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刘恪山:情系少先队的“老牛爷爷”刘恪山是中国少先队队徽的设计者,1997 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他在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美编的位置上,从创刊一直干到退休,他一直都和少先队员在一起。他用自己的镜头见证了中国少先队的发展历程和前进的步伐。 刘恪山不仅是有名的摄影家,在中国美术界他还是一位多才多艺而又富有成就的艺术家。他在水彩画、雕漆画、书法、篆刻、民间美术、书籍装帧、展览设计、写美术评论文章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清新秀润,飘逸超凡;他的水彩画透明流畅,色彩和谐;他的雕漆画构图奇伟,气势磅礴。美术界评论他是“湘楚英才,艺坛杂家” 。原团中央书记胡克实更是赞叹道:“恪山的画、文章、
2、书法、篆刻、摄影只有一个秀字了得。 ” 少先队历史的见证人 1951 年秋,刘恪山从“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美术部毕业了。 1954 年秋天,刘恪山从东北团委调到团中央刚刚创刊的辅导员杂志社工作,任美术编辑、摄影记者。 辅导员杂志是在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的倡议下于 1954 年6 月成立的。杂志社由团中央少年部主管。朱德同志为创刊号题写了刊名。2为了配合杂志下一期的内容,刘恪山经常是发完稿子,背起相机就走。除了西藏、台湾,他去了国内很多地方。北上大兴安岭,南下苗家山寨,越是穷乡僻壤的地方他越感兴趣。他不怕吃苦,工作起来有股“拼命三郎”的劲头。 有一次在湖南张家界,为了拍开满杜鹃花的黄狮寨的壮观
3、景色,他天不亮就开始攀登十多里的山路赶到山顶,不小心踩翻了一块石头,身体踉跄了一下险些掉下山崖,情急之中,他抱住一棵小树。才免了一劫。随行的同志吓出一身冷汗,他却没事一样继续往上爬,直到拍到他想要的画面。 有些东西必须亲自去找,呆在办公室里是拍不出来的。可以说,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他付出的艰辛。 他让我看了一张 1984 年中朝两国少先队员在鸭绿江上联欢的照片。照片上是两艘分别挂着中朝两国国旗的船,两船靠得很近,各自的船上分别载满了两国少先队员,场面十分感人。他介绍说,为了拍到这个镜头,在双方的船快并行时,他竟从中方的船上一下子跳到朝方船上。那年他已经 50 多岁了,身上还背着 3 个照相机,
4、很沉,船在行进中,搞不好就会掉进江里。可当时他考虑的是,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拍到两国的船和国旗,才能把两国少先队员联欢的场面完整表现出来。这张照片后来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刘恪山在艺术上一丝不苟,工作中也严格要求自己。在杂志社工作期间,他有机会跑遍了国内许多地方,但是他只拍与少先队工作有关的3照片。有人问他你有好的摄影技术,又能全国到处跑,为什么不多拍些风景艺术照片?刘恪山说:“我使用的相机和胶卷都是公家的,我不能利用工作之便占公家的便宜呀。 ” 不仅如此,经常出差的他怕自己的钱和公家的钱弄混了。从来都是公家的差旅费放在左口袋,自己的零花钱放在右口袋。现在说起来他自己也觉得好笑:“记清楚各有多少钱
5、,回来一算不就行了,唉,那时候,就那么傻!”在刘恪山的脑子里公是公。私是私。原则问题不能含糊。 他拍的许多少先队题材的照片,各地报纸杂志争先转载,每次使用后都给他寄来稿费。当时每张照片是 5 元钱。每次收到稿费,他总是全部交公。他觉得这是自己工作时拍的,钱当然是公家的,怎么能算自己所得呢?后来,杂志社的领导认为作品里也有刘恪山的一份劳动。于是决定每次稿费分一半给他作奖励。有了领导的发话,刘恪山才拿了这“半份稿费” 。 在刘恪山家里,有这样一封信:“我在 1981 年以前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刘恪山同志当时是辅导员杂志社的编审,我请他设计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徽,在团代会上获得通过。特此证明,胡德
