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再探最早参与奥运报道的中国记者北京奥运会早已完美落幕,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总结会也在英国伦敦成功闭幕了。世界人民正以自己的方式珍藏起自己美好的北京奥运记忆,北京奥运也将以“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载入人类史册。对于中国新闻工作者,为自己创造的参与奥运报道人数最多的纪录而自豪不已。但是,当我们打开中国记者的奥运报道史,却充满了辛酸和苦楚,也发现其中的混乱和矛盾。史实的考证表明:最早参与奥运报道的中国记者并不是冯有真一人,还包括中央日报社储安平、国际摄影社罗谷荪、时事新报毛以信、香港中兴日报吕先生等一批记者。 “第一人冯有真”的说法 从第 1 届到第 9 届奥运会,中国均未组团参加比赛,更没有派过
2、记者前去采访。1932 年美国洛杉矶第 10 届奥运会上,短跑名将刘长春作为唯一的参赛选手开始了中国的奥运之旅。虽然中国媒体开始重视奥运报道,但限于人力和财力仍然没有派遣记者随团采访。1936 年第 11 届柏林奥运会,国民党政府派遣了以戴季陶为团长、王正延为总领队的 130 多人大型代表团,国民党中央媒体也派出了特派记者参与奥运报道,掀开了中国奥运报道的新一页。 对于谁是最早参与奥运报道的中国记者,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2中央通讯社特派记者冯有真。据笔者目前查阅的资料表明,这个观点首先是由文史工作者提出,并随着奥运升温逐渐成为一种常识写入了工具书;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体育界人士开始宣传该观点
3、,最后在新闻界推波助澜之下,写入大学生教材。 1987 年,上海文史工作者指出:“冯有真这名字在解放前的新闻界并不陌生,但对于他曾是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个记者,则鲜为人知。 ”后来被其他文史工作者广泛传播,如一代名记者冯有真 (见江苏文史资料第 39 辑“张家港人物选录”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 、中国采访奥运第一人冯有真 (江苏地方志2005 年第 1 期) 、冯有真:第一位采访奥运会的中国记者 (上海滩2005 年第 10 期)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历届奥运会赛场上斩金夺银,中国人民奥运热情也不断升温,追寻中国参与奥运报道的兴趣日益浓厚。冯有真最早参与奥运报
4、道的观点不断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并开始作为一种常识,写进了各种工具书中。如新编青年知识手册就有记载:“采访奥运会的第一个记者是南昌分社主任冯有真,这是中国官方通讯社派遣的第一个中国新闻记者,采访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大型工具书神州第一人就收录中国第一个采访奥运会的记者一文。 2001 年 7 月,中国申奥的成功使中国开始了全方位的奥运知识普及,该观点不断出现在一些介绍奥运知识的书籍之中。2003 年出版的奥运百科知识全书就有记载:“第一位采访奥运会的中国记者是冯有真,3他于 1936 年采访了柏林奥运会,当时担任中国官方通讯社南昌分社社长。” 新闻界也开始大肆报道,各大报刊纷纷发表文章进
5、行宣传。如爱国报人冯有真 (南京晨报2006 年 7 月 22 日) 、 流利的英语采访、忠诚之心报道中国报道奥运会第一人 , (北京娱乐信报2007 年 2 月10 日) 、 中国采访奥运第一人冯有真,记录下别人,遗失了自己 (南方都市报2007 年 11 月 24 日)等。 最终,这个观点被研究者们载入体育新闻教材体育新闻学概论 ,“中国媒体对奥运会大规模的报道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我国记者第一次采访奥运会,当追溯到 1932 年的第 10 届洛杉矶奥运会。那时的官方通讯社中央社派遣南昌分社主任冯有真,单枪匹马奔赴洛杉矶,社会影响力毕竟有限”。令人遗憾的是,该教材犯了时间错误,将“1936
