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例断章取义的炒作自称是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新周刊 ,在 2006 年 4 月 1 日出版的第 224 期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如何“贩卖”中国?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的专题文章。文章中,李敖、张颐武、张伟平等 9 位文化名人接受采访,并分别谈了关于如何展现中国文化的话题。 四川的都市生活类报纸华西都市报于 2006 年 5 月 10 日在第十二版文娱版头条位置,以半版篇幅刊登文章孔子不如章子怡?!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化评论家张颐武的“新锐观点”气坏国人 ,摘登了新周刊中张颐武的谈话内容和各方面对张氏观点的反应。 重庆商报接着以北大教授:一个章子怡盖过一万本孔子为题,也报道了这件事。由此,
2、一场对张、章的“讨伐”骤然而起。在一番查阅之后发现,此事实由于炒作而催生失实报道,又由报道失实引发曲解误会。 关于报道失实的分析 从华西都市报的文章标题可以看出,该报认定“孔子不如章子怡”就是张颐武的观点。公众也正是围绕这一观点对张颐武口诛笔伐,顺便向一个弱女子大泼脏水。然而张颐武在接受网易文化频道的采访时说:“我从未说过孔子不如章子怡这样的话,也从来没有这样的看2法和判断,任何有理智和智力正常的人都不可能作这样明显荒谬的价值判断” , “我的意思非常清楚,就是面对当下的文化现实,我们如何更好地向世界推展我们的文化。我只是希望我们的文化通过大众文化被世界了解。我接受新周刊采访的文字俱在,我觉得
3、有理智和智力正常的人都不可能认为我在说孔子不如章子怡 ”。 事实如何呢?张颐武在新周刊的专题文章的原话是这样的:“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一个变化,就是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经济地位都在提高,这就造成了让别人去认知我们文化的需求。 ”“中国现在的经济成长也很好,这个高速成长也可以打造出一个中国梦,要创造出一套对中国梦的文化想象,章子怡就是。 ”“世俗文化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的精髓要通过大众文化的出口才能流传出去。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 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所以,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他的意思应该是说,以姚明、章
4、子怡为代表的通俗文化更容易为外国人所接受,因此要推展中国文化,就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 显然, “孔子不如章子怡”的观点是华西都市报从“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这句话“翻译” 、 “提炼”过来的。如果说这一“翻译” 、 “提炼”本身还算不上大错特错的话,那么华西都市报最大的问题是,取消了这句话存在的语言环境(即“假如我们要向世界推展中国文化” ) ,从而把“马头”与“马嘴”的关系变成了“驴头”与“马嘴”的关系。 3在华西都市报从新周刊摘录的张颐武言论中有这么一段:“孔子不是很伟大么,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么,章子怡也是中国人的代表啊,新闻周刊、时代周刊都拿她当封面来报道中
5、国呢。既然如此我们也要尊重她,崇拜她,好歹中国人就这么一张脸让外国人记住了。 ” 这一段话明显包含拿章子怡与孔子相提并论的意思,也是公众包括一些文化名人讨伐张颐武“无耻”的重要依据。可以说, 华西都市报拟定的文章标题正是靠着这段话支撑的。但是, 新周刊的如何“贩卖”中国的文章中有关张颐武的那部分采访记录里,根本没有这段话。很显然,这段话是华西都市报强加给张颐武的。如果该报认定是张氏所言,就应当特别注明引文的出处,但它没有这样做。 由此推断, 华西都市报先是“借”给了张颐武一段“奇谈” ,然后又借他的“口”说出了一个“怪论” 。难怪张颐武哭笑不得、无可奈何地说:“本来没有说过的话,很多网友和公众
6、他就希望你说过,然后他来批评你,最后变成了你说过。所以我非常无奈,就是所谓百口莫辩。 ” 关于炒作心态的分析 探究这篇报道失实的原因,有三种可能:一是华西都市报的编辑记者理解上出了问题;二是张颐武的言论晦涩难懂,很容易让人曲解;三是该报有意为之。 华西都市报是一份颇具影响力的报纸,能够把一份报纸办得颇具影响力,它的编辑记者不可能是一群低能儿;而张颐武虽然是一位学问高深的教授,但他在接受新周刊采访时所讲的内容4是用很通俗的甚至有些口语化的语言表述的,浅显明白,智力正常的人不可能产生误解。那么可以推定,在这个事件中,是华西都市报在故意拿这件事炒作了。因为: 1这个事件具备炒作所需要的所有要素,有很
