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台湾北管牌子的物质构成情形概览北管音乐,是台湾传统音乐中的特色乐种之一。 “北管”一词之由来,至今仍各有说法,从广义来说,北管音乐是指“南管” (或称“南音”)之外的其他音乐;再局限一点的说法则是, “南管”以外、由福建以北传入的音乐的通称;狭义的说法则是专指乱弹音乐。本文结合文献阅读及田野工作的观察心得,试图说明台湾北管牌子的物质构成情形。 北管的音乐分类于过去有诸多不同说法,现行较常见之划分法是分为:牌子、弦谱、戏曲、细曲等四大类。前二者以器乐为主要演奏形式,后二者是以歌乐为主要表现形式,其演唱语言为正音夹杂闽南语而成的“官话” 。 其中,北管牌子是以唢呐及打击乐组成的鼓吹乐队,除了唢呐
2、吹奏旋律以外,还有锣鼓作画龙点睛之效,因其具有指挥及穿插在乐曲中、让吹者休息的功能。弦谱则为丝竹类乐曲,以提弦为主奏乐器,其与北管牌子皆可独立演奏或应用于戏曲的后场伴奏之中。 从整体而言,北管音乐的各种形式之间各有其趣又互相借用,从大范围来看,北管包含声乐与器乐形式,属于综合性乐种;但单就牌子的部分,它以唢呐为主,打击乐器为辅,则属于乐种学下属的唢呐系乐种的范畴。 从乐种学的角度考虑,北管牌子的主奏乐器为唢呐,除了唢呐以外,还使用有小鼓、通鼓、板、扣子、响盏、小钞、大钞、小锣、大锣等乐2器。 一、主奏乐器唢呐 唢呐在北管音乐圈又称为“吹” ,一般用于牌子演奏的是二号吹,俗称“大吹”1。北管唢呐
3、的乐器形制与国乐唢呐不同,乐器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簧片、戗管、管身及碗。北管唢呐的簧片,乐人称为“吹印” ,是由芦苇制成的双簧片,戗管为连结簧片与管身的小管,长约八厘米,中间嵌入两个直径分别是约两厘米及三厘米的小圆片。木制管身长约二十七厘米,凿有 8 个音孔(前 7 后 1) ,按七声音阶排列;碗的部份与一般?钅盼抟欤?且与戗管皆为铜制品。 与南音相同,北管的定律方式也称为“管门” 。唢呐作为牌 子的主奏乐器其筒音为固定音高。北管工尺谱为首调记谱,调名是依唢呐来定,关于调名现在通用的有两种体系和称谓,一为学界说法2,分为大工管、六字管、凡字管、小工管、五马管、上字管、乙字管等七个调3;二为民
4、间说法,分为翕上、翕?V、翕工、翕凡、翕合、翕士、翕乙等七个调。 “翕”为闽南语状声字,指唢呐演奏者将管身的孔全部按住的动作,所演奏的音称为筒音。因此, “翕上”的意思即为全按当做“上”音,也就是学名上的大工管。根据笔者采风经验,一般北管子弟多以闽南语交流、唱工尺谱,当提及乐曲的调名时,习惯以“翕某音”称之;或是以上管、?V 管、工管、凡管、合管、士管、乙管称呼。以指法来确定管名是北管子弟的惯用说法,因此各个北管乐社间对此类管名都有共同认知。 筒音部分,北管唢呐的调高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时有二律的移动,单3就筒音的音高定音及记谱,过去不同学者有不同记法。根据笔者调查,现今北管唢呐的筒音普遍以#F
5、音为基础音,显示北管唢呐的实际演奏的确都在二律之内游动,一般不会超过此范围。 从乐种学的角度来看,宫调系统是由主奏乐器的调高、调名与指法间的相互关系来确立, “传统乐种中的宫调,其指法(或弦法)的意义是绝对的;调高的意义是相对的;调名在历史过程中往往是变异的或重叠的” 。由此来看北管牌子的宫调体系,其本调为大工管(上管) ,调高、调名与指法的关系应如表 1 所示: 二、乐队 北管音乐的展示场合囊括室内与户外,不同的音乐形式有不同的场域。排场作乐为北管馆阁的大事,每逢神明生日 等岁时祭仪,或馆阁间的拜访交流之时,会以排场方式互相观摩学习。排场内容包含北管音乐的四种类型,因各类型的表演张力不同,有
6、其安排逻辑:先热闹后安静。前半部分以锣鼓喧天的牌子宣告演出的开始,戏曲清唱为演出的主要内容,会择取北管戏的数个片段或一折戏进行演唱;后半部分以清雅的丝竹弦谱作为引子,接着演唱细曲做为结束。北管牌子除了用于排场演奏及北管戏的后场伴奏以外,也用于民间庙宇活动中的出阵及部分道教仪式。因此其演奏形式可分为坐乐与行乐两种方式,行乐为北管牌子最常见的演出形式,在戏曲使用的后场伴奏,则是坐乐形式。在排场作乐时,乐队位置在一开始便摆好。乐队位置普遍有两种摆法,共通点为以头手鼓(即 “北鼓” )为中心,呈半圆状排4列;第一种是旋律性乐器(弹拨乐器、擦弦乐器)统一坐一边,另一边则为节奏性乐器(大、小钞,锣) ;第
