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125KB ,
资源ID:3114829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1148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阴市土地规划.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阴市土地规划.doc

1、江 阴 市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19972010)专 题 研 究江 阴 市 人 民 政 府1998 年 6 月1专题一 土地利用分析江阴市位于北纬 3140至 3157,东经 11959至 12034。北枕长江,与靖江市隔江相望;南近沪宁线,与锡山市为邻;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新区、武进,地 处苏锡常“金三角”地带。交通十分便捷,历 来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江海 联运、江河换装的天然良港。全市总面积 988.27988.27 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 789.52789.52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198.75198.75 平方公里。沿江岸线 35 公里。江阴古称暨阳,已有 5

2、000 多年文明史, 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有 2500 多年。晋太康二年(281) 置暨阳县 。南梁绍泰元年(555)废县置郡,建治君山以南,因地处大江之南,遂称江阴郡,下领江阴、利城、梁丰 3 县。此后建制级别曾几度升迁,为路、为 州、 为军 ,废置不常。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恢复江阴县建制。1987 年4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江阴市。目前全市有 28 个镇、1 个经济开发区, 524 个行政村,7815 个村民小组;各镇共有 78 个居民委员会,另有工厂家属委员会 6 个。澄江镇为江阴市府所在地。1996 年末,江阴市家庭户、集体 户总户数为 357020 户,比上年增加 5892 户

3、。年末总人口 11415731141483 人。年末总人口中,男性人口 587004 人,占 总人口的 51.42%;女性人口 554569554479 人,占总人口的 48.58%;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 100)为 105.85。1996 年,江阴市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 1159 人,比 1982 年的 1027 人增加 132 人,比 1949 年的 623 人增加 536 人。江阴市人口密度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人口密度高出 8 倍和 70%,亦高于周围各县(市)。一、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江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平原北侧,全境地势平坦。地质上受中生代燕山运动影响断裂沉陷,接受新生代以来的

4、长江冲积和太湖沉积。北部沿江地带为长江冲积平原,地面高程 2.04.5 米。南部 为太湖水网平原,地面高程一般 为 58米,其中西南圩区,地势低洼,地面高程 仅 1.52 米。平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3.15%。山丘孤 耸于平原之间,集中分布在 东北部和中部,均属中生代燕山运动中残留在断块上的茅山余脉,占总面积的 3.97%,高程一般在 200 米以下,最高为 273.8 米。境内水域面积 广阔,占 总面积的 12.88%。自然 资源、特别是水土资源丰富。平原水旱田以黄沙土为主,山地多 为黄棕壤土。2.气候江阴市市域地处我国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等特点。

5、春季阴湿多雨,冷暖交替,间有寒潮;夏季梅雨明显,酷热期短;秋季受台风影响,可出现秋旱或连日阴雨相间现象;冬季严寒期短,雨日较少。2江阴年均气温 15.2,年际变幅很小, 仅 3.0,77.5%的年份平均气温在15以上。1 月平均气温 2.3,历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值为-8.2,极端 值为-14.2(1977 年) ; 7 月平均气温 27.8,年极端最高温度平均值为 36,极端值38(1992 年) 。0以上平均年 积温 5430.3,平均无霜期 229 天,日照时数2163.3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49%。江阴市域年均降水量 1002.6 毫米,最多年份达 1914.4 毫米(1991 年)。

6、其中汛期雨量占 55%,梅雨期一般在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历时半月左右;79 月为台风季节,其中 8 月最多,台风经过时,都伴有大到暴雨,易造成洪涝灾害。气温高值期基本上也是多雨时期, 这种雨热搭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1996 年全市气温偏高,降水正常,梅雨期长,梅雨量多,日照时数正常。年平均气温 15.8,比常年偏高 0.6。年极端最低气温-5.2,出 现在 2 月 18 日;年极端最高气温 36.5,出现在 7 月 24 日。冬季温暖,春、夏季气温正常,秋季气温偏高,尤其是 9 月气温,比常年高 2.0。全年日最气温35.0的高温日数 6天。年总 降水量 947.0 毫米,比上

