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饮食文化和旅游的关系?答:饮食文化对旅游的影响 1)饮食是旅游活动“六大要素”之首,饮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饮食文化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1)旅游促进了饮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饮食文化的发展。传统服饰的三要素是什么?答:中国传统服饰的三要素是指服饰的式样、图案和色彩。中国传统服饰的式样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和衣裳连属。中国的传统服饰都具有装饰纹样,一般采用最多的往往是动物、植物纹样,各朝代的主导纹样亦不相同,图案的表现方式大致经历了抽象、规范和写实几个阶段。中国传统服饰讲究色彩。这种以色彩来严格划分等级构成为中国传统
2、服饰文化的一大特征。简述主要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答: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论述民俗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答:1、民俗文化对旅游的影响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民俗文化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民俗文化为旅游景点的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2、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影响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3、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腐朽生活
3、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旗袍已有 300 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着中华民放牧传统艺术、为国际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妇女代表服装。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 ,故将其称之为“旗袍” 。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受西方服饰影响,经改进之后的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
4、行起来。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1911 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20 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20 世纪 10年代和 20 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 年代黄金时代(i)本世纪 20 年代到 40年代,是近代中国
5、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 30 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40 年代黄金时代(ii)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 30 年代已基本完成,40 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50 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60、70 年代被冷落的 20 年。80 年代后辉煌难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 20 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
6、性服装的代表。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最能体现中国女性美的服装,用最中国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最中国的服装旗袍,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国女子身上,那种东方的美、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旗袍已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服装而成为一种象征,成为经典。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众化,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穿着者内涵及气质表现上,而且,旗袍的出现对背景、环境、气氛要求特别讲究,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菜贩身着旗袍脚趿拖鞋的模样,这是对美的糟塌,我们同样也不能接受一个身着旗袍的女人不停地挖鼻孔和吐口
7、水。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一种静止的典雅美。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愿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满人间。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凤冠霞帔,母仪天下,如果说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把妇女的最高期望值定到这里,那么最能说明一切奥妙的关键字眼就是“表现” 。把美好的体貌表现出来的唯一媒介是好的服装。 “霓裳羽衣”也好,
8、“凤冠霞帔”也罢,除了对那种繁华尊贵的追求之外,无论如何也剪不掉那段渴望美丽、渴望风采浪漫。旗袍的出现或许就因为如此吧。人类文明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女性的服装也随着历史不断改变。比起科技带给世界的巨大变化,人体却顽强地保持了原状,这虽然不能算是奇迹,却为服装发展史、提供了可能。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圆形围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梅州市大埔县。 其中以永定县和南靖县内的客家土楼最具规模,造型也最为壮观,永定客家土楼坐落在福
9、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 8000 余座,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历史之悠久,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土楼居民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