7、大的炒作价值 (1)公共话题。涉关中国人的尊严、中华文化的前途的话题,自然会引起中国公众的热烈响应。孔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祖先,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国之所以伟大的文化源泉之一。贬低孔子特别是拿孔子跟一个“尤物”相提并论,那就是在侮辱全体中国人,中国人怎么会不激动? (2)名人效应。孔子是名人,章子怡是名人,张颐武是名人,这篇文章刊发之后肯定也可以引诱其他名人加入(蜀中文化名人魏明伦就拍案而起,谴责张颐武) 。何况章子怡又是一个绯闻不断、声名远播的女人,其本身就足以撑起一档新闻,掀起一场风波。在张颐武的访谈中,他实际上提到了 5 位中国通俗文化的代表人物:姚明、章子怡、李宇春、周笔畅、赵本山,而且都
8、是以一种严肃而肯定的口吻讲的。为什么华西都市报 (包括新周刊 、 重庆商报 )单单拿章子怡说事儿?很明显,姚明、赵本山都是大老爷们儿,跟孔子比没什么意思,而李宇春、周笔畅虽说也是名女人,但与章子怡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只有超级名女人与道德先师相 PK,才具有平地起雷的震撼力。正如一位网友在新浪网上所说:“媒体放着张颐武教授极具智慧的论述精髓不谈,迅速把舆论的焦点引向孔子 PK 章子怡这样的奇闻逸事之中,其灵感之快,智慧之高,反应之敏,都令人叹为观止,也令人怀疑用心何在。细细想来,如此一5番,报纸自然多卖,点击自然增加,说白了,其后的钞票也水到渠成地滚滚而来。 ” 2炒作这个事件没有政治、法律和道
9、德风险 (1)这个事件涉及的内容虽然很重大,但毕竟属于文化范畴,不会引起当局的注意和干涉。而对于炒作者来说,这样争吵得越热闹, 华西都市报的知名度就越高。接受新周刊采访的 9 位学者中,有一位旅美学者的观点比张颐武的言论“新锐”得太多了,但新周刊的文章标题没有采用,而华西都市报则根本不理他。 (2)在这个事件中,当事人之一的孔子早已千古,不会站出来起诉华西都市报 。张颐武虽然被歪曲之后遭到误解和诟骂,受了相当的委屈,但当他面对得到无数公众支持的华西都市报和重庆商报 ,恐怕没有力量也没有勇气拿起法律的武器。国人的是非、法律观念十分淡薄,一向认为告人不厚道,无原则地同情弱者。虽然张颐武声称自己是弱
10、者,但他“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化评论家”的头衔,会使人们觉得偏安一隅的华西都市报才是真正的弱者。个中滋味陈凯歌年初在胡戈“馒头”事件中就已经品尝过了,何况华西都市报是以维护正义的面目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另外,也许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关于名誉权案件的法律救济太弱,而诉讼成本又太高。也就是说,张颐武一旦起诉,他将被漫长的诉讼程序拖得没一点脾气,而最终即使他赢官司,也是得不偿失,稍有中国司法常识的人都会估计到这一点。正因此,许多名人在踩上狗屎的时候,都选择了“沉默” ,而张颐武面对扑面而来的6风暴也选择了“不想多说” 。张颐武 5 月 12 日在接受网易文化频道的专访时表达了这样的无奈心情:“一个
11、人和一个媒体的力量是不成比例的,一个人在一个媒体面前非常软弱无力,一旦一个媒体,比如华西都市报 ,做了曲解事实的报道以后,事情就变成了现在这样。这种伤害是无端的,作为我个人没有办法做出有效的反驳” , “我觉得这真是无妄之灾,我觉得一个人面对媒体没有任何办法。关键他愿意这样理解你,你就没办法去澄清。说实话,现在我确实是没有任何的办法,非常无奈” 。 最无辜的是章子怡,无端地被一群失去理智的人揪出来,剥光精神的衣服,毫无尊严地游街示众,遭受着人格上的屈辱。但她似乎又没有任何理由去告华西都市报 ,因为把她跟孔子联系起来的是张颐武,而张颐武又没有什么恶意,相反对她是积极肯定的;华西都市报只是歪曲了张
12、颐武的话,从其歪曲内容的字面上看,也没有加害于她,相反还“恭维”了她;虽说事端是华西都市报挑起的,但辱骂她的却是无数隐在媒体背后的公众,就算她想与他们一一算账,恐怕也做不到。何况作为一个中国演员,她还指望这些中国公众给她票房支持呢! 再说公众(包括一些参与到“倒张”事件中的文化名人和学者) ,其实是被华西都市报愚弄了。有一天他们弄清了真相,谁又会去上告呢?何况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新闻,公众可能不等真相大白,兴趣已经又翻过几道山梁了。 可见, 华西都市报的这次炒作策划是非常安全、非常成功的。然而原本具有传承文化职能的新闻媒介在其中究竟干了些什么呢?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7(作者系中原工学院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教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