7、年多 161.7 毫米。是年 6 月 3 日入梅,7 月 22 日出梅,梅雨期 50 天,梅雨量 384.7 毫米,远高于常年,梅雨期内出现一次暴雨过程。年日照总时数 1944.4 小时,比上年少 112.8 小时 ,属正常。3.江河水系江阴市域地表水丰富,外来水源充足,境内河、沟、渠、塘总蓄水量达 4734万立方米;长江江阴段区间水量为 13.1 亿立方米;年大气降水补给 9.84 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为 1.5 亿立方米。沿江水闸及涵洞年总引水量可达 13605 亿立方米。本区河网密度为 4.98 公里/平方公里,能通航及具 备 大引大排的骨干河道共 26条,其中包括入江水道、过境入江水道

8、等 12 条,组 成了境内四大水系:(1) 新沟河水系包括桃花港、窑港、利港、芦埠港和申港,集水面积 330 余平方公里(含武进 200 平方公里),径流量 350 立方米/秒,新沟河除承泄上游武进、常州新区等县市客水和沿江来水外,还 南接三山港直通大运河,构成苏南地区大运河向长江排水的主要入江河道。(2) 锡澄运河水系包括白屈港在内,汇应天河、冯泾河、青祝河等 诸河水入江,集水面积 370平方公里,径流量 385 立方米 /秒, 锡澄运河沟通锡北运河,是太湖入江水道之一。(3) 张家港水系包括大河港、石牌港等通江水道,汇东横河、华塘河、应天河、祝塘河、 东清河以及张家港市和锡山市境内水汇入长

9、江,集水面积 400 平方公里,径流量 420立方米/秒。(4) 夏港河水系为半自流灌区,集西横河、黄昌河等诸水排入长江,集水面积约 40 平方公里,径流量 42 立方米/秒。由于江阴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砾石、粗砂、细砂及粉砂 层厚度较大,结构松散,导水性较好,并接受现代长江的越流补给,地下水量丰富。境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含水层和基岩裂隙水含水层。3二、土地利用现状描述据 1996 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资料,江阴市 1996 年土地总面积为98826.898826.8 公顷。1.耕地1996 年全市耕地面积 52137.5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52

10、.7652.75%,人均耕地面积 457 平方米。耕地主要包括有旱田 12842.3 公顷,占耕地面积的 24.63%;水田 39295.2 公顷,占耕地面 积的 75.37%。2.园地1996 年市域园地面积 520.878 公顷,占市域土地总面积的 0.530.53%。其中果园 302.8 公顷,占园地面 积的 58.14%;其它园地 218.0 公顷,占 41.86%。3.林地1996 年,市域林地面积 2007.12007.07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32.03%。其中,有林地 1884.6 公顷,占林地 总面 积的 93.90%;灌木林和疏林地43.4 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

11、2.16%;其余是未成林造林地 17.1 公顷、苗圃61.956.16 公顷,分别占林地 总面积的 0.85%和 3.09%。4.牧草地(无) 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96 年,市域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1949519495.33 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9.7319.73%。其中,城市与建制镇用地 4359.14392.64 公顷,占城 镇村及工矿用地的 3622.54%;村屯用地 10587.510564.83 公顷,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54.3154.2%,独立工矿和特殊用地 4548.74534.83 公顷,占 23.3323.4%。6.交通用地1996 年市域交通用地 3503.5350

12、3.47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9.733.55%。其中,公路用地 1657.51645.03 公顷,占交通用地 总 面积的 47.3146.95%;农村道路 1846.01845.98 公顷,占交通用地总面积的 52.6952.69%;港口码头 12.47 公顷,占交通用地总面积的 0.36%。7.水域1996 年市域水域面积 19875.319875.33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1120.11%。其中,河流水面 11110.5 公顷,占水域总面积的 55.90%;湖泊与坑塘水面 7077.3 公顷,占水域 总面积的 35.61%;苇地和滩涂 246.3 公顷,占水域总面积的