6、年第 11 届柏林奥运会”写成了“1932 年第 10 届洛杉矶奥运会” 。 2008 年 8 月,北京奥运会举行,中国奥运报道成为各大媒体的宣传重点,中国奥运历史更成为中国人民学习和普及的常识。现在只要你输入“冯有真”百度一下,用时仅 0.001 秒,就能找到相关网页约三千余篇。但是,笔者在查阅其他相关书籍时,发现“冯有真最早参与奥运新闻报道”的观点有值得补充商榷之处。这些书籍指出储安平参与了 1936年的奥运报道,使笔者开始质疑“冯有真奥运报道第一人”的身份。 储安平参与 1936 年柏林奥运会报道 4据目前笔者初步查阅的书籍,储安平以记者身份参与了 1936 年柏林奥运会的新闻报道,最早
7、由学者谢泳于 1997 年在长春出版社出版的学人今昔一书中提出:“1936 年,他以记者身份前往德国采访奥运会,后转赴英国,进入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师从著名的费边主义理论家哈罗德?拉斯基教授学习。 ”此后,不断有书籍持该观点,试举下面几例证明之。 “储安平是一位爱国报人,曾做过国民党中央日报记者、主笔。一九三六年八月,他曾随中国代表团赴柏林采访奥运会新闻,颇有声望。”(谢泳、程巢父主编:追寻储安平第 48 页,广州出版社 1998 年版)“1935 年,柏林奥运会开幕。储安平以中央日报驻欧洲记者的身份(只具名义,未支薪水)去了欧洲。其间,他给中央日报发回一系列报道。奥运会一结束,他就去了英国,考
8、入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系,投身著名的费边社员拉斯基门下。 ”(春林主编:光明日报历任总编辑第 135 页,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9 年版) “储安平(19091966),现代作家、记者,江苏宜兴人。1935年志愿去柏林参加奥运会采访,后入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系学习。”(徐行、迅步编:反省中国人:文化名人剖析国民性第 283 页,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9 年版) “储安平在大学时就为申报 、 大公报投稿,1932 年大学毕业后在中央日报做副刊编辑。1935 年,他利用采访柏林奥运会的机会考入伦敦大学。1937 年抗战爆发,储安平末毕业就回国,在中央日报5做主笔。 ”(金冠军、戴元光主编:中
9、国传播思想史?现当代卷第 256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储安平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 19281935 年间,涉及散文、小说、戏剧与诗歌。除结集的小说、散文外,其他作品散见于申报 、 大公报 、 新月 、 文艺月刊 、 流沙等报刊。储安平在 1935 年曾主编文学时代 ,1936 年以记者身份采访奥运会,后赴英国留学,从此告别文学。 ”(李钧著:生态文化学与 30 年代小说主题研究第 153 页,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这些记载,虽然其中时间不尽准确(如将柏林奥运会时间误为 1935年) ,但都提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储安平参与了柏林奥运会的新闻报道。然而储安平
