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列四:申论答题三步走之提出对策建议基本方法 申论答题中提出对策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对于拿分而言也占据了比较大的分值,提出对策建议不仅能测评出考生对于材料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测评出考生的思想以及如果考生成为公务员所做出的一些实际性措施。专家为考生总结出提出对策建议的基本方法助考生在备考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一、申论常用的对策手段由于考生的年龄、生活及工作经验限制,不可能对提出对策这部分做到完全游刃有余,专家在这里把通常情况下政府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手段列出来,以供参考。下面是一些申论常用的方方面面的对策手段套路。(一) 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政府处理公共管理问题的常用手段,包括立法和执法两个方面:立
2、法是对要解决的相关问题从制度上进行规范,从而建立起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执法就是通过司法手段解决已发生的问题,如提起诉讼等。(二) 行政手段行政手段就是直接用下命令的方式解决问题,是政府管理的主要手段。行政手段具有直接性、强制性和时效性特点,但其往往只在短时间内奏效,这也恰是其局限性所在。常用的行政手段包括制订机关政策、贯彻执行政策;实施职能管理,例如城市管理、规划管理、市场管理、人事管理、文化管理;改革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切实转变职能; 推进行政民主化进程,实行透明管理;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加强督办、查办,强调落实,提高执
3、行力 ;加强信息工作,加速推进电子政务等。(三) 经济手段经济手段就是采取经济调节的方式解决问题。经济手段具有间接性、自愿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经济手段一般包括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经济规制。在宏观上,政府要运用财政、金融、收入、产业政策等手段,采用参数调节的方法对经济进行宏观调节。在微观上,解决问题往往要求采用经济手段,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配合行政措施。(四) 管理手段常用的管理手段包括掌握管理规律,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探索先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管理规章制度,做到照章办事 ;明确职责、权利,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管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强化社会管理、社区管理、属地管理、行业
4、管理 ;树立“人本”意识,加强人性管理、柔性管理;加强协调沟通,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社会环境,人际环境、上下级环境、劳资环境;加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 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节约管理成本。(五) 教育手段教育手段包括实施普法教育,树立全民法治意识;推行社会主义全民道德教育,提高全民公德水准;加强党性教育,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扫盲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关心青少年教育,加强有关适应性、针对性短期培训; 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努力培养选拔科技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和管理者队伍; 深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加强宣传教育,做好舆
5、论引导工作等。(六) 监督手段监督手段包括党纪国法监督、司法监督、新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内部监督、审计监督等。(七) 协调手段协调手段主要包括树立协调意识和利他观念;注意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统筹兼顾,注重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注意利益协调,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双赢多赢; 注意协调方法与技巧;选择适当的协调方式;注意上下级协调、干群关系协调、矛盾各方协调等。(八) 自律手段自律手段主要包括建立有关机关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有关方面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修正;领导干部要接受监督,加强自律 ;要加强公民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官德修养;自觉树立诚信观念等。专家提醒考生,以上手段比较全面
6、,要看准材料所反映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使用,切忌盲目套用。二、提出对策的快速突破四步法申论考试主要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求考生对材料有很好的把握,并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这些工作是在前面概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专家提醒广大考生,申论对策的提出必须符合一个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行动准则。提出对策的快速突破四步法具体分析如下:(一) 第一步:确定问题所谓问题就是材料所反应的矛盾,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解决问题。因而首先要明确材料所反应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首先应明确角色。就是要弄清楚谁是解决问题的主
