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英国人“排队”情结公平竞争的核心 不久前,内政部移民事务次长伍勒斯透露,他正在推动把“排队”作为移民融入英国社会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他致力把“排队的艺术”列入入籍考试必读的英国生活方式 。 想入籍、学排队,听来滑稽,伍勒斯可是很严肃。他说,他的选区移民特别多,排队问题,已经引起“土著”和外国人之间的关系紧张。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英国人痛恨夹塞,甚至超过随地吐痰。伍勒斯说,移民不懂得(在英国)需要排队等候得到服务,这不是移民的错。在一些不甚发达的国家,想得到生活必需品,只能拼命往前挤。 伍勒斯还说,耐心等着轮到自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能够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排队,是英国人信奉的“公平竞争”准则的
2、核心,对于所有的人都会有好处。 2005 年以来,外国人申请英国国籍,必须首先通过英国知识考试,内容包括政治体制、税收政策,也包括在酒吧里把别人的啤酒碰洒了怎么办。 如果伍勒斯“得逞”的话,夹塞的后果,就可能成为公民考试的一道新题了。 “孤身一人也要站好队” 2有人认为伍勒斯出的是个好主意,因为排队“是英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相信绝大多数在英国居住过的朋友都领教过邮局的长龙,那句电子腔的 cashier No 4 please(4 号收款台),听够了吧?以爱排队著称、也以擅排队自豪的英国人,排队情结到底有多严重呢? 出生于匈牙利的英国作家乔治?米凯什在 1940 年代撰写的如何做外星
3、人一书中,用了整个一章描绘英国人对排队的挚爱。他说,“英国人,就算孤身一人,也得有板有眼地站好一个人的队” 。 戏言说,把排队列入奥运的话,英国人肯定拿金牌。 “军事行动精心策划” 正常生活离不开排队。超市、银行、公厕、公交、邮局、商店、咖啡馆、三明治,而“极端排队”的故事也屡见不鲜。 温布尔登,球迷自备草莓奶油去排队买票;哈利?波特签名售书,书迷会扮成心中的偶像安营扎寨,一排就是好几天;百货公司哈罗兹大甩卖、凯特?莫斯推出了时装、新款 iPhone 手机上市,都会有人不顾严寒酷暑,昼夜排队。 英国人排队,如同军事行动,需要精心策划。取决于天气条件、时间的长短,必备物品包括热水瓶、茶叶包、点心
4、、雨伞、折叠椅、便携收音机、阅读材料,甚至睡袋、帐篷。更重要的,还得为附近没有厕所做好心3理准备。 因为酷爱排队,所以痛恨夹塞。不喜欢“队友”推推搡搡、烦躁不安,也瞧不起那些不让老弱病残往前靠的人。破坏了排队的规矩,立刻会招来白眼球。大声抱怨、大打出手有过,夹塞丧命的事也出过,但却不是惯例。 接力棒一代传一代 “英国标志”网站把“排队”评为当代英国的象征之一。网站说,维多利亚时代,随着公共交通的引入和发展,排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两次世界大战,生活必需品凭票供应,增加了每天排队的时间。久而久之,排队就深入人心了。 有了小孩,见识了英国人如何把排队意识融入幼小心灵。 说句笑话。英国妈妈常常抱怨助
5、产士不够,再加上最近几年出生率飙升,准妈妈去医院生产,也要在走廊排队。你看,孩子从出生之前、出生的瞬间,就没有躲开排队。 等幼儿园名额,要排队;刚能听懂话,“wait for your turn”(轮到你了再玩)就是妈妈的口头禅。父母相信,turn-taking 是尊重别人、讲究礼貌,也是孩子成长、成熟的象征。 上学了,早点名要排队、吃饭要排队、交作业要排队、玩游戏也要排队。排好了队、没有命令还不准乱动。一来二去,排队的技巧,就如同接力棒一般,一代一代传了下去。 4排队不是英国人的专利 现在,许多旅行社、语言学校在发给来英国旅行、学习的人的注意事项手册中,都会提醒排队的重要性。几年前,旅游热点萨塞克斯的警方专门推出过“哥伦布斯行动”,向外国学生普及处事准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在公共汽车站一定要排队,否则就会惹怒别人” 。据说行动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后来被许多警署采纳。 排队,自然有其道理。有了排队,买咖啡、上厕所这样的日常行动才不会堕落成激战;人生才不再是一场永远的弱肉强食。 排队,是文明的象征、礼貌的代表,不应该是英国人的专利。就我所知,这也不完全是英国人的强项。我在日本就亲眼见过整齐得如同刚下线的丰田汽车一般的长龙。(摘自 BBC 透视英伦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