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现代流行音乐歌词中的文学抒情及创作启示摘要:在中国流行音乐歌词的创作过程中,往往以作者主观感情的表达为创作中心。按照西方的文学传统分类法,其中大部分歌词应属于抒情类文学。探究文学抒情与流行音乐歌词创作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上升到文学抒情的理论层面对流行音乐歌词进行相关研究,另一方面可为歌词的创作及情感表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这对于音乐文学的创作者而言是一次理论探索与总结。 关键词:文学抒情 歌词创作 流行音乐 一、抒情文体与流行音乐歌词 在西方的文学传统中,文学一般分为叙事、抒情、戏剧三大基本文类(genre) ,按照这种分类,许多诗歌、歌词等文体都可归纳在抒情文类中。抒情文体和叙事文体不同,
2、其内容并非是对某个外在事物的直接叙述,而是侧重于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无论是诗歌还是歌词都会有此特点。黑格尔在美学对抒情诗的内容解释为“主体(诗人)的内心世界,是观照和感受的心灵” , “它所处理的是某一个反躬自省的主体的一些零星观感、情绪和见解”。在他看来,抒情文体(抒情诗)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和叙事、戏剧都不同,主要是作者的自我表现和情感抒发只是在整个过程中借助了某一具体实体物象罢了。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就可以窥见许多这样的例子,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作者把自身的感情融入到
3、了这首卜算子的创作中,让所有叙事和形象都服从于作品的抒情。诗中描述出一个夜深人静的景象,用“月亮” 、 “梧桐” 、“鸿雁” 、 “沙洲”等细节物象建构起一个真实的场景,读者可以从这些文字里感受得到作者情绪上的寂寞和孤独,也看到了他内心隐藏着的抱负。尤其是最后两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更是作者心境的真实表达。所以,可以看出文学叙事和文学抒情的区别也可以解释为“叙事以故事为描写的中心,而抒情则以心境为描写中心。在抒情中可能会有故事 ,但故事是为表达某种心境而服务的”。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到, “整个古代抒情诗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个现象是,抒情诗人与音乐家结合乃至融合为一体”。许多学者认
4、为抒情文体通常具有音乐性,而音乐文学的许多作品(如歌词等)正好符合这个特点。许多流行音乐的歌词由于篇幅段落等方面的限制(西方的抒情诗一般都会很短) ,其叙事性相对较弱;从另一方面来讲,流行音乐多以情感表达为主要的创作中心,故大部分作品的歌词具有较强的的抒情性。如高晓松的作品同桌的你 (节选):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虽然这首歌词是作者对青春校园情境的描述,但依然表达了他对青春与时光的许多感慨,抒情表现非常明显。还有一些流行音乐的歌词,3其叙
5、事部分仅仅只是一笔带过,这类作品的抒情表达通常更为直接。如王健的歌词作品绿叶对根的情意 (节选):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你也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首歌词描写了绿叶和根两个艺术形象,表达了一个离乡游子对故土的眷恋。在这类歌词的创作中作者明显弱化了叙事成分,而把创作中心着重放在对情感的直接表达上,使得作品意蕴更为深厚,感人至深。 二、抒情表达的主体:词作者 艾布拉姆斯说:“浪漫主义时期大多数主要的诗篇,同几乎所有的主要批评一样,都是以诗人为圆心而画出的圆”;黑格尔也阐释说:“抒情诗的中心点和特有的内容就是具体的诗创作
6、主题,亦即诗人把自我表现的主体的心情展示出来,在听众中引起情感共鸣”。可见,抒情文学作品的表达主题往往与作者自身状态有着密切关系,而在流行音乐歌词的创作过程中,词作者就会担任起抒情的主体角色,也决定了作品的创作思想及情感。如王国维所言“以我观物,物皆着我色彩” ,歌词创作必定会带有抒情主体(词作者)的个人特征,尤其是流行音乐的抒情表现更为明显。如李健的作品就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通常他的歌词带有流行民谣风格,创作中会使用诗意化的语言去重现和建构相应的真实场景、物象及个人意识,并赋予其安静、深切的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韵律美和节奏美,别具意蕴。 如李健的歌词作品车站 (节选): 不觉中下起雨来/
7、在黄昏的站台/她终于上了列车/却一直望向窗外/4当列车徐徐开动掠过蓝色站牌/我看见她难过的脸如此苍白/伴随雨点敲击车窗她的泪流下来/我赶紧转过头去让我视线离开/不知是甜蜜的伤感还是无奈/ 歌词呈现出来的是一个车站的真实场景,下雨、车窗、蓝色站牌、列车,恋人在这里分离告别,这些都是作者所看到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但歌词的情感表现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最后一段:“当列车飞奔下一站的爱恨离别/我仿佛看见车窗外换了季节/在这一瞬间忘了要去向哪里的深夜/就像这列车也不能随意停歇/匆匆错过的又何止是窗外的世界/” 。作者以为和心上人还会有再见的时候,却没想到这次告别却成为了永别,时过境迁,他的沉思随着“列车”
8、慢慢消逝在远方未知的“深夜” 。在这首歌词里,所有的“物”都着了作者的情感色彩,显得尤为真切感人。纵观整首作品,作者把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带入了创作中,将两个不同时空的叙事情景放在了一起,借着“列车”和“离别”的情景,使得听众感受到了他的伤感、思念和回忆。在后面的歌词中抒情表现得更为明显、强烈,最后以一句“再见”结束全曲,一下就把对过去的不舍和叹息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听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再如李健的当有天老去 (节选): 这匆忙的一生/化成几个瞬间/总在某个夜晚悄悄来到我身边/在浩瀚的人海/你曾飘向何处/在熟悉的路上/依然涌动着人海/没有两朵浪花相遇后不分开/当有天老去/我会想起你/在宁静的夏