10、参与奥运新闻报道,迄今没有任何研究成果,仅是在记述其生平时,简单一二句话的介绍,没有直接的史料证明。另外,储安平既然和冯有真同时参与了柏林奥运会的新闻报道,也让我们心存疑惑:即最早参与奥运新闻报道的中国记者可能不止一人,可能是一个群体,除了冯有真、储安平,是否还有其他人? 有论者在浓墨重彩的 1936 年柏林奥运报道一文印证了笔者的假设:“我国媒体之所以能够如此浓墨重彩地报道柏林奥运会,有赖于中国奥运代表团的三位随团记者:国民党中央社特派记者冯有真、 中央日报社特派记者储安平,以及一名国际摄影社记者,这也是中国记者第一次出现在奥运赛场上。 ”该文不仅提到储安平,而且还提及“一名国际摄影社记者”
11、 。这样,包括冯有真在内,共有三名记者参与了 1936 年柏林奥运会新闻报道。但令人遗憾的是,该文也没有直接的史料印证,6难以让人信服。 储、冯两人的通讯均证实:还有其他人 带着疑虑和好奇,笔者查阅了当年的相关报刊史料,终于在中央日报 、 大公报中找到了答案。 1936 年 6 月,第 11 届奥运会召开前夕,中国各大新闻媒体及早物色人选,准备赴柏林进行中国第一次的奥运新闻报道之旅。储安平当时已是中央日报副刊编辑和文名渐起的青年作家,正准备赴英国留学。于是该报聘他为驻欧特派记者,先赴德国采访柏林奥运会。1936 年 6 月19 日, 中央日报就发布了该报特派记者储安平赴德采访奥运会的消息:本报
12、记者储安平赴欧先驻德采访世运,再转英专攻史学。本报副刊编辑储安平君,系著名青年作家,平日勤于写作,产品甚多。最近更求深造起见,决以自费赴英入爱丁堡大学专攻史学,并兼任本报驻欧通讯职务。兹者世界运动会即将在德举行,储君于入学前,将暂驻柏林,为本报撰世运会通讯稿,陆续在本栏发表。今晨,储君先离京赴沪,26 日与我国世运会选手同轮出国,首都文艺界知好与本馆同人均将往车站送别云。 冯有真当时是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采访部主任,不仅能讲一口流利英语,而且具备体育运动的经历,在杭州之江大学就读期间就是足球健将。更为重要的是,他具有丰富的体育采访经验,曾单枪匹马地成功采7访了 1934 年马尼拉第 10 届远东
13、运动会。1936 年 6 月 23 日中央日报报道了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派遣特派记者冯有真赴德采访奥运会的新闻:“中央社采访部欢饯冯有真。冯明日赴沪,26 日放洋。此次世界运动会在德举行,中央通讯社特派该社采访部主任冯有真,随我国选手赴德采访世运会消息。 ” 1936 年 6 月 26 日,中国派出了由 130 余人组成的庞大奥运代表团,由上海乘坐意大利大型客轮“康?E 浮地”号赴德参赛。送行场景非常壮观,人数达到一千多人,航空协会甚至派出飞机,欢送客轮至吴淞口。27 日, 中央日报的新闻特别提到了随奥运代表团出征的记者们:“中央社特派记者冯有真,同轮赴德,探访大会新闻,随时致电本国,并每日在德广
14、播世运会消息,由中央电台转播全国。国际新闻摄影社社长罗谷荪及中央日报、时事新报特派记者,亦同轮前往。 ”这里首次提到了国际新闻摄影社社长罗谷荪和时事新报特派记者也赴德采访柏林奥运会。如此算来,赴德采访人数就增加到四人:冯有真、储安平、罗谷荪和时事新报特派记者。 如果说,上述 3 条史料还仅是媒体的报道,还不足以令人确信的话,我们再来看看当事人的亲笔记载。我们首先看储安平撰写的新闻通讯。中央日报社聘请储安平作为特派记者采访奥运会后,在该报上特设专栏第十一届世界运动会 ,将储安平发回的稿件冠以“本报特派记者第信”字样。1936 年 7 月 8 日,该报刊登了“本报特派记者第一信” 我国世运代表团从
15、上海到香港途中带着无限离愁别了亲爱祖国两天海上生活健儿们愉快活泼 。在该文中,储安平记载了随团出征的记者们:“记者8同舱一共三人,即中央通讯社的冯有真先生,国际摄影社的罗谷荪先生,还有一位是香港中兴日报的吕先生,我们四人都是同行,所以住在一起,非常适合。尤其是冯、罗两先生,我们都在南京见过,更觉亲切。 ” 我们再看看另一位当事人中央社特派记者冯有真撰写的新闻通讯世运代表团随征记第一信,其中也记载了随奥运代表团出征的记者情况:“随团的记者除我外,还有中央日报的储安平君、国际摄影社罗谷荪君、时事新报毛以信君。储、罗两君同我餐同桌,睡同室,减少了很多寂寞。这次新闻界人数增加,虽说储、罗、毛三君的责任
