式,是以寝室为中心的传统“面对面”社交。然而实践证明,在大学生中运用社交媒体形式的网络论坛、微博来获取资讯,运用 QQ、微信作为联系工具的两类人群分别以 36%和 58%的比率占了主导地
10、位,远远高于 6%的大学生“寝室好朋友”为主的传统“面对面”社交。 这一结果反映了当代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的运用转变了社交观念,大部分学生不再抱有狭隘的交友观念,转而追求建立更加广泛、多样的人际网络,通过运用社交媒体产生的新兴社交方式正逐渐被大学生接纳并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 四、社交媒体的运用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运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社交媒体的运用对大学生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确实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有着不可否认的优势。 1.时效性强 社交媒体的运用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获取各式各样的资讯信息,也可6以搭建多种内容的社交平台,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性地进行选择,
11、这些媒体形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简便、更加快捷、更加直接、更有时效。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自己最需要的内容,打破了空间、时间的局限性。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也可以提供讨论、对话、提问、交流,把相关人员无形地联系在一起以便于更好地沟通,结交更多的朋友,扩展了人际网络,使大学生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到最有价值的资讯。同时,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平台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来经营自己,更早地建立社会关系网,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信息量大 运用社交媒体获得的资讯,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和纸质媒体,新的数字技术引起工业化革命,网络把世界联
12、系在一起,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掌握全球的资讯。例如了解国内外各高校的研究课题、教学内容,也可以查阅各大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还可以下载专业书籍和教学文件,大大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量。 3.传播广泛 社交媒体平台的运用,使传统社交的“点对点”形式转变成“点对面”形式,可以满足大学生各式各样的需求,方便了大学生的交流,还可以发布信息,做到快捷有效,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将是成倍扩展,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来,使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百科,也可以传播发布自己的观点和成果,大大扩展了大学生的社交领域。 74.形式多样 社交媒体自出现以来,就以多样化的服务平台吸引着当代大学生的追捧,各式各样的服务平台、信息平台
13、、交友平台、购物平台一直都是大学生们最热衷的选择,通过运用这些社交媒体平台,大学生们甚至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模式,只要利用各种客户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聊天交友、关注新闻、选择购物等,也可以为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和礼物,大大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使大学生的社会活动扩展到校外甚至全世界。 5.社交灵活 对于社交媒体的运用,美国心理学家曾提出 6 度分割理论,认为世界上两个互不相识的人需要建立联系,平均只需经过 6 个人就可以结识。目前非常流行的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平台就是基于这个理念应运而生的,这个平台就是通过朋友来结交新朋友,只要在网站上注册,通过相关资料就可以找到许久未联系的朋友甚至是
14、小学同学,这种功能是非常强大的,而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办到的。同时随着 QQ 和微信的运用,更加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两个陌生人甚至可以在不同的地域直接对话,进行实时交流,从而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交灵活度。社交媒体的微博平台,大学生可以交流思想,发泄情绪,关注话题,也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可以展现自我风采,吸引更多的朋友关注自己,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 (二)运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于社交媒体而言我们也要用正反两方面8的角度去看待,运用社交媒体带给当代大学生新的体验和变化,但是也会带来诸多消极的负面影响。 1.沉溺网络,脱离现实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
15、值观尚未完全发展成熟,不排除有些大学生思想意志薄弱,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交媒体平台和客户端,极其容易沉溺于其中而无法自拔。经过调查,在经常使用社交类网络平台的大学生群体中,由于上网时间过长,从而直接影响到学习和工作,这部分人所占的比例高达 34.6%,而在不经常使用或者是从不使用社交类网络平台的大学生中,该比例只占到 7.6%;另外调查还显示:经常使用社交类网络平台的大学生中,在不上网时经常会惦记上网的比例达到 60%,而在很少上网或者是从不使用社交类网络平台的大学生中,该比例只占到 6.3%。由此可见,过度关注和运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的大学生容易产生网络依赖综合征,也就是“网瘾” ,这样一来,这些
16、大学生沉溺于网络平台的时间多了,关注现实生活、学习、工作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从而影响了学习和生活。这类大学生忙于经营自己的网络社交平台,却疏于与亲朋好友建立面对面的交流接触。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社交媒体毕竟还是依托网络存在的虚拟形式,虽然它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机会,但是依然是无法代替现实社交活动的,当代大学生也不能过于相信和依赖社交媒体的存在形式。 2.流于表面,缺乏深度 大学生在运用社交媒体过程中, “流于表面,缺乏深度”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大学生的朋友圈或者是交友平台上的好友动辄上百人,有时甚9至上千人,这里面很多都是兴趣相投的陌生人,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大学生甚至没有真正的朋友。在网络社交平
17、台上他们讨论的话题大多是兴趣观点、生活琐事、网络动态等,喜欢及时更新自己的网络内容,晒出自己的生活和动态,从而吸引朋友们的关注。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虚荣心,弥补了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缺失,但是这样的交流都流于表面,很难形成深层次的互动。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运用社交媒体的网络虚拟性强,使得社交本身就掺杂了很多不可靠因素,尽管很多社交平台是采用实名制的,但是大家依然是陌生人,这始终没有面对面的交流真实可靠,所以交流的话题一般都流于表面,同时社交平台上的话题更新快、随机性强,使得很多话题没有时间思考就被新的话题覆盖了。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虽然追求个性自由,但仍有内
18、心的自我世界,在社交媒体的交流平台上面对大多数的陌生人很少会敞开心扉真实面对,也很少触及深入的话题。于是导致热衷于社交媒体的大学生觉得网上交友很容易且很轻松,无须牵挂与担心,更不用承担责任,只要退出社交网络平台就能全身而退。这样一来,有些大学生甚至将这种错误的社交理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同情心下降、承诺感降低、随意性增强,更加缺乏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3.不良信息侵蚀,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对运用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没有相关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制约,这就给有害的部分信息提供了传播平台和可乘之机。另外,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面对各种思潮和言论往往
19、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腐朽文化的10侵害。同时部分大学生以“恶搞”为乐趣、以“戏谑”为时髦,崇尚“非主流” ,以此作为逃避现实、推卸责任的借口。社交媒体平台让部分大学生感到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现实,不受社会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网络的自由与社会的责任之间出现失衡,产生道德失范,做出不讲诚信、散播流言、恶意诽谤等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行为。 五、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 (一)正确引导大学生与社交媒体运用的关系 大学生面对社会,通过合理的社交,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阶段的必修课,也是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重要保证。要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处理社交媒体运用的关系,无论怎么运用社交媒体去丰
20、富大学生活、或者是获取信息,它们都是一种方式和手段,社交媒体的运用具有形式多、交友广、更新快等特点,而传统社交真实可靠,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感知对方,情感互动,在不同的场合下也可以锻炼随机应变的能力,这又是网络社交所无法替代的。所以大学生要合理运用社交媒体,发挥社交媒体网络的优势,从中获益。对于部分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应该对他们深入了解、耐心引导,找出其依赖网络的原因,并适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走出困境。 (二)培养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体的法律道德意识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运用环境下的道德意识培养,首先要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网络并非法律的“真空” ,在网络上法律的界限也是不能跨越的,要搞清楚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同时也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不受网络侵害。其次,道德是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