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4KB ,
资源ID:3111596      下载积分:8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1115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道家养生学与道教养生学的关系辨析.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道家养生学与道教养生学的关系辨析.doc

1、1道家养生学与道教养生学的关系辨析中国养生学有五大流派,即儒家养生学、道家养生学、医家养生学、道教养生学和佛教养生学。其中道家养生学和道教养生学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众多专家学者已就道家和道教在哲学上作出明确区分,但对道家养生学和道教养生学的承继和区别,认识仍比较模糊,本文试加以辨析。 无可否认,道教养生学是承继道家养生学而来的,没有道家养生学,就没有道教养生学。道家养生学根源于道德经 、 庄子的养生理论,甚至包括秦汉乃至魏晋玄学,如吕氏春秋 、 淮南子等文献所蕴涵的养生思想。而道教养生学则是吸收了道家思想,发展为注重生命、追求长生的养生思想。虽然二者共同尊奉道德经 、 庄子为主要经典?而且

2、都尊崇“道”的观念,但是内涵、旨趣和追求实有很大不同。道家学者注重养性或修性方面。而道教学者注重养命长生方面。这样粗略区分,不能被片面理解为修性和修命的截然对立。道家学者也不排斥长生久视,道教也明确提倡性命双修的炼养途径。总之,道家养生学和道教养生学关系十分密切,二者既不可混同,又不能截然分开。 道家养生学体现在养性、养气、主静、制欲等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道家养生学认为,养生在养性。在道德经中老子就开始探讨人性和养性问题,不断启发人们思考人的本性、本质,如何区别于动物的质的规定。虽然2老子未直接提出“性”或“人性”的概念,但从中可以深刻体味到老

3、子关于人性和养性的独到见解。庄子也承袭和发挥了老子的思想。他们强调人性具有自然性和超越性。所谓自然性,是指人的本性具有其原始性、先天性,自然而然、不待人为的特征。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第 9 章),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道德经第 10 章)就是这种自然性的体现。道家养生学摒弃儒家关于人性善恶的论辩,老庄讲究人性的超善恶性、超道德性,提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道德经第 38章)。从自然性、超善恶性的人性观出发,老庄提出以“固性” 、 “全性”为宗旨的养性说,否则将“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

4、骈拇)。老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哲学中“气”的概念,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 43 章), “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游乎天地之一气”(庄子?至乐),突出了“气”的根源性特征,所以养气就有了养生学意义上的根据,体现了“气”的根源性和普遍性。在哲学范畴动和静上,道家突出静的地位和作用,在养生实践上普遍倡导主静说。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道德经第 26 章),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常乃久”(道德经第 16 章),肯定了“静”的重要性,并且提出“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第 16 章)六字养生要诀。道家主张制欲。欲与养生有着直接的联系,

5、因此道家养生特别注重对欲望的控制。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常使民无知无欲”(道德经第 3 章),认为多欲是扭曲人性、损害生命的根源,通过对欲望的控制,调节身心,满足3健康需求,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道家养生学主要体现在以上四种养生主张,为中国养生学营造了一个基本的概念系统和养生思想文化氛围。 相对于道家养生学,道教养生学主要特征是对生命的尊重。主要体现在长生不死的宗教信仰、 “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珍视生命观念以及丰富多彩的养生实践三个方面。 作为宗教信仰,道教将道家经典神格化,给予某些概念和命题以神学的理解和发展,甚至和人体相对应,促成道家养生学向道教养生学的顺利过渡。道教是以长生不死和

6、飞升成仙为主要目的,道教养生首要的问题就是诞生思想,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于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汉书?艺文志),所以,追求神仙长生不死、超脱物外就成为道教养生学的精神动力。方法上提倡“形解销化” ,即通过炼养使肉体蜕化成仙;另一面依于“鬼神之事” ,即通鬼神。因此,道教养生具有宗教信仰的目标。尽管葛洪在抱朴子中才明确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命题,早在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就较多表现了强调尊重生命的养生思想。 “夫人者,乃天地之神统也。灭者,名为断绝天地神统,有可伤败于天地之体,其为害甚深,后亦天灭煞人世类也。 ”(太平经合校卷 40)虽然天地生人,但人与天地

7、的关系,首先还是注重人类维持生命的方面。道教养生学提倡贵生,即首先要尊重生命,维持生命的存在,所以道教养生随着道教的发展也愈益重视与养生有关的道教医学。许多道教人物也是著名医学家,如孙思邈、葛洪、陶弘景等,近代如陈撄宁。道教养生学的突出特征是具有丰富多样的养生实践。养生方法除丹法外,有守一、存思、守窍、导引、按摩、叩齿、4咽津、房中、服气、胎息、辟谷等。其中丹法又包括外丹和内丹。外丹即炼丹术,为中国养生学的瑰宝,被视为化学的先声。而内丹以人体自身为炉鼎,通过对精、气、神的内炼使人体寿命得到延长,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家养生学和道教养生学虽然具有同源性,但各自具有鲜明独特的特征,而且各自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在进行思想研究时还是应该注意二者的异同。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71006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