10、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在福建这个朗润明丽的南国花园里,除了它特有的亚热带风光之外,最具特色也最神秘的就要数客家文化了。福建是我国古代古越族文化的发源地,相传西晋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而南徙渡江,来到现江西、福建及广东北部。为有别于当地原有居民,被称之为“客家” 。客家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文化。福建的客家文化,集中在闽西,以长汀为中心的地区。 “客家”二字所代表的大概就是那听不懂的客家方言、看不够的客家土楼及数不清的客家祠堂吧。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
11、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客家土楼建筑,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它们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例,其建筑具有以下
12、独特性能:充分的经济性: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3 省交界地区,这 2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象现代砖石或混凝土房屋那大量的建筑垃极。一般来说,由于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糟朽的情形并不严重,旧料可以2次使用,土楼的施工技术较易掌握,可以完全人力操作,无须特殊设备。通常建楼时间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此时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大大降低建筑费用。良好的坚固性:客家土楼,特别是圆寨的坚固性最好。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同时外墙底部最
13、厚,往上渐薄并略微内倾,形成极佳的预应力向心状态,在一般的地震作用或者地基不均匀导致下陷的情况下,土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而由于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即便因暂时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整体结构并无危险。土楼最大的危险之一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用大块卵石筑基,其高度设计在最大洪水线以上。土墙在石基以上夯筑,墙顶则设出挑达3米左右的大屋檐,以确保雨水甩出墙外。奇妙的物理性:客家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从而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洌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十分奇妙的是,厚实土墙具有其他任何墙体无法相匹的含蓄作用。在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年降雨量多达18
14、00 毫米,并且往往骤晴骤雨,室外干湿度变化太大。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厚土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它能够自然释放水份;环境太湿时,吸收水份,这种调节作用显然十分益于居民健康。 今天的建筑师们经常谈到室内噪音的控制。的确,由于强烈的内向性,客家土楼,特别是圆寨容易产生噪音聚焦效应,对于大多数厌恶喧闹的现代人来说,这是一大弊端,但我们应当理解,在昔日荒山寂野的客家人生存环境中,建筑内部的迥响正是令人心慰的生命气息。突出的防御性: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国传统住宅内向性的极端表现。以常见的4层土楼为例,底层和二层均不辟外窗,三层开一条窄缝,四层大窗,有时四层加设挑台。土墙的薄弱
15、点是入口,加强措施是在硬木厚门上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这些全部出于防御要求。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早先是一片莽荒,迟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处原始森林,虫蛇出没,野兽甚多。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远” ,朝廷鞭长莫及,就连福州、广州、南昌这3省都城,也因相处极端、隘坚路险而奈何不得。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著袭击外,先后迁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不断发生殊死的械斗。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初级火器时代,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
16、敌人久攻不下, “大楼安然无恙”的故事。独特的艺术性:客家土楼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在这方面,3种典型均有其特点。 五凤楼一般选址于山脚向阳处,其立面中轴线上,下堂、中堂、上堂高度递增,作为主体的上堂居于支配地位。轴线两翼横屋与之呼应地渐次升高,其重叠的三角形山面对峙左右,形成极工整的秩序构图。虽不着力于细部刻绘,但那错落有致的九脊歇山,饱含雄浑古拙的韵味。 方楼的造型特征与五凤楼近似,唯其下堂和横屋的外墙另厚升高,形成更为壮观的整体。 圆寨是3种典型中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崇山峻岭之间,它以浑然一体的纯粹形态出现,正如茫茫大漠中的埃及金字塔那样,极具纪念性。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本色
17、的黄土墙与大地密接。随时光流逝,土墙出现无数不规则裂缝,更显得苍劲有力。圆寨是那样地苦心经营,却宛自天然,震撼人心,在当今方兴未艾的土楼旅游热中,圆寨具有最强的吸引力。 形走马楼系由方形楼演变而成。这种楼以2层楼为多数,一层为卧室、仓库。四合院:四合院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国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汉代四合院建筑有了更新的发展,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四合院从选址到布局,有了一整套阴阳五行的说法。唐代四合院上承两汉,下启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后方。然而,古代盛行的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轴线为主体建筑
18、,周围为回廊链接,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 晚唐出现具有廊庑的四合院,逐渐取代了廊院,宋朝以后,廊院逐渐减少,到明清逐渐绝迹。元明清时期四合院逐渐成熟。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 ,分给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员建造住宅,由此开始了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时期。 1970年代初,北京后英房胡同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遗址,可视为北京四合院的雏形。后经明、清完善,逐渐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建筑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北京的很多四合院沦为了大杂院,而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改造的开展,很多传统四合院被拆毁,如1998 年拆除康有为的粤
