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34KB ,
资源ID:3113330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1133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以人为本:文学发展和繁荣的灵魂.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以人为本:文学发展和繁荣的灵魂.doc

1、1以人为本:文学发展和繁荣的灵魂2008 年,这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中国人民实现了百年的奥运梦想,迎来改革开放的 30 周年。实现奥运梦想,标志着中华民族在世界人民眼中,永远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她以东方巨人的健壮英姿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开放的 30 年,虽是历史的一瞬,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从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到生活方式,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到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无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进步。其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短短的 30 年,我国的文学艺术走出了十年动乱期间出现的那个万马齐喑、百花凋零的局面,

2、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黎明。 中外文学史的发展表明,人的觉醒、人的发现、人的思想的每一次大解放,都对文学带来了发展和繁荣。改革开放 30 年的伟大实践和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实绩同样证明:以人为本是引领社会主义文艺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总纲和灵魂。 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2003 年 10 月 14 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根据胡锦涛同志讲话内容,第一次在党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2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的

3、理论成果。它是我们观察当今时代、观察中国社会、观察文学艺术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认识工具。因此,我们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人为本,运用科学发展观去观察、研究、分析文学艺术,才有可能认清文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打开文学殿堂的大门,揭示文学的真谛和奥秘。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 ,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9 页) 以人为本的“人” ,是指中国和世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农

4、兵、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包括社会各阶层和海内外一切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独立和富强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 ,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根本利益为本,这是我们一切工作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83 页)在共产党宣言发表 160 年之后,胡锦涛同志结合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特点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

5、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的讲话中,胡锦涛又说:“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民群众3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和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以最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和表现对象,关心群众疾苦,体察人民愿望,把握群众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创造,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 ”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展的生命之本。以人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根本利益为本,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和突出标志。它不同于“五四”时期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所说的那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不同于宗教家和宗教文学中宣

6、扬的“以神为本” ,不同于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那些“一切向钱看”的“以物为本”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服务对象和表现对象,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857 页)以人为本,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价值观的核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生命去谱写生命的赞歌,以大爱去唱响时代的旋律,创造更好更多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魄的艺术珍品,最大

7、限度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审美需要,这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展和繁荣的根本目的。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邓小平论文学艺术 ,作家出版社1999 年版第 253 页) 。作家、艺术家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创作主体。优4秀的作家、艺术家永远是人民的儿子、时代的儿子。在他们创作的佳作珍品中,无不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激荡着人民的心声, “刻写着一个民族的希望,昭示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深深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一个时代的风尚” (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 。以人为本是作家的生命之根、艺术之魂。作家的生命、作家的艺术生命与人民的生命和

8、根本利益,休戚与共、血脉相连。作家、艺术家一旦忘记、脱离或背叛了这个生命之根和本,他的艺术生命也就完结了。 文学是写人的,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展示人的心灵世界的。世界文学史家勃兰兑斯说:“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芬兰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 1 分册,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2 页)一部世界文学史,就是人类艺术地认识自己、观照自己、展示自己灵魂的历史。鲁迅写阿Q 正传 ,目的是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 (鲁迅论文学与艺术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版第 167 页) 。生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作家,就应

9、以鲁迅为榜样,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和人民的生命历程为表现对象,真实地“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 。 文学又是写给人看的。一部文学作品只有真正为人民大众所赞赏和接受,作家创作的文本,才能称之为文学作品。作品的好坏美丑,最终还是要由人民来判断。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惟一判断者。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5版社 1956 年版第 90 页)胡锦涛也指出, “人类文艺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经受住人民群众检验,又给予人民群众美的享受和深刻启迪的作品,才能成为隽永之作;只有既具有高尚精神追求又具有高超艺术才华的艺术家,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推崇的艺术大师”

10、(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 。 二 文学何以产生?文学发展的源头活水在哪里?推动文学发展和繁荣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57 年版第 104 页)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类生产和再生产的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了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文学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民的物质生产活动、与人民的物质交往、精神交往并与当作交际工具的语言的产生交织在一起的。人的审美意识的产生、语言的

11、产生和文学的产生是同步的。正是人民在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中产生的审美需要和语言交流的需要,推动着萌芽状态的文学活动的发展。高尔基说:“人民不仅是创造一切物质价值的力量,人民也是精神价值的惟一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无论就时间,就美还是就创造天才来说,人民总是第一个哲学家和诗人:他们创作了一切伟大的诗歌、大地上的一切悲剧和悲剧中最宏伟的悲剧世界文化的历史。 ”(论文学?续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104 页)世界文学史的事实,验证了高尔基这一观点的正确。 6以人为本,在文学发展和文学创作上,就应把人民的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看作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惟一源泉。 “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