7、二种则是锣及钞分列于鼓的两侧,唢呐坐在两侧的前端,与鼓相对应,例如嘉义县新港乡舞凤轩于西秦王爷生日时的排场作乐图5, (图 3) 图 3 括号内的乐器为乐手在牌子以外的其他乐曲中兼的乐器,由于北管子弟不会只学一种牌子以及单一乐器,而是由简单的小件打击乐器学起,逐步进阶,到能登台演出时,大多可以操作数种乐器。是故,在排场作乐时,常出现换乐曲时也换乐器的情形,因此上述之座位图只能看做是一种大概对应的座位,而非绝对如此。 乐器的使用及数量多寡会依不同的场合而有所差异。单就牌子而言,北管牌子出阵时为行乐的方式,戏曲伴奏则为坐乐,其编制可大可小,视情况弹性调整。 北管牌子的基本使用乐器为唢呐与皮类乐器、
8、铜类乐器;作为戏曲后场伴奏时,习惯以较为精简的编制演出,如唢呐 12 只,加鼓、锣、钞各 1 人,且常有一人身兼多项乐器的情形。当牌子做为排场或出阵使用时,人数则是越多越好。如彰化梨春园参加(温爷文化、大汉称颂:台湾北管子弟汇演踩街大会师)7活动的出阵队伍(见图 4) ,除了领队团长、负责宫灯、彩旗及其余工作人员 11 人之外,负责乐器的子弟 19人,整个踩街队伍多达三十人,热闹非凡。 下面以彰化梨春园北管乐团的一次正式排场演出为例(2014 年 11月 22 日彰化市南北管音乐戏曲馆) ,说明北管不同音乐类型使用的乐器及数量概况。其中,戏曲演出的部份,依演出的类别会有不同的主奏乐5器(壳仔弦
9、或吊规仔) ,倘若演出里需要使用牌子时,则会有后场乐师兼吹唢呐。弦谱与细曲为相对安静的音乐类型,打击乐器的择取,仅使用双铃;丝竹乐器的使用有时也会依演奏团员的擅长乐器而有不同的组合,其他常使用的乐器还有月琴、秦琴等。 1.牌子大灯对 使用乐器:通鼓、北鼓、大钞、小钞、响盏、小锣、大锣、唢呐(5)8 北管的乐队组合包含了坐乐、行乐,也包含了丝竹乐、鼓吹乐以及其他后场伴奏,直接体现了北管能动能静、有高度弹性的多元音乐风格;此多元化的特征也证明北管是吸收了其他多种民间音乐演变而成,进而产生截然不同的乐队组合,这些乐队的各种组合直接反映了北管不同音乐类型的音乐性格。 三、乐谱 (一)工尺谱 北管乐人至
10、今仍以工尺谱与总纲作为传承与教学的主要方式。工尺谱,北管乐人称为“工?V 谱” ;总纲(或称“总讲” )的作用类似现今的剧本,是记录北管戏的角色、说词、唱词、唱腔名、后场使用的曲牌名及鼓介名等戏曲本子。 曲牌及唱腔的纪录则另使用工尺谱,称为抄本、手抄本或曲簿,乐谱中包含谱字与板撩符号。北管音乐使用的音阶以五声音阶为主,兼有七声音阶。工尺谱的谱字有“上?V工凡六五乙”9,乐谱的节拍称为“板撩” 。板的符号为“。 ”、撩的符号为“、 ”;如遇切分音之时,则以“??J ”“ ??H”分别代表板后音与撩后音。下列工尺谱字对6照表可清楚看出北管音乐使用的工尺谱与西方音名、唱名的对应关系。(见表 2) 在
11、北管牌子谱中除了谱字以外,还会穿插出现“破” “弄” “番”等字眼。 “番”是反覆之意;“破” “弄”是指“破开” “挂弄” ,亦即主奏乐器唢呐演奏到此需将旋律破开、吹奏能展示演奏者个人技巧的片段,又可称为“弄吹” “入弄” 。 “弄吹”的手法因人而异,习惯以破开之前的最后一个谱字为主音,进行个人的润饰加花,并不断反复相同乐句直至头手鼓暗示出弄回到旋律。 “破、弄”的手法会因每个演奏者所学、演奏习惯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的惯用手法,此举也考验主奏者的即兴演奏能力。北管的抄本多为北管子弟将习来的乐曲手抄于直式小本子上(如图10) ,因此每个人会因所学内容、记忆不同而略有差异。北管工尺谱的谱字较单纯,一
12、般只有从“合士一?”的谱字,由于多数音都没有高、低八度的谱字,因此学习北管音乐必须要由老师逐字唱给学生听,才能知道正确的旋律为何;此种方式与传统音乐过去惯用的口传心授方法无异。 (二)状声字谱 锣鼓谱的谱式主要有符号谱、状声字谱两大类12。北管乐人常以“打牌子”称呼锣鼓的演奏动作;北管语汇中常说的鼓诗即一般所说的锣鼓经,使用的是状声字谱一类。北管锣鼓的状声字谱,并非一个乐器对应一个状声字,以北鼓为例,作为北管牌子的领导者,其手势、位置等不同打法都有对应不同的字,以下以乐器为类,整理说明13鼓诗中7常见的状声字。 1.北鼓 (1)大、啄:单击鼓心一下 (2)叭:双手同时击鼓心 (3)?疲呵岽蚬男