13、1.24%;沟渠 1360.9 公顷,占水域总面积的 6.85%;水工建筑物 80.3 公顷,占水域总面积的 0.40%。8.未利用地1996 年,市域未利用地面积共计 1287.329 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3030%。4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结构分析土地利用结构是长期以来在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随着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变化,土地利用结构也会有所变动,但是其基本的结构和功能是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不但受社会经济政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地域自然条件及属性的制约。但是,无 论其形式如何变动,就其本质而言,一个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必然是能量流动、物质转换的最佳

14、状态,必然能够保证区域生态、经济 、社会三个效益的高度 统 一及区域土地的永续利用。全市土地利用类型,按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耕地、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七大类型,其分别占总面积的比例是:52.7652.75%、0.5353%、2.032.03%、19.7319.73%、3.553.55%、20.1120.11%、1.301.30%。2.质量分析本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土质肥沃,自然肥力 较高。从整体看,本市土地质量优势明显,土壤类型好,有机质含量高,地形地貌多为平原区,适于农业耕种。长期以来土地利用过程中用养结合,本市土地肥力平均水平略有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已从

15、 1981 年的 2.3%上升到 1996 年的 2.75%。3.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的程度以人们的物质需求为动力,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反映人们对土地利用的历史进程,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和社会发展及科学进步水平的标志。一般而言,土地利用程度高,则土地开发潜力小;反之,土地利用程度低,则土地开 发潜力大。在本次 规划中,土地利用程度拟以土地利用率、土地集约水平、土地生产力、土地 经济效益四个系列的技 术经济指标加以分析。(1)土地利用率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森林覆盖率、建 设用地率等组成。土地利用率,即全市已利用土地面积和市域土地总面积之比。1996 年,

16、本市土地利用率为 98.7072%。土地垦殖率,即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1996 年本市土地垦殖率为52.7652.75%。森林覆盖率,即有林地面积与总土地面积之比, 1996 年市域森林覆盖率仅为 2.032.03%。建设用地率,是城镇村、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之和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1996年,本市建设用地率为 23.2823.28%。(2)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利用集约度,是反映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指标。一般是以土地利用机械化程度、电力化水平、化肥化水平、水利化水平共同加以描述的。机械化水平,全市 1996 年机耕面积 46304.8 公顷,占耕地面积的 88.82%,反映

17、出本市土地利用机械化水平较高。5电力化水平,1996 年全市农村用电量为 13383 万千瓦小时,平均每公顷用电量 2567 千瓦小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化肥化水平,1996 年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 117000 吨,平均每公顷施用化肥2244.26 公斤,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水利化水平,1996 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 49733 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5.31%。(3)土地生产力水平土地生产力水平,主要反映土地生产能力及其水平,它与土地本身的质量、属性以及人们对土地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地生产力水平主要以各业生产单位面积的产量衡量。本市粮油单产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属于高产地区。(4)土地利

18、用经济 效益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土地经营活动中最后获得的经济利益,它不但是土地质量及属性的函数,而且与人们的经营策略、市场行情等密切相关。由于资料缺乏,主要以各业的 产值数据为分析依据。全市 1996 年每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为 2247.77 万元。四、土地利用潜力分析1.对全市土地的广度外沿利用加以分析,尚有潜力可挖。(1) 全市土地利用率虽然高达 98.7072%,但是还有 1287.356 公顷未利用土地,其中可复垦开发土地有 1032.3726.9 公顷;此外,尚有一些废弃地可复垦成耕地。(2) 加强农村居民点布局与规划,目前部分居民点可以合并,部分居民点占地过大, 这些居民点

