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9.50KB ,
资源ID:3106083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1060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温度对LiCoO2和Na2S2O7混合物酸性焙烧产物中元素赋存形式的影响.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度对LiCoO2和Na2S2O7混合物酸性焙烧产物中元素赋存形式的影响.doc

1、1温度对 LiCoO2 和 Na2S2O7 混合物酸性焙烧产物中元素赋存形式的影响摘要: 了解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回收金属元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 LiCoO2 与 Na2S2O7 按照摩尔比1:1.5 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进行酸性焙烧,采用 TG-DSC、XRD 和 SEM研究了焙烧产物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和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Na 元素是以 LiNa(SO4)和 Na2Co(SO4)2 的形式存在,Li 元素的赋存形式是LiNa(SO4) ,Co 元素的赋存形式是 Na2Co(SO4)2,焙烧产物致密,形状不规则。 Abstract: It is very im

2、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waste lithium ion batteries for recycling and utilizing metallic element. In this paper, LiCoO2 and Na2S2O7 are mixed in a molar ratio of 1:1.5, when the mixture is uniform, the acid roast is carried out. The existence forms and occurrence

3、states of elements in the roasting product are studied by TG-DSC, XRD and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 element is present in the form of LiNa(SO4) and Na2Co(SO4)2, the Lielement is present in the form of LiNa(SO4) , the Co element is present in the form of Na2Co(SO4)2. The roasting products ar

4、e dense and irregular in 2shape. 关键词: 混合物;酸性焙烧产物;元素赋存形式 Key words: mixture;acid roasting product;element mode of occurrence 中图分类号:TM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52-02 0 引言 随着钴资源的短缺,回收钴、锂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了,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寿命有限,所以锂离子的丢弃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在锂离子电池的消费结构中,其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LiCoO

5、2)中。 目前已经进行的研究报道,表明 LiCoO2 具有如下的晶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看到 LiCoO2 中的锂是轻金属,钴是重金属,我们按照质量分数来进行计算,锂占的比重为 7.09%,钴占的比重为60.2%。钴酸锂分为三种物相结构,首先是层状结构、然后是尖晶石结构,最后是岩盐相结构。钴酸锂的 -NaFeO2 型的层状晶体结构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常见的。它的晶格常数是:a=0.2805nm,b=0.2805nm,c=1.406nm,其 c/a 比值为 4.899,空间群是R m。 在 LiCoO2 中, Li 的含量为 7.09%(质量分数) ,Co 的含量为60.2%

6、(质量分数) 。LiCoO2 具有三种空间结构,即层状结构的 HT-LiCoO2、尖晶石结构 LT-LiCoO2 和岩盐相 LiCoO21,2。商用锂离子电3池是人工合成的具有 -NaFeO2 型层状结构的 LiCoO2 晶体。Li-Co-H2O系 E-pH 图表明3,LiCoO2 在酸性溶液中其热力学稳定性比水的强,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采用硫酸4-9和盐酸10-14采用这三种强酸溶液浸出 LiCoO2 时,浸出过程中将产生 O2、Cl2 或 NOx 等有害气体。作者将焦硫酸钠与 LiCoO2 混合后,首先机械球磨,然后将其球磨产物进行酸性焙烧后,焙烧产物能完全溶解于水中,该结果表明,LiCo

7、O2 在酸性焙烧环境中 Li、Co 元素能够发生迁移,但元素迁移的途径、化学模型及元素分布与分配的控制机理不清楚。本文将 LiCoO2 与焦硫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酸性焙烧,研究在该介质环境中 Li、Co 等元素赋存形式及元素的分布特征。 1 实验方法 将钴酸锂与焦硫酸钠按摩尔比 1:1.5 混合,放入箱式电阻炉中通过程序控温以 5/min 的速度开始升温加热,到达 400、450和 500时,保温 1h,焙烧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将焙烧产物放入陶瓷研钵中研磨均匀,以待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TG-DSC-MS 曲线 图 1 是 LiCoO2 和 Na2S2O7 按照摩尔比 1:1.5