6、华,2000年 11 月 17 日” ,落款上还盖了章。这是原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德华同志调离团中央后,专门为刘恪山设计队徽出具的证明。 “这是我对中国少先队事业的一点贡献。 ”已经满头白发的刘恪山自豪地说。 1980 年,当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德华同志找到刘恪山, “恪山。社会主义国家的少先队都有队徽,就我们没有,你想办法设计一个。 ”中4国的少先队员人数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多的,有 1300 万。给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设计徽章,刘恪山感到责任重大。 “我当时认为蜜蜂有组织有纪律,所以设计了一个小蜜蜂的图案,但后来自己就否决掉了。 ”刘恪山回忆说。 “考虑到我们的队旗上有星星火炬,我想队徽
7、要和队旗相呼应,于是我也采用了这一形式。队徽上需要标明中国少先队几个字,字放在哪儿好呢?我在五角星的下面加了一条绶带,绶带上标着中国少先队 ,这样就解决问题了。 ” 刘恪山设计的队徽很快就被团中央确定下来。为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团中央少年部制作了一些样品,先在温州地区少先队员中试戴。经过了 10 年的试用期,直到 1990 年全国少先队员代表大会正确通过颁布使用全国开始大量制作。 时间一晃又过了一个 10 年。早已经退休的刘恪山经常被问起当年创作队徽的事。早年创作的原稿已经被工厂拿走不知下落,为了留下一份历史资料,他找到也已经退下来的胡德华。于是才有了那封“证明信” 。 刘恪山开玩笑说:“我那
8、时不知道有专利,否则,一个队徽收一分钱。现在我就发财了。 ” 刘恪山还讲了这样一件事:我在山西下放期间。1972 年有一次回京办事。顺便去看看团中央时的老领导胡耀邦同志。胡耀邦同志那时也刚从干校回来,谈话间他问我在下面担任什么职务,我回答说自己是一个画画的,什么也不是, “职务、功名利禄对我都是身外之物” 。耀邦同志听了,很赞赏,他拍着沙发说:“这才是马列主义的观点。 ”几年后,我们见面时他又提起这句话,勉励我把工作做好。 5刘恪山说:“我是搞业务的,不想做官。我喜欢我的工作,把它做好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后来又有几次机会调他去出任领导,也被他以同样的理由婉言谢辞了。 从逆境中走来的艺术家 刘
9、恪山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 因为性格耿直,看不惯歪风邪气,在工作中经常提一些意见和建议。结果,1957 年的反右派运动使他一夜之间成了团中央机关的第一个右派,很多莫须有的罪名一下子降落在他的头上。 1958 年 3 月,26 岁的刘恪山被开除团籍,下放到安徽怀远曹老集“劳动锻炼”一年。1959 年又被下放山西临猗劳动两年。1960 年团中央给他摘去“右派”帽子。但不能回京,1961 年调他到山西晋南工作直到1979 年。 在农村下放期间,刘恪山拼命地干 活,不停地工作。他要用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没有错。痛苦变成了前进的动力。 他和老乡们交朋友,为他们拍照片、画像、刻图章、画壁画、写书法、编诗词
10、,乡亲们喜欢他,亲切地叫他“大汉老刘” 。 他在临汾地区展览馆工作的时候,搞了 15 年各种展览的总体设计,设计、施工、文学、图片全由他经办。他带头苦干,调动各路能工巧匠。大家都佩服他的才能和敬业精神,戏言:“刘恪山不死,加班不止” 。 晋南农村是民间刺绣的海洋。这里的刺绣图案非常美丽,颜色鲜艳,6针法多样,充满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刘恪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艺术家的敏感使他意识到这是十分珍贵的艺术资料,要把这个民间艺术保留下来。他开始到处收集刺绣,甚至到老乡家里去借。他把收集来的刺绣,精心摹绘了 100 幅,他采用各种画法再现刺绣的原貌和质感。 雕漆画原是晋南
11、新绛县的传统工艺品。行销海内外,所表现的多为仕女风景。刘恪山却别出心裁,他在工匠那里学来漆艺,又融合民间艺人的立粉描金手法。创作了大型雕漆画“黄河瀑布” 、 “黄河不夜” 。前者重在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雄伟气势,后者表现黄河某水电站建成后的壮丽夜景。两幅作品主题鲜明,构图奇伟,金碧辉煌,色彩凝重。两次入选“全国工艺美术展览” ,多次在北京和国外展出,并有多种中外文报刊发表。 刘恪山对晋南这块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动情地说:“晋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 1978 年,他给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和团中央书记韩英写了两封长信,反映自己在“反右运动”中的实际情况,要求平反。他给耀邦的信被转到团中央,
