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热线参与:广播的强势所在广播,是大众传播媒介之一。 “传播”的含义,在很多中国人的理解中是有误区的,往往望文生义。其实在英文中, “communication”本身有“交流、分享”的意思。因而传播是分享,是参与传播的各方不同程度的需要和满足。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我国广播事业从录播走向直播,在节目中广泛引入了“热线参与”的形式,广播真正实现了传播的“交流”和“分享” 。 近年来, “热线参与”不再是广播的专利,它被越来越多地借鉴和应用于报纸、电视和网络媒介中。但, “热线参与”仍是广播的强势所在。这是因为: 一、广播节目中引入“热线参与” ,使节目形式更丰富、多样,节目内容更
2、贴近听众,增强了听众的现场感、参与感和听众与节目之间的情感沟通。 “热线参与”现已被广播节目广泛采用。以合肥人民广播电台为例,其下设三个子台(人民台、文艺台、交通台)全天 60.5 小时的播出时间中,设有“热线参与”的节目有近 40 小时,约占时间总量的 66,节目类型涉及新闻、社教、生活服务、娱乐、音乐、情感等各个方面。收听对象包括从中老年到青少年各个年龄段和各阶层。其中,时间总量在前2三位的“热线参与”节目类型是:生活服务类(约占 46) 、娱乐休闲类(约占 30) 、情感类(约占 12.5)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曾经做过的一次受众调查显示,现在人们关注“热点度”高的问题是健康问题;“
3、热点度”较高的问题是子女教育、娱乐休闲、情感问题、消费指南,广播“热线参与”节目关注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受众关注的“热点度”较高的问题。 广播从录播走向直播这十几年来, “热线参与”这种节目形式在不断完善和创新。有人认为,现在大众传媒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功能上的使用,它还带给人一种传播以外的心理上的满足,就像是社会共同体的感觉。笔者认为,这正是“热线参与”兴盛不衰的主要原因:“热线参与”给现代人以说话的机会、宣泄的地方,帮助人们相互沟通,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二、比较其他大众传媒,广播节目运用“热线参与”更显优势。 近年来,地方报纸针对读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定期地公布热线电话,固定一个时间,请专家
4、坐镇答疑,或为读者解决实际困难(如合肥晚报曾开设过“供水热线” 、 “供电热线” 、 “招生热线”等) 。第二天,报纸再以专栏的形式,对热线情况进行全面报道(一些报纸甚至把专栏记者称之为“栏目主持人” ) 。虽然同样是“热线参与” ,但报纸“热线参与”的时效性无法同广播“热线参与”节目的同步播出相抗衡。而且用文字表述出来的“热线参与”无法达到通过“原汁原味”的声音所传达3给人们的现场感,也无法产生同等程度的共鸣。 一些地方电视台也纷纷开设了有“热线参与”的电视直播节目,但显然这不是电视的优势。电视讲究的是“有声有色” ,而目前大部分电视“热线参与”节目是嘉宾、主持人各坐一方,侃侃而谈,不时接听
5、观众来电,电视画面长久保持不动。声音不是电视的最大特色,画面才是电视的真正优势。有调查显示,电视观众在选台时,对一个节目的注意力只能保持 35 秒,一个画面单调的电视节目无疑会使观众失去耐心。同时,有“热线参与”的电视直播节目毕竟很少,它也难以形成像广播热线直播节目那样的规模效应。 较之报纸和电视,网络对广播“热线参与”的节目样式更具冲击力。但目前我国网络还处于市场导入期,没有普及,对传统媒介尚未构成质的威胁,同时大部分网民是在深夜上网,还是广播收听率相对较低的时段。但不容忽视的是,网络进入市场成熟期后,广播又如何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是足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广播“热线参与”的节目形式虽然
6、已经运作了十几年并已较为成熟,但笔者认为,今后的发展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发展“声音储存”技术,尽早实现“网上播出” 。 所谓“声音储存” ,就是让定时的“热线参与”变为全天候为听众服务。一个节目的时间是有限和固定的,节目之外如果听众有热线需求,怎么办?笔者认为,可以发展“声音储存”技术,热线电话 24 小时开通,将听众节目之外的电话以声音的形式储存,编辑后在节目中播出,既为4听众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服务,也有助于提高热线参与的质量。合肥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生活服务类节目空中交易厅与 168 信息台合作,将节目中的买卖和招、应聘信息加以储存,节目之外听众既可以查询,同时也可以根据语音提示将自己的需
7、求信息储存进去。这种形式就是对“热线参与”外延的拓展。 另外,目前有许多广播电台虽然开设了网站,但对网站维护不够,同时只有极少数广播电台实现了网上播出。笔者认为,广播的劣势是声音稍纵即逝,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广播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合理运用“手机短信” 、 “网上留言”等听众参与形式,注意扬广播“声音”之长。 “手机短信” 、 “网上留言”等听众参与形式使广播与现代通讯手段的联系更为紧密,听众参与方式更为多样。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方式是以文字表述代替声音的传达,广播的优势是声音。如果在运用现代通讯技术的同时忽略了对听众“声音”的关注,那么广播的情感魅力就会大打折扣。 三、节目主持
8、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这是我国广播事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人才流失,缺乏优秀的个性鲜明的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尤其是娱乐和情感类节目)中,一些主持人满足于做游戏、猜谜,和听众插科打诨,乍听挺热闹,挺有趣,但节目经不起细品,时间一长,老套路,老说法,听众会感到厌倦。在工5作中笔者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今天节目做得不错,有几个热线听众说得很精彩。 ”当一个节目的质量取决于听众参与的质量时,说明这个节目主持人缺乏足够的驾驭节目的能力。 笔者认为,一个称职的“热线参与”节目主持人,起码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知识架构、较强的语言表现力、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敏捷机智的应变能力。 现代社会,人们最害怕什么?孤独!最缺乏什么?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而“热线参与”恰恰给人们提供了情感宣泄的场所,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未来的传媒竞争以什么取胜?不是看谁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而是看谁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 (作者单位:合肥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