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生死边缘懂得真爱看着袁鑫我心里有许多疑惑,这个看上去文文静静的女孩,怎么就会有那么大的勇气,做出令人惊愕的事情呢? 袁鑫从小就住在姥姥家。虽然袁鑫没有爸爸妈妈的照顾和教育,但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然而,1995 年 9 月 15 日,也就是袁鑫刚刚就读初三的那年,她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 那天下午,袁鑫和几位同学在一起聊天,看到一位女老师经过,袁鑫对那位女老师的体形做了一番评价,大意是说她有些胖。这句话恰好被女老师听到,老师非常生气,就将此事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把袁鑫叫到办公室,让她站在一边学习中学生守则 ,还说如果那位女老师告到学校领导那里,就要给她处分。而且要求袁鑫和她的爸爸妈妈下
2、周一上午向那位女老师赔礼道歉。 袁鑫的爸爸得知这件事后批评了她几句,让她尊重老师。当时袁鑫没说什么,只是不停地流泪。凌晨两点,袁鑫给爸爸妈妈写了一封长长的遗书,随后她割开左腕与左臂弯处的血管,从六层楼上跳了下去。直到第二天清晨,邻居发现躺在楼下水泥地上的袁鑫,慌忙叫来袁鑫的父母,才将她送往急救中心抢救。 袁鑫全身多处骨折脱位。经过 10 天的抢救,袁鑫脱离了生命危险,可是她的一生却将在轮椅上度过。 这件事发生之后引起社会很大震动,特别是在学校同学和老师中间,2引发了激烈争论,谈论最多的是关于当前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弱,无法面对挫折和批评,经受不起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不会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 如今,
3、这件事已经过去 8 年,因此事而引发的讨论也日渐平息。那么袁鑫的心情是不是已经平息了呢?面对袁鑫,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知道这个事件的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袁鑫在决定跳楼自杀的那天夜里到底想了些什么? 袁鑫这样分析当时的想法:“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那年我上初三,马上要面临中考。听老师说要给我处分,我心里很着急,也很难过,因为学校有规定,一年的时间是不能取消处分的,这就意味着,处分会写进档案,跟着我上高中,会影响到我升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的父母。老师要求我带着爸爸妈妈,下星期一到学校给老师赔礼道歉,我就想,即使我有错,让我一个人去给老师赔礼道歉不就行了吗?为什么非要让我爸爸妈妈去呢?我不愿让爸爸妈
4、妈因为我的事尊严受到污辱。我从小是听着夸奖长大的,爸爸妈妈也一直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让他们受老师批评,我心里很不舒服。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通,觉得不如死了,一了百了。 ” 那时候,袁鑫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么严重,她天真地以为大不了在床上躺上一年半载的,耽搁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学习,以后就会恢复,再像往常一样去上学,去和同学玩。尽管当时袁鑫也知道自己伤得不轻,全身不能动,连翻身都不能,但她绝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永远站不起来,一生都要与轮椅为伴。 3我问她:“袁鑫,那你痛苦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 袁鑫回答非常肯定:“第一个反应是爸爸妈妈不用去学校赔礼道歉了。 ” 在那么痛苦的情况下,这
5、个小女孩第一个想到的竟是爸爸妈妈不必再为她去丢人现眼了,她感到欣慰。 袁鑫为此感到庆幸,而爸爸妈妈却因为她的自杀承受了比向老师赔礼道歉大千万倍的痛苦,他们一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女儿,再看看照片上那个曾经身体健全的女儿,心里说不出的难过。说起这些,袁鑫的妈妈哭了,她说,她到现在也不敢面对袁鑫的同学,不愿意看到与袁鑫同龄的孩子,因为一看到那些孩子,她就想到自己女儿的不幸。 我试着问袁鑫:“你现在明白自己做了一件什么事吗?” 袁鑫回答得很轻柔,说:“我现在知道,自己曾经做了一件非常傻的事情。 ” 现在,袁鑫在一家杂志社的帮助下开通了“圆心热线” ,每天都会接到热心听众打来的电话,听众中最多的是十几岁的初
6、高中学生,咨询最多的问题也是关于师生,以及与同学、父母之间的矛盾和争执。袁鑫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同龄人:死,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反而会伤害自己,更会伤害到家人。 5 年来,袁鑫共接听了上万个来电,她为同龄人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在狭小的空间里,袁鑫创造着属于她自己的生活。她不仅学会了在轮椅上洗衣做饭,还在家中自学大学英语本科课程。当然,她也从没有放弃希望,每天都要进行康复训练,袁鑫相信,只要有信心,有爸妈的支持,4有一天她会重新站起来,走出去。因为,在她的生活中,支持她生活下去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一双手,还有爸爸妈妈的关爱,她活着不仅仅为自己,还要为爱她的爸爸和妈妈。 袁鑫的同学送给她一件礼物写满祝福和想念的笔记本。其中一段话可以送给与袁鑫同龄的孩子们: “当你遇到挫折、坎坷,不要认为世界抛弃了你,细细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你对他们来说有多么重要。如果你懂得真爱,就不会放弃生命。因为你不仅仅是你自己,大家都会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