19、经过规 划和合理利用,可以 节约 一部分土地;(3) 加强土地整理,扩边整形也能增加一些耕地。总之,全市土地广度利用尚有潜力可挖,但空间不大。2.对土地的深度内涵利用加以分析,也有潜力可挖。全市已利用的耕地中尚有 22666.7 公顷二、三等质量的耕地。据全市农村亩产实况调查,较好的亩产达 1000 多公斤,中等的 700 公斤左右,差的 500 公斤上下。如果在 2010 年前将 ? %的二、三等耕地(即中、低产田)改造为高产稳产农田,如按每公顷增产粮食 ? 公斤计算,全市可增产 ? 万公斤粮食,按 96 年粮食亩产 ? 公斤计算,等于增加_?_公顷农田。通过上述两点分析,本市土地开发利用程

20、度较高,已没有大片荒原可开发,今后土地利用以内涵为主,搞好土地集约经营, 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是本市土地利用的根本战略措施。五、土地利用特点、存在问题及其对策1.土地利用特点(1)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环境较好6本市所处区域经济比较发达,交通四通八达,科学技术进步较快,土地 综合开发环境较好。(2)土地自然条件好本市土地大部分处于平原地带,有充足的地上、地下水资源,土地集中 连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有发展 农业和其他产业的良好基础。(3)土地利用程度高本市土地利用率、垦殖率、集约度和生产力水平都比较高。2.存在问题(1)土地利用结 构仍有待调整全市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耕地比重达 52.7

21、656.02%,林地、园地面积小。由于土地利用结构单一,森林覆盖率低,土地生态环境不甚理想,土地整体功能受到影响,尤为突出的是农业 内部结构仍不尽合理。按照本市域的具体可能条件,种植业以外的土地资源还有很大发展潜力,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现代新型农业仍有待于合理规划发展。(2)土地后备资 源匮乏全市土地经过多年开发,土地利用率和垦殖率较高,基本上无荒地可开垦。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今后 还 将占用一部分耕地,使人地矛盾更为突出。过去由于有大片荒地可开垦,用去的耕地可以开荒补充,可以弥补各项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今后由于无荒可开,很难 弥补耕地减少量,所以如何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

22、 摆在土地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3)土地基础设 施尚不够完备全市虽然有一些高产稳产农田,集约化也达到一定程度,但是从整体看,土地利用的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备和先进,尚没有对丘、水、田、林、路、村进行综合治理,特别是对河流的整治 较为滞后。3.对策(1)对待土地开 发利用,应从价值观念上摆脱传统的狭隘的生产观、消费观,树立科学的生态经济观。以 “资源人口需求技 术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为理论指导, 进行有目的的、有序的土地开 发利用与生 产实践活动,使土地利用始终置于科学合理基础之上。(2) 加强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基础设施建设是土地利用向良性转变的根本性措施,因此,本市应在市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不

23、断增加对土地的科技与资金投入,加强对土地基础设施的建设。(3) 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方式要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本市土地利用率已高达 98.7072%,走外沿扩大土地利用面积的空间非常狭小,所以经营 策略必须遵循以内涵挖潜为主、集约化发展的方针和策略。通过集约经营,引导广大土地经营者不断对 土地投入,并增加科技投入量,增加保护性栽培用地,增加旱涝保收农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4) 搞好土地保护性措施建设。本市土地利用环境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为扼止这一不利趋势,在市域范 围内,必 须强化土地利用保 护性措施建设:加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增加保护性用地面积;培肥地力,扼

24、制肥力下降趋势;对高产区实施综合治理,保护优质耕地 资源不流失。7(5) 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管理。依法管理土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以规划 为龙头,科学管理土地 资 源。建立日常地籍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在土地综合开发建设中,把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结合起来,实行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并重的方针, 强调 “占一补一,占补挂钩”,并注意各业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与实施的顺利进行。8专题二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对于土地管理、特 别是耕地保护这一事关全国大局的问题,党中央和国 务院高度重视。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

25、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 号文)(以下简称 11 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土地管理、切实 保护耕地的治本之策和坚决措施。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 院 11 号文件的精神,按照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要求,本着 实行占用耕地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相挂钩的原则,通过土地整理与复垦开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特研究制定本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本规划期限同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致,规划基础年为 1996 年,规划起始年为 1997 年,规划目标年为 2010 年。本规划确定的有关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规划指标