13、? (4)嘟嚷、嘟噜:双手轮奏 (5)啦:双手击鼓心,但右手比左手稍早 (6)扎:双手分别同时击奏扣仔(或拍板)及北鼓 2.通鼓 (1)咚、叮咚:通鼓击奏一下 3.扣仔或拍板 (1)咯:北鼓者兼击打扣仔或拍板一下 4.? (1)吼、匡:通鼓、锣、大钞、小钞、响盏同击 5.响盏 (1)呆:响盏击打 6.抄 (1)采:小钞击打 (2)七:大钞击打 (3) :通鼓、锣、大钞、小钞、响盏闷击 7.虚字 (1)啊、哎、呢、?U、一、乙、叮、咚:无特定对应乐器,用以填8补空拍或串连前后用 另外,北管锣鼓中另有“大介”与“小介”之分,大介为全体的锣鼓合奏,小介则只有北鼓、拍板、小钞与响盏,拍板可用来明显区分
14、大介与小介,北鼓演奏者右箸击鼓、左手操持拍板,小介的音量明显小于大介,多用于旦角等细腻角色出场时。 上文从北管音乐的类型谈起,再在乐种学的立论基础下,阐述北管牌子所指涉的物质构成内涵,包括主奏乐器的管门、乐队组合以及乐谱载体的现况,借以呈现北管牌子乐种的音乐风貌。 1 唢呐类乐器,依其形制可再分为大吹、小吹(嗳仔) 、叭子(海笛)等,其中,在台湾传统音乐研究中所通称的唢呐,一般指大吹,其又根据尺寸的大小可分为一号吹、二号吹、三号吹,视演奏场合不同而有不同取舍,目前较普遍使用的为二号吹,即是本文论述乐器形制的对象,本文所指之唢?龋?皆为此种。 2 此类管门名称,在学界、乐界中曾有不同说法,分歧之
15、处皆为翕五、翕乙的部分,有关这方面的歧异,在刘美枝台湾乱弹戏之腔调研究一书中比对多个抄本已进行详尽论证,不同学者、乐人对于管门名称的界定,参阅:吕锤宽台湾传统音乐概论?器乐篇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 b,二版。潘汝端北管唢呐的音乐及其技艺研究 ,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98 年。刘美枝台湾乱弹戏之腔调研究 ,邱火荣、邱昭文编着北管牌子音乐曲集 。 3 刘美枝台湾乱弹戏之腔调研究 。 笔者针对新竹竹堑北管戏剧团指导老师田文光(2014/11/15,新9竹城隍庙)与台北灵安社指导老师蔡明龙(2014/11/13,台北灵安社)两人所吹奏的筒音,及其逐步放孔的音阶进行初步测音
16、,测出从筒音开始七孔的结果分别是#F#G#AB#C#D#E 以及#F#GAB#C#DE,两人吹奏的筒音的音高皆为#F,仅有第三、第七孔的音高可能因气息的控制而产生出入。 袁静芳乐种学 ,华乐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7 页。 有关北管唢呐的换管方式,由于北管唢呐的每一孔皆有二律以内的音高浮动空间,过去演奏技艺较好的艺人能透过轻吹、重吹的方式来改变;现行还有前文述及的新式配孔法也能应对。 7 2014 年 07 月 13 日,屏东县东港镇东隆宫。 8 括号内的数字指该乐器的演奏人数,若未标明,则皆为一人。 9 北管牌子的乐曲以五声音阶为主,在引子部分较常出现二变音以 彩音,曲中也偶有使用,但数量相对少了很多。 10 2014 年 11 月 27 日,台北灵安社,蔡明龙提供。抄本时间:1945 年。 11 2014 年 11 月 27 日,台北灵安社,蔡明龙提供。抄本时间:1945 年。 12 袁静芳乐种学 ,华乐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7 页。 13 此状声字综合自邱火荣北管牌子音乐曲集以及彰化梨春园杨茂基版本。 本文节选自台湾北管牌子的构成脉络与现状一文(2016/07/12,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年会会议发言) 10林雅?L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博士,台湾艺术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责任编辑 刘晓倩)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