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道家养生学与道教养生学的关系辨析中国养生学有五大流派,即儒家养生学、道家养生学、医家养生学、道教养生学和佛教养生学。其中道家养生学和道教养生学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众多专家学者已就道家和道教在哲学上作出明确区分,但对道家养生学和道教养生学的承继和区别,认识仍比较模糊,本文试加以辨析。 无可否认,道教养生学是承继道家养生学而来的,没有道家养生学,就没有道教养生学。道家养生学根源于道德经 、 庄子的养生理论,甚至包括秦汉乃至魏晋玄学,如吕氏春秋 、 淮南子等文献所蕴涵的养生思想。而道教养生学则是吸收了道家思想,发展为注重生命、追求长生的养生思想。虽然二者共同尊奉道德经 、 庄子为主要经典?而且
2、都尊崇“道”的观念,但是内涵、旨趣和追求实有很大不同。道家学者注重养性或修性方面。而道教学者注重养命长生方面。这样粗略区分,不能被片面理解为修性和修命的截然对立。道家学者也不排斥长生久视,道教也明确提倡性命双修的炼养途径。总之,道家养生学和道教养生学关系十分密切,二者既不可混同,又不能截然分开。 道家养生学体现在养性、养气、主静、制欲等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道家养生学认为,养生在养性。在道德经中老子就开始探讨人性和养性问题,不断启发人们思考人的本性、本质,如何区别于动物的质的规定。虽然2老子未直接提出“性”或“人性”的概念,但从中可以深刻体味到老
3、子关于人性和养性的独到见解。庄子也承袭和发挥了老子的思想。他们强调人性具有自然性和超越性。所谓自然性,是指人的本性具有其原始性、先天性,自然而然、不待人为的特征。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第 9 章),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道德经第 10 章)就是这种自然性的体现。道家养生学摒弃儒家关于人性善恶的论辩,老庄讲究人性的超善恶性、超道德性,提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道德经第 38章)。从自然性、超善恶性的人性观出发,老庄提出以“固性” 、 “全性”为宗旨的养性说,否则将“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
4、骈拇)。老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哲学中“气”的概念,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 43 章), “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游乎天地之一气”(庄子?至乐),突出了“气”的根源性特征,所以养气就有了养生学意义上的根据,体现了“气”的根源性和普遍性。在哲学范畴动和静上,道家突出静的地位和作用,在养生实践上普遍倡导主静说。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道德经第 26 章),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常乃久”(道德经第 16 章),肯定了“静”的重要性,并且提出“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第 16 章)六字养生要诀。道家主张制欲。欲与养生有着直接的联系,
5、因此道家养生特别注重对欲望的控制。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常使民无知无欲”(道德经第 3 章),认为多欲是扭曲人性、损害生命的根源,通过对欲望的控制,调节身心,满足3健康需求,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道家养生学主要体现在以上四种养生主张,为中国养生学营造了一个基本的概念系统和养生思想文化氛围。 相对于道家养生学,道教养生学主要特征是对生命的尊重。主要体现在长生不死的宗教信仰、 “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珍视生命观念以及丰富多彩的养生实践三个方面。 作为宗教信仰,道教将道家经典神格化,给予某些概念和命题以神学的理解和发展,甚至和人体相对应,促成道家养生学向道教养生学的顺利过渡。道教是以长生不死和
6、飞升成仙为主要目的,道教养生首要的问题就是诞生思想,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于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汉书?艺文志),所以,追求神仙长生不死、超脱物外就成为道教养生学的精神动力。方法上提倡“形解销化” ,即通过炼养使肉体蜕化成仙;另一面依于“鬼神之事” ,即通鬼神。因此,道教养生具有宗教信仰的目标。尽管葛洪在抱朴子中才明确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命题,早在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就较多表现了强调尊重生命的养生思想。 “夫人者,乃天地之神统也。灭者,名为断绝天地神统,有可伤败于天地之体,其为害甚深,后亦天灭煞人世类也。 ”(太平经合校卷 40)虽然天地生人,但人与天地
7、的关系,首先还是注重人类维持生命的方面。道教养生学提倡贵生,即首先要尊重生命,维持生命的存在,所以道教养生随着道教的发展也愈益重视与养生有关的道教医学。许多道教人物也是著名医学家,如孙思邈、葛洪、陶弘景等,近代如陈撄宁。道教养生学的突出特征是具有丰富多样的养生实践。养生方法除丹法外,有守一、存思、守窍、导引、按摩、叩齿、4咽津、房中、服气、胎息、辟谷等。其中丹法又包括外丹和内丹。外丹即炼丹术,为中国养生学的瑰宝,被视为化学的先声。而内丹以人体自身为炉鼎,通过对精、气、神的内炼使人体寿命得到延长,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家养生学和道教养生学虽然具有同源性,但各自具有鲜明独特的特征,而且各自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在进行思想研究时还是应该注意二者的异同。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71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