7、体。其次应进行风险预测。每一项决策都存在风险,所以对风险进行预测是有必要的。再次是进行因素分析。要估计哪些因素会影响决策,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二) 第二步:确定原因 分析了问题之后,考生要对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要从问题给定的角色出发,快速而又准确地分析问题。首先,应明确决策的时间性。根据材料反映问题的性质,明确提出方案的紧迫程度。其次,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同一问题,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再次,要注意处理的及时性。材料有可能反映几个问题,没必要把所有问题都想清楚再做方案。最后,要考量决策的现实性。针对材料所给问题,要全面分析,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三) 第三步:对症下药对
8、症下药,就是根据材料中提到的“症状”去寻找治疗疾病的“药方” ,这种对症下药分析法是提出对策经常使用的方法。根据哲学原理得知,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其产生的原因,或者是质的变化,或者是数量的变化,或有外因,或有内因,由果溯因,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四) 第四步:表述对策根据决策方案的设计过程,表述对策应该包括轮廓设想、细部设计、表述成文三个步骤。1.轮廓设想轮廓设想就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思路上有一个大致的扩展,设想出一些与之有关的方案,这种方案还只是初步的设想,带有粗糙和不成熟的特点。具体要求有三:一是为实现问题的最终解决,思考出大致可提出多少个解决方案;二是将各种方案的轮廓大致勾画出来,
9、方案要尽可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出;三是尽量使各个方案之间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使答案结构合理化、整体化。2.细部设计细部设计就是对准备提出的对策方案进行筛选,淘汰那些明显不可行的设想,并对合理可行的方案进行精心的细节设计。设计对策时,为了使对策尽可能付诸实施,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二是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达到目标; 三是消耗的资源包括成本尽可能少;四是实现对策的风险低 ;五是实施方案所产生的副作用小 ;六是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政治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可行性、行政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等。3.表述成文就是对提出的对策按照作答要求表达出来,成为一篇合理、科学、独到
10、的建议对策。规范的提出对策试卷形式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标题要符合要求。(2)开头要简明扼要。(3)主体部分应当采用分条形式。(4)条条之间应避免交叉重复。三、提出对策的能力的提高(一) 检验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对策的针对性,是指备选对策必须依据题干中给出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要检验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考生就要由对策选项推出该项对策的原因,检验这个原因是否是“题干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果是,该对策则具有针对性,反之,则不具有针对性。(二) 检验对策是否具有可行性检验对策的可行性就要看备选对策是否具有时效性和必备条件,是否脱离实际,如果给出的对策忽略主观、客观条件对问题的影响和制约,方案
11、极易失去可行性。(三) 检验执行对策的职能机构是否正确执行对策的职能机构是否正确,即我们要判断该机构是否具有解决这一问题的职权,是否存在“越权”问题。(四) 检验对策是否合情、合理、合法也就是说给出的对策一定要符合社会的伦理规范、风俗习惯、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否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一、 “安全生产”型试题2003 年申论试卷第一题:“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不少于 600 字。 ”该题解题步骤如下:第一步
12、分析原因第二步 提出对策第三步 整理成文参考例文关于“减少事故,保障安全” 的建议目前,我国伤亡事故情况严重,仍有上升趋势。其中,工矿企业的责任事故占有相当的比例,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究其原因,则存在多个方面:就内因来说,工矿企业单纯追求利益,忽视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生产工作中的过失时有发生;就外因来说,存在安全隐患;出于多种动机制造事端,人为造成伤亡事故的社会敌对分子的活动;老百姓和行政主管部门的漠然无知;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等。针对以上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我政策研究室经调查研究,现提出建议如下:第一,国家生产安全部门抽调生产、交通、矿业
13、等领域的技术专家 20 至 30 名,组成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科研小组,制定以上各领域内的安全标准实施细则,并总结出这些事故的发生原因和教训。第二,依据此细则,各地政府在 15 至 20 天之内展开各领域,主要是交通和各生产行业的全国性彻底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检查中要实行层层领导责任制,各地要按实际情况实行定期彻底检查制度。第三,建立安全法规和技术细则的实施保障机制。对违反上述法律法规的业主依法采取严厉惩罚措施,如罚款和查封等,重者追究法律责任;对玩忽职守、隐瞒事故的领导者采取降职、撤职等惩罚措施,重者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建立完备的监督体制。这既包括国家责任生产安全的部门对各地安全状况的定
