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 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 ,教材的对象是高一学生,课时为一课时,采用的说课法为“四说法”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本单元是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之后,将视角放在地球自身,进一步学习、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岩石圈的结构与物质循环。岩石圈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第一目主要讲述了岩石圈的结构,教材首先叙述了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详细说明了岩石圈的结构,具体论述了地壳的特征、类型与分层。第二目说明了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特征,用正文、示
2、意图说明了岩石圈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循环规律。用知识窗、活动进一步介绍了地壳元素的组成,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及岩石圈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教材配合正文内容,将大量的知识安排在活动中。通过绘图和说明,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通过综合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地观。(二)教学目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岩石圈及地壳的结构特征、组成岩石圈的岩石类型及形成原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2、过程与方法:(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注重图文并茂,注意引导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3)运用实验演示法、野外考察法和综合分析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3、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地理审美情趣。(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岩石圈的组成。确立此重点的目的在于地球圈层的结构、特点主要是通过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体现出来的。这些物质循环主要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进行。而岩石圈与人类的关系
4、十分密切,要了解岩石圈就必须先让学生认识各类岩石。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主要有: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物质循环、水循环和生物物质循环。而组成地壳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转移和重新组合中,所以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至关重要。二、说教法: 1、多媒体辅助的导谈法,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2、问题探究法,设置问题情景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深层次的帮助学生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图示法,利用图片的直观性并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分析岩石圈的组成及成因。4、资料研习法,指导学生研读辅助资料,获取有效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5、引导讨论法
5、,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予以肯定,给予解释,并纠正不合理的观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6、概括总结法,利用各种框架结构图进行总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内容。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下学法。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地理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他们的地理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二)学法指导:1、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
6、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观察学习法: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地理材料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学习方法。3、阅读法,包括课内、课外阅读。使学生从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转变为自己动手掌握知识的主动者,从而达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4、比较法,对岩石圈中不同岩石的比较和分析,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理解和记忆。四、说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 分)分):播放几幅家乡的景观图,提出问题。引出:要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首先要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尤其是岩石圈的结构及其物质循环。(二)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一、地球
7、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7 分)分)1、展示图片(岩石圈结构示意图)、展示图片(岩石圈结构示意图)2、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1)地球内部分为哪几个圈层?)地球内部分为哪几个圈层?( 2)地球上地壳最厚处和最薄处分别在什么地方?)地球上地壳最厚处和最薄处分别在什么地方?( 3)岩石圈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岩石圈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3、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总结。4、拓展提高、拓展提高:融入知识窗内容,讲解地壳分为上下两层,硅铝层和硅镁层,简单说明其主要特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一)岩石圈的组成(一)岩石圈的组成( 10 分)分)1、
8、依次分别展示三大类岩石图片(、依次分别展示三大类岩石图片( 4 幅)幅) 、让学生认识三种岩石,了解其各自的成因、让学生认识三种岩石,了解其各自的成因、特点,并分别举例说明。特点,并分别举例说明。2、观察花岗岩和玄武岩,让学生比较其异同,并讨论为什么玄武岩会形成许多气孔。、观察花岗岩和玄武岩,让学生比较其异同,并讨论为什么玄武岩会形成许多气孔。3、引导学生通过三大类岩石的特点识别各种岩石。、引导学生通过三大类岩石的特点识别各种岩石。(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2 分)分)播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播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1、学生分组讨论,用语言描述出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
9、循环过程。、学生分组讨论,用语言描述出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让学生将课本中的地壳物质循环图用其他图表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将课本中的地壳物质循环图用其他图表形式表现出来。3、层层设问:、层层设问:(1)三大类岩石能相互转化吗?(2)各个环节中都有哪些地质作用?(3)绘出简单示意图。4、可用字母代替图中岩石的名称和各作用名称,让学生练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教师点拨,突破难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附:板书设计: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2、岩石圈的结构:、岩
10、石圈的结构:3、地壳分层:、地壳分层: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一)岩石圈的组成(一)岩石圈的组成(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练习反馈:(10 分)1、有关岩石及岩石圈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岩石圈就是地壳 B、岩石圈主要包括地壳和地幔C、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 D、目前人类对岩石的利用主要是作建筑材料2、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3、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是( )A、花岗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
11、、大理岩4、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玄武岩、大理岩 D、花岗岩、页岩5、下面是地壳物质循环图,请完成: 沉 积 物 甲 甲 丁 丁 地幔乙 甲乙乙 丙(1)将以下各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名称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A 岩浆 B 喷出岩(玄武岩) C 侵入岩(花岗岩) D 沉积岩 E 变质岩(2)写出图中各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甲 、乙 、丙 、丁 。(四)课外延伸:(四)课外延伸:( 3 分)分)1 .课下多收集岩石标本课下多收集岩石标本 ,并将岩石分类编号。并将岩石分类编号。2 .创新作业创新作业 :沉积物是如何沉积的沉积物是如何沉积的 ?(1)找一个广口瓶找一个广口瓶 ,在瓶子中装入在瓶子中装入 23 的水。的水。(2)将粗细不一的沙、土等物质混合后倒入广口瓶中,拧紧盖子,摇晃几分将粗细不一的沙、土等物质混合后倒入广口瓶中,拧紧盖子,摇晃几分钟。钟。( 3)把瓶子放在实验台上,静置十几分钟,观察广口瓶中混合物的变化情)把瓶子放在实验台上,静置十几分钟,观察广口瓶中混合物的变化情况。况。思考:广口瓶中的沉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沉积的?为什么?思考:广口瓶中的沉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沉积的?为什么?( 五五)课堂小结(2 分)使学生系统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