16、,不像我那样繁重,可是精神上是在给了我很多的鼓励。 ” 根据两位当事人储安平、冯有真的记载,我们发现他们之间有点出入。他们共同提到了跟自己同舱的国际摄影社的罗谷荪,但对于不同舱的第 4 位记者,却又有不同记载。储安平记载的是“香港中兴日报的吕先生” ;而冯有真记载的是“时事新报特派记者毛以信” 。根据 1936 年 6月 27 日中央日报的报道,提到时事新报特派记者,并参考后来时事新报的奥运报道,毛以信参与了柏林奥运会的报道确信无疑。而香港中兴日报的吕先生则尚没有其他材料证实,何况储安平仅称其为“吕先生” ,本身说明不熟悉。 综上所述,1936 年,随中国奥运代表团出征的媒体记者不是冯有真一人
17、,而是一批,确切可考的有四位,他们分别是:中央日报社储安平、中央通讯社冯有真、国际摄影社罗谷荪、时事新报毛以信,而香港中兴日报吕先生则还需进一步考证。 1936 年柏林奥运会开幕后,他们分工不同,奥运新闻报道各异。从9赴德参赛的途中到奥运结束两个多月,冯有真先后在中央日报和大公报发表长篇新闻通讯连载世运代表团随征记14 篇。在奥运期间,他出入奥运赛场,记录精彩比赛,发表了大量的消息,报道中国代表团赛况。他的报道被称赞为“富有章回小说的味道” ,另外他还开创了中国广播奥运新闻的历史, “每日在德广播世运会消息” 。1936 年 8 月2 日至 16 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于每晚 19 点至 19
18、 点 20 分设置了一档特别节目转播世界运动会消息 ,由国民党中央社记者冯有真在德国报道奥运赛事。正因为冯有真的出色表现,自德国回国后,被委任为刚刚成立的上海分社社长。储安平的奥运报道,与冯有真不同。他先后在中央日报发表通讯 19 篇,主要记载的内容为“惟一切偏于硬性的新闻,为某地举行某种节目的新闻,何人跑得第一,成绩为若干等等,均不在本通信范围以内,本通信暂以一切软性的记述为限” 。至于国际摄影社罗谷荪拍摄了大量的图片,为申报的第十一届世界运动会画报和大公报每日画刊栏刊登的第十一届世界运动会特辑提供了大量图片资料。时事新报毛以信则为该报的奥运报道提供了稿源。香港中兴日报吕先生则限于资料,详情
19、不知。 因此,最早参与奥运报道的中国记者不是一人,而是一批记者。如果从奥运赛事报道的狭义奥运报道来说,冯有真可以说是中国现场采访奥运会的第一人;但是从广义奥运报道(与奥运会相关的一切报道)看,中央日报社储安平、国际摄影社罗谷荪、时事新报毛以信、香港中兴日报吕先生,也参与了 1936 年柏林奥运会的报道。 (作者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讲师) 10注释: 潘湛钧: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个记者冯有真 , 文史苑1987 年第 1 辑 劳理、杨洋主编:新编青年知识手册第 971 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张云柱等编著:奥运百科知识全书(下编) 第 585 页,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3 年版 毕雪梅、贾静:体育新闻学概论第 244 页,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薛文婷:浓墨重彩的 1936 年柏林奥运报道第 30 页, 新闻与写作2008 年第 3 期 中央社采访部欢饯冯有真 , 中央日报1936 年 6 月 23 日 我国参加世运会代表团昨由沪启程赴德 , 中央日报1936 年6 月 27 日 储安平:我国世运代表团从上海到香港途中 , 中央日报1936 年 7 月 8 日 冯有真:世运代表团随征记第一信(四) , 大公报1936 年7 月 10 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