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作业质量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传统的作业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着诸如“量大质差、形式单一、结构失调”等种种弊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而效率低下,已成为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顽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作业有效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实施有效作业,则必须在现代作业观的指导下,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优化作业设计,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质量,从而产生“负担轻收获大”的作业效应。本文试对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作些探讨。 1.精选作业内容,突出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 实施有效作业,教师必须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作业的选择和编制技能。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
2、况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跳进“题海”精选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业效果。 (1)目的明确。作业的选择必须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地布置。每次作业都应力求做到目的明确,使学生练有所得。 (2)具有典型性。精选作业内容,必须突出典型性,从大量的练习内容中挑选出最本质、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布置给学生。这样的练习,量少质高,以一当十,可以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3)具有启发性。题目无法穷尽,题型千变万化。只有具有启发性的2作业才能帮助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思维的
3、广阔性和创造性,提高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4)具有系统性。作业设计必须系统地考虑学期、单元和课时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切忌心血来潮、随意点题。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可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2.实施分层作业,调控作业难度,促进差异发展 设计和布置作业,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作业,针对性地调控作业难度,使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差异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由易到难,注意知识层次。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
4、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拾级而上,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作业与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式作业与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作业与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2)针对学生差异,设置分层作业。只有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适合各自“最近发展区”的作业和练习,才能构成问题情境,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3)设置台阶,放缓坡度。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的提示,系统地规划分步骤的练习,在学3生对若干个具体问题作答后,再进行一次整合。这种难度分解的作业,可以使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逐阶而上,一
5、方面,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效率,减轻疲劳程度;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负荷适当的情况下,达到作业目的。 3.调控总量,优化结构,突出适量性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坚持量适质高、结构优化的原则。 (1)优化作业结构。首先要从宏观上调整主干学科与非主干学科在作业配置上的比例,合理设置和安排音体美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要从微观上协调各种作业的关系,从教学目标和学科知识的要求出发,综合运用多种作业形式,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全面提高。 (2)数量适中。第一,各科协调,调控总量。为了保持每日作业总量的适当,必须注意协调各学科的作业量。教师和学校领导要相互配合,沟通协调,根据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学要
6、求,结合各不同学科作业疲劳程度的组合状况,对不同学科的作业量作出统筹兼顾的安排。同时,要考虑不同类型学生对相同作业的实际感受和所需时间,使不同学生在作业时间上保持大体均衡。第二,突出重点,灵活增减。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际,突出重点,灵活增减,合理分配平时学习与期末复习阶段的课外作业量。 4.丰富作业形式,突出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要求反映到作业设计和布置中来,就是要赋予作业以多维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作业体现出多样性、自主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充满智力挑战的愉悦环
7、境中完4成学习任务。 (1)多样性。作业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有标准答案的练习不是作业的唯一形态,要恰当地采用口头练习、表演练习、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发挥每种作业的独特作用。作业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专题性或研究性的长期性作业;可以是个人作业,也可以是小组或全班的合作性作业;可以是单科作业,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可以是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可以是知识巩固性作业,也可以是应用性或实践性作业。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特色作业” 。 (2)实践性。根据作业的性质和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可以把作业划分为理论知识性作业和实践操作性作业。这两类作业各有优势和不足,在实
8、际教学中应结合运用。鉴于我国传统作业中存在的重书本、轻实践的实际状况,新课程提出了加强实践性、活动性作业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必须摒弃仅仅注重解决书面问题的弊端,让作业从书本回到生活,将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加强作业的实践性。 (3)开放性。作业设计要冲破课本和课堂内容的樊篱。作业内容源于课本但不拘泥于教材,既有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有走出课堂的拓展,向社会和生活开放,设计一些能让学生自主发挥、各抒己见的作业,为学生营造一种敢想敢说的氛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5.确立作业规范,实行制度化管理 为了优化作业设计与布置,学校和教师还应根据国家有关作业的规定和学校实际,在认真总结
9、有关作业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科学有效、易于操作的作业规范,实行制度化管理。 5首先,学校要制定全校性的作业规范,包括作业的总体要求、类型、数量、难度、频率和完成时间,教师设计、布置和批改作业的程序与方法,各科教师协调作业的方法,作业的奖励与惩罚,等等。 其次,要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告诉家长学校和教师关于学生作业的规范、学校对家长在帮助或支持学生完成作业时的期望以及家长帮助或支持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等。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规范,如根据学生实际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要求进行调整。这种“制度化”作业与“例外”相结合的作业管理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宗村小学) 责编 / 董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