26、纳入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今后,凡是在本市辖区范围内从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活动,均应 遵照本规划执行。根据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规划期内,全市各项非农建设共占用耕地 1933.33 公顷,其中省及省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占用耕地 466.67 公顷;退耕灾毁及其它占用耕地 402.4 公顷(6036 亩)。为了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必须充分挖掘全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和开发潜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以弥补规划期间减少的耕地数量,并实现 适量净增。一、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1.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根据 1996 年 10 月 31 日全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资料,全市现有未利用土地

27、1287.31287.29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3030%。其中, 可垦宜耕荒地 可垦宜耕荒地 308.71 公顷, 占未利用土地面积 占未利用土地面积 23.98%;宜林荒地有 宜林荒地有 301.50 公顷,占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 23.42% %;另尚有 难以利用的未利用土地资源 260.4272.82 公顷,占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 21.2%20.23%。2.土地复垦潜力近几年来,全市复垦废弃地工作业已开始, 现有的废弃地已为数不多。据1996 年末资料,全市废弃地共有 全市废弃地共有 1799.03 公顷,空间分布相当零散。复垦这些土地,需要按照宜耕则耕、宜园则园、宜林则林、宜

28、渔则渔、宜建设则建设的要求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规划期内可恢复为耕地的废弃地面积共计 规划期内可恢复为耕地的废弃地面积共计 1014.47 公顷。3.土地整理潜力本规划中的“ 土地整理” ,是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和调整,使9市域土地的利用在空间上得以科学组织和合理配置而需要进行的一系列以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为目的的活动。(1)村庄整理潜力1996 年,全市村镇居民点占地(不含独立工矿占地面积)共计10587.510565.07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0.7110.69%。共有村镇人口821683887050 人

29、,人均占地 119 平方米,超 过了江 苏省有关人均用地面积方面所规定的标准。因而江阴市在村庄整理方面,尚有一定潜力可挖,可通过合理规划村庄建设用地、缩并村屯、发展中心村等多项措施的 实施来整理村庄、 补充耕地。(2)农地整理潜力农地整理,主要是通过对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平整农田、合并地 块、调整道路结构等措施,实现 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提高耕地的利用率与产出率,并达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目的的活动。对现有地块进行平整和整理,约可增加 4%的耕地面积。全市在规划期间内若对市域内一半耕地进行平整,即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约 544.77520 公顷。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方案从全面、科学的土地管理

30、要求出发,通 过对全市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的复垦开发,对农 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以及农用土地的综合整治、对各类零散废弃地和低效能土地的深度开发利用,无疑是实现江阴市规划期间达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深化土地管理、加大土地宏 观调 控力度的重要内容。1.未利用土地开发全市在规划期间通过开发未利用土地,补充耕地 补充耕地 308.71公顷。开 发这类宜农( 耕)荒地资源,必须与兴修水利工程紧密结合,以利防洪除涝抗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从而使这些新开发的土地达到可持续利用的优质农田标准。2.废弃地复垦规划期间全市共复垦废弃地 规划期间全市共复垦废弃地 1799.03公顷,其中复垦成耕地 其中复垦成耕地 1185.79 公顷。复垦的重点是废弃坑塘、废弃砖瓦场、以及因修路堆放材料而被 压占的土地等。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建设则建设的原则,对农用地中的 废路、荒渠以及较浅的废土坑,可通过土地平整恢复耕地;对因修路堆放材料而被压占的土地,可直接复垦成耕地;对开挖较深,坡度较大,平整工程量又很大的废弃地,可依据 实际情况,作为宜渔、宜林用地或作它用;居民点 规划区范 围内的废弃地,原 则上一律用于农村居民点宅基地建设用地。土地复垦,要按照“谁破坏, 谁复垦” 的原则进行,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同时,提高复垦土地的质量和可利用程度。3.土地整理(1)村庄整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