14、期考察监督制度。又包括群众和媒体对违规生产等状况以及领导者漠视、不作为行为的监督。第五,通过电视、图片展览以及各单位安全教育等方式,对安全保障问题进行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和干部珍视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设立举报热线,鼓励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举报有可疑行为的人,及时处理各种安全隐情。第六,要求各地政府做好已发生事故的善后事宜,安排好死者家属的生活。通过对“参考例文” 的进一步抽象概括,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安全生产类试题“对策建议”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二、 “公共安全”型试题2006 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资料见附录)是关于“公共安全”问题。虽然在试题的三道题中,没有明确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5、但是在第一、第三两题中,却包含着对策内容。第一题要求“概括 D 部长的谈话”,而 D 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离不开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这一对策方面问题;第三题更为明显,它直接要求“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写一篇议论文”,这其实更是在考查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提出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对策,就必须找出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原因。从对资料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提高政府应对公共事件能力的原因是:(1) 政府是有组织的力量,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2) 是为了有效应对海啸、地震、飓风等重大自然灾害;(3) 是为了有效应对日趋增多的由社会矛盾引发的突发公共
16、事件;(4) 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公共服务机制和预警机制不完善;(5) 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不高;(6) 对社会公众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不够;(7) 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针对上述原因,应提出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对策:第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第二, 提高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第三,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常态性预防机制;第四, 鼓励非政府的民间机构的积极参与;第五,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有关常识的宣传教育;第六, 搞好商业保险;第七, 必要的物资储备;第八,
17、 建立健全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法”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公共安全”型试题对策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三、 “环境污染”型试题2000 年申论考试材料描述的主要内容是:某印刷公司为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更新了设备,但产生的噪音污染影响了周边居民,并致一人患病,引发法律诉讼。从而反映出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社会问题。要提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必须首先分析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运用内外因分析法,我们发现:造成环境污染的内因,是污染环境的主体即企业自身追求高利润、环保意识薄弱所致;造成环境污染的外因是企业之外的其他相关方面,主要是:地方官员追求政绩搞地方保护主义,监管
18、处罚力度不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健全等。找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之后,我们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如下对策:第一,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引进先进设备,保证排放的污染物达标。第二,组织监督各类污染源治理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对于违反规定不达标的企业及其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罚款、停业处分直至给予法律制裁。第三,对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要由其所在单位或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组织、指导和协调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第五,对保护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第六,对于罚款等处罚
19、力度不够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七,完善监督机制。这既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对各地环境的定期考察监督制度,还包括群众和媒体对违规生产的企业及其领导者的监督。通过以上对原因和对策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关于“环境污染”型试题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四、 “药品安全”型试题2001 年的申论考试材料是关于“PPA 风波”。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一个顾问委员会紧急建议:应把含苯丙醇胺(英文缩写“PPA” )的药物列为禁药。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PPA 问题”成为一个全球“ 热点” 问题。材料中涉及了政府、百姓、药品生产厂家、新闻媒体等方面对此事的反应。该试题的第二题:
