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谈中学化学教育与学生个性培养个性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动机、意志、气质、情感等,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在人的个性品质中,既有惰性、保守性、依赖性等不良个性品质,也有独立性、开拓性、进取性、坚定性等积极个性品质。中学化学教育在学生个性培养中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消极个性品质的作用,激发积极个性品质的发挥。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本文结合数学实践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中学化学
2、教育与学生个性培养。 一、当代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内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已经提出了这样的课程目标:“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2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代中学生的个性培养重在
3、个体主体性的培养,因为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功能特性,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每个人的主体性是不同的,不同主体性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就是哲学上的“个性” 。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人的个性与人的主体性始终统一:主体性越强,其个体性也越强,反之亦然。因而个性培养重在主体性的培养,它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1.能动性是个性培养的基本内容 能动性相对于被动性而言,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选择性。明确的目的支配着主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达到目的的手段、方法、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思索,形成一定的计划。在计划的实现过
4、程中,将经历各种选择与困难,要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主体发挥个人的主见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从而实现目的。具有能动性个性特征的个体,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和活跃的状态中,他们能自觉地调动潜藏在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2.自主性是个性培养的核心内容 主体性是相对于依赖性而言的,真正具有积极个性特征的人绝非依赖性的人,它意味着“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这样的人,具有自立、自为、3自强的品格特征,既是外部客观环境的积极调控者,又是自我意识的
5、主导者;既能够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主体地位,能支配和选择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又能自然而又充分地显示个人的潜能、意志和魅力,表现出独特的能力和品质,最大限度的求取发展。 3.创造性是个性培养的最高目标 创造性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也是对主体自身的超越,它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具有创造个性特征的个体,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能独立提出问题、设想并进行实验验证;有着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有细致和敏锐的观察力;对新事物很敏感,对发现新事物和创造活动有着强烈的兴奋感和情感倾向;敢于冒险,敢于献身。激发人的创造性是个性培养的最终目的。 二、中学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的策略 1.
6、树立和谐的师生观,营造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的土壤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上下级关系,教师是“一言堂”的主角,是高高在上的传道者;学生则唯唯诺诺,或听或记,是温顺的没有自己想法和意见的听众。课堂气氛严肃而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从发挥,个性被扼杀。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必须解放思想观念,要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下解放出来。课堂是教师传道的讲台,更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应将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传播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让化学课堂教学4充满和谐的气氛。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师生关系真正和谐,才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既达到
7、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又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2.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优良个性 要培养千姿百态的性格,需要因材施教的方法。几千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提倡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是,他们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是在“统一”的要求下进行的,其最终仍然是为了达到统一与整齐的目的,为其统治培养听话和服从的个体,这就为“因材施教”留下了深刻的局限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材施教”,既承认个体先天素质的差异性,更承认后天教育效果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通过“因材施教”,培养的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
8、性、创造性。通过“因材施教”,所要达到的理想效果是“社会道德意识个性化”,即将作为间接、渐进、普遍性的原则转变为具体的、丰富的、个性化的信念、理想、守则,使之成为个人的精神支柱,转化为个人的行为。建立在这种思想指导上的“因材施教”,其针对的“材”不仅包括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还包括他们的心理、生理、需要、动机、情感、欲望等人格特征;它所实施的“教”不再是直接灌输、强制执行,而是真正从不同个体出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个性特征进行不同的教育,将社会要求向个体需要转化,将认同的社会主体道德准则和规范转化为个体头脑中的品德观念,使社会道德作为规范成为个体的道德愿望,内化为个性心理品
9、质保留于个体的心理结构之中。 53.引导学生转变化学学习方式,激励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影响和制约学生学习方式的因素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教法的革新,促使学法的转变。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调整和转变自己的化学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主动参与化学学习,采取适合自己特点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方法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力倡导学生采用新型的化学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通过合作学习,培养
10、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体现了时代精神、有助于健全学生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4.采用化学学习评价多元化,完善学生的优良个性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化学教学评价中心所在,评价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实行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是指要紧扣化学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不但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创新、合作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和个性的发展。评价内容多元化促使化学学习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11、如学习档案、化学习作、化学制作、化学调查和考试等,这些评价方法能为我们提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消息,鼓励学生对学习进行持续性反思,使每个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发展6的个性特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是指评价对象之外的他人作为主体进行的评价,即要充分调动学校、社会、教师、家长和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评价方法比较客观,可信度较高。自我评价是指评价对象根据一定的标准,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尊重了个体的差异性,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调节、自我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总之,通过化学学习评价的多元化,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优良个性。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 责编 / 董 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