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谁引爆了你的手机惊艳的曲面屏、先进的虹膜识别、新一代手写笔、双面玻璃机身从 2016年 8月 2日发布 Note7,到 10月 11日宣布永久停产,三星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 70天。原本意欲狙击苹果、抢占市场的新一代“机皇” ,竟变成了三星为自己埋下的一颗“不定时炸弹”在 8月 24日发生“首炸”之后,随后数十起类似事故接连不断,最终不得不全球召回、永久停产。 这是智能手机行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召回事件之一,涉及数量超过 250万台。三星还没有公布导致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但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那就是这款手机使用的锂电池。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有关智能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爆炸的报道,甚至最先进的电
2、动汽车特斯拉也难逃厄运。虽然媒体常用“爆炸”二字,但严格来讲我们应该称之为“过热自燃” 。要理解锂离子电池为什么频频引发事故,需要对它们的运作方式有个大概的了解。 锂是所有金属中最轻的一种,这意味着它可以在最小的空间内存储最多的电量,以能量密度(每千克电池所能存储的电量)来衡量,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一般在 150至 250之间,而镍氢电池仅为 100。但锂也是最活泼金属之一,容易与其它元素结合,纯锂的活性极高,甚至会在空气中自燃,因此多数电池都使用更加安全的钴酸锂。 小型、商用化的锂电池,是日本索尼公司在 1991年首先推出的,如2今被普遍用于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以及智能手机等数码产品。普通的锂电
3、池电芯,由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层组成。负极材料是石墨,正极材料为钴酸锂、锰酸锂等锂分子的材料,两个电极之间是电解液,通常是一种液态有机溶剂,使得电子可以在其中流动。充电时,外来的电场把正极材料里面锂分子激活,赶到负极存储在石墨碳结构的空隙里;放电时,把负极里面的锂离子赶到正极,锂离子又变成了原有正极材料里的锂分子。如此循环往复。 学过初中物理的人都知道,正负极是不能直接接触的,直接相接那就是短路。锂电池中设有分隔正负极的隔膜层,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 安全隐患就在这个隔膜上。一旦高压、过热,隔膜很容易被穿破,导致正负极接触,造成内部短路
4、。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要求三星召回部分Note7手机时曾提及,这批手机的电池在阳极与阴极隔离膜局部变薄,并且绝缘胶带未完全覆盖极板涂层的情况下,出现短路现象,导致电池异常发热,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燃烧。也有媒体报道说,三星为了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延长续航能力,采用了更薄的隔膜材料,所以才会事故频出。 路透社对此的评价是:三星停产 Note7事件突显了锂电池的安全极限。过去 10年里,智能手机的电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炸一回,每个品牌都不能幸免,这次只是一次集中爆发。 智能手机经过 10余年的更新换代,各方面突飞猛进之余,唯独电池技术没有取得革命性的突破。于是,手机行业的“军备竞赛”之一,就3是比拼谁
5、家的电池容量更大、充电更快。而这两个方向的解决方式,都是在险中求胜。 第一,扩大电池的物理容量,但由于没有突破性技术,各家对此步调不一。比起 iPhone6s plus,iPhone7 plus的电池容量只增加了150mAh,达到 2900mAh;而 Note 7的电量则达到了 3500mAh,比起上代机型提高 500mAh,三星显然更激进一些。第二种方式,在充电上做文章,从 2014年开始,各厂商就不断地推出快充技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有高通的 Quick Charge2.0、联发科的 Pump Express。大家耳熟能详的“充电 5分钟,通话 2小时”就是主打快充技术作为卖点。 可以说
6、,正是这种不断挑战锂电池极限的竞争,为事故埋下了祸根。未来的手机电池究竟会走向何方? 手机现在已经是除了空气、水、食物之外,人类最离不开的东西。我们需要的手机电池是:容量要大、体积要小、重量要轻、寿命要长、成本要低、产量要大,还要稳定可靠、对环境友好除了锂电池,还真没有哪种新型电池能同时满足如此多的条件。 大多数的研究人员都相信,想要使得能源存储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必须要采用一种全新的化学和物理的形式。泡沫电池、流体电池、固态电池、石墨稀电池、燃料电池目前这方面的创新尝试,没有一个能够脱颖而出。美国能源部替代能源高级研究计划,支持了超过 75个能量存储方面的研究项目,到现在也没有做到。 目前比较靠谱的技术突破方向,仍然是基于目前的锂电池技术进行4改进。世界三大电池制造商三星、LG 以及松下公司也都是这个思路。锂电池还会继续在手机电池界扮演主角。但至少,经过此次 Note7的危机,未来电池引发的危险事件有望大大减少。三星给整个业界敲响了警钟毕竟,除了比性能,也要比比“谁能不犯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