20、“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 PPA 风波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可以全面谈,也可以就某一个方面谈。要求:(1)意见合理,具体可行;(2)条理清晰,语言简明;(3)字数不超过 300 字。 ”参考答案PPA 时间发生的比较突然,我国应冷静、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具体对策如下:第一,药品专家应及时分析 PPA 类药物的有害程度,通过各种媒体,告知群众不要误传,不要造成各种谣言。第二,药物科技人员应立即研制不含 PPA 的新感冒药,以便能投放市场,补充这方面的需求。第三,发现因服用含 PPA 的药品而产生不良反应的,国家医疗部门应给予特殊照顾治疗。第四,建立完善的医药监测机制,成立专
21、门化、专业化的监测机构,加强对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尤其重视对厂商的监测。从以上的“参考答案” 中,我们可以提炼出“ 药品风波”型试题关于对策建议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五、 “网络安全”型试题2002 年的考试,材料反映的是网络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该试题第二题:“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在 400 字左右。 ”该试题所提出的“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其实就是网络安全问题。我们首先运用因果分析的思路来分析产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之所以发生网络安全问题,就内因来说,是由于企业自身及网络的经营者、制作者行为
22、不规范,乱插广告、制作不道德网页。就外因来说,主要是:有人通过网络盗取他人信息、或利用网络进行抢劫等犯罪活动;人们的网络防御能力差;缺少对网络经营者的专效管理机制和可行的管理制度,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处于无人管理、无人监督的状态。参考答案针对上述产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原因,特提出加强我国网络建设的对策建议:第一,进一步理顺通信、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关系,各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建立联合执法队伍,将对网络的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第二,加强对网络经营者和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对网络经营者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民道德水平。第三,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人民群众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
23、技术加密防范措施、信息获取方式的技术和抵御信息能力等。第四,加强网络法规建设。我国是后起的网络用户大国,近几年已初步建立了我国的网络法规,但还很不完善。一是应加大网络立法速度,以对政府、企业和个人信息数据实行保护;二是应强调采用法制手段制裁处罚网络犯罪;三是应大力培养网络执法人员,及时发现与打击网络犯罪。从以上的“参考答案” 中,我们可以抽象出关于“ 网络安全” 型试题对策建议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六、 “交通拥堵”型试题2004 年的考试材料,介绍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困扰我国一些大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问题。该试题的第二题:“假定给定资料中有关我国交通拥堵的问题在你市都存在,你
24、作为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请根据给定资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要求:简要介绍情况,恰当分析原因,提出全面、明确、可行的对策;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不多于 1500 字。 ”参考例文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我市是一个拥有 700 万人的大城市,全市车辆拥有量 xx 万辆。城市交通流量每天 xxx 万辆。城市交通流量每天 xxx 万辆。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造成我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一是历史原因造成的道路狭窄,布局不合理;二是城市交通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三是公共交通满足不了城市大众的乘车需要;四是市民自觉维护城市交通的法制意识差,违规占道、违规穿
25、行现象较为普遍。因此,要解决我市交通拥堵现状,必须动员全市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奏效。为尽快改进我市交通拥堵现状,现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搞好城市交通工作提到重要日程我市是北方的一个大城市,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南方沿海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不仅经济落后,观念也落后。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的观念,还未在全市完全形成。因此,建议市政府通过交通工作会议等形式,向全市党政干部讲清我市的交通状况及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彻底转变一些部门和单位认为交通发展和交通管理与已无关或无足轻重的观念,树立全市人民关心交通、重视交通、支持交通的新局面,为全面加强我市交通建设、改
