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嘉庆、咸丰之际,有一位名叫李光庭的宝坻人,中了进士之后,先是在湖北黄州任知府,后来居京为官,晚年自号“翁斋老人”,家居无事,以课孙自娱。为了使自已的子孙不忘“老根儿”,不忘家乡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他编著了几本“乡土教材”,其中有一本名曰乡言解颐,这是已知的有关当时宝坻地方方言、民谚、风俗等方面的唯一一部著作,弥足珍贵。年,中华书局根据清代旧版标点排印(与王有光吴下谚联合装一册),得到了很多学者的重视。我们知道,红楼梦的语言构成,主要是清代的“北京官话”,又因曹雪芹的家世与江南的渊源甚深,所以红楼梦里头也杂有不少的“吴侬软语”。如林黛玉葬花辞中“今年葬花知是侬,他年葬侬知是谁?”的“侬”字
2、,即是著例。然而我觉得,在红楼梦的语言因素中也有宝坻方言的成分,这是可以从乡言解颐这本书中得到证实的。试举几例:红楼梦中有“周瑞家的”、“王善保家的”、“鲍二家的”诸人,“家的”即“家里的”、“家里人”,指已婚妇女,称其夫名,表示是谁的老婆。“王善保家的”,犹云“王善保的老婆”,此义甚明,不必多说。有的地方也称作“屋里的”、“堂客”、“里头人”等等。而在宝坻,则称之为“家的”、“家喽”、“家”、“家里的”。乡言解颐卷二人部婚姻:“乡人之娶妻者曰成家,呼其妻曰家里的。”此种说法,清时北京当无之,否则久居京城的李光庭大可不必强调这是宝坻方言。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这日特嘱贾瑞在她“房后小
3、过道儿里头那间空屋子里”去等她。这“小过道儿”是怎么回事?红楼注家均无注解,我们看乡言解颐是怎么说的:“(文昌)阁西通北街,有王家过道;通南街,有李家过道,过道者,小衚衕也。”(卷二地部市集)“小衚衕”今写作“小胡同”。我们看本回后文叙贾瑞“往那夹道中等着,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红楼梦大辞典对“夹道”的解释是:“大宅院内由两边房屋及墙垣夹成的狭长通道。”这不正是小胡同吗?北京素以胡同众多闻名于世,可有哪一个称作“过道儿”呢?足证此为宝坻方言。第四十六回,凤姐议论贾赦“如今上了年纪,行事不免有点背晦”。又第二十回黛玉说宝玉的奶妈“老背晦”了。“背晦”即胡涂,“老背晦”即老胡涂(同时又有“倒霉”、“
4、不走运”、“走背字儿”之意。)乡言解颐卷一天部雨“(乡人)盼雨时则曰:背晦爷娘不下雨。”所谓“背晦爷娘”,犹云“胡涂的老天爷。”不言自明也。因体例所限,乡言解颐一书对宝坻方言的搜集并不完备,所以,以此为标准估计和衡量红楼梦中到底有多少“宝坻方言”的成分,是远远不够的。就我个人的看法,像:1,好生着(回):劝阻小孩别淘气,犹云“好好呆着”、“老实点儿”。2, 响快(回):爽快、机灵、说话干脆。3,消停(回):安定下来、休息一会、不声不响地。4,消消停停(回):稳稳当当地、不急不忙地、无声无息。5,跳蹋(回):指性格暴燥。蹋读作“塔”。6,扯臊(回):瞎扯、扯淡、胡说八道。7,胡打海摔(回):不娇
5、惯、乱淘气。8,站干岸儿(回):看笑话,旁观(有幸灾乐祸的意思)。方音读干岸作“gan an”。9,是个了手(回):犹云“什么时候才算完”。10,倒扁儿(回):借债还债称“倒扁儿”;有时又作“暂借即还”讲。11,没耳性(回):没记性。12,沉心(回):多心,心里不满意。13,丧谤(回):态度恶劣,恶语相加。14,脱滑儿(回):偷懒儿。15,招笑儿(回):可笑,可乐。16,溜(回):拍马屁,阿谀奉承。17,调歪(回):不听话,调皮,有意与别人扭着来。18,填陷(回):砌墙时夹层里填加碎砖和泥曰“填陷”。通常指 与自已关系不大的事,却担了很大的责任,受了很多责备。19,花马掉嘴儿(回):耍贫嘴。又作“油嘴花舌”,形容能说,但没正经话。20,找补(回):找后帐,在别处找回损失。类似上述至今为宝坻妇孺耳熟能详者,不下百例,都应属宝坻方言。不知读者以为然否?红楼梦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宝坻方言呢?我以为原因有二:一是曹家“受田”在宝坻境内,雪芹与照看“受田”的族人(曹荃的后代)有接触,这些人在宝坻已历二、三世,其语音语调已完全宝坻化了。二是清时京城里理发匠极多,而大数为宝坻人;宝坻名产银鱼、紫蟹、白菱等水产皆往北京销售,致使宝坻商贩聚集,雪芹是有心人,自然留意其乡言野趣,并且写到自已的作品里去。如果我们用宝坻乡音去读刘姥姥的那些话,那朴实、风趣的韵味才深才浓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