12、耀邦同志在信上亲自批示:“纯系错划,尽快改正。 ” 1979 年 2 月,团中央为刘恪山平反,撤消处分,恢复原级别。不久,又把他作为特需人员调回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仍任辅导员杂志美术组组长、编委。 当年他是团中央机关第一个被打成“右派”的人。没想到后来他是7团中央第一个被平反,也是团中央右派中第一个从外地调回北京的人。不同的“第一” ,不同的滋味! 1984 年 4 月,在团中央 4 楼的会议室里,一个新党员入党宣誓会正在举行。不同寻常的是,团中央第一书记胡锦涛、常务书记宋德福都来参加了,他们是得知刘恪山这个“老右派”入党的消息特来祝贺的。几名新发展的党员中,刘恪山 52 岁,年纪最大,当然他
13、的经历也最曲折。面对党旗宣誓时,刘恪山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在他风华正茂的时候,却遭逢厄运。他一直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愿望落空了。在下放的日子里,他觉得自己从维护党的利益出发所提的意见和建议不会有错。这一切早晚会纠正过来,他对党的热爱从没有动摇过。 入党仪式结束后,胡锦涛同志充满感情地说:“刘恪山同志这么多年一直有坚定的信仰,即使受到挫折、受了委屈对党的信念也没有改变。在山西工作期间表现很好,我希望他继续保持下去”胡锦涛同志讲了十几分钟。他以刘恪山为典型事例,教育大家要树立坚定的信念,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会场很安静,每个人都专注地听着。如今,入党宣誓已经过去 20 多年了,那个场景刘恪山仍记忆
14、犹新,胡锦涛同志的话语也依旧在脑际萦回。 1997 年 10 月,时值中国少先队成立 45 周年纪念。在北京中日青年友好中心的大剧场休息室,当时还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同志,亲切接见了团中央老少先队工作者。刘恪山作为团中央老少先队工作者又见到胡锦涛同志。胡锦涛同志紧紧握着刘恪山的手说:“老刘同志,你好啊!”刘恪山说:“这些年来我只是在电视上看到您,感到很亲切。8”胡锦涛同志笑着说:“那只是个影子,今天咱们又见面了,很高兴!”说完,拉着刘恪山坐在他的身边,在场的记者拍下了这珍贵的镜头。这张照片一直摆在刘恪山的书柜上,看到它就让他想起那些难忘的往事。 旧时文字陪伴故去领导 1985 年 10
15、 月 15 日凌晨 1 点多钟。睡梦中的刘恪山被唤醒,打开门,当时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张宝顺走了进来。刘恪山问他:“这么晚了有什么急事吗?”张宝顺说:“我们刚开完书记会,会上决定让你用毛笔抄写这封信,明天一早送到中南海耀邦同志办公室。 ”刘恪山接过来一看,这是团中央起草的给江西共青垦殖场新老建设者的一封信,信上有耀邦同志的亲笔批示。耀邦同志建议请人用毛笔书写,他最后签名。 张宝顺带来了信纸,刘恪山不敢耽误,马上开始抄写。全文共 400多个字,他工整地用行书抄写在 4 张信纸上。全部抄完已经是夜里 3 点多钟。第二天晚上的新闻联播中,这封信被逐页播放。耀邦同志信的内容很多人都看到了,但没有几个人知道
16、电视上秀丽的字是出自刘恪山之手。 这件事过去了很多年,刘恪山已经淡忘了。1997 年,一位朋友在江西耀邦陵园前照了张像寄给刘恪山,朋友的身后就是写着这封信的大理石碑。刘恪山觉得碑上的字像是自己的字体,再看内容,终于想起了是这封信。后来,刘恪山给耀邦夫人李昭同志打电话,告诉他事情的原委。李昭同志说:“哎呀!我也不知道是你写的。那好啊,让你的字永远陪着9耀邦吧,他是你的老领导,也是老乡。 ” 刘恪山后来去了江西“胡耀邦陵园” ,站在自己书写的大碑前,看到信后“胡耀邦”的签名,往事涌上心头,不禁泪湿眼眶。 鉴于他在文化艺术工作方面的突出贡献,1997 年他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和奖金,被评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以表彰他对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事业的贡献。 孩子们喜欢刘恪山,见面总是叫他“老刘爷爷” ,咬字不清的干脆叫成了“老牛爷爷” 。他听了特别高兴,他说他最赞赏的就是“老牛”的奉献精神。的确,在刘恪山的身上,你可以看到新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特有的品德和奉献精神。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