19、东新馆,2000 年拆除赵紫宸故居,2004年拆除孟端胡同45 号的清代果郡王府,2005年拆除 曹雪芹故居,2006 年拆除唐绍仪故居。 与此同时,一些四合院被列入北京市和各区县级的保护院落。组成部分:大门、影壁、倒座房、屏门、垂花门、正房、厢房、耳房、后罩房、群房、廊、庭院。赵州桥: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 ,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允许车辆通行。该桥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
20、、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赵州桥是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桥长50.82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两端宽9.6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21、(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 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三绝:“券”小于半圆 “撞”空而不实 洞砌并列式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部分组成,尽管兴建时间
22、先后不同,但它们互相关联,成为灵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交通与旅游的关系(一 ) 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从需求方面看, 交通是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 先决条件 。 旅游者在外出旅游时, 就要解决从定居 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转移问题, 采用不同旅行方式所耗费的时间 , 也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 旅游者可用于旅 游的余暇时间总是有限度的, 如果克服空间距离所占用的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旅游者则会改变对旅 游目的地的选择, 甚至会取消旅游计划 。2.从 供给方 面 看, 交 通 则 是 发 展 旅 游 业 的 命 脉。 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完成的充要条件。旅游功能结构系统包括三部
23、分:旅游客源地,主要是现有及潜在的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主要是旅游直接服务商;旅游交通,主要是交通设施及服务等(熊继红,代义军,2006)。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功能系统,其中旅游交通作为旅游通道的物质主体,是连接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重要纽带,是旅客往返旅游目的地的途径,是完成旅游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3.从旅游收入方面看 , 交通运输业作为旅游业的 重要部门, 本身也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 源。据 旅游统计年鉴 资料, 欧美游客来我国旅游,其交通费用的支出 (包括国际间往 返交通费 、 在我国旅游期间的城市间交通费和市内交通 费 ) 往往要占其旅游费用的一半以上 。另 据国家
24、旅游局的统计资料,长途旅游交通外汇收入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 25%以上,占据旅游总收入的第一位。以张家界为例,旅游外汇总收入中,交通收入的比例一直在 27%以上,最高年份甚至达到了 40%以上。4.在很多情况下,旅游交通已成为目的地总体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活动的开展方式和重要内容,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风光,获得不同的享受和经历。有些旅游项目本身就是对新鲜交通工具的一种体验与参与,如漂流、骑马、爬山、游船等。如果缺少这些旅游工具,这些旅游项目本身也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二)交通对旅游的影响1.交通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25、和旅游日程的安排,道路质量的好坏更关系到游客的旅游经历和心情,极大地影响旅游者整个旅行的质量和满意度。例如,西部地区交通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当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2.交通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由于旅游资源依赖旅游者光顾而产生效益,没有安全便捷的交通,就不可能有规模化和长期发展的旅游经济,所以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决定着旅游资源开发效果的好坏。旅游资源潜力的开发,必须依赖快捷便利的交通做后盾。3.交通对旅游产业的影响。旅游是由交通条件、交通路线来决定的,区域旅游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将对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总之, 旅游业已成为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岗
26、位的最活跃力量,而交通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是旅游业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三)旅游发展对交通的促进作用交通对旅游的发展影响巨大,但同时旅游对交 通 的 发 展 也 起 到 相 当 大 的 促 进 作 用 。两 者 相 辅 相成 、 互相影响 。1.旅游者对交通的影响。由于 旅 游 者 在 出 行 过 程 中 都 要 借 助 一 定 的 交 通 工 具 , 旅 游 者 对 交 通也 必 然 有 其 特 殊 的 要 求 , 例 如 安 全 , 快 捷 ,交通环境温馨 、 舒适, 交通手段富于变化等都会对交通运输的结构、价格等多方面产生
27、一定的影响。2.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对交通的影响。旅游的发展依赖于交通,旅游者由客源地到达目的地需要借助交通工具实现,客观上促进了新的交通线路的开发及交通方式的产生。 以铁路为例, 在出游者当中,占相当大比例的人愿意选择火 车, 因为对于工薪阶层的旅游者来说 ,坐火车更经济 。 近年来, 随着出行人数的不断增加 , 中国铁路 的改革 、 发展也加快了步伐, 铁路在面貌上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 。 随着铁路的提速, 铁路的产品结构也 进行了重大调整, 铁道部相继推出了朝发夕至 、 夕发朝至 、 城际快车 、 旅游专列等服务品种 更加适应了市场的需求 , 铁路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 毋 庸置疑的是 ,