26、善我市交通管理,奠定坚定的思想基础。为配合这一活动,市交通管理部门拟举办一次城市交通展览会。展览会的主要内容是:展示我市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方面的巨大成就;揭示我市交通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先进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展览会拟在五月份举办。2、举全城之力,修路架桥,彻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目前,我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遗留下了城市道路狭窄,布局不合理。因此,建议市政府增加城市交通建设的财政投入,同时也可通过引进外资共建共享的办法,进行城市主干道的改建、扩建、新建。建议在三环路的基础上再建一条四环路,减轻城区车辆的压力。
27、同时在 xx 区、xx 区两个城市中心区的 xxx 路、xxx 路等十条主干道建造 5 座高架桥。积极筹建高架轻轨,力争在 3-5 年建成,从而彻底缓解我市道路拥堵状况。3、引进先进管理模式,科学管理城市交通目前,城市交通管理十分落后,建议市政府增加投入,扩建市交通指挥中心,配备现代化的交通监控系统,对全市交通实行微机监控。同时引进国外先进城市的交通管理办法,对市内的街路按功能分为高速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生活区路,进行分级管理,限定不同的时速。为解决市内乱停车问题,建议在年内制定出台“xx 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同时,建议市政府对全市新建、扩建的大型广场、商厦停车场的建设规模、功
28、能等作出限制性规定,增加地下停车空间,缓解地面压力。4、强化市民素质教育,动员全市人民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城市交通与全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维护城市交通秩序,不仅是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情,也是全市人民的事情。为解决目前市民交通意识薄弱、行人和自行车违章穿道等问题、建议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全市有关部门,开展一次全市人民关心交通、维护交通的“宣传教育月”活动。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板等媒体,以及专题讲座、交通知识竞赛、 “当一天交通警察”(协勤)的活动,对全市人民进行一次深入的城市交通管理教育。5、强化交通法规的执行力度(略)增加对机动车违规的惩罚力度;完善对非机动车辆及行人的交通管理
29、制度,对违规行为适当给予处罚。6、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我国的国情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同。城市人口密集、国民收入底,城市交通应该以公共交通为主。鉴于我市公共交通还很落后,企业长期亏损,财政暂时拿不出更多资金的情况,建议采取与外资合作经营城市公共交通的办法,解决资本来源问题,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可先选择部分线路试点,成功后再全面铺开。另一个方案是改变目前的乘车管理办法,取消月票,采用 IC 卡计费的方法,缓解公共汽车公司的经营压力,使其扭亏为盈,增加再生能力。预计采取该办法后,每年可增加收入 xxxx 万元,3 年左右可将市内现存的陈旧车辆全部更新。但这个办法,可能要增加部分市民的生活支出,有可能引
30、起社会反响。因此,应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取得共识的情况下实施。从以上“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交通拥堵”型试题中的关于原因和对策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由于申论阅读理解能力与一般的阅读理解不同,需要较高的能力和超常的思维形式,所以,在阅读中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由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的专家给大家讲解下阅读资料的四大突破性原则。 一、时间原则 保证时间原则是指为了顺利完成作答要求,应试者必须给予充分的时间来保证阅读资料。这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限制: 1.材料内容的丰富性 材料的丰富性是指申论的给出资料过于庞杂,尤其是近几年的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没有一定的时间是
31、不可能梳理清楚内容的主要脉络的。前几年给定的资料一般在两三千字左右,内容相对单一,主题比较鲜明,大多数的考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并且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主旨。但是在最近几年,无论是中央国家公务员的申论考试还是地方上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给定的资料字数都是逐年增多,最多可达 8 000 多字,所包含的内容不是单一的话题,而是多个话题,这给阅读带来了材料内容理解上的障碍。 2.材料形式的无序性 日常接触到的文章都是相对完整有明确内容的文字,最关键的一点是文章的作者在写作之前或在写作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多数人的阅读需求,按一定的写作规律来写作,所以理解一般的文章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申论资料则不同,命题者给出
32、的材料多是从不同文章上截取的材料,并且给出的资料虽有顺序标号,但根本不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性。如果不认真细致的阅读就很难把握资料的主题。 以上两个限制因素,要求考生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来保证阅读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就是如何分配阅读材料的时间。通常认为,阅读的时间应该不少于 40 分钟,过多的延长阅读时间不利于后面的答题,过多的缩短阅读时间可能造成理解上的片面。具体到每年的试题而言,由于涉及的内容不同,也可以由此进行适当的调整,考生应当根据所给资料的多少来确定阅读的时间,在没有弄清楚资料的意思之前,不要轻易作答,否则就很有可能导致因理解偏差而带来的离题的后果。 二、整体原则 由于实际命题的限制,申论