12、民、属于人民。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存在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之中。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是文艺创作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 。中外文学的历史反复证明,文学如果脱离了人民,背离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审美需要,它就必然走向僵化以至死亡。鲁迅就说过, “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弄得变为僵石,他们就又取一样,又来慢慢地绞死它” (鲁迅全集第 12 卷

13、,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39 页) 。 人民创造了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作为审美的对象,又培养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进而又不断提出了新的审美需要。马克思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0 页)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与消费双向互动关系的论述,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是推动文学活动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就应正确地对待普及与提高的问题。随着人民群众物质

14、文化水7平的提高,人民的审美需要也在不断提高。毛泽东指出:“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在这里,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是人民的提高。而这种提高,不是从空中提高,不是关门提高,而是在普及的基础上的提高。这种提高,为普及所决定,同时又给普及以指导。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862 页)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文艺领域出现的大众文艺、网络文学与高雅文艺的问题,同样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从满足人民的审美需要出发,在大力发展高雅文艺的同时,又要重视引导大众文艺和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在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以至无限循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

15、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无限丰富的生活矿藏,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感天地、泣鬼神的人物和事件。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就应与时代同步,大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真实地表现出人民群众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在神州大地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以生动笔触描绘出中华民族英姿焕发、求实创新的时代风貌,反映出炎黄子孙“协和万邦” 、 “和为贵” 、 “天下为公”的远大理想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劳勇敢、威武不屈的传统美德,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艺术地展现出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16、建设新时期的人性美、人情美、和谐美与崇高美。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文学,要求作家、艺术家走一条不同于旧时代作家、艺术家的道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 “要贴近实际、贴8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军营、校园生活最前沿,不断创造出让人民满意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 。马克思主义是来自实践又被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它为人类提供了最科学的认识工具。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最主要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17、义理论体系。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只有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才有可能深刻地体察到时代的脉动,认清社会生活的主流、支流和逆流,把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和规律(见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亲耳聆听到人民的情感海洋中的波涛声浪,进而才有可能创造出反映时代的本质方面的优秀作品。 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应与学习社会、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作家还应努力学习文艺创作,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

18、能力。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155页)一个有理想的作家、艺术家,应像鲁迅、钱钟书那样,学贯中西,9融汇古今,在自己的文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推进文学观念、内容、形式、手法的创新,为人民创造出更多堪称世界一流的优秀作品。 三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21 世纪将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也是中华民族走向新的文艺复兴的世纪。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文艺,孕育着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和平、发展、合作的

19、时代潮流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文学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需要也为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伴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随时都会遇到一些突现的矛盾和问题。诸如特大的自然灾害,国际间出现的恐怖主义、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国内广为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等。在新世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中国的作家、艺术家,一定要自觉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把个人的艺术追

20、求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的运动之中,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升起更加昂扬的理想风帆,描绘更加美好的生活蓝图,激励更加坚定的奋进信心,满腔热情地讴歌时代的旋律,努力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功立业” (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 。 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最高的价值目标的体现。它是建构社会主义和10谐社会,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必须坚持的一个根本原则。文学艺术是时代的花朵。优秀的文艺作品,无不凝聚着人民群众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和感情。鲁迅指出:“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

21、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鲁迅全集第 1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40 页)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坚持以人为本、表现出人民群众心中对真善美理想追求的“火光” ,表现出我们伟大时代社会生活中的“火光” ,首先在自己的心中就要有追求真善美理想的“火光” ,然后才有可能像巴金所说的那样,使自己的作品, “给人光、热和希望” ( 见金炳华团结和谐 开拓创新 迎接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新辉煌 )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是出成果出人才。衡量一个时代文学艺术发展繁荣的首要标志,是看它是否有独创性和永久性艺术魅力的精品佳作问世,是否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家出现。综观中外文学艺术的历史,凡是出现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一个总的特点是既有众星的星光灿烂,又有一个个大家的光彩照人。在世界诗歌史上,中国的唐代从公元 618 年到907 年,约 300 年间,可称之为诗歌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仅据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 2200 多人,诗 48900 多首。最具世界影响的诗人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在唐代不同时期还出现了王勃、陈子昂、王维、孟浩然、王之涣、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优秀诗人。在西方,我们一谈到文艺复兴,就会想起哈姆雷特 奥赛罗 罗米欧与朱丽叶 堂?吉诃德和蒙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