8、混合后的 TG 曲线和DSC 曲线。我们从 TG 曲线上能够得到在整个过程中共有三个失重阶段,在 0200之间出现了第一个和第二个失重台阶,试样的质量损失了10.10%,接着当温度升到 178.6时,DSC 曲线上出现了第一个吸热峰,焦硫酸钠含有的结晶水发生了脱附,吸收了热量。在 200450的温度4段又出现了第三个台阶,试样的质量损失了 11.78%,当温度在 431.6时,DSC 曲线则出现了第三个吸热峰,在此温度下试样已经反应完全,释放出了少量三氧化硫气体,三氧化硫气体在电子的轰击下,打成了 SO2+与 O2+。 在 450800时,TG 曲线的下降速率变得更小,曲线已经比较平缓了,其质

9、量基本未发生变化,更能说明在此温度段钴酸锂与焦硫酸钠已经基本上反应完全。 2.2 XRD 分析 LiCoO2 和 Na2S2O7 按摩尔比为 1:1.5 的比例混合后,分别将其混合物放在 400、450和 500的酸性环境下进行焙烧,生成了非晶产物和新的含有 Li、Co、Na 的新的物相,LiNaSO4 和 Na2Co(SO4)2。LiNaSO4 和 Na2Co(SO4)2 的衍射峰比按摩尔比 1:1.5 混合后的衍射峰更尖锐、明显、对称、半高宽越来越小,说明了这两种物质的结晶度越来越好,晶体越来越大。 从上面几个 LiCoO2 和 Na2S2O7 放入不同的温度中进行焙烧,结果发现在 400

10、之后, XRD 衍射峰的形状而且产物也基本相同,这说明了 LiCoO2 和 Na2S2O7 已经在 400时已经发生了反应(图 2 所示) 。 3 SEM 分析 图 3 是 LiCoO2 与 Na2S2O7 混合样经 400、450、500、1h 焙烧后的 SEM 照片,从图 3 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焙烧产物颗粒主要以块状为主、越来越致密,形状不规则,没有观察到粉末状颗粒。焙烧产物的形状、致密程度与焙烧样品在 500下发生熔化后冷却再结晶有5关。 4 总结 LiCoO2 与 Na2S2O7 分别按摩尔比 1:1.5 比例的混合物在不同的温度下焙烧,发生了明显的化学反应。 在焙烧产物中,

11、Na 元素的赋存形式有两种 LiNaSO4 和Na2Co(SO4)2,Li 元素的赋存形式为 LiNaSO4,Co 元素的赋存形式为Na2Co(SO4)2。 焙烧产物随温度的升高越来越致密,形状不规则。 参考文献: 1Huang Kelong(黄可龙) ,Wang Zhaoxiang(王兆翔) ,Liu Suqin(刘素琴). Lithium Ion Batteries Principles and Key Technologies(锂离子电池原理与关键技术)M.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8: 60. 2Yan Shijian(闫时建) ,Zh

12、ang Mingang(张敏刚) ,Tian Wenhuai(田文槐)et al.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J.2007, 36(3): 440. 3Wen Shimei(文士美) , Zhao Zhongwei(赵中伟) , Huo Guangsheng(霍广生). Chines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电源技术)J. 2005, 29: 423. 4Nan J, Han D, Zuo X. J Power SourcesJ. 2005, 152:278. 5 Shin SM, Kim NH,

13、Sohn JS et al. HydrometallurgyJ. 62005, 79:172. 6Dorella G, Mansur MB. J Power SourcesJ. 2007,170:210. 7 Chen L, Tang X, Zhang Y et al.HydrometallurgyJ. 2011, 108: 80. 8Ferreira DA, Prados LMZ, Majuste D et al.J Power SourcesJ. 2009, 187:238. 9Nan J, Han D, Yang M et al. HydrometallurgyJ. 2006, 84:5

14、. 10Sun L, Qiu K. J Hazard MaterJ. 2011, 194:378. 11Aktas S, Fray DJ, Burheim O et al.Miner Process Extr M (Trans Inst Min Metall C)J. 2006, 115: 95. 12Kang J, Senanayake G, Sohn J et al.HydrometallurgyJ. 2010, 100:168. 13Kang J, Sohn J, Chang H et al. Adv Powder TechnolJ. 2010, 21: 175. 14Contestabile M, Panero S, Scrosati B. J Power SourcesJ. 2001, 92:6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