9、日夜晚那一缕芬芳/ 这首歌词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去直接抒发情感,以作者的“心境”为描写中心。与他的车站 贝加尔湖畔等作品相比,这首作品虽没5有更多的画面感营造,但因其诗意化的文字、细腻的情感描写,依然可以感受到作者较高的歌词创作水准。这首歌词减少了具体物象的使用,抒情表达更为直接,从中同样可以看到李健强烈的个人创作色彩,忧伤、追忆、淡然的情感贯穿在整首歌词里。 三、对歌词创作者的启示 研究流行音乐歌词的抒情表达对歌词创作也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作为抒情主体的词作者,在作品的抒情表现中应该学会控制个人情感,选用叙事或其他物象时候尽量做到景为情用、真挚自然,方能创作好的词作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言:
10、“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可见,如何处理作品在抒情表现中“情”与“景”的关系,是决定其品质的关键,对作品思想表达而言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流行歌曲的抒情表达也离不开受众。在审美过程中,艺术鉴赏是受众凭借作品产生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不同受众会对歌词作品产生不同感受。所以,词作者需要了解受众心理、权衡适宜的方式进行创作、准确传达其思想和情感,这样才可能得到一首好的歌词作品。有的创作者会迎合某些受众需求,使用浅显直白的语言表现作品,或是因为词作者的表达方式、文学素养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此类作品(尤其是许多制
11、作粗糙的网络歌曲)形式和内容很容易被模式化、雷同化,作品亦会显得言之无物、情感泛滥、语言缺乏深度,使得听众形成审美疲劳。这就是因为过度的抒情、创作方式不当所导致的。 6如在部分以蒙古族、藏族为文化主题而创作的流行歌曲,其歌词的抒情表达仍然受到民歌的影响,情感基本离不开“草原” 、 “天空” 、 “酥油茶” 、 “格桑花” 、 “马头琴” 、 “牛羊” 、 “骏马”等物象,也离不开“我爱你” 、 “想念你” 、 “在一起” 、 “我愿意”之类直白、浅显的抒情方式。纵然这种表达也是词作者的一种创作方法,听众亦可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感情,但过于浅显的抒情表达方式和对歌词意象泛滥的使用,对作品的思想产生了
12、不利影响,长此以往会导致听众的审美疲劳。 所以,歌词虽不应强制界定统一的创作标准、应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的受众进行创作,但还是需要遵守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不应过度追求低俗、媚俗、毫无思想、没有底线的创作方式,在抒情时也不应过度滥情,应张弛有度、恰到好处这些都是对流行音乐中词作者的创作启示。 注释: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 ,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年,第 99-100 页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新编 (第 3 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 148 页。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 ,赵登荣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年,第 38 页。 美M.H.艾布拉姆斯:
13、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郦稚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年,第 69、70 页。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 ,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7馆,1991 年,第 208 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 ,徐调孚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年,第 36 页。 王国维:人间词话 ,徐调孚校注. 北京:中华书局,2012 年,第 5 页。 参考文献: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新编(第 3 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国维.人间词话 M.徐调孚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5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 M. 朱光潜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6德尼采.悲剧的诞生 M.赵登荣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7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郦稚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8孙洪斌.歌曲创作中歌词与曲调的关系探析J.音乐探索,2012, (0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