28、 铁路的几次提速和特色产品的推出都 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分不开 。 可以说, 如果没有旅游就不会有假日列车 。综 上所述, 旅 游 与 交 通 发 展 的 关 系 密 不 可 分 ,交通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旅游对交通的 发展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金华火腿:金华火腿是浙江金华汉族特色风味食品,是金华市最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名产,金华火腿皮色黄亮、形似琵琶、肉色红润、香气浓郁、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素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于世,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相传起源于北宋,北宋抗金名将宗泽战胜而还,乡亲争送猪腿让其带回开封慰劳将士,因路途遥远,便撒盐腌制风干以便携带。腌制而成的猪腿色红似火,称为火
29、腿。清时亦被列为贡品。金华出产的“两头乌” ,后腿经过上盐、整形、翻腿、洗晒、风干等程序,数月乃成。香味浓烈。便于贮存和携带,已畅销国内外。宗泽也即是火腿业的祖师爷。金华酥饼:金华酥饼色泽金黄,香脆可口,是浙江省金华著名点心,也是闻名遐迩的馈赠亲朋好友传统特产。其馅心用干菜为主料,故又名干菜酥饼。金华酥饼产于浙江省金华市。其馅心用干菜为主料,故又名干菜酥饼。据记载:金华酥饼始见于南宋婺州浦江吴氏所著的中馈录 ,他所说的酥饼是用蜜糖作馅的,与今之干菜肉馅稍有区别。金华酥饼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技艺上经过不断改进,成功研制出火腿酥饼、牛肉酥饼、甜酥饼、辣酥饼、双麻酥饼、姜堰酥饼、卤肉豆沙酥饼、红
30、庙酥饼等品种。并且改木炭烘烤为远红外线烤箱烘烤,包装上由无毒聚乙烯型袋代替纸包装。早在1989年,金华酥饼就荣获了“省优产品”称号。如今,金华酥饼店在金华市区遍地开花,香飘四方,为各地来金客人增添了口福。旅游与饮食在某方面来讲的话是分不开的,它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它们的互相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可满足旅游者口腹之欲旅游地的地方饮食,不乏美味,旅游者对这些美酒佳肴的消费,可满足其口腹之欲,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增加旅游者在一次旅游活动中的积极体验。2、饮食可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和好奇的心理 旅游者外出旅游,是希望得到一种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体验,这是旅游者最基本的动
31、机。旅游地的饮食,在旅游者日常生活中难以得见,即便有人移植而来,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变异,远不如原产地那么原汁原味,因此,旅游者对这些地方饮食充满新奇之情。加之许多地方饮食知名度颇高,旅游者早知其名,这无疑会激发人们希望一探究竟,以偿夙愿的心情。3、饮食文化可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要 地域饮食文化的形成,受到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历史事件、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饮食文化,其实是地域文化在饮食生产、制作、习俗、礼仪等方面的表现,可以说饮食文化是探悉地域文化的一个最佳切入点4、很多饮食产品可以作为旅游购物品 在中国各地林林总总的土特产中,饮食产品占了很大比重,比如名茶、名酒,再如各种糕点小吃之类
32、。这些饮食产品不仅可在当地食用,还可以供旅游者携回,作为旅游体验的延续,或者作为礼品赠与他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而旅游地将这些土特产加工为旅游购物品,不仅提升了产品自身的价值,还延伸了旅游产业价值链,更好地发挥了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有利于增加当地的收入。并且,这些饮食产品就是旅游地的名片和标志物,游客将之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无疑会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这是对旅游地信息的传递和推广。同时在我国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与旅游特色。独特的特色饮食也在某一方面也影响着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与对景色独特的见解,从而也形成了审美观的不同。饮食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和影响:1、增强当地人的自豪感旅游可以使
33、当地人以目的地的特色饮食为骄傲,当地人常常忘记就在其周围的东西的价值,只有通过游客的眼睛,他们才重新审视自身的饮食文化特色。一代又一代的节事庆典渐渐变得乏味,对当地人也没有了吸引力。游客们的好奇心给这些节事庆典注入新的活力,使它们获得重生。老工业技术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旅游业,他们会因为失去实用性而被现代社会淘汰。当然老工业技术是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安然地被淘汰,还是应该为了满足游客的兴趣,作为一种古怪有趣的事物而继续留存,还有待讨论。2、提升社会文化意识与促进和平旅游把人们带到了新的地方,以新的文化和环境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和认识。这是文化教育的一个过程,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引导正确,这
34、种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好的认知、认同和赞赏其他社会文化。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有利于促进和平往来。人们坚信旅游可以推动和平发展,于是旅游促进和平国际协会(IIPT)于 1986 年成立了。协会组织了几次会议,并且于 2000 年 11 月发表了安曼宣言,提出了基本目标和确定了加盟国家。它得到了来自 60 个国家的 450 多名代表的认可,其中包括 22 个大型国际旅游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安曼宣言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文件,它努力把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目标统一在一个组织下。总之,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是分不开的,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是一个区域的特点与民俗风情的展示,同时也是对我们祖国美好河山与灿烂文化的一种发扬,一种赞美。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