33、阅读虽说考的是理解、分析、评价能力,具有极大的综合性,但由于申论控制评分误差的需要,命题基本上没有超出理解分析的范围,定位仍在一个“懂”字上,因此,训练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就成为申论阅读训练的目标。而要提高考(论坛)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基本途径之一便是“整体阅读” 。 1.整体感知 快速通览全文,对文章内容求得一个概括的、全面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它也许并不清晰,但至关重要,必不可少) 。 2.局部解析 在整体框架基础上,抓重点段落,由段到句,细读细想(对内容认真分析,加深理解,变模糊为清晰)。 3.整体把握 总结归纳文章内容,清晰完整把握中心,找出资料当中给自己感受最深、也是资料的
34、核心观点,提炼文章主旨。(找出表现主旨的方法,由此及彼分析相同文体的资料的阅读方法和规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全面掌握了给定资料的内容,才会从不同的片段资料中提炼出材料的主旨,挖掘出真正的本质。因此,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否则,只能是一知半解,作答时就有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三、多角度原则 角度即材料表现出来的看问题的出发点。在不同的材料中,角度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考生应当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试看下面一则材料: 鲁迅先生曾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
35、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 这段材料可以选择下面几个角度展开议论: 创新需要勇士,要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探索会有失败,失败者也值得感谢。 对创新者的成果,应该不断发展和完善。 比较一下,角度和显得太大, “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和“创新者的成果”议论起来容易流于空泛;角度还显得缺乏新意,这类议论已经屡见不鲜了;角度不仅小而集中,而且颇有新意。以材料作“引子” ,围绕“探索会有失败”展开议论,重点是“感谢失败者”。能讲出“感谢”的道理并令人信服,无疑是对“探索精神”的有力支持和促进,这比一般情况下“感谢胜利者”的
36、意义要深刻得多了。这样比较一番,筛选一下,最佳写作角度也就不难确定了。 如果从单一的层次去阅读文章,的确很单调、无味,读文章要从多角度来看。不管阅读任何一本书,或是任何一片文章,如果按照自己的思想总有一些地方不能理解,那就应该换一个角度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入文章。 四、筛选原则 申论考试的材料庞大杂乱,特别是像最近几年中央国家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并不是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信息都是有用的,这其中可能包含着许多迷惑信息、多余信息。因此我们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材料的信息进行筛选,否则很容易在阅读初始阶段就造成对文章理解的歪曲,接下来的答题造成“跑题” “离题”的后果。如 2000 年的中央申
37、论考试材料,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噪音污染引发纠纷的信息,法院审判陷入困境的信息。对于这两个信息,有些考生就没有按整体性原则进行筛选,有的将这两个信息都列为主要问题,有的错误地将法院的司法审判列为主要问题,可想而知,这将严重影响考试成绩。解密申论高分的王道传说 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考试形式既严格又灵活,要求考生摒弃套话、闲话,要求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全面、清晰,同时又保证考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真才实学。 2000 年,国家人事部开始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笔试首次
38、尝试。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申论既区别于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求就给定的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的策论形式,也有别于以往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命题作文形式。 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要达到的测评功能,实际涵盖了策论和作文这两种考试形式的基本方面,把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式新颖、灵活,能够更好地测评考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 申论的题目具有很强的时事针对性。虽然申论考试题目的背景资料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但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可行性一惯都是考试的精髓,找准了答题的突破口,就能较好地构建答题的思路和完成论证。所以在复习阶段对于申论教材的选择就显得由为重要,
39、一般的申论复习教材会要求选用最新编著和出版的。因为申论考试题材具有上述说的很强的时事针对性,也只有最新出版的教材里才会含有对于近时期时政信息的关注。目前2010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就是以针对明年公务员考试而最新出版的公考教材,指得一提的是其中针对申论部分特地加入了最近 2009 年的政治热点,改革难点及社会焦点问题等等! 国家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申论专家提醒考生:在做试题时应仔细地阅读给定背景资料,不要匆忙作答和写作。只有在把握背景资料本质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条分缕析,使回答和论证更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否则,只能是四处出击,尽管洋洋洒洒,长篇论道,但却不得要领,事倍功半,下面总结备考复习经验,总结申论“万能十条” ,供考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